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护士经过培训和学习自发成立品管圈,通过确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并分析现状、设定目标、提出对策并组织实现,比较实行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护士理论和操作水平的考核及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和护士的考核成绩显著提高,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增强了护士沟通协作能力,加强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肯定,提高了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静脉留置针使用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以"提高静脉留置针使用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后两组共200例患者的静脉留置针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制定相应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静脉留置针使用率由10.67%提高到58.00%。结论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静脉留置针使用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品管圈护理在门诊静脉留置针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120例患儿,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品管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异常情况发生率,比较实施品管圈护理前后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评分,比较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留置针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品管圈护理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品管圈护理可减少门诊静脉留置针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和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静脉输注甘露醇中的应用。方法:将200例神经内科病人需输注甘露醇的脱水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普通的静脉针头输液,而实验组则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输液,观察两组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输液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静脉留置针在甘露醇脱水剂治疗中,避免了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既保护了静脉,又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静脉留置针中应用品管圈模式对降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本院于2014年3月~2015年9月期间进行静脉留置针的150例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75例,参照组75例,参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品管圈模式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留置针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和留置针时间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其差异在统计学层面上具有意义,P<0.05。结论:在静脉留置针中应用品管圈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留置针时间,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临床效果良好,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秦思宜  庄红霞  王雪琪 《安徽医学》2015,36(11):1405-140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高浓度用药时降低静脉留置针的非预期拔针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高浓度用药时降低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针率”为活动主题,对所有实施品管圈前的104例及实施品管圈后109例患者在高浓度用药时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针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影响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针的原因及因素,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与实施对策。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在高浓度用药时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针率从88.5%降低到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降低了高浓度用药时静脉留置针的非预期拔针率,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工作积极性、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7.
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内科静脉输注甘露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静脉输注甘露醇中的应用。方法:将200例神经内科病人需输注甘露醇的脱水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普通的静脉针头输液,而实验组则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输液,观察两组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输液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静脉留置针在甘露醇脱水剂治疗中,避免了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既保护了静脉,又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特别是神经内科患者。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居多,静脉血管弹性降低、不充盈、穿刺难度大。另外,神经内科患者多应用甘露醇,渗透压大,静脉推注药物多,因此对血管壁损伤大。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极大的减少了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  相似文献   

9.
赵云  邹恒娣 《铁道医学》2014,(5):558-560
目的:观察品管圈(QCC)活动对降低急诊抢救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率的作用。方法:成立QCC活动小组,确立"降低急诊抢救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查找原因,设立目标,落实对策。结果:实施QCC活动6个月后,急诊抢救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率较开展活动前显著降低(P〈0.05),圈员整体素质显著提高(P〈0.01)。结论:通过开展QCC活动,圈员整体素质显著提高,急诊抢救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率显著下降,为危重患者的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婴幼儿留置针所致皮肤压痕预防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应用留置针输液的257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26例和观察组131例,对照组执行常规留置针穿刺操作流程,观察组成立品管圈小组,找出压痕发生原因进行改善,观察两组患儿留置针所致皮肤压痕情况及QCC实施前后小组成员成长情况.结果 观察组婴幼儿患者留置针所致皮肤压痕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圈员整体素质较前也有显著地提高(P<0.05).结论 品管圈护理模式有利于降低婴幼儿留置针所致皮肤压痕发生率和提高护理人员参与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5):135-139+16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住院患者外周浅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11月15日~2019年3月15日运用戴明循环和品管圈10大基本步骤对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心胸肿瘤外科、普外科、血液风湿免疫科5个科室住院浅静脉留置针患者,以2周为时间节点观察干预后静脉炎发生率、活动目标达成率、进步率及圈员的综合能力改善状况。结果通过干预,住院患者外周浅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由20.00%逐渐降至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目标达成率114.70%,进步率51.50%。圈员整体综合能力雷达图评分得到提高。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住院患者外周浅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并无形中提升圈员的责任感、团队凝聚力、个人自信心、交流沟通能力、发现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QCC手法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在肿瘤科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以“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降低PICC带管期间并发症,提高PICC质量”为目标主题。以品管圈实施前226例PICC置管患者设为对照组,品管圈实施后215例PICC置管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PICC置管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带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人员PICC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掌握情况、患者满意度变化。结果 品管圈实施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85.84%和96.74%,带管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1.42%和15.81%;护理人员PICC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均达优秀、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1.59%和97.21%,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品管圈可以有效提高肿瘤科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PICC带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肿瘤科PICC护理管理质量和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神经外科输液卡漏签名率中的作用,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方法:依照品管圈十大步骤:主题选定、活动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及改进。以降低和杜绝输液卡漏签名的发生,确保医疗质量的安全。结果:1有形成果:输液卡漏签名率由对策实施前的2.86%降至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无形成果:和谐程度、积极性、责任感、沟通配合、愉悦感、凝聚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品管圈手法8个方面得到显著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输液卡漏签名率,保证了医疗质量的安全,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和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14.
品管圈是现代护理质量得到持续质量改进的有力保障。本文从品管圈的概述、品管圈在护理中的实施方法以及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为护理管理者提供新的思路平台以便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3):131-133+136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建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降低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的概率为本次研究宗旨,选择我院心内科2017年12月~2018年2月接诊的120例应用留置针静脉输液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品管圈活动,观察对比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及留置针敷贴固定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开展前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开展后留置针敷贴固定情况较开展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但可以有效降低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改善留置针敷贴固定情况,还可提高临床质量,提升医务团队操作技能、理论知识、合作精神,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优化腔镜器械管理流程,降低对手术影响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降低腔镜器械对手术的影响率为活动主题。对腔镜器械影响手术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腔镜器械对手术的影响率由42%下降至13%。结论品管圈活动优化腔镜器械管理流程效果明显,显著降低了对手术的影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孔晔宏  赵滨  李秀轻  高翠 《中国医药导报》2014,(13):122-124,129
目的探索品管圈质量改进方法在降低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况调查、要因分析、拟定对策,运用PDCA循环的原则进行对策的实施和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等。结果实施品管圈后,中心静脉导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活动前的23.08%降至活动后的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不但减轻了非计划性拔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还达到了医护与患者双赢的目的。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能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还能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3):129-132,136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胰岛素泵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胰岛素泵精细化管理"为主题,品管圈应用前,对内分泌科护士胰岛素泵使用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设立目标,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比较实施品管圈前后内分泌科护士对胰岛素泵的使用情况。结果通过运用QCC管理工具,内分泌科护士对胰岛素泵的使用管理能力显著提高,同时全体圈员对品管圈的认识和运用能力、制度执行力有了提升,团队凝聚力、解决问题能力、护士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积极性等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提高护士管理胰岛素泵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成立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PICC)品管圈,探讨引起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制定护理措施,提高其操作的安全性,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方法2012年1月--2013年6月成立PICC品管圈,负责患者的P1CC穿刺置管、会诊、护理指导和培训,对导管的维护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结果PICC品管圈成立后,负责PICC导管维护的护理人员理论和操作水平较品管圈成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品管圈成立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为3.95%(13/329),品管圈成立前的感染发生率为9.32%(22/23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2,P〈0.01)。结论合理选择留置导管的部位及PICC型号,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加强置管操作和标准维护的管理,严密观察携带PICC患者的每一个感染征兆,加强患者营养及提高抵抗力,是预防和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血液内科病区噪音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病区噪音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并采取相应措施。结果病区各种噪声下降率均达80%以上,其中各类车轮产生的噪音下降率达92.31%,家属大声谈话噪音与各仪器报警噪音也分别达88.24%和88.10%。结论品管圈方法的应用降低了病区噪音,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