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晓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4):2204-2205
目的 比较CT检查与X线片在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参考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CT以及X线片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结果中检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阳性率.结果 46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中,X线片检查结果0期11例,Ⅰ~Ⅳ期35例,检出阳性率为76.09%;CT检查结果0期3例,Ⅰ~Ⅳ期43例,检出阳性率为93.48%.CT检查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X线片(x2 =63.743,P<0.05).结论 应用CT检查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较之X线片更有临床参考价值,临床应用前景更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指导价值。方法本组3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例均经X线(DR)CT及MRI检查,对其各种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并就其临床指导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 35例中X线检查阳性24例,阴性11例,CT阳性28例,阴性7例,MRI检查全部为阳性。结论 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显著优于CT及X线检查,临床高度怀疑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首选MRI。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X线、CT、MRI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9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X线、CT及MRI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对比。结果 89例患者中,X线检查发现59例,CT检查发现78例,MRI检查发现89例。结论 MRI检查对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着极高的准确率,对早期诊断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重要意义,CT次之,X线检查在股骨头缺血早期效果不明显,但3者对股骨头缺血坏死晚期诊断准确率均较高,对考虑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先行X线及CT检查,X线及CT扫描无阳性发现时可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4.
任荣 《北方药学》2012,(12):69-69
目的:比较X线与MRI诊断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特点,探讨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55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分别采用X线和MRI检查方法,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表现。结果:55例中,X线检查方法下21例阴性,MRI检查方法下55例均为阳性。结论:MRI检查方法对骨髓病变的敏感度和分辨率均高,能够可靠有效检出股骨头坏死,是临床诊断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理想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0例30个病变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X线平片、CT扫描及MRI影像学情况。结果 X线平片与CT扫描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MRI的检出率远高于X线平片与CT扫描(P<0.01)。结论 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敏感性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CT扫描。  相似文献   

6.
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岩  徐磊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3):96-97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X、CT、MRI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病变不同时期有不同程度的影像学改变,在病变同一时期对不同的影像检查敏感性不同,Ⅰ、Ⅱ期X线为阴性;CT可以较早期发现病变,显示骨结构;观察晚期增生、硬化、囊变、碎裂、塌陷变形,MRI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特别对Ⅰ、Ⅱ期病变均能诊断。结论:MRI、CT及X线对诊断本病有不同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确切了解人体股骨头缺血坏死在影像学的X线、CT及MRI表现与病理学的对应关系。方法 将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切除的完整坏死股骨头标本行X线、CT检查和术前MRI扫描,多平面取样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 X线显示的股骨头承重区的高密度死骨及周围的透光区和硬化带。在CT上坏死股骨头星芒征分支融合成丛、成簇,可有囊性变及股骨头塌陷骨折、变形。MRI的低信号带以坏死组织为主,亦含有少量修复组织。高信号代表的并非全部为正常组织,亦含有少量坏死组织及修复组织。结论 阐明了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各种影像学表现的病理学基础,为临床上对该病的影像学分析提供正确依据。  相似文献   

8.
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MRI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焱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2):114-115
目的:探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MRI诊断价值。方法:2005年1月~2009年6月笔者对临床诊断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40例(48髋)患者分别进行X线平片、MRI检查。结果:X线平片示0期26髋,X线表现正常;Ⅰ期8髋;Ⅱ期14髋,诊断阳性率为45.8%(22/48)。MRI诊断,0期2髋,Ⅰ期26髋,Ⅱ期20髋患者,诊断阳性率为95.8%。结论:MRI是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敏感、特异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在可疑Ⅰ、Ⅱ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时,若X线、CT均匀阴性时,应进行MRI扫描检查,即可早期发现,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MRI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蕾 《淮海医药》2004,22(5):373-374
目的 探讨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 CT、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阅读具有典型 CT、MRI表现并经随访证实的 30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 CT、MRI片 ,分析其 CT、MRI表现。结果 全部患者均诊断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共 30例 4 0髋 ,其中单侧 2 0例 ,双侧 1 0例。 CT发现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2 5个部位 ,主要表现为正常的星芒结构变形扭曲和骨硬化。MRI发现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36个部位 ,主要表现为股骨头信号不均 ,T1加权像表现为头内见低信号区或无明显异常信号改变 ,T2加权脂肪抑制序列显示头内可见局限性或广泛性斑片状、条状、不规则形高信号区。结论  CT可显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MRI检查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敏感性较高 ,其中 MRI的T2加权脂肪抑制像是检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最敏感序列 ,可在患者尚未有自觉症状并且 X线、CT检查为阴性时做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王化利 《淮海医药》2013,31(4):313-31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患者分别行MRI、X线、CT及核素扫描检查,使用低场永磁型磁共振设备(0.35T)进行常规断面、常规序列扫描,少数病例进行更多断面及序列如脂肪抑制序列、造影剂增强扫描。