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下透明帽辅助胃镜下食管入口处异物取出术在吞食异物致食管嵌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43例吞食异物致食管嵌顿患者,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116例)和全身麻醉组(27例)。对照组采用表面麻醉下透明帽辅助胃镜下食管入口处异物取出术治疗,全身麻醉组采用全身麻醉下透明帽辅助胃镜下食管入口处异物取出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食管中异物性质、操作时间、异物取出成功率;收缩压(SBP)、脉搏(P)、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耐受性和视野清晰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中止率。结果全身麻醉组操作时间(11.57±3.94)min短于对照组的(13.65±4.26)min,异物取出成功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86.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全身麻醉组SBP和P水平低于本组手术前,对照组SBP和P水平高于本组手术前,且手术后全身麻醉组SBP和P水平分别为(112.52±8.96)mm Hg(1 mm Hg=0.133 kPa)、(69.84±10.65)次/min低于对照组的(127.54±12.31)mm Hg、(93.16±15.24)次/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SpO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忍耐性和视野清晰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并发症发生率7.41%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吞食异物致食管嵌顿患者应用全身麻醉下透明帽辅助胃镜下食管入口处异物取出术安全性高,手术操作时间短,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分析内镜下透明帽辅助处理食管上段异物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食管上段嵌顿异物患者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均通过颈部、胸部X线透视检查确定异物在食管上段的具体位置后,对照组在胃镜辅助下取出异物,试验组在内镜和透明帽辅助下取出异物。观察2组术中视野清晰度与患者耐受情况,记录异物取出操作时间,统计异物取出一次性成功率,并随访观察是否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视野清晰度达A级的患者占71%显著高于对照组29%,耐受良好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异物取出操作时间显著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异物取出一次性成功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邻近器官损伤,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内镜下透明帽辅助处理食管上段异物视野清晰好,异物取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镜联合透明帽治疗老年人食管枣核异物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015年食管枣核异物老年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且70例枣核均在食管上段的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3例,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胃镜取出枣核手术,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胃镜头端安装一透明帽。比较与分析两组患者异物取出成功率、取出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价透明帽应用价值。结果对照组37例中,成功取出35例,成功率为94.59%(35/37),取出时间为(8±3.5)min。观察组33例,均成功取出,成功率为100.00%(33/33),取出时间是(6±2.9)min。两组患者取出成功率与取出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透明帽在老年人食管异物取出术中可明显缩短枣核取出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镜下尼龙绳圈套取出上消化道长条异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惠阳三和医院收治的50例经常规透视、胸部及腹部摄片等X线造影检查诊断为上消化道长条异物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采用尼龙绳圈套并配合异物钳将异物取出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将同时期在医院诊治的采用胃镜下常规取异物方法取出上消化道长条异物的2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长条异物取出的成功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采用胃镜下尼龙绳圈套配合异物钳法,所有患者异物全部顺利取出,而对照组18例患者顺利取出异物,观察组异物取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取出异物后住院时间为(1.02±0.46)d,短于对照组的(2.59±0.8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16.67%)低于对照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胃镜下尼龙绳圈套配合异物钳拖拉方式取出患者上消化道长条形异物的成功率高于常规取异物方法,且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中可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硬质食管镜与电子胃镜取出食管异物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食管异物患者选取不同方式取出食管异物的临床资料。