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TACE联合氩氦冷冻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氩氦冷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及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选择4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共22例,行TACE联合氩氦冷冻消融术;B组共20例,单纯行TACE治疗。观察2组治疗有效率及血清AFP水平变化,同时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T细胞亚群CD3+、CD4+、CD8+的变化;同期选择正常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结果 TACE联合氩氦冷冻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TACE治疗组,TACE联合氩氦冷冻治疗患者AFP水平显著低于单纯行TACE组患者;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前CD3+、CD4+、CD4+/CD8+T细胞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CD8+T细胞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ACE联合氩氦冷冻治疗后患者CD3+、CD4+、CD4+/CD8+T细胞值显著增加(P均<0.05),CD8+T细胞显著下降(P均<0.05);单纯TACE治疗后患者CD3+、CD4+、CD4+/CD8+T及CD8+T细胞值变化均不显著(P均<0.05)。结论 TACE联合氩氦冷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优于单纯TACE治疗,TACE联合氩氦冷冻治疗能够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氩氦刀冷冻联合氟尿嘧啶粒子消融治疗肝恶性肿瘤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至2012年6月我科78例肝恶性肿瘤患者,选择40例患者在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氟尿嘧啶粒子植入化疗作为研究组。另选择38例患者单纯采用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术中冰球形成和冰球覆盖病灶率、术后病理变化和病灶缩小率。结果 3个月后CT影像学复查,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冰球形成和冰球覆盖病灶率明显改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氩氦冷冻消融+氟尿嘧啶粒子植入化疗为中晚期肝恶性肿瘤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3.
王新真  王忠新  杨永平  韩军  李捍卫  金波 《河北医药》2012,34(15):2274-2276
目的 比较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联合无水乙醇注射与单纯氩氦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优劣.方法 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非随机分为2组,A组 25例行单纯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B组 25例行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通过增强CT观察术后2组病例肿块的直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8、30、和60 d记录2组甲胎蛋白(AFP)的动态变化.结果 与A组比较,B组肿块缩小率明显增大(P<0.05),B组AFP下降明显(P<0.05).结论 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对于不适宜手术切除治疗的肝癌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薛青  尤建良 《北方药学》2012,9(6):48-49
目的:观察中药芪脂固本方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TP方案化疗患者骨髓抑制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中药芪脂固本方+化疗)30例,对照组(单纯化疗组)30例。对两组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血象(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和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值)观察对比。结果:治疗组T淋巴细胞免疫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骨髓抑制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芪脂固本方配合化疗治疗肺癌患者,减轻化疗骨髓抑制毒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对化疗患者骨髓抑制和免疫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槐耳颗粒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槐耳颗粒在晚期大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晚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槐耳颗粒联合化疗,化疗方案采用FOLFOX4方案;对照组30例,单纯化疗,方案同治疗组.4周期后,分别观察两组化疗前后机体免疫状态(CD3+、CD4+、CD8+、CD4+/CD8+)和瘤体大小的变化及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CD8+明显下降,CD4+/CD8+比值上升,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瘤体大小、不良反应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槐耳颗粒可提高大肠癌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安全低毒,在治疗晚期大肠癌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钉伤细胞( 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n =40)氩氦刀联合CIK,对照组( n =40)单纯氩氦刀组,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变化及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等相关指标。结果2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相当( P >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KP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增加( P <0.05),治疗组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2组淋巴细胞亚群检查显示,治疗组的CD3、CD4、CD8、CD4+/CD8+也较单纯应用氩氦刀有明显改善( P <0.05)。结论氩氦刀联合CIK细胞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协同杀伤肿瘤,能显著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值得作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氩氦刀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观察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2例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CT引导下行氩氦刀冷冻治疗,冷冻治疗后根据患者情况行NP、GP、TP方案化疗。结果治疗后3个月复查,CR 3例,PR 19例,SD 26例,CR+PR 22例,有效率37.5%(22/62),CR+PR+SD 48例,临床获益率77.4%(48/62)。1年生存率50%。结论氩氦刀冷冻治疗联合化疗治疗肺癌具有创伤性小,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不仅从影像学上观察到治疗效果,还可以明显提高生活质量,该方法为失去手术机会的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磁共振( MR)导引的方法,利用氩氦刀对肺癌进行消融治疗,评价该方式治疗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治的180例肺癌患者,中央型肺癌67例,周围型肺癌113例。通过MR引导下利用氩氦刀对肺癌进行消融治疗。结果 MR导引下氩氦刀消融肺癌,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本组病例中,肿瘤被冰球完全覆盖43例(23.9%),冰球覆盖病灶80%以上110例(61.1%),低于80%27例(15.0%)。消融后CT扫描肿瘤CT值明显降低,部分患者肿块直径明显缩小或消失。结论 MR具有较高软组织分辨率,可任意方位断层成像,无电离辐射,对温度敏感,故引导氩氦刀消融肺癌疗效确切,手术过程简单,安全性好,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氩氦刀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临床护理.方法 对6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行氩氦刀消融治疗后再行化疗,护士做好手术前的呼吸道管理及健康宣教,手术后做好气胸、出血等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并根据化疗用药做好有针对性的指导,使患者顺利配合完成整个治疗.结果 65例患者均基本顺利完成治疗.CT报告显示氩氦刀术后外周肺癌病灶较治疗前有所缩小,有利于肿瘤的局部治疗,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氩氦刀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达到较好的疗效,对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护理上需注意加强围手术期的呼吸功能锻炼,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魏鑫 《中国医药指南》2014,(26):216-217
