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脏腑经络是祖国医学对人体结构认识的主要内容。脏腑是内脏的总称,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祖国医学认为,人体内存在着脏腑和经络两个主要系统,它们进行着各种生理活动,从而显现和维持了机体的各种生命现象,是人体能够生存的根本。一、脏象学说的概貌脏腑位在体腔内,它们的功能表现在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等各方面,这些现象祖国医学称“脏象”。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来研究各脏腑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称为“脏象学说”,或称“脏腑学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中一个重要的部分。脏象学说的特点是以五(六)脏为中心,研究脏与脏,脏与腑,脏腑与人体各器官组织和某些生理  相似文献   

2.
经脉-脏腑相关是经络理论的核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经脉和脏腑理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祖国医学十分重视经脉-脏腑相关的理论和实践。但现代经络研究中对此重视不够,直至近年来,许多学者才逐步认识到经脉-脏腑相关是经络理论研究的核心,但其中的机制尚不明朗。作者认为,应从以“经”统率的纵向研究、以“脏”统率的横向研究、经脉脏腑表里相关的研究、膀胱经背俞穴与相应脏腑联系的途径等四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有望找到经络理论研究的突破口,阐明经络调节人体机能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从进化角度看经络实质——经络八干梯形神经系起源假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它指出人体存在着气血运行、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通道——经络,呈网络形式分布于全身;其中主干为经脉,上面有经典的穴位,最重要的经脉为基  相似文献   

4.
经络学就是构成祖国医学的主要基础;又是最高的理论之一。它与阴阳、五行、脏腑、营卫、气血……等组成了不可分割的关系;它是指导我们临床实践的最高主脑。离开了它,就无法研究祖国医学和处理医学上的一般问题。因为它贯串在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各方面,从理论到实践,无不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例如:内经“经别篇”云:“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这就说明了人的生长与保持健康;病的酿成与获致痊愈,皆与经络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在“经脉篇”里更明显地指出:“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马元台在内经的注解中更说出:“不识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于此可见经络在祖国医学上的高尚价值了。关于经络的形成,究竟与病候有着怎样的关系?原始时代,当古人在生病的时候,  相似文献   

5.
第九讲 经络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与分布、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及其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应用的一种基础理论。经络学说与阴阳五行、脏象等学说,共同组成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因此,它又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的概念经络,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的意  相似文献   

6.
<正>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理论的基本核心。因此,研究经络学说的理论,对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均有其重要的意义。下面,仅对经络学说的有关要点作如下阐述。一、经络的含义和具体内容:“经”有径之意,就是经脉,比喻经脉在人体如路径一般;“络”有网络之意,就是络脉,比喻细小的经脉象网络一致。不过经为主干,络为分支罢了。经络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纵横交错,遍布全身,从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经络系统。经络系统的内容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  相似文献   

7.
从干支学说、易经学说、经络学说、时间医学等方面探讨《素问·六节脏象论第九》中提出的“凡十一脏 ,皆取决于胆。”指出 ,胆对五脏六腑的主导作用是其它脏腑经脉无法取代的。胆为甲为子 ,当东方震位 ,能行使阳气的启动并输送阳气到人体各脏腑经脉 ,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体现阳气是生命的主宰的要旨  相似文献   

8.
“脏象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中整体观的突出体现。阐述了机体是以五脏六腑为中心,以心为主导,通过经络联系,使各脏腑形成一个既分工又协作、且与外环境相统一的整体。该学说固然是中医理论的精髓之一,颇有成效地指导临床实践,但尚缺病理组织和生理功能佐证。故本文对...  相似文献   

9.
从祖国医学的“藏象学说”理论而言,脏腑是机体结构和机能的核心,它借助着经络的贯连,形成了脏腑彼此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脏腑同体表之间的紧密联系。由于经络源于脏腑、通达表里,因之,脏腑的活动情况,将定会在与之相连的经络上有所反映,而经络活动的改变也必然影响脏腑的机能。  相似文献   

10.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重要的组要部分,它和阴阳五行,脏腑、营卫气血等共同构成了祖国医学完整的理论体系。灵枢卫气篇指出:“能别阴阳十二经络者,知病之所生,候虚实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说明运用经络学说对临床诊断方面的重要意义。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利用经络测定仪来观测皮肤通电抵抗现象,通过皮肤电阻测得的不同数值,来标示各经络之间虚实变化,以供临床诊断及进一步研究经络学说参考。我所在江西省妇女保健院大力协助下,于1959年8月至9月应用经络测定仪对36例子宫颈癌  相似文献   

11.
吕明庄  贺志光 《中医杂志》1998,39(11):700-701
针灸经络美容图是笔者以祖国医学针灸经络理论为依据,经多年临床实践自拟头面部经络穴位按摩图。经临床使用疗效显著,不仅能保持皮肤健美,如除皱、祛斑等,还能治疗多种疾病如面瘫、头痛、不寐等。1 经络与头面部的关系:经络与头面部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第四法时》曰:“十  相似文献   

