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波形蛋白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预后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有效证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Embase、Medline、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The clinical trail、Elsevier SD外文期刊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查找研究波形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预后相关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5年2月2日。对符合条件的研究,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文献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后,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含9项研究(n=1 302)。Meta分析波形蛋白表达对NSCLC患者OS和DFS影响的合并风险比(HR)分别为HR=2.04,95%CI(1.57,2.66),P<0.001和HR=1.56,95%CI(1.20,2.04),P=0.001;Begg和Egger检验本次分纳入的9个研究表明不存在发表偏倚;且敏感性分析表明本次研究结果稳定。结论波形蛋白高表达是NSCLC患者OS和DFS的风险因素,但本次分析纳入研究数量较少,其结论有待更多大样本量的研究进行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相关预后因素,并评估一线治疗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149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预后因素分析,评估一线治疗疗效、毒性反应。结果性别、分期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个独立的预后因素。一线治疗模式包括单药化疗、含铂类的两药联合化疗、靶向治疗。近期疗效:部分缓解41.5%,稳定20.3%,进展15.3%,无法评价22.9%。远期疗效:中位无进展时间6个月,中位总生存期15.5个月,1年生存率61.3%,2年生存率18.5%。Ⅲ、Ⅳ度毒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3%、7.6%,无治疗相关性死亡。不同方案的疗效、毒性反应无明显区别。结论性别、分期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个独立的预后因素。不同一线化疗方案之间疗效、毒性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标准型CD44(CD44s)基因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各组织学类型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微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LSAB)检测CD44s在78例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结果NSCLC总阳性表达率为74.4%(58/78),鳞癌、腺癌、大细胞癌和腺鳞癌的阳性率分别是63.2%(24/38)、88.9%(24/27)、83.3%(5/6)和71.4%(5/7),鳞癌与腺癌、大细胞癌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高、中、低和未分化组的阳性率分别是68.4%(13/19)、75.8%(25/33)、76.2%(16/21)和80.0%(4/5),高分化组和未分化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转移和无转移的阳性率分别为48.1%(17/27)和88.2%(45/51),其中强阳性率分别是25.9%(7/27)和74.5%(38/51),不论是阳性率还是强阳性率,二组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 结论CD44s阳性表达率高、阳性强度强的病人转移率低,CD44s可作为区分NSCLC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潜能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Octamer 4(Oct-4)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探讨Oct-4在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选出肺癌细胞系A549中Oct-4+及Oct-4-的细胞群,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分选后的细胞亚群中CD133的表达情况;采用体外侵袭实验检测Oct-4+细胞群和Oct-4-细胞群的侵袭能力。结果 1以标记Oct-4通过流式细胞仪分离后,成功获得肺癌细胞株A549中Oct-4+细胞群和Oct-4-细胞群。且Oct-4+细胞群中CD133的表达明显高于Oct-4-细胞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Oct-4+细胞群的侵袭细胞数显著高于Oct-4-细胞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Oct-4在NSCLC中的表达率为83%(50/60),且Oct-4+细胞群中CD133的表达明显高于Oct-4-细胞群,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Oct-4的表达与NSCLC组织的分化程度、肿瘤的临床分期及是否已经发生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细胞标志物Oct-4在NSCLC干细胞亚群中呈高表达,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为肺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IGF-Ⅱ)及其受体(IGF-Ⅰ R)在不同TNM分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对30例NSCLC中IGF-Ⅰ、IGF-Ⅱ、IGF-Ⅰ R的表达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探讨其表达水平与肺癌分期的关系.结果 IGF-Ⅰ、IGF-Ⅱ、IGF-Ⅰ R在30例NSCLC组织中呈现阳性表达,且表达水平与肺癌的分期密切相关,相邻分期之间IGF-Ⅰ、IGF-Ⅱ、IGF-Ⅰ R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GF-Ⅰ、IGF-Ⅱ、IGF-Ⅰ R在肺癌的恶性进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评估NSCLC进展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LATS(large tumor suppressor)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LATS1及YAP(yes-associated protein)在156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30份正常肺组织的表达情况,然后统计LATS1表达与YAP表达及其他临床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LATS1在正常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P<0.01)。LATS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p-TNM分期(P=0.031)及淋巴结转移(P=0.021)具有相关性。重要的是LATS1缺失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不良预后相关。另外,LATS1的表达也与YAP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LATS1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7.
