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鞍隔结外Rosai-Dorfman病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27岁。因头痛、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3个月入院。无诱因起病,头部呈轻度持续性胀痛,无恶心、呕吐,双眼视力下降呈持续性。无发热病史,无体重下降,无鼻塞、鼻衄病史,查体:体温37.0℃,全身淋巴结无肿大,左眼视力光感,右眼0.7,双眼颞侧视野部分缺损,神经系统无其它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示血沉加快(40mm/h),血清内分泌化验示垂体部分激素水平降低。术前头部MRI提示鞍隔上方不规则,边界清楚的占位性病变,大小2.6cm×3.3cm×3.5cm,呈等T1等T2信号,强化均匀,影像学及临床初步诊断为鞍隔脑膜瘤。手术中见肿瘤起源于鞍隔,未侵入蝶鞍,与垂体柄…  相似文献   

2.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 33岁。2004年3月入院。入院前 2年开始出现月经周期延长, 1个月前出现两眼视物模糊,入院前 2周内出现发作性头痛 2次,自觉有性格改变,易发怒。视力:左0 6,右 0 3,视野无明显缺损。辅助检查:MRI示鞍区 2cm×1 8cm×1 5cm占位,T1略低信号,T2高信号。拟“垂体腺瘤”行手术治疗。术中见两侧视神经无明显受压,切开肿块包膜后首先见到少量胶冻样物质,肿块实质部分色灰红、质韧、供血不丰富。手术行显微镜下全切除。术后按垂体腺瘤手术常规治疗,患者恢复良好,但月经一直未恢复。术后病理报告示“增生垂体组织,呈PRL、hGH、ACTH…  相似文献   

3.
1病历资料女性,28岁,因月经紊乱1年,泌乳5个月入院入院前半个月外院头颅MRI示:垂体类圆形,大小约1.4cm×1.4cm,中央区有0.7cm×0.8cm长T1、T2信号影,垂体上部与视交叉相贴,垂体柄欠清晰。血清泌乳素升高(457.44ng/ml),皮质醇降低(37.3mmol/L)初步诊断:垂体微腺瘤(PRL型)并中央区坏死囊变全麻下行神经内镜辅助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到达鞍底后未见鞍底骨质破坏,咬除鞍底骨质暴露硬脑膜,以9号脑穿针穿刺,抽出少量黄色黏稠脓液。术中病理涂片可见大量脓细胞。继续沿脓肿壁分块切除,并用3%双氧水反复冲洗鞍内,用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冲洗…  相似文献   

4.
<正>1病历摘要女,35岁;妊娠28周,以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20 d入院。查体视力:左/右0.08/0.08,双眼视野近全盲。鞍区MRI平扫见类圆形等T1、长T2信号影,大小约2.0 cm×1.8 cm,视交叉受压上抬(图1)。血清泌乳素173.49 ng/m L,其余垂体前叶激素水平正常。术前经麻醉科、产科会诊,在全麻下行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术中见鞍内为红褐色陈旧血性液体,瘤壁四周为混杂有含铁血黄素样组织的质地较软的灰白色肿瘤。术后病理诊断为垂体腺瘤,生长活跃,泌乳素(+),Ki-67指数4%,P53(+)。术  相似文献   

