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采用体外反搏方法 ,治疗 30例脑供血不足患者 ,并应用 1 3 3 xe吸入法 ,检测治疗前后局部大脑血流量的变化。结果 :反搏 72次后局部大脑血流量明显增加 (P<0 .0 1) ,临床各种症状基本消失。另一组 30例脑供血不足患者 ,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 ,3个月后 ,局部大脑血流量无明显改变 (P<0 .0 5 )。结论 :体外反搏能明显增加脑部血流灌注 ,改善脑部循环。反搏技术为今后临床治疗脑供血不足患者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们应用体外反搏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12例,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7~40岁,平均19.3岁。本组病例中Duchenne型6例,起病年龄4~8岁,病程3~10年;Becher型3例,起病年龄17~30岁,病程6~20年;面肩肱型2例,起病年龄分别为12岁、15岁,病程为4年、10年;肢带型1例,起病年龄19岁,病程17年,有家族遗传史。 相似文献
3.
自1986年12月至1989年2月,我们应用体外反搏治疗各种类型的肌营养不良症37例,男31例,女6例。年龄4~50岁,病程6个月~25年。依据症状、休征及个别有家族史,临床均可确诊;部分病例疗前作了肌电图与肌活检,大都支持本病。采用上海延中医疗用 相似文献
4.
体外反搏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痕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体外反搏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12例,临床症状获显著进步3例,进步6例,改善2例,无效1例。11/12例萎缩肌变丰满,9/10例肌酸磷酸激酶明显下降。病肌活检在电镜下可见反搏后超微结构显著改善,线粒体结构和形态多数恢复正常,糖原堆集现象很少见到。 相似文献
5.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9,(8):732-734
目的我们采用Barthel指数分析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利用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检查局部病灶处大脑血流量的变化,旨在探讨体外反博在脑梗死康复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12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5~7 d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另一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体外反博治疗,然后测取Barthel指数分析,脑血流灌注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在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Barthel指数评分及磁共振脑血流相关指数,可见体外反博组评分指数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 0. 01)。脑血流参数MTT、CBF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 0. 01),治疗后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 0. 01)。结论本实验体外反博的疗效明确,有利于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为脑梗死康复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1)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药物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反搏组在此基础上尽早给予体外反搏治疗,30min/次,2次/d,总治疗时间30d。观察2组治疗效果、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的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反搏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反搏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反搏组治疗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反搏可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8.
吴秋助报道 患者男7例,女1例,平均46(28~67)岁,平均病程193(7~37)年,大发作及颞叶癫痫各3例,二者兼有者1例,术后之顶叶癫痫1例,均经3种以上抗痫药治疗6年以上,但月发作仍超过4次。7例为前瞻性研究,反搏前改为单药治疗3~6个月,(卡马西平及大仓丁各3例,丙戌酸钠1例),另1例因脑梗塞作反搏,治疗中意外地发现其32年之癫痫发作期明显减少。反搏治疗每日50分钟,压力为0.04~0.05kg/cm~2,15次为一疗程,3例各疗程间休息3~10天,5例持续进行。在反搏治疗中,3例显效(发作少75%以上),2例有 相似文献
9.
笔者自2003-01~2004-03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给予醒脑再造胶囊,临床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我院2003-01~2004-03入院及出院后继续门诊治疗病人120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的诊断标准〔1〕,全部均经头颅CT或MRI扫描证实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排除以下情况:(1)发病即有昏迷,头颅CT或MRI显示为大面积脑梗死或伴明显脑水肿者;(2)入院前曾药物治疗者;(3)治疗中病情恶化者。1·2一般资料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58·52岁,均为首次发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7±14。对照组60例,男30例,女30… 相似文献
10.
11.
近年来较为重视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尤其超早期的治疗,治疗方法较多,给药途径不一。而对恢复期脑梗死多采用一般性用药。作者试用自制复方合剂颈动脉注入治疗恢复期脑梗死,同时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等一般治疗为对照,比较其疗效。1材料与方法1.1入选病例 符合下列条件者入选:①发病48h以后,年龄18~80岁;②首次发病或以往曾发病但未留下神经功能缺损,现第2次发病;③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修订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④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10~45分者;⑤头颅CT证实为颈动脉系统脑梗死并排除颅内出血者… 相似文献
12.