结果:硬质食管镜下取出食管异物25例,成功25例,电子胃镜取出食管异物22例,食管镜联合电子胃镜取出食管异物1例,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电子胃镜取出食管异物创伤小,费用低,术后并发症少;异物体积大,嵌钝较紧时宜采取全麻下硬质食管镜取异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探讨内镜下透明帽辅助处理贲门息肉的价值和优势。方法选择拟诊为贲门息肉患者60例,随机分为透明帽组和普通胃镜,各30例。分别采用胃镜前安装透明帽获普通内镜进行切除治疗,记录两组病变暴露清晰度、定位难度、切除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操作时间。结果透明帽组28例暴露清晰及定位准确,胃镜组24例暴露清晰,23例定位准确;透明帽组息肉切除时间(18.5±5.2)min,普通内镜组息肉切除时间(23.4±5.7)min;透明帽组1例发生少量出血,无擦伤、大量出血、穿孔、邻近器官损伤等并发症,胃镜组2例合并擦伤,2例合并少量出血,未发生穿孔、邻近器官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胃镜下采用透明帽能充分暴露贲门部病变,保证了视野清晰,有利于贲门息肉的诊断与处理,安全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肠镜外套管辅助胃镜取上消化道边缘尖锐、过大、过长的异物的价值.方法:对上消化道吞服异物的患者38例,采用小肠镜外套管辅助胃镜取上消化道异物,观察异物取出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本组食管、胃、十二指肠异物共38例41件异物成功取出,其中儿童11例11件,尚有1例1件食管异物因严重嵌顿等原因未取出,取异物例数成功率97.4%,取异物件数成功率97.6%.取出异物最大10 cm×2.8 cm,成功取出,未发生大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小肠镜外套管辅助胃镜取上消化道边缘尖锐、过大、过长等异物,不仅操作时间短、成功率高而且安全,可门诊实施,无需住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通过应用丙泊酚开展无痛胃镜下行食管上段异物取出术的优越性。方法将应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进行无痛胃镜下治疗的78例作为无痛组,同期行常规胃镜下治疗的38例作为普通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成功率、不良反应和舒适度的差异。结果无痛组在术中出现呛咳、恶心呕吐、躁动、憋气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普通组(P〈0.01),操作时间明显短于普通组(P〈0.01),而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胃镜应用于食管上段异物取出术,能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手术时间,是安全、快捷、舒适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孙红  王飞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4):166-166,170
目的:探讨食管异物取出的方法技巧、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急诊电子胃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管异物在胃镜下57例成功取出,1例失败,成功率为98.3%。结论:急诊胃镜取食管异物安全可靠、简便、成功率高,应作为食管异物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唐忠容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7):1006-1006,1008
目的 探讨胃镜下取出上消化道异物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选用电子胃镜取上消化道异物68例,根据异物的特点及位置,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并加强病情观察及术后指导.结果 66例患者上消化道异物胃镜下取出过程顺利,2例患者有术中创面少许渗血及食管黏膜损伤外,无穿孔和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胃镜下取出上消化道异物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良好的护理有利于保证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杨开余  曾祥梅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9):2893-2894
目的:探讨胃镜在上消化道外源性异物取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1998~2010年上消化道异物患者53例,均于胃镜下安全取出.对其发病年龄、异物种类、部位及取出方法进行分析.结果:53例患者取出异物53件,常规胃镜下取出42例,无痛胃镜下取出11例,包括儿童9例和贩毒嫌疑人2例.病例均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上消化道外源性异物经胃镜直视下取出是一种便捷、经济、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阐明经胃镜取儿童上消化道异物的急救与护理。方法根据异物的特点及位置,选用Olympus(4.8mm)电子胃镜等器械,采用不同的方法急救护理儿童上消化道异物。结果内镜下异物钳取成功50例,成功率100%。异物留滞部位为食管上段嵌顿16例,食管中段嵌顿4例,食管下段嵌顿6例,胃底12例,胃体4例,胃窦3例,十二指肠第三段5例。本组1例除中度胃粘膜擦伤外,还伴有胃底、胃体的局部少量渗血,呈淡咖啡色。本组无一例出现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术后观察患儿30min无异常回家。结论应用胃镜急救护理不同类型、不同部位的儿童上消化道异物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细胃镜引导下经皮胃造瘘在晚期食管癌食管狭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1月于本院采用胃镜下置入内支架治疗的25例晚期食管癌食管狭窄患者为对照组,同期以超细胃镜引导下行经皮胃造瘘进行干预的25例患者为观察组,然后将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1、2周的营养状态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观察组干预后1、2周的营养状态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细胃镜引导下经皮胃造瘘在晚期食管癌食管狭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子胃镜下老年食管异物取出术的配合及护理。