5.
侵犯海绵窦的三叉神经鞘瘤伴卒中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56岁。因右眼视物模糊1个月入院。1个月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视物模糊,伴疼痛,复视。查体:右侧瞳孔大于左侧3·5mm 3·0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灵敏,右眼外展受限,视野无明显异常,双侧眼底检查视乳头颜色正常,边界清楚。余神经系统未见异常。MR I:右侧鞍上池见约4·8 cm×3·8 cm×5·0 cm长T1长T2信号,边界较清,其内见更长T1长T2信号,视交叉受压上抬,右侧脑干及右侧颞叶受压,中线无明显移位。术前诊断:脑膜瘤(右海绵窦旁)。术中取右侧扩大翼点入路,切除部分右侧颞极,充分显露右侧颅中窝,见颅底硬膜膨隆,穿刺抽出暗红色不凝血…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73岁.3年前因间断性头痛行MRI检查诊断为鞍区脊索瘤,而后行伽玛刀治疗.3年来头痛无明显缓解.4个月前症状加重并出现复视.查体:双眼视力及视野粗侧正常,右眼外展受限,右眼睑下垂.MRI平扫示鞍内、鞍上及蝶窦内不规则形肿块影,大小约3.5 cm×4.2 cm×3.8 cm,T1WI及T2WI呈混杂信号,但均以等信号为主;垂体柄左移,双侧海绵窦受侵(图1a,b).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73岁.3年前因间断性头痛行MRI检查诊断为鞍区脊索瘤,而后行伽玛刀治疗.3年来头痛无明显缓解.4个月前症状加重并出现复视.查体:双眼视力及视野粗侧正常,右眼外展受限,右眼睑下垂.MRI平扫示鞍内、鞍上及蝶窦内不规则形肿块影,大小约3.5 cm×4.2 cm×3.8 cm,T1WI及T2WI呈混杂信号,但均以等信号为主;垂体柄左移,双侧海绵窦受侵(图1a,b).  相似文献   

8.
鞍膈脑膜瘤的分类及其手术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鞍膈脑膜瘤(DSM)的命名和分类,及其手术方法的选择与治疗结果的关系。方法 对CT扫描提示鞍结节脑膜瘤并向后发展及垂体瘤病人,用MRI复查筛选共发现16例DSM,其中7例为A型(鞍膈上垂体柄前),4例为B型(鞍膈上垂体柄后),2例为C型(鞍膈下蝶鞍内),3例为混合型(累及鞍膈上下和垂体柄前后)。结果 16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4例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功能障碍,结论 MRI是诊断DSM的最好方法,有助于鉴别垂体瘤和鞍结节脑膜瘤及其手术方法的选择,对于混事性DSM,分离垂体柄和血管更为困难,也难以完全切除,我们建议应把这类肿瘤列为D型或混合型。  相似文献   

9.
病例报告 患者 男,65岁.反复头晕20 d来院,无尿崩,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内分泌检查正常,血清AFP、HCG正常.CT 平扫示:鞍上池结节.MRI检查示:鞍上池内见一椭圆形异常信号占位影,T1W1呈等信号,T2W1呈高信号,大小为1.14cm×1.11 cm×1.08cm,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垂体柄与其分界欠清楚.DSA:R-ICA 造影时,在毛细血管期,鞍上有一明显染色病变,由大脑前动脉分支供血.腹部B超提示:肝脏、胰腺、脾脏、双肾及后腹膜未见明显异常.冠状开路终板入路切除肿瘤,术中见肿瘤实质性,位于视交叉后下方,颜色紫红,质地韧,血供丰富,与垂体柄粘连、附着.显微镜下分块全切肿瘤.病理诊断:血管母细胞瘤.免疫组化:CD34+,GFAP+/-,S-100+,EMA+/-,VIM+.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电解质紊乱,主要是高钠血症,对症处理后痊愈出院.术后3个月复查MRI增强未见肿瘤残留.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男性,51岁,突发颅顶部剧烈疼痛、视力下降、复视及耳鸣,当地医院垂体增强MRI见:鞍区占位病变,大小约2.0cm×1.5 cm,其内见T1WI混杂信号影,视交叉受压上抬,垂体柄显示不清(图1 A,B)。10日后疼痛及视物障碍缓解,出现乏力、烦渴、复视、多饮多尿及性功能减退。2010年2月6日收入我院。入院体格检查:左右眼视力0.6。眼科医师会诊:眼底未见明显异常,视神经乳头边界清楚。视野:双眼视野正  相似文献   

11.
鞍膈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开并探讨鞍膈脑膜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8年间经手术厦病理证实的鞍膈脑膜瘤10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3岁。根据肿瘤与鞍膈的关系可分为3型,即鞍上型、鞍内型和鞍内鞍上型。10例均采用Yargil切口行显微外科治疗。结果:10例中8例行肿瘤全切除,2例行肿瘤大部分切除,7侧痊愈,2例好转,仅1例死亡。结论:鞍膈脑膜瘤为发生于鞍膈及其附近的肿瘤,肿瘤可向鞍内或鞍上生长,其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视力下降、而内分泌功能障碍却很少见,计算机体层摄影(CT)及磁其振成像(MRI)检查见鞍内用鞍上有肿块阴影,易误诊为垂体腺瘤,显微外科治疗有益于肿瘤全切除。  相似文献   

