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 mitomycin C,MMC)结膜下注射联合针拨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功能不良滤过泡的疗效。方法:对36例39眼因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后2~12 wk滤过泡功能不良者进行MMC 0.1mL(0.2mg/mL)结膜下注射联合针拨治疗,平均治疗1.31±0.58次,观察眼压、滤过泡和并发症.并随访3 mo。
  结果:治疗后3mo时平均眼压为15.8±6.6mmHg,显著低于治疗前平均眼压27.4±5.7 mmHg;成功滤过泡32眼,成功率为82.1%。结膜下出血7眼,浅前房低眼压1眼,无伤口渗漏和脉络膜渗漏等并发症。
  结论:MMC结膜下注射联合针拨治疗小梁切除术后功能不良滤过泡是安全、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针拨联合丝裂霉素C(MMC)球结膜下注射治疗新生血管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功能不良滤过泡的疗效.方法 对25例(25只眼)因新生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功能不良者,进行针拨联合MMC0.2 ml(0.04 mg)球结膜下注射,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和副作用,并随访6~12个月.结果 小梁切除术后低平眼局肥厚充血型18只眼、包囊型囊样7只眼.针拨联合MMC结膜下注射治疗后6~12个月,轻度膨隆弥散型11只眼,多腔或薄壁型8只眼,眼局肥厚型或无滤过泡6只眼.治疗前患眼的眼压为(32.5±5.5)mmHg,随访结束时具有功能滤过泡眼的眼压为(18.2±3.4)mmHg.与针拨前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只眼眼压下降有效,成功率占75%.治疗后结膜下出血3只眼,前房出血5只眼,无低眼压、伤口渗漏和脉络膜渗漏及浅前房等并发症.结论 针拨联合MMC结膜下注射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跟小梁切除术后功能不良滤过泡是安全、有效、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Ren ZQ  Qiao RH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2):1082-1085
目的观察针拨联合5-氟尿嘧啶(5-FU)注射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中期功能不良滤过泡的处理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对34例(40只眼)青光眼患者术后2~8周内滤过功能不良滤过泡行针拨联合5-FU 结膜下注射,其中14只眼经过重复针拨联合5-FU注射,针拨后随访3个月.结果 40只眼术后退败滤过泡和早期失败滤过泡类型低平限局肥厚充血型23只眼、包囊型13只眼、袋状下垂充血型4只眼.针拨后滤过泡外观形态轻度膨隆弥散型26只眼、多腔或薄壁型9只眼、限局肥厚型或无滤过泡5只眼.针拨前患者的眼压为 (23.6±2.1) mm Hg(1 mm Hg=0.133 kPa),针拨后即刻为(13.7±5.4) mm Hg,随访结束时,具有功能滤过泡眼的眼压为(16.3±2.9) mm Hg;与针拨前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失败滤过泡眼经多次用药,眼压控制在(19.6±2.6) mm Hg.针拨后滤过泡3个月的生存率为(87.51±5.23)%(生存率±标准误).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青光眼类型、内眼手术史及患者年龄对针拨效果无影响,手术后间隔时间较长者针拨效果较差(P=0.046),但中效水平时间t=5.9(周).针拨术中结膜下出血6只眼,术后未见任何并发症.结论针拨联合5-FU注射对小梁切除术后退败滤过泡和早期失败滤过泡是一有效、安全及简便的处理方法,具有危险因素的滤过泡多需重复针拨和5-FU注射,手术后间隔时间长者效果差,6周时成功的可能性接近50%.  相似文献   

4.
