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心肺脑复苏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心肺腑复苏有了新的认识。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要求对心肺脑复苏的方法及其装置都必须有新的突破。因此,研制新的心肺脑复苏的装置极为重要。本文分别对现代意义上心肺脑复苏的概念、发展历史、体外膜式氧合在脑复苏中的应用、亚低温技术与脑复苏的关系进行了叙述。并提出了研制集新型膜肺技术、亚低温技术、离心血泵技术为一体的,辅以肝素涂复技术和血液分流技术的心肺脑复苏装置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猝死心肺脑复苏成功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老年人猝死心肺脑复苏完全成功的10例进行总结,①诊断、抢救及时,迅速按心肺脑复苏程序,初级与高级生命支持并举,CABD或ABCD步骤同步进行,迅速除颤。②呼吸道通畅,充分供氧,使动脉血氧分压在100mmHg以上,轻度过度换气,保证心肺脑得到充分氧合血流灌注是复苏成功的关键。③合理应用复苏药物。④掌握补碱的指征。⑤脑复苏:头部重点降温,防复苏后高热,适当应用脱水治疗。  相似文献   

3.
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心肺复苏技术不断完善,及时准确的心肺复苏能成功挽救病人的生命,但有效的脑复苏仍是当前比较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心跳呼吸停止时间较长的患者。本文报告我院10例心肺复苏术后患者脑电图结果,探讨脑电图(EEG)对脑复苏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心脏骤停动物模型的动物和实验方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在现代心肺脑复苏研究中心脏骤停模型的动物和实验方法选择十分重要。目前模型建立的方法众多,标准不一,模型复制率较低,给实验研究带来困难。Utstein指南的提出有助于心肺脑复苏(CPCR)研究报告的标准化,其研究结果便于相互比较。本文根据相关文献和我们的实验经验,综述现有常见几种心肺脑复苏动物模型的动物和实验方法的选择特点。  相似文献   

5.
意识障碍的临床评估及神经电生理套餐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脑外伤与中毒性脑病屡屡可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心肺复苏发展为心肺脑复苏,因此这些病例意识能否恢复,什么情况下应中止那些耗资巨大的而毫无希望的治疗,这就需要一套客观评估意识状态的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6.
脑复苏中的若干问题廖继录,孙成秀湖南邵阳市中心医院内三科关键词脑,复苏在心肺脑复苏的过程中,脑复苏是复苏成功的关键。脑组织本身几乎没有供能物质的储备,全部依赖脑动脉系统供应的新鲜血液以维持生存与生理功能。心跳骤停后4~6min,脑组织发生不可逆的病理...  相似文献   

7.
对老年人猝死心肺脑复苏完全成功的10例进行总结,①诊断、抢救及时,迅速按心肺脑复苏程序,初级与高级生命支持并举,CABD或ABCD步骤同步进行,迅速除颤.②呼吸道通畅,充分供氧,使动脉血氧分压在100mmHg以上,轻度过度换气,保证心肺脑得到充分氧合血流灌注是复苏成功的关键.③合理应用复苏药物.④掌握补碱的指征.⑤脑复苏:头部重点降温,防复苏后高热,适当应用脱水治疗.  相似文献   

