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11年1—10月收治的116例择期进行手术治疗的重型颅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监测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监测组于术中安置颅内压监测传感器,使用光导颅内压监护仪对患者进行额前角侧脑室、脑实质、硬膜下腔置管,持续监测颅内压2~10d。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评价颅内压,包括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资料等。当发现有颅内压升高的情况两组均采取及时降压的措施。对比患者治疗前后6个月的格拉斯哥评分(GOS)、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监测组无一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有1例并发脑水肿,1例脑血肿。结论传统颅内手术经验中缺乏灵敏有效的颅内压监测方案,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可有效防止颅损伤病人颅内压增高的危险,尽早发现颅内压变化趋势,降低死亡率,减少医药经济开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26例重型颅脑损伤损伤患者随机分成2组进行前瞻性研究,每组63例。监测组患者入院后24 h内或开颅术后行侧脑室穿刺,放置颅内压(ICP)监测装置,根据ICP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将治疗结果与非监测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按GOS标准评定,治疗后3个月评定治疗结果。监测组13例死亡,6例植物生存,3例重残,7例轻残,34例良好,与对照组比较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P<0.05)。监测组与对照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65.1%和46.0%(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过程中行有创颅内监测,能动态地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情况,为临床上及时处理颅内高压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为改善预后起到了积极的救治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侧脑室外引流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按是否行侧脑室外引流术分为开颅去骨瓣加侧脑室外引流组和单纯去骨瓣减压组,分析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力正常的时间及预后,对比两组病例的颅内压力正常时间及预后良好率、死亡率及残疾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采用侧脑室外引流术组的颅内压力正常的时间明显较对比组早,预后良好率高,死亡率低。结论侧脑室外引流术有利于开颅术后降低颅内压力,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方式。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侧去骨瓣减压20例,双侧去骨瓣减压术25例,分析比较两种术式的适应证、预后等情况。结果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预后良好率明显上升。结论大骨瓣开颅显著降低颅内压,根据术前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资料,采用单侧或双侧大骨瓣开颅,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襄阳市中心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常规止血、降温、吸氧、补液、脑神经保护和降颅内压等紧急对症处理,并行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观察组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1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级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颅内压恢复平稳时间均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26.67%比23.33%,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加快患者颅内压的平稳恢复,改善神经组织损伤,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颅脑损伤患者5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颅内压、预后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天、第2天和第3天的颅内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GOS评分(4.21±1.1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87±0.62)分(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5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62%(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能够有效地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相似文献   

8.
张旭伟 《江苏医药》2003,29(11):870-870
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是颅脑损伤的高危群体,发生双侧散大后死亡率极高,且时间越长预后越差。作自1995年以来共救治重型颅脑损伤脑疝形成患11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宁亮  钱令涛  李严  梁卫东  朱司阳 《安徽医药》2015,36(9):1106-1108
目的 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方法 47例重型颅脑损伤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去骨瓣减压术后的47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4例患者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和常规治疗,试验组23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早期行腰大池持续引流进行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和疗效评估。结果 试验组脑梗死、脑积水、纵裂积液、硬膜下积液、癫痫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预后优于对照组。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行腰大池引流可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在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ICP)改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颅内压高低分为ICP正常组(A组)、ICP轻度增高组(B组)、ICP中度增高组(C组)、ICP重度增高组(D组)四组,分别应用TCD检测其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组间互相进行比较。