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减轻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TRI)患者术后穿刺点压迫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7月行TRI术后患者50例为对照组, 2014年8~10月行TRI术后患者50例为实验组.对照组使用传统减压方法;实验组在组建QCC基础上,以"减轻TRI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为主题,通过自制查检表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现况调查,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执行改良的减压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肿胀及麻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术后4 h舒适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TRI术后患者疼痛程度与桡动脉止血器压迫穿刺点时间有关,QCC对于改善TRI术后4 h患者疼痛程度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经桡动脉介入(TRI)术后患者肢端肿胀等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8月‐10月TRI途经行冠脉介入治疗的11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早期传统术后护理方法管理;将2018年1月‐3月TRI途经行冠脉介入治疗的142例患者作为改良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改进后的护理方法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肢端肿胀、出血、压创例数,并通过问卷调查疼痛明显、患者担心出血、感觉压迫过紧以及宣教不足的情况。结果改良组患者在肢端肿胀(7.0%vs. 64.1%,P=0.000)、压创(2.1%vs. 11.1%,P=0.003)、疼痛明显(0.0%vs. 15.4%,P=0.000)、担心出血(4.2%vs. 12.8%,P=0.012)、感觉压迫过紧(4.9%vs. 22.2%,P=0.000)几个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用于解决TRI患者术侧肢端肿胀这类多因素问题,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实现优质护理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3.
路世红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8):103-103,105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使用自制桡动脉辅助压迫止血垫后的效果。方法将356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80例患者术后使用传统止血方法,观察组176例患者术后使用自制桡动脉辅助止血垫压迫止血。观察两组患者穿刺口压痛、瘀血、手部肿胀、局部过敏情况及患者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术后穿刺处的各种并发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使用自制桡动脉辅助压迫止血垫在冠脉介入术后对桡动脉止血效果满意,穿刺周围皮肤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明显提高,不适感时间缩短而且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短期内重复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TRI)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北京市石景山医院2002年12月至2007年6月短期内成功接受了介入诊疗的患者进行了跟踪随访,观察血管并发症情况。结果:共255例患者在短期内重复接受了TRI,TRI初期有90例患者,后期165例患者,桡动脉痉挛发生比率分别为2.2% vs 1.2%(P≥0.05);血肿12.2% vs 3.6%(P<0.05);术后穿刺侧上肢疼痛、无力3.3% vs 3.0%(P≥0.05);迷走反射1.1% vs 1.8%(P≥0.05)。结论:短期内重复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分次操作中采取适当措施可能会使其并发症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5.
温桂霞 《中外医疗》2012,31(24):156-15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经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140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的术前和术后的护理、出院指导。结果该组患者穿刺成功率100%,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例发生出血,1例出现迷走神经反射,42例患者出现手部不同程度的肿胀、疼痛,均经及时处理缓解、好转。结论术前的心理护理及充分术前准备,术后加强穿刺部位、术侧肢体的观察及护理,是减轻病人痛苦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手部锻炼操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7月,行桡动脉冠状动脉治疗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盲选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予常规护理,研究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手部锻炼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血、疼痛、肿胀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后关节活动度变化。结果 研究组术后出血、疼痛、肿胀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行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手部锻炼操可有效缓解患者手掌的肿胀、疼痛等不适,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经桡动脉对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的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45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桡动脉插管成功420例,成功率为92.5%;其中161例病人成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术后并发症:血管迷走反射12例,桡动脉痉挛7例,术后穿刺部位小血肿3例,前臂肿胀1例,桡动脉搏动减弱3例,未见其他不良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行CAG和PCI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患者术后体位不受限制,活动不受限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术肢康复运动操在心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在江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经桡动脉路径行心血管介入手术的患者200例及经股动脉路径行心血管介入手术的患者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东西病区分为两组,东区100例经桡动脉路径、5例经股动脉路径为对照组,西区100例经桡动脉路径、5例经股动脉路径为试验组。比较经桡动脉路径和经股动脉路径的两组疼痛和麻木程度、睡眠情况、术侧手掌周径。结果:经桡动脉路径两组术后各时间点术肢手掌疼痛麻木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路径试验组各时间点的术肢手掌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桡动脉术侧手掌周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时间点桡动脉术侧手掌周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路径和经股动脉路径的试验组患者睡眠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股动脉路径两组术后新发出血、血肿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股动脉路径两组下肢均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改良心血管介入术后术肢康复运动操能明显减少心血管介入术后患者的术肢疼痛、肿胀、麻木、关节僵硬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术后睡眠,减轻患者痛苦,而且宜教易学,容易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选择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优点。方法 选择12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64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经股动脉行介入治疗,观察组则选择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术后观察两者之间穿刺部位出血情况、卧床时间、尿潴留发生率及一次性动脉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在发生穿刺部位出血方面比较P〈0.05,术后卧床时间P〈0.001;两组术后发生尿潴留P〈0.05,一次性动脉穿刺成功率P〉0.05。结论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提示选择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减少穿刺部位的出血发生率、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减少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并且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止血方法在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的止血效果,并探讨其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桡动脉穿刺介入术干预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加压弹力绷带组)42例和B组(桡动脉充气止血器组)42例,对两组均进行针对性护理,并将两组的肿胀、疼痛及麻木程度、止血时间及干预前后的局部微循环指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B组的肿胀、疼痛及麻木程度均轻于A组,止血时间短于A组,干预后不同时间的局部微循环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对护理满意率为100.00%.结论:桡动脉充气止血器在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止血中的效果相对较好,辅以针对性护理更受患者欢迎.  相似文献   

