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膜改变CT征象在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肺外周孤立性结节/肿块良、恶性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05例影像表现不典型的肺外周孤立性结节/肿块患者,其中良性结节/肿块67例为良性组,恶性结节/肿块38例为恶性组,2组术前均行CT检查,观察胸膜改变特征,并进行比较。结果良性组胸膜明显增厚(88.14%)、宽基底(86.57%)、Ⅱ型增厚形态(91.80%)、无胸膜移位(67.68%)、轻度及重度强化比率(88.24%、85.00%)均高于恶性组(11.86%、13.43%、8.20%、32.32%、11.76%、15.00%)(P0.05);2组在胸膜增厚方式、边界是否清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膜改变CT征象对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肺外周孤立性结节/肿块的良、恶性鉴别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与胸膜转移性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关键表现及其在临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7年来因原因不明胸痛、胸膜增厚、胸腔积液行~(18)FFDG PET/CT检查,后经病理证实的MPM和胸膜转移性腺癌患者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胸腔积液程度、胸膜FDG积聚形态、SUVmax及全身伴随征象,并判定MPM的TNM分期。结果:MPM组多为无或少量胸腔积液。胸膜FDG积聚形态类型比较发现,MPM组纵隔胸膜FDG积聚者明显多于胸膜转移性腺癌组(70%vs 20%,P0.01),而两组间结节型、肿块型、不规则环形,以及叶间胸膜、横膈胸膜FDG积聚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胸膜SUVmax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全身伴随征象中,发生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者MPM组明显少于胸膜转移性腺癌组(25%vs 80%,P0.05),而心包、胸壁和肋骨侵犯,同侧胸廓体积缩小在MPM组中明显增多(50%vs 20%,P0.05;75%vs 25%,P0.01)。MPM组临床TNM分期中,Ⅰ~Ⅱ期为60%,Ⅲ~Ⅳ期为40%。结论:~(18)F-FDG PET/CT发现纵隔胸膜FDG积聚是MPM与胸膜转移性腺癌鉴别诊断的关键表现,同时在MPM临床TNM分期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自2010年7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为良性胸腔积液13例,恶性17例,所有患者行CT检测,分析CT对良恶性胸腔积液定性诊断的准确性。结果:CT检查有良性9例(69. 23%),恶性有15例(88. 24%),准确率为80. 00%,良性患者检出弥漫性线状增厚、基底部胸膜受累、胸膜钙化和胸膜显影增强的比例相对较高,而恶性组患者检出结节状增厚、不均匀患者增厚、条带状不规则增厚和纵隔膜受累的比例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CT检查恶性组患者有73. 33%(11/15)出现大量积液,良性组为33. 33%(3/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CT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时发现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存在胸膜不规则增厚、结节状增厚、环状增厚和纵隔膜受累增厚以及大量积液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部CT检查在良恶性胸腔积液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4例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结果提示恶性胸腔积液者85例,良性胸腔积液者39例,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观察CT诊断结果,分析良恶性胸腔积液的CT影像学特征.结果:CT对于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总正确率为95.2%,在CT征象方面,恶性胸腔积液组患者结节状增厚、不均匀环状增厚、纵膈胸膜受累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患者(P<0.05),良性胸腔积液组患者弥漫性线状增厚和胸膜钙化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患者(P<0.05).结论:胸部C T检查在良恶性胸腔积液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不同的影像学征象能够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从而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  相似文献   

5.
