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1月至2006年4月手术治疗的37例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结果3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至7年2个月,平均2年11个月。病灶刮除+酒精灭活+骨水泥填充术21例,肿瘤复发3例;病灶刮除+酒精灭活+骨水泥填充植骨术12例,肿瘤复发3例;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4例,肿瘤复发0例。病灶刮除组总复发率18.2%,瘤段切除组织复发率为0。结论病灶刮除+酒精灭活+骨水泥填充术和肿瘤瘤段切除术均是治疗骨巨细胞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Denosumab治疗膝关节周围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后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9年12月经Denosumab治疗且有完整资料的膝关节周围复发性骨巨细胞瘤患者22例,男性9例,女性13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4.09±11.62)岁;股骨远端11例,胫骨近端11例。22例术前均接受3个月Denosumab治疗,首月第1、8、15、29天皮下注射120 mg,接下来120 mg/月。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刮除骨水泥填充组(12例,股骨远端7例,胫骨近端5例)首先取出前次手术内固定、骨水泥或填充骨,再次行病灶囊内刮除骨水泥填充术,必要时行内固定术;肿瘤假体置换组(10例,股骨远端4例,胫骨近端6例)采用广泛切除特制肿瘤假体置换术。术后随访通过X线、CT、MRI及局部超声,观察肿瘤局部复发情况;应用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对术后3个月患肢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本组22例患者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6.77±9.19)个月。两组病例总复发率为13.64%(3/22)。刮除骨水泥填充组术后3例复发(股骨远端2例,胫骨近端1例),复发率25.00%(3/12),复发时间分别为3个月、4个月、6个月,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肿瘤假体置换组术后复发率0(0/10),1例术后1周出现患肢腘静脉及静脉血栓,经溶栓治疗2周后血栓消失。1例术后伤口出现脂肪液化,给与清创、缝合后愈合。未出现假体松动、脱位等相关并发症。22例患者术后3个月进行MSTS功能评分,刮除骨水泥填充组MSTS评分(28.17±1.11)分,肿瘤假体置换组MSTS评分(26.70±0.95)分。刮除骨水泥填充组MSTS评分高于肿瘤假体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nosumab是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有效辅助治疗手段,停药后肿瘤复发风险高。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经Denosumab治疗后,为降低局部复发风险,建议行广泛切除肿瘤假体置换术,术后下肢功能虽不及刮除术但可满足患者基本日常活动需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发性肢体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特点以及不同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1995年1月~2009年1月治疗29例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男15例,女14例;复发时平均年龄32.4岁(13~56)岁;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各12例,肱骨近端2例,股骨近端、尺骨远端、腓骨近端各1例.首次手术方式与例数:肿瘤刮除植骨26例,瘤段切除骨缺损修复术2例,单纯腓骨近端切除术1例.复发平均时间26.6个月(1~168)个月.再次手术方式与例数:瘤段切除骨缺损修复重建术17例(假体置换14例,自体骨移植2例,灭活再植1例);肿瘤扩大刮除瘤腔灭活骨修复术7例(植骨4例,骨水泥填充内固定3例),肿瘤扩大切除术3例;截肢术2例.[结果]随访时间24~180个月,平均70个月.2例再次复发;总再复发率为6.9%,肿瘤切除骨缺损修复组无复发,病灶内手术组中1例复发(1/7,14.29%),局部扩大切除术组1例复发(1/3,33.33%).随访期内2例死亡(1例死于非肿瘤原因).病灶内手术组肢体功能优良率为100%,瘤段切除骨缺损修复组为73.33%.综合临床疗效评价病灶内手术优良率为85.71%.肿瘤切除骨缺损修复组为66.67%.[结论]骨巨细胞瘤术后定期随访对于早期诊断肿瘤复发至关重要;一旦复发诊断明确,尽管存在再次复发的风险,应首选瘤灶内手术;对放射学Companacci Ⅲ级的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可选择瘤段切除骨缺损重建手术治疗,但存在一定的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四肢部位骨巨细胞瘤术后肢体功能恢复、肿瘤复发情况,分析影响局部复发因素.[方法] 2003年9月~2009年9月收治35例单发骨巨细胞瘤患者,男19例,女16例;发病年龄21~45岁,平均28.6岁;Campanicci分级:Ⅰ级13例,Ⅱ级18例,Ⅲ级4例.对于Campanicci Ⅰ~Ⅱ级,治疗方法A:开窗病灶刮除+气动磨钻打磨+电刀烧灼+95%酒精烧灼+植骨(自体髂骨或与人工骨混合植骨);方法B:开窗病灶刮除+气动磨钻打磨+电刀烧灼+95%酒精烧灼+骨水泥充填.CampanicciⅢ级,方法C:关节置换.[结果]本组3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 ~72个月,平均31个月.术后复发6例,复发率为17.14%;Campanicci Ⅰ~Ⅱ级复发率16.13%,CampanicciⅢ级复发率25%;方法A组复发率17.65%,B组复发率15.38%,C组复发率20%.[结论]病灶刮除植骨是治疗骨巨细胞瘤的基本方法,人工关节置换能够迅速恢复关节功能,术式选择要慎重;局部病灶残留是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随访尽早发现复发,利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特制人工假体置换治疗膝关节骨巨细胞瘤的疗效.