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近6年颈动脉狭窄患者的CTA与DSA资料,探讨CT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可行性及技术优势。方法查阅2004年2月~2010年2月来本院救治的均做过CTA且在两周内做过DSA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两种诊断方法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有颈动脉狭窄患者56例,狭窄程度不同的颈动脉112支。与金标准DSA相比较,CTA的灵敏度为97.4%,特异度为91.4%,正确指数为88.8%。两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95,P〈0.05。结论在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方面,CTA几乎可以与DSA相媲美,且CTA具有比DSA更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TCD)联合颈动脉超声对重度颅内外血管狭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疑似重度颅内外血管狭窄患者135例,均进行TCD与颈动脉超声检查,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 TCD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93.20%、90.63%)高于TCD(79.61%、59.38%)、颈动脉超声(82.52%、65.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D联合颈动脉超声可提高诊断重度颅内外血管狭窄患者的灵敏度与特异度,能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准确影像学与血流动力学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TCD联合超声与血管造影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价值。方法:选取1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给予颈动脉TCD联合超声与血管造影检查,比较颈动脉TCD联合超声与血管造影颈脑动脉狭窄检出率,以血管造影(DSA)检查作为颈脑动脉血管狭窄的"金标准",评价颈动脉超声诊断颈脑动脉血管狭窄的效果。结果:颈动脉TCD联合超声血管狭窄检出率为70.97%(88/124),DSA颈脑动脉血管狭窄检出率为85.48%(106/124),两种方法颈脑动脉血管狭窄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TCD联合超声诊断颈脑动脉血管狭窄的灵敏度为84.91%、特异度为83.33%,阳性预测值为96.77%,阴性预测值为48.39%。结论:颈动脉TCD联合超声检查颈脑动脉狭窄的准确率日益提高,具有无创、便宜、操作简单等优点,可以预测患者颈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缺血性脑病的危险性,对于早期诊断缺血性脑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但是血管造影仍旧是诊断颈脑动脉狭窄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 使用CT血管造影(CTA)检查颈动脉狭窄、斑块分布情况,探讨其与ICVD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ICVD患者32例以及同期住院进行CTA检查的非ICVD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对患者CTA检查图像进行分析,对比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以及颈动脉斑块分布情况。结果 CVD组患者无狭窄情况少,占15.62%,低于对照组(59.37%,P<0.05),其中以2级狭窄为多见占31.25%,总狭窄率为84.37%,明显高于对照组(40.62%,P<0.05)。对照组无3级狭窄和完全闭塞情况出现,无狭窄占比59.37%。ICVD组有93.75%(30/32)患者出现斑块,明显高于对照组[46.8%(15/32),P<0.05]。ICVD组斑块84.37%存在于L-CCAI中,其次分别为R-CCAI、L-CCAE、R-CCAE、L-CCA、R-CCA,与对照组情况比,其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狭窄、斑块分布与ICVD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使用CTA检查可反映其颅内外动脉的整体情况,为早期预测ICVD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颈动脉血管超声及头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在脑梗死并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于我院接受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提示存在颈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超声检查3d内均完成头颈CTA及CT灌注扫描检查(CTP),另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CTA及CTP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斑块的位置、形态、大小、回声,残存管腔内径,狭窄处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舒张期末流速(EDV),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 60例患者共检出斑块92个,平均大小约(10.5±3.4)mm,低回声斑块40个(占43.5%),高回声斑块16个(占17.4%),混合回声斑块36个(占39.1%);斑块位于颈动脉分叉处64个(占69.6%),位于颈内动脉20个(占21.7%),位于颈总动脉8个(占8.7%);60例患者中,轻度狭窄18例(占30.0%),中度狭窄27例(占45.0%),重度狭窄7例(占11.7%),闭塞8例(占13.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便捷、无创,可以对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筛查,便于随访,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忠举  郭丽艳  李波 《吉林医学》2011,32(16):3229-3230
<正>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特别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约68%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伴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1]。用彩超(US)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进行检查,了解颈动脉管腔、内壁情况及其血流状态,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无创技术,在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  相似文献   

9.