脉络宁治疗脑梗死恢复期6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脑梗死急性期(14天以内)过后,患者仍存在明显的神经系症状和体征,对此应用脉络宁治疗63例并与同期其它药物治疗的观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结果对比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股资料脉络宁继续治疗组63例,经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会议拟定的诊断标准确诊。男%例,女刀例,年龄47-74岁,平均61岁;病期15-M天;其中sl例已经用复方丹参、维脑路通、消检灵等治疗l-2个疗程(每疗程10-14天),5例曾用东菱克检酶和低分子右旋糖酥加复方丹参治疗10天以上,7例在农村未经任何药物治疗。其它药物继续治疗组40例;经与上述诊… 相似文献
13.
我们自 1998年 9月~ 2 0 0 0年 5月选择 70例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恢复期患者 ,用简易颈动脉灌注普鲁卡因方法治疗 ,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 ( 1)所选 70例均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 ,诊断标准参照 1996年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关于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1〕。 ( 2 )恢复期患者 (病后 10~ 45d)。 ( 3)年龄 37~ 6 5岁。 ( 4 )患肢肌力≤ 3级。 ( 5 )生命指征稳定 ,除外严重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1 2 一般资料 治疗组 40例 ,男 2 9例 ,女 11例 ;年龄 40~ 6 3岁 ,平均 5 3 2岁 ,一侧基底节… 相似文献
14.
15.
患者女性,50岁,原有高血压病史近十年。1988年11月20日因头晕、视物成双,右侧肢体无力急诊。检查,神志清,说话语音含糊,左眼睑下垂,眼球外斜位。右眼球外展、向上活动差。两眼垂直相眼震。右瞳孔2mm,光反应迟钝;左瞳孔5mm,光反应消失。右额纹浅,鼻唇沟浅。伸舌偏右。右肢肌力Ⅲ—Ⅳ度,右偏身感觉减退。两侧共济运动差。病理征(+)。CT检查顶枕叶见低密度影.MRI检查:中脑及顶枕叶缺血性病变。诊断:脑血栓,Weber综合征,合并左顶枕 相似文献
16.
体外反搏及He-Ne激光治疗脑梗塞文献中常有报道,但用体外反搏及He-Ne治疗脑梗塞与单独使用药物治疗脑梗塞比较,未见报道,发现三种方法存在差别,具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郑书芳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9):43-44
目的 探讨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2010-01-2011-10我科收治恢复期脑梗死患者11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进行神经营养、活血化瘀、脱水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拉西坦能促进恢复期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李新强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5):48-4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诊治的40例脑梗死恢复期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对症、药物治疗)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针灸治疗),每组20例,分别给予3个月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4.0±1.5)相比,观察组语言表达能力评分(5.5±1.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恢复期后运动性失语,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更加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4,(7)
目的定量评估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动脉弹性的影响,为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及治疗提供进一步的临床证据。方法选取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共192例,其中EECP组107例,对照组85例,采用同步自动测量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所有患者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以及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CAVI),分别比较两组EECP治疗前、治疗36 h后、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BaPWV及CAVI的差别。结果 EECP治疗36 h后和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前相比,BaPWV及CAVI均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ECP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BaPWV及CAVI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时间点BaPWV及CAVI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ECP治疗可降低缺血性卒中患者的BaPWV和CAVI水平,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动脉弹性,且作用持久。 相似文献
20.
陈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5):61-62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06—2012-06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5例,男35例,女30例;年龄56~82岁,平均(65.4±5.7)岁。患者入院时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视力下降、偏侧瘫痪或麻木、吞咽困难。40例患者伴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等。1.2中医辨证诊断采用中西医结合虚证的相关标准,从病理类型上可分为阴虚型、气虚型、阳虚型以及心肝虚证、肾虚证、肺虚证等[1]。从不同症状来看,气虚等患者往往神情疲惫,同时多汗乏力。血虚患者则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舌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