无功能滤过泡丝裂霉素C注射及分离术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分离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无功能滤过泡的临床疗效。方法:小梁切除术后无功能滤过泡患者29例(29眼),在显微镜下用5号针头潜行分离滤过泡,在滤过泡旁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C0.1ml(0.2mg/ml),观察眼压及滤过泡情况,随访4月,结果:29例成功21例(72.4%),有效5例(17.2%),无效3例(10.3%),I型滤过泡18例(62.1%),Ⅱ型滤过泡8例(27.6%),Ⅲ型滤过泡3例(10.3%),结论:分离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可以有效修复无功能滤过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MMC)结膜下注射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功能不良的滤过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4例(122只眼)青光眼患者术后1~8周内滤过功能不良的滤过泡行丝裂霉素C(MMC)结膜下注射,每天结膜下注射一次,共3~7次,MMC浓度为0.004%,配合每天眼部按摩2~3次,观察滤过泡弥散隆起的情况,前房深浅的变化,随访3~6个月。结果122只眼丝裂霉素C(MMC)结膜下注射前:低平限局肥厚充血型92只眼、包囊型囊样30只眼。MMC结膜下注射后滤过泡外观形态:轻度膨隆弥散型84只眼,多腔或薄壁型24只眼,限局肥厚型或无滤过泡14只眼。结膜下注射前患眼的眼压为(28.6±2.1)mmHg,结膜下注射后患眼的眼压为(15.1±2.3)mmHg。结论对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功能不良的滤过泡采用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C(MMC)联合眼部按摩是安全、有效及简便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针刺分离术联合滤过泡旁注射丝裂霉素C(MMC)治疗小梁切除术后包裹性囊状滤过泡.方法 21例小梁切除术后并发包裹性囊状滤过泡的患者行针刺分离术后,滤过泡旁注射MMC,随访观察眼压和滤过泡形态.结果 治疗前平均眼压为29.77±3.76 mmHg,治疗后为18.95±5.49 mmHg,P<0.01.治疗后Ⅰ型滤过泡5眼;Ⅱ型滤过泡12眼;Ⅲ型滤过泡4眼.结论 用此法治疗小梁切除术后包裹性囊状滤过泡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利用针拨联合丝裂霉素C结膜下注射治疗抗青光眼术后失败滤过泡的效果。方法:对抗青光眼小梁手术后3~22wk失败滤过泡34例(35眼)用针拨联合丝裂霉素C滤过泡旁注射,并随访6mo以上,观察滤过泡重新形成和眼压下降情况。结果:成功29例(29眼),手术前平均眼压为23.74±6.2mmHg,手术后眼压平均为13±4.3mmHg。其中3例(3眼)重复针拨、注射。随访期结束后统计针拨前后眼压具有显著性差异,Kaplan-Meier生存分析2a滤过泡成功率82.9%±6.4%。针拨术中有4眼前房出血,2眼低眼压,未见丝裂霉素的其它毒性反应。结论:针拨联合丝裂霉素C结膜下注射可以重新建立功能性滤过泡,有效地控制眼压,减少青光眼患者再次手术的痛苦。它是挽救抗青光眼术后失败滤过泡的一种良好的方法,具有毒性小、安全可重复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针分离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无功能性滤过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采用在显微镜下针分离术,同时滤过泡旁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C(MMC),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无功能性滤过泡29例(29眼),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998年4月~2001年4月在本院行小梁切除术者共21O例,发生无功能性滤过泡29例.均为无滤过泡或滤过泡呈局限圆顶状,结膜增厚或相对充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的处理效果.方法 对36例(36眼)小梁切除术后3~8d内功能不良滤过泡行眼球按摩和钝针头针拨分离治疗,所有患者术中曾用过0.3ms/mL的抗代谢药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随访6个月.结果 经治疗后32眼为功能滤过泡,4眼为非功能滤过泡.治疗前平均眼压23.21±6.50mm Hg(1mm Hg=0.133kPa),治疗后即刻为11.60±5.40mm Hg,随访结束时平均眼压16.10±4.18mm Hg,治疗前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中和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采用眼球按摩和钝针头针拨分离治疗,获得良好效果,可挽救濒临失败的滤过泡,此法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丝裂霉素C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 93例116眼青光眼患随机分为二组,丝裂霉素C组67眼在小梁切队秫中应用0.2G/L的丝裂霉素C棉片3min,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术毕连续密闭缝合结膜切口;对照组49眼手术方式相同,但没有应用丝裂霉素C,术毕结膜瓣缝合2针。结果 术后1月复查,滤过泡丝裂霉素C组平均直径8mm弥散扁平,对照组平均直径5mm较局限。降压幅度丝裂霉素C组大于对照组。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可以有效的防止滤过泡的粘连,降低眼压,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结膜下注射联合针刺分离对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瘢痕性滤过泡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行滤过性手术后滤过泡瘢痕化的32例(32眼)进行滤过泡旁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C并进行针刺分离,观察分离前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观察3~18(平均8.9±4.5)mo,针刺后3mo平均眼压由(30.6±6.2)mmHg降至(16.7±5.2)mmHg,总成功率为84%;随访≥6mo,眼压由治疗前(31.2±7.2)mmHg降至(17.8±5.8)mmHg,总成功率为84%;治疗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随访6mo以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76%;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并发症有前房延缓形成3眼和前房少量积血3眼,3d后均自行恢复。