11.
陈君蓉 《当代医学》2012,(27):63-64
目的研究经桡动脉对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7年10月~2010年10月的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68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桡动脉穿刺成功670例,成功率为97.8%;桡动脉插管成功650例,成功率为94.9%.其中265例病人成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术后并发症:血管迷走反射3例,桡动脉痉挛30例,术后穿刺部位小血肿3例,前臂肿胀4例,桡动脉搏动减弱5例,未见其他不良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行CAG和PCI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患者术后体位不受限制,活动不受限制.  相似文献   

12.
莫秀凤  杨海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9):2303-2304,230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与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并发症与舒适度,对比经桡动脉、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优缺点。方法:391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按分为两组:桡动脉组(183例)和股动脉组(208例),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和舒适度的情况。结果: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患者术后局部血肿或伤口出血、血管迷走反射并发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组(P<0.05),动脉痉挛及闭塞发生率桡动脉组高于股动脉组(P<0.01);术后经桡动脉组腰背疼痛、尿潴留、便秘、平均卧床时间及换药次数明显低于经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可减少患者不适与痛苦,增加舒适度,同时减少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护理特点。方法:选择心内科2009年1月~2010年1月进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2例进行研究,随机将102例患者分成两组经桡动脉途径PCI 52例,经股动脉途径PCI 50例,比较两种径路PCI操作术后护理特点。结果:从(1)拔出动脉鞘管前的准备及拔管时间及局部压迫方式;(2)卧床及平均住院时间;(3)穿刺部位观察时间;(4)拔管综合症;(5)尿潴留;(6)低血压;(7)疼痛及情绪变化等七个方面对比分析,经桡动脉途径PCI有明显改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较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术具有患者无需卧床、痛苦小、护理方便、创伤性小、安全有效,术后局部血管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经济便捷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介入诊治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可行性及重要性。方法:选择桡动脉搏动良好,Allen’s试验正常患者,常规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即刻(CAG)或术后6小时(PCI)拔除鞘管,绷带加压包扎止血。做好常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外,实施有针对性预见性护理。预见其潜在并发症,采取相应护理对策。结果:术中2例桡动脉痉挛,应用硝酸甘油后缓解;术后1例出现皮下血肿,2例皮下瘀斑,其余患者无穿刺部位出血、渗血及皮下血肿;无桡动脉闭塞等发生;平均住院3~7天。结论:高质量围手术期护理,尤其实施有针对性预见性护理是提高经桡动脉介入诊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重要部分和保证。  相似文献   

15.
冯百宁  韩静  闫慧霞 《西部医学》2019,31(2):307-310
【摘要】 目的 探讨引发经桡动脉穿刺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风险因素,评价有效的护理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经桡动脉穿刺心脏介入术患者228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2014年6~12月收治的10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1月~7月收治的12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行专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穿刺侧疼痛评分和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评分等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与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专科护理能有效降低经桡动脉穿刺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26-28+32
目的探讨曲克芦丁联合局部冷敷对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出现局部并发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出现局部并发症的患者9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术后局部使用药物冷敷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静脉输注曲克芦丁注射液。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局部并发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可进一步减轻局部血肿、疼痛及肿胀发生率(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小板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局部冷敷联合输注曲克芦丁的方法对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局部血肿及疼痛肿胀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脉内介入术诊断和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0年6月心血管科采用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经桡动穿刺的成功率、并发症,及其护理措施。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5.8%,1例桡动脉穿刺失败改经股动脉穿刺成功。发生伤口血肿1例,上肢肿胀2例。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可显著减少出血等并发症,特别是术后可下床活动,患者和家属易于接受。但治疗受患者手部血管条件限制,因此选择桡动脉穿刺,术前要作Allen’s试验,判断手部桡、尺动脉形成的掌浅弓和掌深弓是否通畅,以免术后发生缺血性损伤或坏死,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手部血液循环情况,应尽可能避免桡动脉栓塞、手部缺血、动一静脉瘘及术后桡动脉搏动消失等并发症的发生。有针对性地观察和预防性的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要点。方法总结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830例患者的术后护理经验,术后重点给予常规护理、尿量监测、穿刺部位护理、术后健康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19例患者出现穿刺点及非穿刺点的血肿,5例患者出现穿刺点出血,2例患者出现桡动脉痉挛,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虽然具有患者易于接受、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但术后仍需加强护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观察与护理措施,降低患者术后不适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注重心理护理,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给予严密观察及全面细致的护理和健康宣教等.结果:本组239例患者除8例出现穿刺口渗血,9例撒掉止血带后出现上肢肿胀,穿刺侧手掌、手指轻度青紫外,其余患者未出现明显不适及并发症.结论: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地观察和预防性护理,对于处理患者术后不适及防止严重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周煜  任飞 《吉林医学》2013,(29):6149-6150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经桡动脉途径的护理,预防和减轻介入治疗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对526例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要点进行回顾分析,术前对患者一般情况进行评估,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做好术前护理,健康教育,术后密切观察穿刺局部和全身情况。结果:本组526例患者中16例穿刺失败,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96.9%,术后仅有3例出现穿刺口出血,发现后及时处理,余者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对经桡动脉穿刺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护理,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