目的探讨CIK维持治疗对中晚期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6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TP方案化疗,观察组实施TP化疗+CIK维持治疗,治疗2周期后观察疗效,并采用EORTC-QLQ-C30量表评价患者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T细胞及CD4+/CD8+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躯体、情绪、认知、社会功能及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晚期肺癌患者在常规化疗基础上,实施CIK维持治疗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化疗联合树突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6年1月收治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8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9例(紫杉醇+顺铂化疗联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和对照组39例(单纯紫杉醇+顺铂化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血清片段211(CYFRA211)、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IK细胞及Treg细胞的数量和比例,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临床疗效,采用卡氏功能状态评分评估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CYFRA211、CEA和CA125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CD3+、CD4+、CD8+、CIK细胞的阳性细胞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Treg细胞的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8+、CIK细胞的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Treg细胞的阳性细胞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提高率、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疗联合DC-CIK细胞免疫能提高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热化疗对肺癌术后的近期疗效及其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值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6例肺癌术后患者热化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值,并与正常对照作比较。结果患者热化疗前后淋巴细胞绝对数值均低于正常对照值(P〈0.05)。热化疗有效者总T细胞(CD3^+)、辅助T淋巴细胞(CD3^+,CD4^+)、NK细胞(CD16^+CD56^+)均显著升高(P〈0.05),抑制T淋巴细胞(CD3^+,CD8^+)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细胞(CD19^+)变化不显著(P〉0.05)。热化疗无效者CD3^+、CD3^+,CD4^+、CD16^+,CD56^+显著降低(P〈0.05),而CD3^+,CD8^+、CD19^+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肺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有效热化疗能提高患者的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临床上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值的观察,有助于对患者的治疗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3.
龚年金  梁欢 《肿瘤药学》2020,(2):232-236
目的探讨补元汤合桂枝茯苓丸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中晚期NSCLC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GP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补元汤合桂枝茯苓方加减。采用FCM法测定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gA、IgG、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gA、IgG、IgM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元汤合桂枝茯苓丸对中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缓解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化学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邯郸市第二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92例,按入院顺序奇偶数编号,分别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行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期。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2.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04%(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D3^+和CD4^+水平及CD4^+/CD8^+均显著升高,CD8^+、表皮生长因子(EGFR)、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癌胚抗原(CEA)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78%(P<0.05)。结论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化学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能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陈远航  何朗  严沁  李芷茹  张恒丽 《安徽医药》2021,25(10):2113-2116
目的 放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靶向治疗对晚期卵巢癌病人生存时间、毒副反应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晚期卵巢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全腹放疗联合紫杉醇+卡铂(TC)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Bevacizumab靶向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及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变化;比较治疗后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生存时间;观察治疗过程中两组病人毒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病人的CD3+、CD4+、CD4+/CD8+及NK细胞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CD3+、CD4+、CD4+/CD8+及NK细胞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总有效率、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及生存时间分别为65.63%、81.25%、56.25%、(26.37±4.67)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88%、56.25%、31.25%、(18.62±3.75)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放化疗联合Bevaci-zumab靶向治疗晚期卵巢癌病人可延长病人生存时间、提高病人细胞免疫功能,同时,不会增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XELOX(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给予XELOX方案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2例,仅给予XELOX方案化疗,观察两组免疫功能变化、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CR、PR和RR分别为6.1%、51.5%和57.6%,均高于对照组,但P>0.05。治疗组治疗结束后CD3+、CD4+、CD16+CD56+的比例和CD4+/CD8+比值显著上升,CD8+效应细胞比例下降,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手足综合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能提高疗效,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轻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三腔二囊管行肠内营养对老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GEVB)患者预后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胸外科收治的GEVB进行三腔二囊管急救止血110例,按营养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采用三腔二囊管行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静脉肠外营养,配合口服肠内营养乳剂.观察并比较两组止血效果、营养指标、生化指标及免疫功能情况.结果 两组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上臂肌围、三头肌皮褶厚度、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上臂肌围和体质量增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白蛋白(Alb)、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Alb增加、PT缩短时间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周后CD3+、CD4+、CD4+/CD8+值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观察组CD3+、CD4+、CD4+/CD8+值增高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三腔二囊管肠内营养对老年GEVB患者可有效止血并防止治疗后短期再出血,有助于早期营养物质合成以及机体各项功能达标,提高免疫功能和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紫杉醇、顺铂方案(TP方案)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对晚期卵巢癌病人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72例晚期卵巢癌病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紫杉醇、顺铂方案静脉化疗,观察组在静脉化疗的基础上,在末次化疗后第8天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丁蔻理中汤联合奥沙利铂与卡培他滨(CapeOX)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南阳张仲景医院108例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CapeOX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丁蔻理中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CD3+、CD4+、CD8+、CD4+/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蔻理中汤联合CapeOX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可减轻化疗造成的免疫功能损伤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