对照组为无症状志愿者10例20个股骨头。结果 60例患者120个股骨头中MRI显示96个股骨头诊断为股骨头缺血坏死。根据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表现,分别对早~中期、晚期病例进行分组观察,用χ2检验对照比较各种检查方法阳性率。MRI检查的总阳性率、早-中期及晚期阳性率均明显高于X线、CT及核素检查(P值均小于0.05)。结论与X线、CT及核素扫描比较,MRI检查在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具有优越性,尤其对于早~中期病变的敏感性高,并指出"双线征"具有诊断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CT和MRI两种方法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94例122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均进行CT和MRI检测,以ARC0法为标准分期,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MRI诊断敏感率为98.4%(120/122),CT诊断敏感率为93.4%(114/122),MRI与CT诊断敏感率比较(x2=3.753,P>0.05)。CT与MRI检出率,I期CT检出率显著低于MRI,两种检验方法比较(x2=3.844,P<0.05),在Ⅱ期与Ⅲ期检出率上比较(x2=0.328、0.148,P>0.05)。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MRI较CT均具有较高的诊断率,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临床诊断率。但是在早期诊断中,MRI较CT更准确,因此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诊断中应该选用MRI作为检测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多排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9例,分别实施多排螺旋CT检查和MRI影像学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情况及早期阳性检出率.结果 MRI股骨头坏死检出率(97.1%)明显高于多排螺旋CT(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在单一囊变、线样征、骨髓水肿及骨小梁结构模糊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66.7%)、(75.4%)、(78.3%)],较多排螺旋CT[(75.4%)、(1.4%)、(1.4%)、(10.1%)]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在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中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多排螺旋CT,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吴泽恒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3):101-102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表现,评价X线、CT在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2例患者行X线检查,其中43例行CT检查,并对观测结果进行分期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分析,X线检查早期发现率为56.1%,CT检查早期发现率为83.7%,经χ2检验,在早期发现率方面,CT检查与X线检查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是目前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敏感、有效、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潘海英  钟兰宇  上展增  丁龙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0):72+75-72,75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诊断。方法:收集本院6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成人股骨头缺血性患者的CT资料,回顾性分析骨盆X线片和双侧髋关节CT的影像学特点。结果:CT显示股骨头囊性改变26例,骨小梁模糊消失28例,皮质断裂11例,股骨头变形18例。结论:CT扫描比X线能更早地发现病变,可准确显示病变部位和范围,了解病情的发展和疗效观察方面有很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MR影像表现,探讨其早期影像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人影像资料,进行总结比较。其中13例X线平片检查,19例CT检查,13例MRI检查。结果30例中双侧发病24例,单侧发病6例。X线表现:13例中阳性表现7例(阳性率54%),均有不同程度骨质硬化及囊变,股骨头碎裂变形5例,关节半脱位3例。CT表现:19例中14例坏死征象明显(阳性率74%),不同程度的表现为“地图征”、囊性变、碎裂,关节半脱位3例,关节囊积液8例。MR表现:13例均有阳性表现(阳性率100%),关节囊不同程度积液9例,“双线征”5例。绪论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诊断较X线平片和CT敏感,是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与CT影像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表现,评价X线平片、CT在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6例,女18例,年龄21~60岁,平均34.2岁,病程5~36个月。随机将其分为X线组37例和CT组37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37例患者的X线检查显示,早期(I期和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共5例,发现率约为13.5%;CT检查显示,早期(I期和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共13例,发现率约为35.1%;经χ2检验,CT与X线片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较X线的效果更明显。结论:CT检查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病变的发现,并为其早期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核素骨断层显像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6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核素骨断层显像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6 0例临床可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行全身骨显像及骨断层显像。结果 :断层显像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的灵敏度高于平面显像 ,差异具有显著性 ;断层显像对早期病变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平面显像 ,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核素骨断层显像有助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疾病分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创减压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植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采取微创减压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植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8例临床资料观察。结果本组48例进行随访12~36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48例均经影像学检查,30例优,9例良,6例一般,3例差,优良39例,优良率81.25%。结论微创减压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植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能够对髓芯减压后进行有效支撑,促进新骨生成,减少股骨头塌陷,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X线平片在诊断早期股骨头无菌坏死中的作用,以求找出早期诊断线索。方法 对我院近年来收治有早期坏死平片X线表现并经MRI确诊的32例早期股骨头坏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早期X线表现(指股骨头不变形,关节间隙无变窄)①股骨头明显骨质疏松;②股骨头局限性密度增高;③股骨头局限性密度减低;④股骨头皮质变薄,密度减低模糊;⑤髋关节面硬化,不规整。结论 X线平片经济简便,掌握其病变特征结合临床进行踪合分析,尤其是对高危人群的复查,早期诊断是可以做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