12.
鞍上肿瘤的MRI诊断(附2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MRI对鞍上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3例鞍上肿瘤患者临床及头颅MRI资料,其中颅咽管瘤8例,脑膜瘤5例,室管膜瘤和生殖细胞瘤各3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和表皮样囊肿各2例。结果颅咽管瘤边界光整,肿瘤以囊性或囊性成分为主;囊性部分呈短T1、长T2信号5例,长T1、长T2信号2例,等T1、长T2信号1例;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显著强化。5例脑膜瘤4例起源于鞍结节,1例起源于前床突,肿瘤边界光整:平扫呈等T1、稍长T2信号;增强后均匀显著强化,可见“脑膜尾征”。室管膜瘤形态极不规则,2例侵犯额叶,1例侵犯丘脑;肿瘤呈长T1、长T2信号;1例见有团块状钙化(T2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显著强化。生殖细胞瘤形态较规则,肿瘤沿垂体柄向鞍内生长,致垂体柄增粗,T1、WI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1例表现颅内多发病灶;2例平扫呈长T1、稍长T2信号,1例呈长T1、长T2信号,瘤内有较多数量小圆形囊变区;增强扫描肿瘤强化明显。2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呈浅分叶状,肿瘤沿视路生长,1例肿瘤跨越前、中、后颅窝,1例显示一侧视神经增粗:平扫肿瘤呈长T1、长T2信号,边缘见有多个新月状囊变区;增强扫描肿瘤显著强化。2例表皮样囊肿形态不规则,肿瘤向后蔓延生长至环池和桥前池:呈长T1、长T2信号,内见线样间隔;增强后无强化。结论不同类型鞍上肿瘤MRI表现不同.MRI对鞍上肿瘤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59岁。主诉:头痛1d入院,无发热病史,无明显视力下降,无泌乳。查体:神志清楚,神经系统查体未见阳性体征。术前血常规、内分泌化验正常,术前CT示鞍区类圆形等密度影约2.0cm×1.8cm,MRI示鞍区短T1等他异常信号,诊断为垂体瘤伴卒中。行显微镜下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术中未见蝶窦内感染征象,鞍底骨质有破坏,切开硬膜后可见黄白色脓液流出约2ml,反复用双氧水及抗菌素溶液冲洗残腔,术后给予抗菌素治疗。病理检查:垂体脓肿。术后MRI示鞍区长T1长他信号,术后两周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4.
鞍膈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鞍膈脑膜瘤(DSM)的分类、诊断及手术方法。方法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12例DSM,其中6例为A型(鞍膈上垂体柄前),3例为B型(鞍膈上垂体柄后),2例为C型(鞍膈下蝶鞍内),1例为D型(累及鞍膈上下和垂体柄前后)。结果12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1例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无手术死亡率和严重功能障碍。结论MRI是诊断DSM的最好方法。有助于鉴别垂体瘤和鞍结节脑膜瘤及其手术方法的选  相似文献   

15.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23岁,因进行性头痛、右眼失明半年入院。外院查颅脑CT示(图1A):右颞部见一混杂密度影,约5.0 cm×4.0 cm,其内散在分布、大小不一的钙化影,周围脑室及脑池受压。我院查颅脑MRI示(图1B):鞍上及右侧鞍旁见团块状异常信号,呈等长T1、等长T2信号,形态不规则,大小约6.1cm×5.2 cm×5.5 cm,呈不均质强化,病灶侵入右侧海绵窦,包绕颈内动脉;脑干受压明显,向左后移位,视交叉及垂体柄显  相似文献   

