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儿咽后间隙脓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耳鼻喉科住院治疗的小儿咽后间隙脓肿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患儿中因为咽异物引起2例,继发于咽旁脓肿2例,其他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31例行咽后脓肿切开,切开引流后再次形成脓肿二次手术的2例,2例术前出现严重呼吸困难行紧急气管插管术,1例行气管切开术,1例行颈侧脓肿切开引流.通过脓肿切开引流、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治愈42例,治愈率为97.7%;死亡1例,病死率为2.3%,患儿死于重度呼吸道阻塞.结论 小儿咽后间隙脓肿一经确诊.尽早行脓肿穿刺或切开排脓是治疗的关键,可以明显缩短应用抗生素病程,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和辅以糖皮质激素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收集了1961~1986年经手术证实为颅咽管肿瘤共46例,其中男33例,女13例;1~3岁1例,~7岁10例,~14岁35例,说明学龄儿童患病率高。主要症状有头痛、恶心、呕吐(各31例),其次为嗜睡(8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提高对儿童颅咽管瘤的诊断率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该研究探讨小儿颅咽管瘤的诊断方法、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小儿颅咽管瘤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和术后并发症治疗的经验。结果:31例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视力下降,生长发育迟缓等。CT和MRI可确诊颅咽管瘤。31例颅咽管瘤中,肿瘤全切除 19例(61.3%),次全切除5例(16.1%),大部分切除7例(22.6%)。术后出现尿崩症者19例(61.3%),3例为长期性尿崩。6例(19.4 %)出现下丘脑损伤症状。无死亡病例。随访32.5个月, 5例(16.1%)患儿复发。结论:小儿颅咽管瘤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CT和MRI检查,该病以开颅手术治疗为首选。肿瘤切除的程度应考虑降低肿瘤的复发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原则。[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8):663-665]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道2个ETFDH基因变异导致的晚发性戊二酸尿症Ⅱ型家系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利用靶向基因捕获二代测序的方法对疑似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基因测序分析,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两个家系的先证者分别于10岁和5岁6个月发病,均以肌无力、肌肉酸痛为表现。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均明显升高。血串联质谱分析提示多种酰基肉碱升高;尿有机酸分析发现戊二酸升高。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基因检测发现患者1的ETFDH基因存在两个新突变:c.1331TC(来自其母亲)和c.824CT(来自其父亲),其弟弟为c.1331TC突变携带者、表型正常。患者2的ETFDH基因检出一个新突变:c.177ins T,及一个已知突变:c.1474TC,分别来自其父母,其家系检出多位携带者。两例先证者均确诊为戊二酸尿症Ⅱ型,予以高剂量维生素B2治疗,症状好转。结论对于肌无力、肌肉酸痛的患者应进行肌酶、血液酯酰肉碱、尿有机酸等检测,警惕戊二酸尿症Ⅱ型的可能,基因分析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5.
血游离钙测定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液中的游离钙在调节心肌收缩性和自律性、神经肌肉必奋性、神经传导、激素分泌、肾小管重吸收、血液凝固等方面,均起着重要的作用.血游离钙浓度可以反映机体细胞外液中的游离钙水平,因此其测定  相似文献   

6.
小儿纤维支气管镜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导光玻璃纤维束作为光通路的纤维支气管镜于60年代问世。1967年池田茂人等将其应用于临床,命名为可曲性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纤支镜检查在我国成人科已普遍应用,但在儿科,由于患儿气道狭窄,检查中不能很好地配合等,使纤支镜在儿科临床应用受到很...  相似文献   

7.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儿科工作者的任务不仅是疾病的防治,并应注意小儿智能发育。因此,新生儿行为能力已逐渐受到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并引起了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们的浓厚兴趣。跨学科的交流和协作研究正在开展。  相似文献   