方法对68例胃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实行严密的配合及护理。结果 68例患者中有66例顺利取出,无大出血及食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1例为大片鱼刺嵌顿于食道下端已刺穿食管左右壁,另1例为尖锐鸡骨刺穿食道中段随主动脉搏动,均转胸外科治疗。结论经电子胃镜下取出老年食道异物方法简便有效,术前全面的准备、术中熟练配合以及术后严密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在小儿支气管异物摘取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支气管异物摘取术患儿11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根据不同个体采用个体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后比较2组1次性异物取出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1次性异物取出成功率为96.6%高于对照组的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4%低于对照组的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能提高支气管异物摘取术患儿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非甾体类抗炎药所致上消化道出血胃镜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利梅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6):45+47-45,47
目的:分析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胃镜下病变特点。方法:选择69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发病前1周是否使用NSAIDs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胃镜检查的病变部位及性质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十二指肠病变率为55.9%,对照组十二指肠病变率为80.0%,观察组十二指肠病变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溃疡发生率为38.2%,对照组溃疡发生率为62.8%,观察组溃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糜烂性病变发生率为61.8%。对照组糜烂性病变发生率为37.1%,观察组糜烂性病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NSAIDs后所致上消化道出血主要以胃部糜烂为主要病变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胃镜引导,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上胃肠插管,解决特殊患的肠内营养(EN)问题。方法 (1)采取胃镜直接引导鼻饲管进入小肠;(2)通过胃镜钳道插入安全导丝,再沿导丝将饲管插入小肠;(3)通过胃镜钳道将硅胶营养管插入小肠。结果 28例患30人次全部插入成功,解决了患EN的难题。结论 胃镜引导的插管术为重症胰腺炎(SAP),上胃肠术后管腔狭窄、变形或深部插管有困难而需要EN的患 ,提供了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可使部分患避免手术或再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子胃镜、24 h食管pH值监测及胃食管反流病(GERD)Q评分三种方法在GER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于2011年4月—2012年6月因烧心、反酸等症状就诊于消化科门诊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胃镜组、24 h食管pH值监测组及GERD Q评分组,每组40例,分别接受电子胃镜、24 h食管pH值监测及GERD Q问卷评分,比较分析各种方法对GERD的检出情况。结果:24 h食管pH值监测组40例患者中病理性反流者19例,生理性反流者5例,GERD阳性率显著高于胃镜组及GERD Q评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组与GERD Q评分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食道pH值监测可以对食管内反流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为GERD的临床诊断及不同类型的反流治疗方案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检查的优势与安全性。方法:胃镜检查患者116例给予丙泊酚和咪达唑仑静脉麻醉,行无痛胃镜检查,观察患者清醒时问及检查前、中、后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120例子常规胃镜检查(不给任何镇静药),比较两组患者胃镜检查中反应和感受。结果:无痛胃镜组99.14%患者无不适,而对照组为35%(P〈0.01)。无痛胃镜组患者咳嗽、躁动、恶心呕吐和咽喉不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胃镜操作时间及患者清醒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无痛胃镜组检查中有血压下降,但检查结束后迅速恢复至检查前水平。结论:无痛性胃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眼内复杂异物患者行玻离体切割术联合不同手术切口异物取出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2012年收治的54例单眼复杂异物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行玻离体切割术联合眼内异物摘除术,观察组患者选择"L"扩大巩膜切口,对照组选择常规切口。结果 54例患者均一次成功取出,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提高率相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平均手术时间相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眼内复杂异物患者行异物取出术中选择"L"型扩大巩膜切口能够取得与常规切口相近的手术效果,有效提高术后视力恢复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安全性未明显变化,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