16.
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65例报告)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目的 提高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水平。方法 报告65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结果。结果 所有病例均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肿瘤全切除率为93.8%,手术死亡率为3.1%。术中一侧或双侧嗅神经的保留率为86%。仔细辩认和分离垂体柄,防止损伤后发生尿崩症,垂体柄的保存率达95.4%。术中颈内动脉或其它血管破裂出血,可行显微缝合。大多数病人术后视力得到满意的恢复。结论 根据肿瘤的部位和大小,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少年鞍区肿瘤的CT和MRI Flash-T1W像的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青少年鞍区肿瘤的CT及MRI表现.男7例,女10例,年龄11~17岁.结果①颅咽管瘤8例,CT表现为鞍区囊性或囊实性肿块,部分囊壁蛋白壳样钙化;MRI T2W像表现为高信号,T1W像分别表现为高中低信号.②生殖细胞瘤5例,CT表现为鞍区等或稍高密度肿块,大部分均匀强化;MRI T2W像表现为高信号,T1W像等或低信号.③垂体微腺瘤2例,CT无异常发现,MRI T1W像表现为垂体内略低信号结节.④鞍区脑膜瘤2例,CT表现为鞍上池稍高密度类圆形肿块,强化均匀,MRI T2W像呈高信号,T1W像呈低信号.结论 MRI在青少年鞍区肿瘤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Flash-T1W像在临床应用中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临床资料病例 1 女 ,5 5岁 ,17年前因“鞍区脑膜瘤”在某医院行外科手术 ,病理诊断脑膜瘤 ,术后右眼失明。 1年前左眼视力进行性下降 ,CT检查发现肿瘤复发。检查一般情况好 ,右眼无光感 ,左眼视力 0 .5 ,余无异常体征。MR示双侧鞍结节各一不规则异常信号影 ,右侧大约 30mm× 2 5mm ;左侧 2 8mm×13mm ,强化匀 ,界清 ,双侧视神经受犯 ,肿块周围无水肿信号。诊断为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后复发 ;右眼失明 ,左眼视力障碍。伽玛刀治疗 :周边剂量 12Gy ,等剂量曲线4 0 % ,准置器 ,靶点数为 8mm× 2 .14mm× 1,分割治疗左右瘤灶。治疗结束 1小时后 ,…  相似文献   

19.
大脑后动脉蛇形动脉瘤合并梭形动脉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 女性 ,61岁。头晕、乏力、失眠、记忆力下降 4年 ,入院前4d ,头晕、乏力加重。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明显阳性体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5年余。CT :可见松果体区一分叶状稍高密度占位 ,约 2 5cm× 4 0cm× 3 7cm大小 ,周边呈蛋壳样钙化 ,周围脑组织受压 ,CT增强后可见病灶内条索状强化影 (图 1 ,2 )。MRI:松果体区见大小约 4 0cm×2 5cm× 3 7cm的异常信号灶 ,T2W1呈高、等、低混杂信号 ,周围为环状极低信号 (提示含铁血黄素沉着和钙化 ) ,中央见线性“流空” ,T1W1呈等、高、低混杂信号 ,增强后见病灶内点、线状强化 (图 3 ,4)。D…  相似文献   

20.
患者 女,49岁.因头痛伴视力下降3年余入院.查体:矫正视力左:右=0.5:0.3,双颞侧偏盲.头部CT示鞍背骨质变薄、吸收,鞍区可见类圆形等密度影,突入鞍上池.MRI示鞍区占位病变,呈稍长T1、T2信号,大小约2.5 cm ×2.0 cm ×2.0 cm,增强呈不均匀强化(图la).垂体功能检查正常.术前诊断:无功能垂体腺瘤可能性大.术中见肿瘤灰白色,质硬,与周围组织粘连不紧,镜下全切.病理诊断(图lb):鞍区神经节细胞瘤,WHO Ⅰ级.免疫组化:IgA(+),GFAP(-),NF(+)(图lc),GH(-),LH(-),TSH(-),FSH(-),PRL(-),ACTH(-),CD34(血管+),NeuN(+),Syn(+),NSE(+),NESTIN(+),Ki-67(+,<1%).术后头痛缓解,视力明显改善.3个月后复查MRI未见肿瘤残余或复发(图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