12.
<正>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长期以来,一直指导着中医各科(尤其是针灸科)的临床实践,特别是现代针刺麻醉的成功,进一步证明经络学说的科学性,应当努力学习,继承发扬。一、经络的意义和内容经络是体内运行气血、联络周身的一种特殊系统。它包括经和络两部分。干线叫经,如《医学入门》说:“脉之直行者为经”。所谓络,即网络的意思,是经脉的分支,如《灵柩·脉度篇》说:“支而横出者为络”。经络遍布全身,将人体所有的内脏、器官、孔窍以及皮毛、筋肉、  相似文献   

13.
《灵枢·经脉》篇记载的十二经证候,是经脉病理变化的反映,朴素而详尽的纪实。祖国医学辨证施治的方法,就是在脏象学说结合经络证候的基础上充实和发展起来。十二经证候对针灸厥证论治也有很大的启发。剖析证候产生之因,探讨证候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证候对针灸治疗的指导价值,对于针灸理论和临床都是有裨益的。一、十二经证候产生的原因根据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的原理,十二经证候可分为由肢体病变产生的“外经”证候和由脏腑病变产生的“内脏”证候两个方面,这些证候产生的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1.经脉循行路线与证候有关  相似文献   

14.
王萍 《北京中医》1989,(4):42-44
耳穴疗法是针灸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脏腑、经络、四肢百骸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的脏腑学说及辨证论治。近年耳穴疗法在国内外医者的共同关注下,这一古老的医学又放射出了新生的异彩。一、耳与脏腑经络整体关系耳是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全身的经络、脏腑联系密切。历代医籍及民间关于借助耳廓诊治疾病的资料极为丰富,大量中医文献及临床实践证明,耳穴疗法确实具有调理阴阳、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功能、扶助正气、预防疾病等综合性作用。其内在奥秘已逐步被现代研究所揭示,据目前所研究的生物全息律理论认为:耳穴正是穴位分布的全息律的一个特别,即“生物体每一相对独立的部分在化学组成的模式上与整体相同”,“宛如整体活的缩影,机  相似文献   

15.
八、六经、卫气营血辨证是外邪内传浅深不同的模型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是根据祖国医学经络学说和营卫气血理论作为依据而总结的外感热病的浅深不同的辨证方法(模型)。虽然目前对经络和营卫气血的实质尚未搞清楚,但从控制论角度看,前者是人体传递信息的“通道”,后者就是传递信息的物质基础。《灵枢·海论》曰:“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难经·二十三难》曰:“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  相似文献   

16.
经脉和络脉合起来统称经络,是中医学脏腑、经络、气血三大基础理论之一。经络理论博大精深,数千年来不仅指导着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而且是人体保健、养生祛病的重要依据。“经”有路径的含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纵向循行的粗线。“络”有网络的含义,是经脉的分支,横向循行的细线。  相似文献   

17.
四应法的形成依据祖国医学的治病特点,是以“整体观念”与“辩证施治”为原则,故在临床诊治疾病中,都以辨别疾病的“阴”或“阳”之属性。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载有“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而这些辩证的依据,又依赖于“阴阳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以及“营卫气血”“三焦”“六经辩证等理论为基础来分门别类,以辩求证准确,施治合法,用药恰当。内科是这样,外科、妇科、儿科等均不例外。而推拿疗法治疗疾病则是根据中医的理论体系,又着重于应用脏腑、经络学说的理论为基础,从整体观念出发,按照“辩证施治,补虚泻实,动静结合以及动动结合的原则,再以熟练而又柔硬、轻重不同等推拿手法,施术于疾病之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朱金山业经数十年的临床实践,对推拿手法  相似文献   

18.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便于对经络学说内容进一步加以整理、发掘,仍有必要研究,笔者将多年来学习一得,探讨如下。《灵枢·经脉篇》:“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这节经文是经络理论的要领。古人认为人的生命活动过程,是先天精气与后天谷气合化发展的过程。人在母腹中时首先产生“胞中”(相当丹田)先天精气,而后生长脏腑及其相合  相似文献   

19.
古代经络学说,是中国医学基础理论之一。研究中医,尤其是研究针灸,无疑地要把经络学说,作为今后整理和研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最早的医学文献“黄帝内经”里面,就是以经络学说为中心的(内经里的经脉,也叫做经络)。古代医学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工作过程,认识到人体中有经络这样东西在全身分布着,它是保护、营养人体的气血循环的径路,在生理、病理及治疗上具有重大意义。经络的理论基础,是从当时流行的学术思想,阴阳五行学说来说明各种现象与功能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在临床治疗时,则须辨证归经,循经取穴,针刺相应的穴位,以通其经脉,调其气血,使阴阳归于平衡,脏腑功能趋于和调,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而具有上述治疗作用的俞(俗作输)穴,绝大多数均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其中“五输穴”占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