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郑夏珍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2(10):936-937
IgA肾病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IgA肾病是肾小球源性血尿最常见的病因。亚太地区和西欧地区该病分别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20%-40%和10%~30%,10年内约10%-20%IgA肾病患者进入尿毒症,在欧洲和澳洲慢性透析和肾移植患者IgA肾病占7%-20%。目前认为IgA肾病是肾小球肾炎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衰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该病在我国发病率占肾小球疾病的26%-40%,男性多于女性,好发年龄在10-30岁,我科从2000~2004年开始肾脏病理活检,总结40例IgA肾病患者运用中西医辨证治疗IgA肾病,取得较好疗效,将其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IgA肾病患者血浆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8例IgA肾病肾功能正常者( A组)及22例体检健康者( B组),A组中肾小管间质基本正常27例( A1组)、小管间质明显病变21例( A2组)。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SOD,冰点渗透压计测定尿渗透压,邻苯三酚红法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溴甲酚绿法测定血浆白蛋白。结果与B组相比,A组血浆SOD、白蛋白及尿渗透压水平下降( P均<0.05),24 h尿蛋白定量升高(P<0.01);与A1组相比,A2组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P均<0.05)。 Pearson相关分析统计显示,血浆SOD与白蛋白、尿渗透压呈正相关(r=0.287、0.330,P均<0.05),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负相关(r=-0.315,P<0.05)。结论早期IgA肾病患者血浆SOD水平降低,肾小管间质损害与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系膜性IgA肾病临床分型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分析了463例IgA肾病病人,根据临床、组织学、免疫病理特点及治疗反应等,将其分为反复肉眼血尿、孤立性肉眼血尿、尿检异常、肾病综合征、非肾病性大量蛋白尿及高血压等六型。此分型有助于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IgA肾病(IgAN)是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但迄今为止尚缺乏国际公认的临床或病理分类.肾脏病医生往往根据IgAN患者的临床表现来判断其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危险性.大量研究表明以下危险因素有助于预示慢性肾脏疾病的进展:大量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1-5].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IgA肾病3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gA肾病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其免疫病理学特征是IgA或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颗粒状沉积,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高峰年龄是20~40岁,对于儿童、青中年IgA肾病的文献报道很多,但对老年人IgA肾病临床病理分析的报道较少。故我们对30例老年人IgA肾病进行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6.
新月体性过敏紫癜性肾炎与新月体性IgA肾炎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新月体性过敏紫癜性肾炎(HSPCN)与新月体性IgA肾炎(IgACN)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异同。方法:对1985至2004年在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住院肾活检确诊(新月体形成率?50%)的HSPCN和IgACN患者进行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回顾性分析。结果:HSPCN和IgACN患者各24例,分别占同期294例新月体性肾炎患者的8·16%。HSPCN和IgACN组肾脏病程分别为(3·84±6·40)月和(5·91±9·75)月(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临床多表现为肉眼血尿(HSPCNvsIgACN:62·5%vs70·8%)和大量蛋白尿(95·8%vs100%),HSPCN与IgACN组表现为急进性肾功能减退者分别为15例(62·5%)和22例(91·7%),但HSPCN组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程度均较IgACN组轻,HSPCN组仅4例(16·7%)出现中重度肾功能减退(血清肌酐≥265μmol/L),IgACN组11例(45·8%)出现中重度肾功能减退。肾组织病理检查:两组袢坏死(58·3%vs54·2%)、节段性新月体(53·2%vs60·0%)、球囊壁粘连(91·7%vs62·5%)等节段性病变发生率均较高;肾小球硬化(平均球性硬化率3·32%vs17·6%)、间质纤维化(半定量评分0·38±0·58vs0·83±0·89)和肾小管萎缩(半定量评分0·71±0·86vs1·58±0·97)等慢性化病变程度HSPCN组轻于IgACN组。两组患者肾小球免疫病理均以IgA在系膜区沉积为主(伴或不伴血管袢沉积),其中伴C3沉积者HSPCN组显著少于IgACN组(75%vs100%)。IgG、IgM、C4和C1q沉积两组无显著差异。HSPCN肾组织炎细胞浸润程度更严重。HSPCN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46·7±30·5)个月(13~120月,中位时间40个月),5年肾存活率91·7%;IgACN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54·8±30·7)个月(17~14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9个月),5年肾存活率77·8%。结论:HSPCN与IgACN具有相似之处:肉眼血尿和大量蛋白尿发生率高,中重度肾功能减退发生率低,肾组织节段性病变多见,二者存在明显的不同之处:HSPCN较IgACN肾功能损害程度及肾组织慢性化病变程度轻,预后优于IgACN。 相似文献
7.
先兆子痫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及转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19例先兆子痫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肾活检病理改变特征及转归。方法:19例先兆子痫肾病患者,15例为初产妇,4例为经产妇,平均年龄23~40(28.1±4.5)岁。观察指标包括病程、临床表现、肾功能、尿液检查、肾活检病理、临床与病理联系及临床转归。结果:临床表现为高血压(100%)、蛋白尿(100%),少部分患者伴有镜下血尿(15.8%)和肾功能不全(21.1%)。肾活检组织改变表现为肾小球内皮细胞增生、肿胀(94.7%),系膜细胞增多、系膜基质增加(89.5%),周边袢弥漫或节段双轨(78.9%),肾小球局灶节段硬化(31.6%)。内皮细胞增生指数与终止妊娠时间有关,随着终止妊娠时间的延长,内皮细胞增生、肿胀逐渐消退(P<0.05)。小管间质损害较轻,但是,病理表现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样损害的患者,小管间质损害较重。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小动脉透明变性(36.8%)、内皮肿胀(26.3%)、内膜增厚(26.3%)、弹力层增厚分层(26.3%),严重患者血管壁呈纤维素样坏死(5.3%)。终止妊娠后绝大部分患者,血压下降,尿蛋白减少至转阴,但病理表现FSGS、血管病变较重者尿检异常持续存在。结论:先兆子痫肾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部分患者出现镜下血尿,血肌酐升高。肾脏病理特征性表现以内皮细胞病变为主,其他表现包括系膜细胞增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