叶晓燕  陈金丽  李刚  王淑漫 《重庆医学》2021,50(20):3502-3505
目的 探究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行颈动脉、椎动脉支架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行颈动脉、椎动脉支架术的162例患者资料,均行颈动脉超声联合TCD检查.以脑血管造影(DS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比较颈动脉超声联合TCD、颈动脉超声、TCD诊断符合率,比较治疗前后管腔内径和血流速度及患侧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和血管搏动指数.结果 颈动脉超声联合TCD诊断符合率高于颈动脉超声、TCD(P<0.05);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术后1周及术后1年管腔内径较术前明显增宽,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较术前明显减慢(P<0.05);TCD检查发现术后1周及术后1年患侧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较术前增快,血管搏动指数较术前升高(P<0.05).结论 颈动脉超声联合TCD能够提高颈动脉、椎动脉狭窄诊断准确性,可用于支架术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闭塞是颈动脉硬化狭窄的最严重阶段,是由于动脉硬化斑块或血栓形成充填管腔,管腔内血流不能通过而闭塞,导致该侧动脉系供血区缺血缺氧,以致供血脏器功能减低或缺失,出现偏瘫、视物障碍等。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一侧颈动脉闭塞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范晓东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8):74-75,78
目的评估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ICASS)诊断中常用的CT血管造影术(CTA)、经颅多普勒(TCD)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三种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9例临床拟诊为ICASS且接受CTA、TCD及DSA等三种检查方法的患者,比较三种检查所发现的颅内动脉病变部位及数量的差异。结果确诊为ICASS患者中DSA阳性率为86.1%(93/108),CTA阳性率为70.9%(122/172),TCD阳性率为67.3%(103/153)(P=0.029)。其中DSA共检查416支颅内动脉,阳性率为89.2%(371/416);CTA共检查562支颅内动脉,阳性率为72.6%(408/562);TCD共检查539支颅内动脉,阳性率为68.5%(369/539)(P=0.032)。病变部位中颈内动脉系统阳性率DSA为95.4%(209/219)、CTA为69.7%(193/277)、TCD为70.9%(183/258)(P=0.015);椎基底动脉系统阳性率为DSA82.2%(162/197)、CTA75.4%(215/285)、TCD66.2%(186/281)(P=0.001)。结论CTA、TCD检查方法较DSA检查方法对ICASS诊断阳性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唐志鹏  李辉  陈荣举 《中国现代医生》2014,(11):64-66,F0003
目的 探讨颈部CTA在颈动脉狭窄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DSA检查以及颈部CTA检查,分析其在术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共观察80支血管,其中单侧病变9例,双侧病变31例,共观察到有71支血管发生病变.其中轻度狭窄16支,中度狭窄21支,重度狭窄31支,闭塞3支.CTA观察到118处斑块,其中易损型斑块35处,纤维斑18处,混合斑块51处,钙化斑块14处.结论 颈动脉CTA具有无创、高分辨率、全方位成像等优点,在颈动脉狭窄的早期诊断和术后疗效判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的频谱形态对早期脑动脉硬化症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早期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共50例,同时收集同时期无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用2 MHz脉冲多普勒探头探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在TCD频谱中选取单心动周期的血流频谱,确定每个心动周期的起始点(ts)、重脉搏切迹点(ti)、终结点(te)和血流速度达到峰值的时间点(tp),计算ts至tp的时距(Tp)、ts至ti的时距即心室收缩期 (Ti)、ts至te的时距即心动周期(T),计算Tp在心室收缩期和整个心动周期中所占的比值(Tp/Ti,Tp/T)。Tp, Tp/Ti和Tp/T分别被命名为达峰时间(time to peak velocity,TPV)、峰时指数-1(peak-time index 1,PTI-1)和峰时指数-2(PTI-2)。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疾病组颅内血管血流速度、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流速比值(systolic peak blood flow to end diastolic blood flow,S/D)均无明显差异(P>0.05);疾病组BA,LMCA,RMCA的TPV均显著延长,PTI-1,PTI-2显著增大(P<0.01);达峰指数(PTI-1,PTI-2)和PI,S/D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TPV, PTI-1和PTI-2可能是反映早期脑动脉硬化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TCD)超声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17例临床明确诊断TIA发作的患者及50例健康志愿者行颈动脉超声及TCD超声两项检查.结果 单纯颈动脉超声及TCD超声检查较二者联合检查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低,特异度高.二者联合检查阳性预测值明显提高.结论 联合颈动脉超声及TCD超声检查,不仅可减少TIA发作患者的漏诊率及误诊率,而且能准确、可靠地检出颅内、外段血管病变的部位、程度,为临床进行干预性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椎动脉狭窄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临床或影像证实的椎动脉狭窄的CTA资料。结果 39例患者中,6例患者有椎动脉血管异常,其中走行明显迂曲1例,狭窄或狭小3例,1例血管变异,2例有管壁钙化性斑块。结论 CTA检查可作为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病变的常用检查方法,有助于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线滟  张娟 《当代医学》2021,27(1):146-147