顾勤花  沈琦斌  李冬  尹德刚 《中国医药》2013,(12):1811-1812
肺癌为当前世界各地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日益上升,居男性常见恶性肿瘤的首位。肺癌各类型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所占比例高达80%左右。目前为止,外科手术仍是治疗肺癌的首选和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由于肺癌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70%-80%的肺癌患者在诊断时已属晚期(Ⅲ/Ⅳ期),仅20%~30%的肺癌患者有手术条件,对于多数患者来说,仅靠局部治疗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表达与EGFR突变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早期NSCLC手术患者128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TF-1,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MRS)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并分析两者关系.结果 女性、不吸烟NSCLC患者和乳头及微乳头为主型腺癌TTF-1表达及EGFR突变率高.黏液腺癌TTF-1表达及EGFR突变率低.腺癌TTF-1表达与EGFR突变关系密切(P=0.003).结论 腺癌患者TTF-1阴性表达对预测EGFR非突变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吴云  金汉生 《安徽医药》2022,26(9):1874-1878
目的探究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后血清白蛋白、碱性磷酸酶(ALP)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武汉市汉口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病人74例作为研究对象(非小细胞肺癌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显示健康者7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病人血清白蛋白、ALP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与病人预后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术前相比,非小细胞肺癌组术前血清白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59.55±6.73)g/L比(35.67±6.18)g/L],AL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34.19±4.07)U/L比(137.95±16.04)U/L](P<0.05);与健康对照组术后相比,非小细胞肺癌组术后血清白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59.55±6.73)g/L比(43.82±6.51)g/L],AL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34.19±4.07)U/L比(68.61±6.58)U/L](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非小细胞肺癌组血清白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AL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高中分化、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术后化疗、生存病人比较,低分化、TNM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术后未化疗、死亡病人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ALP水平明显升高(P<0.05)。白蛋白高表达组3年总生存率明显高于白蛋白低表达组,ALP高表达组3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ALP低表达组(P<0.05)。TNM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术后低白蛋白水平、高ALP水平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病人不良预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病人肺叶切除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ALP水平明显升高,与肿瘤进展和病人生存率密切相关,对病人预后有一定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与其下游磷酸化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利用PCR和基因测序检测NSCLC患者EGFR第19和21外显子突变,辅以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下游信号传导蛋白p-Akt、p-ERK1/2和p-STAT3的表达.结果:66例NSCLC中有11例发生EGFR突变,女性和伴细支气管肺泡特征的腺癌突变率较高.p-Akt、p-ERK1/2和p-STAT3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4.5%、25.8%和33.3%,EGFR突变患者p-Akt阳性率(81.8%)显著高于无突变者(49.1%,P<0.05),且在伴细支气管肺泡特征的腺癌中呈高表达,两者之间p-ERK1/2和p-STAT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RK1/2表达与患者年龄相关,P-STAT3在腺癌、小肿瘤(≤3 cm)和Ⅰ期NSCLC中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结论:EGFR突变后的下游信号传导主要以激活Akt途径为主,检测下游信号传导蛋白表达是EGFR基因检测的重要补充,对NSCLC基因分型、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 microRNA-221(miRNA-221)对非小细胞肺癌 NCI-H1299细胞株生长调节的影响。方法通过转染 miR-221-mimics 或 miR-221-inhibitor 建立 miRNA-221过表达或下调的 NCI-H1299细胞系;通过 MTT 试验和BrdU 插入染色检测细胞活力和增殖能力的变化;使用 Q-PCR 和 western blot 检测增殖相关基因 mRNA 或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miRNA-221过表达能够增强 NCI-H1299细胞的活力和增殖能力( P ﹤0.01);P27是 NCI-H1299细胞中miRNA-221的潜在靶基因,同时 P27蛋白水平中也被 miRNA-221负调控( P ﹤0.01)。结论 miRNA-221可以促进非小细胞肺癌 NCI-H1299细胞的生长,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基因治疗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内皮素-1(ET-1)在肺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及与肺癌分型、分级的关系,探讨ET-1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方法对不同肿瘤组织进行ET-1表达的测定并行MVD计数,与良性病变组及正常肺组织对照。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VD显著高表达,且与肺癌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和细胞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ET-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阳性表达,小细胞肺癌则为阴性表达,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非小细胞肺癌ET-1含量与肺癌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和细胞分化程度也有密切关系。ET-1表达阳性组中其MVD显著增高,而ET-1表达阴性的肿瘤组织中MVD仅有微弱表达,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且与分化程度和转移状态密切相关:ET-1可能通过肺癌血管生成参与非小细胞肺癌血管发生、发展;ET-1和MVD含量可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分化程度、治疗效果、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上皮间质化因子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铂类药物疗效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含铂方案治疗的患者资料及病理组织标本,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评价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与NSCLC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风险比例模型评价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与NSCLC含铂方案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 共99例NSCLC患者纳入研究,肿瘤组织中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存显著负相关(P<0.001,r=-0.410)。中晚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E-cadherin的阳性率降低,Vimentin阳性率增高。E-cadherin表达阳性患者OS显著高于阴性患者(中位OS 31 vs.21 months,HR 0.533,95%CI:0.322~0.882,P = 0.014),Vimentin与OS无相关性。