方法 根据健侧X线片骨骼长度,定制人工关节假体,对13例膝关节部位骨巨细胞瘤患者进行人工假体置换.结果 13例均获随访,时间4~36(16±3)个月,术后3个月HSS评分73~92分;关节功能优8例,良5例;无一例复发.结论 特制人工假体置换治疗膝关节骨巨细胞瘤能减少复发,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保膝手术与瘤段切除肿瘤型假体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8年3月本科手术治疗的30例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其中,17例采用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治疗(保膝组),13例接受瘤段切除人工膝假体置换(置换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探讨肿瘤复发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四肢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患者再次手术术式选择及疗效。方法回顾1988年2月-2007年6月收治且获完整随访的79例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男42例,女37例;年龄15~72岁,平均33.1岁。初次行囊内刮除76例,整块切除3例;初次手术后2~176个月肿瘤局部复发。肿瘤病灶位于上肢14例,下肢65例。初次手术前影像学Companacci分级,Ⅰ级1例、Ⅱ级33例、Ⅲ级45例。再次手术37例采用囊内刮除植骨联合辅助灭活,42例采用肿瘤整块切除治疗。结果术后2例出现同种异体骨免疫排斥反应,导致切口不愈合;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221个月,平均68个月。其中12例于术后6~32个月局部再次复发,采用囊内刮除植骨联合辅助灭活措施者中再复发9例(24.3%,9/37),均再次行肿瘤整块切除;肿瘤整块切除再复发3例(7.1%,3/42),均截肢;两种术式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8,P=0.034);再复发患者术后随访3年均未见复发。结论复发性四肢骨巨细胞瘤可以通过囊内刮除植骨联合辅助灭活治疗,但肿瘤局部复发率高于肿瘤整块切除。对于肿瘤范围超过横断面50%预测不能彻底刮除及恶性复发性骨巨细胞瘤患者,建议采用肿瘤整块切除方法。  相似文献   

8.
瘤段切除+人工关节假体置换治疗长骨干骺端骨巨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瘤段切除+人工关节假体置换治疗邻近关节的长骨干骺端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15例长骨干骺端骨巨细胞瘤患者行瘤段切除+人工关节假体置换术.结果 15例均获随访,时间 12~24个月. 无复发病例,无感染、假体松动和断裂现象,按Mankin功能评估法:11例膝关节功能7例为优,4例为良;4例肩关节功能均为良.结论 瘤段切除+人工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长骨干骺端骨巨细胞瘤病灶清除彻底,肿瘤复发率低,肢体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9.
张涛  张余  徐亮  黄华扬  尹庆水  吴峰  张德春  王庆 《实用骨科杂志》2011,17(10):899-901,953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四肢骨巨细胞瘤的疗效。方法自1998年5月至2006年5月收治骨巨细胞瘤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16~59岁,平均31岁。股骨远端19例,胫骨近端18例,股骨近端5例,肱骨近端5例,肱骨远端1例。按Campanacci分级,Ⅰ级7例,Ⅱ级30例,Ⅲ级11例。根据肿瘤部位、Campanacci分级及患者年龄,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其中单纯刮除植骨或骨水泥填充17例,刮除植骨内固定19例,瘤段切除+人工关节置换12例。结果随访时间3~11年,平均6.8年,刮除植骨组有4例复发,复发率为11.1%,瘤段切除+关节置换组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8.3%,术后患者Enneking功能评定优25例,良12例,可6例,差5例,总体满意率为89.6%。结论病灶刮除植骨是骨巨细胞瘤基本的外科治疗方法,局部辅助处理措施如高速磨钻磨削、蒸馏水浸泡可达到安全的外科治疗边界,从而大大降低病灶刮除术后的复发率,且术后肢体具有良好的功能;瘤段切除适用于CampanacciⅢ级骨巨细胞瘤,虽复发率较低,但重建后的并发症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D打印个性化填充假体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2017年8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9例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男4例,女5例;年龄24~50岁,平均35.8岁。肿瘤部位:股骨远端4例,胫骨近端5例。病程5~25个月,平均12.9个月。根据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系统分级:Ⅰ级2例,Ⅱ级7例。术前基于CT扫描及三维重建,设计并制作3D打印个性化填充假体。术中囊内扩大刮除、关节软骨下植骨后植入假体。术后影像学检查肿瘤有无复发,采用1993年美国骨肿瘤学会评分系统(MSTS93)评价关节功能。结果 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40个月,平均31.2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局部均无疼痛,无肿瘤复发、病理性骨折、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MSTS93评分为20~29分,平均24.7分;获优6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囊内扩大刮除术后骨缺损采用3D打印个性化填充假体修复,具有能与宿主骨生物融合、力学稳定性更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可获得较好早期疗效,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1.