目的分析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于本院行支架治疗的10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治疗前后采用颈动脉超声与经颅多普勒超声进行联合检测。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1年的颈动脉狭窄管径、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并观察大脑中动脉的搏动指数(PI)、PSV值、平均血流速度(Vm)、脑血管储备能力(CVR)等。结果治疗后1个月、1年,患者的颈动脉RI、PSV、EDV、狭窄管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大脑中动脉CVR、PI、PSV、Vm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升(P<0.05)。治疗后1年,患者的颈动脉RI、PSV、EDV、狭窄管径水平轻微回升,大脑中动脉的CVR、PI、PSV、Vm指标水平有轻微下降,但与治疗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可获得良好疗效,采用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测可有效反映患者的颈动脉管径变化和血流改善情况,可作为疗效评估与随访观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的超声表现特点,提高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临床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的颈动脉超声声像图表现.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观察并测量颈动脉管腔内径、内膜-中膜(IMT)厚度、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脉冲多普勒,分析颈动脉血流变化的频谱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指标;鉴别颈动脉狭窄与闭塞,估测狭窄程度以及评估颈动脉闭塞的范围;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5例患者中共有50条颈动脉受累,其中39条(78%)颈总动脉受累,4条(8%)颈外动脉受累,7条(14%)颈内动脉受累.在39条受累的颈总动脉中,37条表现为动脉壁IMT弥漫性增厚;2例局限性增厚.1例颈总动脉内膜剥脱伴夹层动脉瘤形成,IMT厚度1.8~5.7 mm,管腔都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和闭塞.超声检查血管狭窄或闭塞的诊断符合率与DSA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24,P>0.05).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显示颈动脉管壁的特征性变化,并可显示管腔内血流动力学异常,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的超声表现特点,提高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临床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的颈动脉超声声像图表现。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观察并测量颈动脉管腔内径、内膜—中膜(IMT)厚度、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脉冲多普勒,分析颈动脉血流变化的频谱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指标;鉴别颈动脉狭窄与闭塞,估测狭窄程度以及评估颈动脉闭塞的范围;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5例患者中共有50条颈动脉受累,其中39条(78%)颈总动脉受累,4条(8%)颈外动脉受累,7条(14%)颈内动脉受累。在39条受累的颈总动脉中,37条表现为动脉壁IMT弥漫性增厚;2例局限性增厚。1例颈总动脉内膜剥脱伴夹层动脉瘤形成,IMT厚度1.8~5.7mm,管腔都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和闭塞。超声检查血管狭窄或闭塞的诊断符合率与DSA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24,P〉0.0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显示颈动脉管壁的特征性变化,并可显示管腔内血流动力学异常,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及MPR、MIP、VR技术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5例颈动脉体瘤16排螺旋CT影像特点及临床资料,总结16排螺旋CT对CBT的特征性.结果 5例均显示病变位于颈动脉间隙内,平扫病变均匀等密度,边界较清楚,增强后病变明显强化且静脉期高于动脉期.MPR、MIP及VR重建技术显示病变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并包绕颈内、外动脉,见丰富的肿瘤血管,颈内、外动脉夹角明显增大,病变累及至颈总动脉1例.结论 16排螺旋CT及MPR、MIP及VR重建技术诊断CBT具特征性,能替代DSA检查.我们认为该方法应为CBT最为理想的检查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A对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63例颈部动脉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彩超(观察组)进行检查,之后患者使用CTA(对照组)进行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作为标准,分析比较两组对颈部动脉病患者的诊断情况。结果:观察组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诊断情况分别为27条、53条、45条、5条。对照组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分别为47条、31条、22条、10条。观察组动脉中度狭窄诊断准确率9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特异性(82.54%)及灵敏度(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65.08%)、(6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灵敏度及特异性较高。在临床上运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筛选,安全性高,可靠性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