结果 A组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Vm)基本正常,PI显著低于ICP增高各组,Vm显著高于ICP增高各组(P〈0.05);D组PI显著高于B、C两组(P〈0.01),Vm显著低于B、C两组(P〈0.05);C组PI显著高于B组(P〈0.05),Vm显著低于B组(P〈0.05)。A组频谱形态基本正常,随着颅内压增高,频谱从高阻力图形逐渐向收缩峰图形及振荡图形改变。结论 TCD血流动力学指标(PI、Vm、频谱形态可间接反映重型颅脑外伤颅内压增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无中线移位的重型颅脑外伤致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60例PADBS患者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保守治疗组(n=30)和手术组(n=30),分别给予保守治疗和颅内压监护探头置人及行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手术组在治疗7d和15 d后,GCS评分分别为(11.21±2.24)分、(12.88 ±2.31)分,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的(7.47±1.51)分、(8.19±1.28)分(t=2.215、2.321,均P<0.05);术后随访显示,根据GOS评分,手术组治疗效果在术后恢复良好者(63.3%)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26.7%),在术后昏迷(6.7%)和死亡(10.0%)患者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x2=15.721、4.172、3.84,均P<0.05).结论 在保守治疗基础上的颅内压监护探头置入及行去骨瓣减压治疗PADBS有助于客观评价创伤,及早发现病情变化,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奥拉西坦辅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重型颅脑伤合并创伤性休克70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注射液.分别于治疗前后测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同时行CT灌注成像(CTPI)检查,检测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治疗14 d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治疗1个月后测评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GCS评分、CBF、MTT、GOS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拉西坦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休克具有良好疗效,能改善脑微循环,促进脑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外伤患者术中低血压的发生及患者的预后转归,分析影响低血压患者预后转归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行急诊开颅术的脑外伤患者临床资料,将术中出现低血压的患者纳入观察组(44例),未出现低血压的患者为对照组(16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转归。分析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低血压持续时间以及是否合并低氧血症对预后转归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重残率、病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术中低血压影响患者的预后转归。分析观察组中死亡患者的影响因素,结果提示术中血压下降幅度越大、低血压持续时间越长以及合并低氧血症的患者病死率较高。结论在脑外伤患者的手术过程中应保持脑灌注压,尽量缩短低血压持续时间,并积极纠正低氧血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和救治方法。方法对2003年12月-2008年8月13例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侧脑内血肿3例,对侧骨折局部硬膜外血肿5例,脑内血肿1例,术侧骨窗周围硬膜外血肿1例,弥漫性脑肿胀1例,另2例未行CT复查原因不清。死亡4例,伤后半年GOS评估,植物生存1例,重残2例,中残1例,良好5例。结论术中出现脑膨出时,首先考虑术侧脑内血肿、对侧骨折局部硬膜外血肿,再考虑对侧脑内血肿、术侧骨窗周围硬膜外血肿、弥漫性脑肿胀等。按顺序探查,必要时复查CT明确诊断给予及时、有效处理是救治术中急性脑膨出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62例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形成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62例颅脑外伤开颅术中出现脑膨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按GOS标准,恢复良好20例,中残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33例。结论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迟发性颅内血肿和急性脑肿胀,术中准确判断发生原因并作出相应的处理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林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7):2349-2350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常规诊治+持续颅内压监测)、对照组30例(常规诊治),比较两组应用甘露醇后肾功能、失治率及疗效。结果观察组失治率(13%)低于对照组(33%),治愈率(20%)高于对照组(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实施有效的颅内压监测可以减少肾功能损害,降低失治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采用生大黄剂灌注方法对治疗并发应激溃疡出血的效果。方法 7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手术,入选53例术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患者分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比对;研究组行生大黄剂鼻饲灌注及护理,对照组行常规脱水、亚低温、抗炎、机械通气等常规性治疗方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而对照组仅为;研究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运用生大黄粉制成灌注制剂对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具有较显著疗效,同时大黄也具有消除脑水肿、改善患者脑部缺血状态等作用,有利于术后对于脑组织损伤和自主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治疗效果及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对31例外伤后急性脑肿胀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去骨瓣减压手术和术后亚低温治疗。结果术后6个月按GOS评分标准评估:良好9例(占29.0%)、中残6例(占19.4%)、重残6例(占19.4%)、植物生存4例(占12.9%)、死亡6例(占19.4%)。结论早期去骨瓣减压和术后立即亚低温联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而术前急性全脑肿胀和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