邻膝关节骨巨细胞瘤外科治疗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ang ZM  Tao HM  Yang DS  Ye ZM  Li WX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4):1693-1698
目的回顾性分析邻膝关节骨巨细胞瘤外科治疗方法,前瞻性分析骨巨细胞瘤外科治疗方法选择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78至1997年住院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邻膝关节骨巨细胞瘤121例,71例采用病损内手术(刮除,液氮冷冻,自体或异体骨植骨,病损内手术组),50例采用大块切除异体半关节移植治疗(大块切除重建组)。根据随访患者临床、肿瘤特性及手术方式与肿瘤复发、肢体功能和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按照CT横截面,肿瘤破坏大小,制订新的治疗方案:(1)Ⅰ型肿瘤破坏横轴线1/2以下,病损内手术,灭活,自体、异体骨支撑植骨或骨水泥填充;(2)U型肿瘤破坏横轴线1/2~3/4之间,Ⅰ型治疗基础上加内固定;(3)Ⅲ型肿瘤破坏横轴线〉3/4,大块切除后异体半关节移植或人工关节置换。前瞻性收集1998至2001年住院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邻膝关节骨巨细胞瘤65例,其中45例采用病损内手术(刮除,电灼加石炭酸灭活,自体植骨加骨水泥填充,病损内手术组),20例采用大块切除后人工关节置换(大块切除重建组),通过患者肿瘤复发、肢体功能和并发症评价该方案的可行性。结果第一时期内,两组间局部肿瘤复发无统计学意义,而病损内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和肢体功能评分明显好于大块切除重建组。第二时期内,两组间局部肿瘤复发、术后并发症和肢体功能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大块切除重建病例数量明显减少。结论邻膝关节骨巨细胞瘤外科治疗,可以根据CT横截面,肿瘤破坏大小,分别选择病损内手术和肿瘤大块切除重建,而有效的病损内手术是邻膝关节骨巨细胞瘤外科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病灶内肿瘤扩大刮除、骨水泥填充并钢板内固定联合二磷酸盐治疗邻膝关节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0年6月本科治疗的16例邻膝关节骨巨细胞瘤.男7例,女9例,平均年龄38岁(27~78岁).发病部位:股骨远端10例,胫骨近端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仔细评估确定肿瘤腔的完整性,术中仔细刮除肿瘤组织,应用磨钻及电刀处理瘤腔壁,骨水泥填充修复骨缺损,同时给予钢板内固定.术后均应用二膦酸盐类药物.[结果]本组患者全部获得随访,中位随访15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转移发生.参照Enneking肢体功能评分标准,本组患者平均得29分(27~30)分.复查X线片示所有患者内固定均牢靠,无软骨下骨骨折.[结论]对于膝关节周嗣骨巨细胞瘤可以选择病灶扩大刮除、骨水泥充填内固定联合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肢体功能恢复理想、近期复发率低、病人易于接受等优点.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定制人工假体置换治疗近关节部位骨巨细胞瘤的疗效。方法对近关节部位骨巨细胞瘤42例行瘤段切除、定制人工假体置换治疗。其中37例行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3例行人工肱骨头置换,2例行加长柄双动性股骨头置换。结果 42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96个月,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术后6个月MSTS评分为16~28(24.0±2.34)分,肢体功能优31例,良8例,中3例,优良率为92.8%。结论定制人工假体置换是治疗近关节部位骨巨细胞瘤的有效方法,能减少局部复发,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乐斌  卓小为  刘建纯 《中国骨伤》2007,20(11):765-766
目的:回顾性分析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行手术治疗的病例,探讨骨巨细胞瘤手术病灶刮除与功能重建的方法与疗效。方法: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6~72岁,平均43岁。股骨下端骨巨细胞瘤14例,胫骨上端骨巨细胞瘤7例。无症状偶然发现者2例,膝关节周围疼痛肿胀伴活动障碍者19例。除1例采用截肢术外,对8例儿童及青少年采用瘤体扩大刮除、灭活、植骨治疗;对12例18岁以上成年人采用肿瘤扩大刮除、灭活、植骨及骨水泥充填,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20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42个月。术后肿瘤复发3例,切口液化坏死1例。膝关节功能按李强一等标准评价:优11例,良6例,差3例。结论:对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采用肿瘤扩大刮除、灭活、植骨或骨水泥充填重建功能,降低了肿瘤的复发率,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和分析股骨近端原发性溶骨性骨缺损的手术修复方法。方法自1997~2003年我科共收治股骨近端原发性溶骨性骨缺损36例。根据肿瘤的性质及大小分别采用病灶刮除 自体(异体)皮松质骨植入8例;病灶刮除 自体(异体)皮松质骨 自体缝匠肌髂骨瓣复合植入 内固定术22例;病灶刮除 骨水泥填充 内固定5例;瘤段切除 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1例。