8.
心跳呼吸骤停时,人体各脏器组织对缺氧耐受最差的是大脑。因此,脑复苏就成了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的关键。脑电图在当前仍是检测脑功能的重要手段。对脑复苏病人脑功能的恢复的预后脑电图可以作出一定的评估。现将我院3例因心脏疾患导致心跳呼吸骤停复苏后的动态脑电图(AEEG)检查结果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我院心肺复苏(CPR)现状,分析影响心肺复苏成败的相关因素,探讨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对本院2002至2008年6年来记录完整的686例患者CPR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疾病种类、CPR开始时间、复苏药物、电击除颤、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成功率及脑复苏成功率等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创伤后CPR病例数量居首位;心脏停搏时间大于10min者CPR成功率明显低于10min内开始CPR者(P〈0.05);322例复苏成功,CPR成功率为44.02%,24h生存率12.2%,脑复苏成功率仅5.4%;CPR成功率与心脏停搏时间、有无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有无早期电除颤等有关。结论CPR成功率较低,脑复苏成功率则极低,早期生命支持“生存链”未得到切实应用;尽早识别心跳骤停、及早CPR、及早气管插管和及早电击复律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12例心肺复苏后患者的脑电图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检测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心肺复苏后患者的FEG检查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首次检查为广泛高度异常的8例中(其中3例为平坦活动或几乎平坦活动),6例死亡1例不完全恢复,1例痊愈;在4例高度异常者中,2例呈去大脑皮层强直综合征,2例不完全恢复,结论:早期运用EEG监测心肺复苏病人的方法可以评估病人的脑功能状况,为脑复苏预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心脏骤停(CA)是常见急危重症之一,随着心肺复苏(CPR)技术的普及,CA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已大为提高,脑复苏成为CPR的终极目标。目前,用于评估脑复苏的指标很多,包括血流动力学指标、脑水肿指标、脑损伤标志物和炎性指标等,尽管其应用研究不断丰富和深入,但尚无确定的遴选标准和统一的应用规范。本文综述相关文献,优选部分指标,介绍其研究动态和进展,为临床脑复苏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用于心肺脑复苏(CPCR)的离心血泵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心肺脑复苏机中重要部件-离心血泵的要求,对现有不同血泵进行比较与分析,提出初步的优化方案,给出了心肺复苏用泵的优化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对自行设计研制的的泵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初步实验结果表明该泵的性能良好,其水力学性能满足心肺脑复苏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在心肺脑复苏抢救过程中应用纳洛酮治疗的体会,以提高复苏成功率。方法:将各种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组及常规组各20例。常规组给予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电击除颤、静脉用药(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等)及支持对症治疗。纳洛酮组除上述治疗措施外,同时给予盐酸纳洛酮2.0mg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液250ml中静脉滴注,观察2组心肺脑复苏情况。结果:纳洛酮组20例复苏成功11例,成功率55.0%;常规组20例,复苏4例,成功率20%。纳洛酮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常规复苏基础上加纳洛酮能显著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检查在心肺复苏后病人的预后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心肺复苏后的患儿进行EEG监测并作出评价。结果:4例EEG分级为Ⅰ级的患儿3例临床痊愈,1例不完全恢复;10例EEG分级为Ⅱ级的患儿7例痊愈,2例不完全恢复、1例死亡;3例EEG分级Ⅲ级的患儿2例痊愈、1例死亡;1例EEG分级为Ⅳ级的患儿和5例EEG分级为Ⅴ级的患儿均死亡。结论:早期运用EEG对心肺复苏后患儿进行监测以了解其脑功能状况,可为脑复苏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也为临床脑死亡的判定提供了客观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成药血必净对心肺复苏模型大鼠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Utstein模式建立心肺复苏大鼠模型,45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血必净组和生理盐水组。血必净组和生理盐水组在建立心肺复苏大鼠模型后分别给予腹腔注射血必净和生理盐水。10d后采集鼠脑连冷冻切片后利用3DDoctor三维重建血必净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脑损伤区域并测算脑损伤面积与体积;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脑损伤区域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成功建立心肺复苏大鼠模型,模型制作成功率50%;三维重建生理盐水组和血必净组大鼠鼠脑,经3D-Doctor 4.0测算,血必净组鼠脑皮质损伤面积和梗死灶体积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心肺复苏模型大鼠脑损伤区周围皮质出现凋亡细胞;给予血必净治疗后,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血必净可以下调损伤区周围皮质神经细胞的凋亡指数(AI)。结论大鼠心肺复苏脑损伤后,给予血必净治疗后能减少大鼠脑内皮质损伤区面积和梗死灶体积,抑制损伤区周围皮质神经细胞的凋亡,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心脏性猝死严重威胁着全人类健康,而心室颤动(室颤)是导致心脏性猝死最主要的心律失常之一,尽管心肺复苏技术在不断地提高与完善,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仍很低,初期复苏成功后患者的死亡率仍然很高,改进和完善心肺复苏的疗效仍面临严峻挑战。本文就室颤救治及心肺复苏技术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7.
脑复灵对心肺脑复苏后脑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复灵对心肺脑复苏后的脑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 ,将动物随机分为 3组。对照组 :动物麻醉后从颈外静脉注入生理盐水后持续观察 90min ;复苏组 :于颈外静脉快速注入冷却的 2 %KCl使心跳、呼吸骤停 ,数分钟后再复苏 60min ;保护组 :术前给予脑复灵冲剂 ( 2 0g·kg- 1 )灌胃 ,以后处理同复苏组。各组动物按预定的时间处死 ,取大脑皮层 ,制备 1 0 %组织匀浆 ,测定脑组织乳酸脱氢酶 (LDH)、和丙二醛 (MDA)含量。结果 :结果表明 ,心肺脑复苏后 60min大脑皮层LDH含量 ( 731 96± 37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根据国际最新颁布的《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表述的有关心肺复苏护理流程,即CPR。根据对60例患者进行的心肺复苏实例,探讨不间断胸外按压方法对护理的推动作用。方法依据最新版CPR作为指导,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增加连续按压时间,并用于我院60例心跳骤停的患者,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例组,每组30例,总结并统计CPR中每一个步骤,例如:增加连续按压、减少中断按压、患者恢复效果、在24h内患者心肺的复苏率和护理成功率等指标。结果在针对观察组进行新版CPR护理时,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恢复程度和心肺复苏率都有较大提升。结论将护理过程中的中断心肺按压时间降低,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能够较大程度提高心肺复苏率,在临床护理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后昏迷病人的脑电图诊断对估计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37例心肺复苏后昏迷病人EEG。结果 :EEG表现以θ波为主者 5例 ,3例痊愈 ,2例部分恢复 ;EEG表现为暴发抑制波或平坦波异常者 13例 ,均死亡 ;EEG呈现 β活动者 1例 ,完全恢复 ;δ为主者 18例 ,7例死亡 ,8例部分恢复 ,3例完全恢复。结论 :在脑缺氧复苏后昏迷病例 ,进行EEG检查 ,可以检测脑功能 ,而且对脑复苏最终预后作出一定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院内、外心脏停搏心肺复苏(CPR)后昏迷患者神经学结局的影响。方法53例心脏停搏患者,在心肺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后,随机接受亚低温治疗(中心体温降至32~34℃,并维持24h)或常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后第1d、3d和7d时GCS评分以及6个月时神经学结局良好率。结果在心肺复苏后第7d,亚低温组患者GCS评分明显高于常温组(P<0.01);在复苏后6个月,亚低温组52%(14/27)患者神经学结局良好(脑功能评级为1或2),明显高于常温组23%(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有助于改善院内、外心脏停搏心肺复苏后患者神经学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