结论:丝裂霉素C结膜下注射联合针刺分离对瘢痕性滤过泡的功能修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丝裂霉素C联合针刺分离治疗无功能滤过泡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青光眼滤过术后功能不良滤过泡行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球结膜下注射联合针刺分离术,观察其疗效.方法 对25例(27眼)青光眼术后滤过功能不良患者行MMC球结膜下注射联合针刺分离术,观察眼压、滤过泡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23.0±9.7)个月.术后3个月眼压均有下降(P<0.01),其中16眼达到成功标准,成功率59.3%,7眼为部分成功,占25.9%,4眼失败,占14.8%.结论 球结膜下注射MMC联合针刺分离术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功能不良滤过泡是一种安全、有效及相对简便的处理方法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9,9:150-15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治疗小梁切除术后功能不良滤过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小梁切除术后1~4 wk来院复诊的青光眼患者26例30眼,对功能不良的滤过泡进行针刺分离联合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观察滤过泡形态、眼压和并发症,随访3 mo。结果:针刺分离后滤过泡形态有24眼表现为功能性滤过泡。针刺分离前患者眼压为26.4±2.8mmHg,分离后眼压为14.1±1.1mmHg,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愈率70%(21眼),有效率17%(5眼),总有效率87%。常见并发症包括结膜下出血、角膜上皮点状剥脱和前房积血。结论: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对小梁切除术后功能不良滤过泡有着良好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复合小梁切除术的降眼压效果。方法 对58例(78眼)青光眼实施复合小梁切除术,术中在巩膜瓣下放1块0.25mg/ml丝裂毒素C浸润棉片3min.缝合巩膜瓣时增加缝线跨距以备术后断线控制眼压。术后随访眼压、滤过泡及前房情况。结果 全部患眼手术成功,滤过泡形成满意,在术后1周、1月、3月、及6月时眼压控制良好,与术前比P〈0.001。6月时滤过泡均为有功能的滤过泡。并发症主要有早期浅前房、少量前房积血等。结论 术中使用0.25mg/ml丝裂毒素C有利于形成长期有效的滤过泡,结合术后断线可更好地控制眼压,减少浅前房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对Ahmed青光眼阀(AGV)植入术后盘周包裹致眼压升高的患者,采用针刺分离联合盘周滤泡内注射5-氟尿嘧啶(5-Fu)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25只眼)AGV植入术后1个月至1年眼压升高、滤泡包裹失败的患者,采用针刺分离滤泡周围纤维瘢痕,然后滤泡内注射5-Fu约10 mg,隔日1次共3~11次,分析治疗后眼压情况及治疗后的眼部并发症。结果治疗结束时,平均治疗(8.2±5.1)次。25只眼中有22只眼眼压〈21 mm Hg;治疗后3个月时,当时治疗有效的22只眼中11只眼眼压〈21 mm Hg,7只眼加用1~2种抗青光眼药物眼压〈21 mm Hg;治疗后6个月时,7只眼眼压〈21 mm Hg,8只眼加用1~2种抗青光眼药物眼压〈21 mm Hg,另5只眼加用3种以上抗青光眼药物眼压仍〉21 mm Hg。并发症:治疗后常见并发症有滤泡结膜出血、角膜上皮损伤、滤过泡损伤等,其中1只眼发生引流管脱出前房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AGV植入术后盘周包裹致眼压升高的患者采用针刺分离联合滤泡内注射5-Fu治疗简单、安全、有效,在其他有创性治疗前以及某些病例加用药物治疗前,可首先考虑该方法。  相似文献   

16.
贾超  翟刚  解聪  张丰菊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2):2309-2311

青光眼滤过术以其良好的控制眼压效果和较少的术后并发症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抗青光眼手术方式之一。术后眼压的良好控制均依赖于建立和长期维持有功能的滤过泡。因此对术后滤过泡的形态、演化过程及其与临床功能间关系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滤过泡形态方面的相关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分离联合5-氟尿嘧啶(5-FU)结膜下注射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不同时期功能不良滤过泡的临床疗效、影响因素及安全性。
  方法:对76例83眼小梁切除术后功能不良滤过泡进行针刺分离联合5-FU 结膜下注射,针刺分离后随访12mo,对随访时患者的眼压( intraocular pressure,IOP)、用药次数、角膜内皮、滤过泡的形态及并发症进行观察记录。
  结果:针刺分离前患者的眼压为35.3依5.8mmHg(1kPa =7.5mmHg),随访结束时眼压为17.0依4.3mmHg,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 =24.846,P<0.01);术前平均用药种类为1.7依0.9种,随访结束时平均用药种类为0.4依0.7种,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 =11.145,P<0.01)。针刺分离12mo 后滤过泡成功率为89.2%,其中完全成功率为69.9%,Kaplan-Meier 生存分析示83眼平均生存时间为11.0mo(95% CI:10.3~11.6)。青光眼的类型、滤过手术是否使用丝裂霉素 C(mitomycin C,MMC)、患者年龄及滤过手术至针刺分离的间隔时间对针刺分离效果无影响,针刺分离前滤过泡形态对针刺分离效果有影响,包囊型滤过泡较扁平型滤过泡针刺分离效果好,滤过手术后3mo 内进行针刺分离的患者比>3mo 的患者平均针刺分离的次数明显减少。
  结论:针刺分离联合5-FU 结膜下注射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功能不良滤过泡的一种安全、有效的简单处理方法,小梁切除术后发现功能不良滤过泡应早期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