8.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儿科危重症之一,且阴离子间隙(AG)常有变化,有人认为 AG 可作为判定肾功能的一项指标.慢性肾衰 AG 值的变化已有报道,而急性肾功能衰竭时 AG 值的改变报道较少.现将我科自1975年1月至1988年9月收治的60例急性肾衰患儿的 AG 值改变作一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9.
脑型脚气病24例CT结果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头部CT对脑型脚气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4例婴幼儿脑型脚气病临床及CT表现。结果24例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靡、惊厥、嗜睡、声嘶及呛奶。头部CT表现为双基底节对称性(21例)或单侧基底节(3例)低密度影。结论头部CT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可作为诊断脑型脚气病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60例儿童头痛型癫痫,男27例,女33例,年龄4~13岁,病程2月~8年,临床症状主要为发作性头痛,多位于双额、双颞区为著,少数累及全头部,持续时间数分钟或几天。本组60例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的危重病例的临床特点及尸体解剖病理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3-6月桂林市7家医院收治的9例EV71感染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对患儿尸体系统解剖,对脑、肺、肠、心、肝、胃、脾、肾等脏器行组织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患儿年龄7个月~3岁。临床特点为病程短、进展快。6例病程中手足口或肛周有手足口样皮疹,3例无皮疹。9例患儿均在发病第1-2天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精神差,呕吐,肌张力下降,抬头不稳、行走不稳,肢体抖动;3例在病程中有抽搐。病程第3-4天,9例患儿均出现肺水肿、肺出血而死亡。尸解结果显示其脑、肺部病变明显。脑部主要累及蛛网膜、脑干、软脑膜、脊髓、大脑、脊髓膜等处,表现为水肿、炎症、坏死,有明显的软化灶、出血灶形成;肺部主要为肺淤血、肺水肿及肺出血;心脏无炎症及心肌炎的表现;肝、脾、胃肠道、肾等器官病理改变不明显。结论 EV71感染危重病例的病变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为继发病变;严重的脑干脑炎和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是死亡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早产儿败血症的病原体构成及其临床特征,为早期识别和治疗早产儿败血症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血培养阳性的371例早产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组(发病日龄 < 7 d,n=73)和晚发型组(发病日龄≥ 7 d,n=298),比较两组在病原体构成、临床特征(首发症状、起病时辅助检查、合并症、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在晚发型组中占比更高(P < 0.05),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和李斯特菌感染在早发型组中占比更高(P < 0.05)。早发型组首发临床表现中呼吸困难比例高于晚发型组(P < 0.05)。早发型组血培养转阴时间、感染前抗生素使用时间及深静脉置管留置时间均短于晚发型组(P < 0.05),晚发型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高于早发型组(P < 0.05)。早发型组放弃率高于晚发型组(P < 0.05)。结论 早产儿败血症起病时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不典型,早发型与晚发型早产儿败血症在病原体构成及临床特征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应结合发病日龄、临床特征推断可能病原体,及早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脂肪乳是肠外营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能够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影响机体免疫功能,有助于疾病康复,在危重患儿营养支持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脂肪乳已形成了多种不同配方的制剂,不同脂肪乳剂的代谢特点不同,决定了各种脂肪乳剂临床应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肢带型肌营养不良1B型的临床特征及其致病基因LMNA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例肢带型肌营养不良1B患儿及家系成员临床资料,应用高通量测序、Sanger测序技术对可能致病突变位点进行筛查和验证;通过查阅文献、生物信息学分析、肌肉组织活检分析突变位点的致病性。结果患儿男、女各1例,分别为3岁6个月和4岁;均表现为走路困难,易疲劳,四肢肌力下降;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均上升,肌电图未见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示肌纤维大小不等,肌纤维内细胞核数量明显增加,符合肌营养不良表现。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2例患儿均存在LMNA基因突变,分别为c. 67 CT(p.P 23 S)以及c. 1039 GT(p.E 347 X)杂合突变,其中c. 67 CT未见报道;生物信息学提示该位点致病,且在不同的物种间保守。结论基因检测有助肢带型肌营养不良1B型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16.
1990年4~6月,我们测定了31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变化,并讨论了CRP与病程、体温、血沉、X线胸片改变、血WBC计数五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我院1983年至1990年经手术治疗和病理证实的26例病儿B超声像图与临床资料,探讨B超在其诊断上的应用和对手术治疗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婴儿型多囊肾病变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其遗传特点是杂合子为携带者,纯合子为患者,发病者多为同胞,患者父母及子女极少发病.因常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难早期做出诊断.现将我院30年经手术及尸检证实的11例婴儿型多囊肾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205例临床上疑诊为颅内出血的新生儿进行了系统B超检查,并与尸检CT、检查进行了对照研宄。结果表明,实时B超可较准确地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但对不同类型出血诊断的价值并不一样。本文还对早产儿与足月儿颅内出血的B超表现及诊断特点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及新生儿呼吸力学的测定方法包括体积描记法、食道气囊测压法、强力振动技术、多次阻断技术、单次阻断技术和重量肺量法等,各有其优缺点。其中体积描记法和食道气囊测压法均为经典方法,但前者设备昂贵、操作复杂,后者属侵入性检查,且测值在有胸部凹陷的小儿易出现误差,因而应用受到限制。阻断技术则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它的快速、简便和准确性使之得以在临床广泛应用,但仍有技术应用标准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