良、恶性胸腔积液的X线、CT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x线、CT鉴别诊断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的良、恶性。方法对我院1997-2006年收治的中等量积液以上100例患者的x线、CT表现及病理结果、临床治疗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良性胸腔积液72例,右侧胸腔积液30例,左侧胸腔积液25例,双侧胸腔积液17例;包裹性积液21例,出现胸膜增厚19例,纵隔胸膜增厚5例。恶性胸腔积液28例,右侧胸腔积液12例,左侧胸腔积液11例,双侧胸腔积液5例;出现胸膜增厚26例,纵隔胸膜增厚16例。结论对于中等量以上积液,良性胸腔积液大部分具有典型的外高内低弧形曲线,并较易形成包裹性积液,有胸膜增厚时以弥漫均匀增厚为主,纵隔胸膜很少受累。恶性胸腔积液大部分呈反常曲线,单侧、大量积液并胸膜不规则增厚、纵隔胸膜受累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有特异性。胸膜增厚以多发局限性或结节样增厚,纵隔胸膜易受累,良性胸腔积液一般为纵隔一致性移位。恶性胸腔积液纵隔为非一致性移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良、恶性胸腔积液中胸膜改变的CT特征,提高胸腔积液定性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组织学或临床证实的胸腔积液的良、恶性胸膜改变的CT表现。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对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70例胸腔积液中良性30例,恶性40例。恶性胸腔积液胸膜改变的CT特征:(1)壁层胸膜结节样增厚;(2)壁层胸膜不规则增厚(厚度〉10mm);(3)环状胸膜增厚;(4)纵隔胸膜增厚。良性胸腔积液大多显示胸膜均匀性增厚,线状粘连与钙化。结论CT对胸膜增厚的良、恶性鉴别具有一定价值,单侧胸膜不规则增厚、环状增厚〉1Cm,纵隔腿膊受累常提示为恶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120例弥漫性胸膜病变的CT征象,所有病例均经临床评估及病理证实,其中恶性胸膜病变85例,良性病变35例。作者认为:结节性胸膜增厚、胸膜瘤样增厚、胸膜不规则增厚厚度大于1cm及纵隔胸膜增厚受累,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受累为恶性胸膜病变较为特征性的CT征像,其特异性分别为100%、100%、89%、68%和98.5%。敏感性分别为68%、8.2%、76.4%、35.3%和81%。胸膜线状粘连增厚和钙化多提示良性病变,其特异性分别为92.9%和83.3%。敏感性分别为74%和28.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对局灶性胸膜增厚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的胸膜增厚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取得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根据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将其分为良性组与恶性组,分析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特征,绘制ROC曲线计算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对胸膜增厚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 结果36例胸膜增厚病变中良性组与恶性组各18例,2组间的年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恶性组胸膜增厚病变累及的长度小于良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5±1.49)cm vs(5.36±2.98)cm,P=0.002]。超声造影结果显示,等-高增强主要见于恶性组(16/18,88.9%),低-无增强主要见于良性组(9/18,5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胸膜增厚累及长度诊断胸膜增厚病变良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4,最佳截断值为4.75 cm,等-高增强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4。2项指标相结合后联合因子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可达0.816,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9.4%、66.7%、80.0%,约登指数为1.611。 结论常规超声测量的病变最大长度及超声造影强化程度能够有效鉴别局灶性胸膜增厚病变的良恶性。二维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能够有效提高胸膜增厚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为后续穿刺活检和诊断治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与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肺部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肺部病变患者均行螺旋CT及MRI DW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肺部恶性病变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的差异,以及比较肺部良恶性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结果 78例患者中,螺旋CT检查诊断肺部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与MRI DWI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 DWI检查诊断肺部恶性病变的准确性、特异性均明显高于螺旋CT检查(均P<0.05)。肺部良性病变的ADC值明显高于肺部恶性病变(P<0.05)。结论螺旋CT及MRI DWI检查在肺部良恶性病变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价值,且MRI DWI诊断肺部恶性病变的准确性更高,其ADC值有助于鉴别肺部良恶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应用CT平扫征象对孤立性肺结节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医院收治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100例,均对其实施螺旋CT平扫,对相关的平扫征象进行统计以及分析,筛选在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判断过程中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征象,进一步评估其相应的诊断效能。结果:病理结果显示良性患者42例和恶性患者58例;恶性组边缘不光滑以及毛刺征2种典型CT征象占比高于良性组,而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CT征象占比低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CT征象诊断效能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分叶征、毛刺征以及胸膜凹陷征,而诊断灵敏度以及阳性预测值均排名第一的征象为胸膜凹陷征;2~3种CT征象同时出现的概率明显低于单一典型CT征象,在恶性组中同时出现分叶征、毛刺征以及胸膜凹陷征3种征象的概率显著低于某2种征象同时出现;组合CT征象当中诊断灵敏度均达到100.00%的为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而阳性预测值达到100.00%的仅有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1种。结论:CT平扫征象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与鉴别价值较高,随着典型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恶性胸膜间皮瘤CT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结果:(1)单侧胸腔大量积液并广泛胸膜增厚和胸膜结节2例;(2)胸膜肿块6例;(3)邻近软组织和器官侵犯8例。结论:CT检查发现广泛胸膜增厚、胸膜结节或肿块,伴邻近软组织和器官侵犯,提示恶性胸膜疾病。肿块穿过膈脚向上腹部或腹膜后延伸可视为恶性胸膜间皮瘤较具特征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Bayes判别分析建立诊断恶性腹膜间皮瘤、腹膜转移癌、结核性腹膜炎的CT影像学综合诊断模型,探讨其对腹膜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7例腹膜增厚患者的CT图像,收集胸膜、腹膜病变图像,组间卡方检验筛选出可以入组的变量.然后将147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17例(79.6%)、检验组30例(20.4%...  相似文献   

13.