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与疾病进展时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E-cadherin是一个有潜力的NSCLC铂类药物疗效的预测因子,这仍需进一步前瞻性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并发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评估静息肺功能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5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并发呼吸衰竭6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术后未发生呼吸衰竭的非小细胞肺癌120例为对照组。分别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对呼吸衰竭危险因素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比较两组静息肺功能指标。结果两组年龄、吸烟率、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术前肺功能、手术时间、切除范围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观察组静息肺功能指标肺活量、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最大自主通气量、用力呼气25%和50%肺活量瞬间流速、最大呼气流量和最大呼气中期流量均低于对照组(P <0.05,P <0.01)。年龄、术前肺功能障碍程度、全肺切除和术后严重并发症是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并发呼吸衰竭的高危因素(P <0.05,P <0.01)。结论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并发呼吸衰竭的高危因素,临床可以通过检测静息肺功能来评估患者呼吸功能,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纪远中  聂卫  张志尧  戈以椿  匡朴  李德华  王士贤 《天津医药》2004,32(6):324-326,F003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NM23/NDPK的表达及其在NSCLC发生、转移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S P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69例NSCLCNM23/NDPK的表达情况。结果:肺癌原发灶NM23/NDPK阳性表达率与NSCLC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NM23/NDPK的表达与患者的生存率有关,但与组织学分级及分化程度无关。NM23/NDPK阳性率在NSCLC伴淋巴结阳性组低于淋巴结阴性组(P<0.01)。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阳性率逐渐降低(P<0.05)。NM23/NDPK阳性患者术后1,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者(P<0.05)。结论:对NSCLC进行NM23/NDPK的检测,有助于预测NSCLC进展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以及评估NSCL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支气管袖状切除术与全肺切除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4年8月入住我院的63例老年 NSCLC 患者,按照术式分为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32例,均于全麻条件下,分别行全肺切除术与支气管袖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肺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及免疫功能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术后肺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和体液免疫指标水平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 ﹤0.05),观察组术后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术后 SF-36生活量表各维度(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 P ﹤0.05),且观察组术后上述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与全肺切除术相比,支气管袖状切除术治疗老年 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更显著,对患者肺功能、免疫功能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7.
张广明  田建立 《天津医药》2000,28(12):738-739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MDR1)基因,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组织类型的关系。方法: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新鲜肺癌组织标本。结果:48例NSCLC标本MDR1,MRP基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66.7%,二种基因共同表达率为43.8%,肺鳞癌MRP基因表达明显高于腺癌(P<0.01),而鳞癌与腺癌之间MDR1基因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DR1,MRP基因可以共同或分别存在于肺癌组织中,肺鳞癌MRP基因表达率较腺癌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甲龙丸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衡水市中医院肿瘤科、衡水市第二医院内科住院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应用甲龙丸联合化疗,对照组应用单纯化疗,观察2组近期临床疗效、中医证候及Karnofsky评分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中有2例因严重毒副反应第2期化疗未进行完毕。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候及Karnofsky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甲龙丸化疗虽然不能明显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但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土贝母苷甲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及相应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20只CD-1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和土贝母苷甲组(TBMS-I),每组各10只;皮下注射接种非小细胞肺癌(NSCLC)浓度为l×107/ml的NCI-H460单细胞悬液100μl,接种1d后开始腹腔给药,TBMS-I给药浓度为5 mg/kg,1/d,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对瘤体积和瘤重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瘤内微血管密度;采用WST-1检测TBMS-I对内皮细胞、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检测TBMS-I对裸鼠内皮细胞eEND2的VEGFR-2 (KDR)和Tie2的表达的影响.结果 TBMS-I可显著抑制NSCLC的形成,减少瘤内血管密度,诱导内皮细胞凋亡且不减弱肿瘤细胞的活性,降低裸鼠内皮细胞eEND2膜上VEGFR-2(KDR)和Tie2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MS-I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VEGFR2和Ang2/Tie2信号传导途径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常规剂量多疗程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84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放疗组61例,采用常规放疗为前后野照射,40GY后缩野加量,肿瘤灶总剂量60GY。有淋巴结转移者照射60GY;化疗组60例,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常规剂量化疗6周期,28天为1周期;同步放化疗组63例,化疗开始的第8天进行放疗,方法同上两组,直至疗程结束。结果同步放化疗组、放疗组、化疗组有效率分别为76.2%、62.3%、56.7%,化疗组与同步放化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P=0.021),放疗组与同步放化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2,P=0.094)。同步放化疗组、放疗组、化疗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8.2%、43.3%、19.0%,51.5%、20.5%、7.8%,54.0%、28.8%、10.1%,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12、13个月。化疗组、放疗组与同步放化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6,P=0.039)。同步放化疗组不良反应比较大,但可以耐受。结论常规剂量6周期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能明显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有效率和生存率,不良反应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