结果术后随访12~54个月,平均24个月,仅1例骨巨细胞瘤复发,关节功能评分33例优,3例良。结论根据肿瘤的性质和股骨近端骨缺损大小采取不同手术方式进行了病灶清除及功能重建,是一套有效的重建股骨近端骨缺损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股骨近端良性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肿瘤学和功能学结果,探讨其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1998年5月-2006年6月我中心手术治疗股骨近端良性病变共88例,男性54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28岁.疾病种类主要包括纤维异样增殖症、骨囊肿和骨巨细胞瘤.手术方式:3例仅接受活检,17例行肿瘤病灶外整块切除,68例行病灶内刮除;其中54例进行了内固定,12例接受人工关节假体置换.结果 平均随访58个月,9例囊内刮除病例(9/85,11.7%)出现局部复发,包括6例纤维异样增殖症,1例骨囊肿,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骨巨细胞瘤;其中1例人工假体置换病例出现了深部感染,3例单纯病灶刮除、未行内固定患者出现术后骨折.术后MSTS93评分平均27.3分.结论 对股骨近端良性肿瘤进行适当的刮除植骨内固定通常可以达到较低的复发率和较好的功能.人工关节置换可用于侵袭性或反复复发病例.  相似文献   

17.
肢体骨巨细胞瘤复发特征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肢体骨巨细胞瘤复发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 随访复发性肢体骨巨细胞瘤30例,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复发病例大多为病灶刮除术后,3年内复发占73.33%,其中有症状者26例,以局部疼痛、肿胀为主;无症状者4例。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局部植骨吸收,出现不规则密度减低区,病变范围扩大。组织学检查27例复发后仍呈良性,3例恶变。复发治疗;早期病例行再次病灶清除植骨术17例,其中再复发3例;行瘤段切除关节置换4例、关节融合术3例、截肢术6例,均未再复发。结论 定期随访可以早期发现病灶;早期病例可采用彻底的病灶清除加植骨术,晚期病例可采用瘤段切除人工关节置换或截肢等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观察瘤体刮除术和瘤大块切除术两种肿瘤切除方式用于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疗效,探讨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肿瘤切除方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肿瘤部位和破坏大小分别选择瘤体刮除术和瘤大块切除术两种手术方法治疗43例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35例采用瘤体刮除植骨术,8例采用瘤大块切除重建术(人工关节置换、大块异体骨移植).随访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肿瘤复发、肢体功能等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Enneking骨骼肌肉肿瘤术后功能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术后局部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复发与Jaffe组织病理学分级和X线Campanacci分期呈正相关系,P<0.05.[结论]对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应根据肿瘤部位及其破坏的程度,分别选择瘤体刮除术或瘤大块切除术,而瘤体刮除术如能有效切除肿瘤又不影响骨支撑作用应作为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外科治疗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骨巨细胞瘤临床分级与手术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临床、病理、X线分级和各种术式的选择与疗效。方法对10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瘤患者,根据临床、病理、X线分级程度采用刮除植骨、骨水泥填充、大块切除、人工关节置换等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通过随访观察疗效。结果随访6~70个月(平均24个月)。刮除植骨14例,复发2例;刮除骨水泥填充术42例,复发4例;肿瘤骨大块切除,带血管腓骨髂骨重建25例,复发1例;瘤段切除26例,均无复发。结论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症状、病例、X线三结合综合分期,对确定其属性和程度,正确估计预后和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是源于松质骨的溶骨性骨肿瘤,具有潜在恶性,对骨质侵蚀破坏性大,易局部复发。临床上常用肿瘤刮除加植骨术、肿瘤段桡骨切除、游离腓骨头移植或带血管蒂的腓骨头游离移植治疗。也陆续有使用人工腕关节置换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报道,但因远期效果不甚理想,未广泛应用于临床。笔者使用特制的人工假体置换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1例,随访17个月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