弥漫性胸膜病变CT诊断评价(附12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120例弥漫性胸膜病变的CT征象,所有病例均经临床评估及病理证实,其中恶性胸膜病变85例,良性病变35例。作者认为:结节性胸膜增厚、胸膜瘤样增厚,胸膜不规则增厚厚度大于1cm及纵隔胸膜增厚受累,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受累为恶性胸膜病变较为特征性的CT征象,其特异性分别为100%、100%、89%、68%和98.5%。敏感性分别为68%、8.2%、76.4%、35.3%和81%。胸膜线状粘连增厚和钙化多提示良性病变,其特异性分别为92.9%和83.3%。敏感性分别为74%和28.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胸腔镜在胸腔积液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患者102例,其中,良性患者76例,恶性患者26例,分析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镜下形态、超声特征差异。分析胸膜厚度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和超声联合胸腔镜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结果良性患者病因均为结核性胸膜炎,恶性患者病因以胸膜转移性腺癌为主(88.46%);恶性组胸腔镜下胸膜肿块、胸膜瓷片状增厚的比例高于良性组(P < 0.05),而胸膜充血水肿、胸膜粘连带比例分低于良性组(P < 0.05);恶性组胸膜厚度、胸膜非均匀性增厚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组(P < 0.05),而强回声纤维分隔带比例低于良性组(P < 0.05);胸膜厚度鉴别恶性胸腔积液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6(P < 0.05),截断值为10.73mm,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53.80%和99.70%;超声联合胸腔镜下形态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92%、81.58%、80.39%、58.82%和91.18%。结论超声联合胸腔镜在胸腔积液良恶性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CT纹理分析技术鉴别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CT纹理分析技术鉴别诊断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97例SPN患者(恶性组54例,良性组43例)行胸部CT平扫,测量结节CT值及最大径。采用MaZda软件对肺结节进行CT纹理分析,获得纹理特征参数(熵、熵和、熵差、对比度、相关及均和)。比较2组CT值、最大径及各纹理特征参数。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纹理参数及其不同组合建立ROC曲线,计算AUC,确定阈值,评价各参数及其不同组合鉴别诊断良恶性SPN的特异度及敏感度;比较各参数组合之间AUC的差异。结果 良恶性SPN最大径、CT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8、1.16,P=0.079、0.087)。良性组SPN纹理特征参数熵、熵和、熵差值均低于恶性组(P均<0.05),2组对比度、相关、均和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纹理特征参数熵、熵和、熵差鉴别诊断良恶性SPN的效能均较高(AUC均>0.700);熵、熵和、熵差的阈值分别为1.564、1.212、0.987时,敏感度分别为72.70%、88.40%、63.60%。上述纹理特征参数的不同组合鉴别诊断良恶性SPN的效能均较高(AUC均>0.800),各组合间AUC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基于CT平扫的纹理分析技术有助于鉴别良恶性SP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孤立性肺小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120例孤立性肺小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胸部X线、CT对患者进行检查。以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比较X线、CT对孤立性肺小结节的定性诊断结果并分析其与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根据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将孤立性肺小结节患者分为良性病变组、恶性病变组,比较两组的CT表现。结果 CT对孤立性恶性肺小结节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高于X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结果与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为0.859,而X线诊断结果与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值为0.634。恶性病变组的结节直径大于良性病变组,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发生率及钙化比例高于良性病变组,血容量、血流灌注量、强化峰值均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结论 CT对孤立性肺小结节的定性诊断准确性高,诊断价值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实性孤立性肺结节(SPN)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35例HRCT检出的实性SPN患者,其中54例良性(良性组),181例恶性(恶性组)。比较组间HRCT表现差异,包括分叶征、毛刺征、空洞征、空泡征、钙化、远端穿行血管、胸膜牵拉征、贴近胸膜及牵拉性肺气肿;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征象鉴别良、恶性SPN的效能,分析良、恶性SPN的影响因素。结果 组间毛刺征、胸膜牵拉征、钙化征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征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管集束征鉴别良、恶性SPN的效能最高,敏感度达92.30%。回归分析显示血管集束征是恶性SPN的危险征象,牵拉性肺气肿为其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 良、恶性SPN的HRCT表现存在差异,对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CT及MRI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69例在我院治疗的腮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良性病变49例,恶性病变2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开展CT和MRI检查,分析不同病变的CT和MRI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良性肿瘤CT检查边界清晰、钙化及囊变检出率高于恶性肿瘤(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