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常肠道菌群是人体的一道天然屏障,对维持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当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便会造成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调会引发或加重很多疾病,尤其是慢性肝病,而慢性肝病也可反过来加重肠道菌群失调,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因此,临床上需关注肠道菌群与慢性肝病之间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2.
机体在健康情况下,肠道菌群与宿主之间处于平衡状态,当某种原因如慢性基础疾病、抗生素长期使用等破坏了这一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即出现菌群失调,会对机体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目前已成为最主要的慢性肝病,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后期可能向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甚至是肝癌发展。肠道菌群作为人体重要的共生物,影响人体的代谢功能,可能和NAFLD的发病密切相关。肠-肝轴理论为"肠道菌群失调可引起肝脏改变"提供了理论基础。探讨了肠道菌群和NAFLD发病的关系,为后期研究肠道菌群靶向治疗NAFLD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慢性肝病患者在疾病恢复期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 选择肠道菌群中具有代表性的细菌共5种进行培养和计数.结果 处于疾病恢复期的入选病例中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为82.72%.结论 慢性肝病患者在疾病恢复期存在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常见慢性肝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1998年马歇尔正式提出了“肠-肝轴”的概念,肠道内环境与肝脏关系密切,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在NAFLD发病机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肠道菌群与NAFLD发病机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以肝脏脂质沉积为特点的慢性疾病,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NASH是NAFLD的严重类型,NASH相关的肝脏炎症很难自行缓解,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1])。肠道菌群与宿主的代谢状况密切相关~([2]),肠道菌群紊乱在NAFL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3,4])。除了肠道菌群本身,基于肠道菌群分泌、修饰和降解的代  相似文献   

7.
肝脏和肠道不仅解剖学上而且在生物学功能上存在密切联系,即所谓"肠-肝轴"学说,其对某些疾病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肠道菌群在维持肠-肝轴的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紊乱、肠道黏膜通透性改变、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这将破坏肝脏与肠道之间的正常关系进而导致多种肝脏疾病的发生,进而调整肠微生物成为一种治疗或预防慢性肝病的新手段.有研究表明其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里就肠道微生物对NAFLD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脂肪肝已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慢性肝脏疾病,其发病机制不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我国巨大的经济及临床负担.既往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在脂肪肝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可通过胆道、门静脉、循环系统进行双向的密切联系.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是小肠...  相似文献   

9.
《内科》2021,(5)
正常的肠道菌群对维持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当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发生肠道菌群失调时会引起或加重机体的多种疾病,如炎症性消化道疾病、肿瘤、代谢性疾病、慢性肾脏病、肝纤维化等。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了肠道菌群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性,如肠道微生物与心力衰竭的相互关系,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与心力衰竭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等。由此推测,通过使用益生菌、改变饮食等方法调整肠道菌群的结构与功能可为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损害,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主要特征,疾病谱包括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其中脂肪肝及早期酒精性肝炎在戒酒后可逆转. AL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研究认为,肠道微生态失衡与AL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慢性酒精摄入可通过影响肠道黏膜通透性、肠道菌群失调、细菌移位等方式引起肠道微生态失衡,进而激活机体免疫应答,诱导肝脏产生炎性反应而造成肝损伤.基于此,临床可通过补充益生菌或益生元、合理应用抗生素及粪菌移植等方式调节肠道菌群失调,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此外,针对肠道微生态失衡的靶向治疗亦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多病因导致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已成为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目前NAFLD完整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提出肠道菌群通过调控能量代谢、增加内源性乙醇、调节胆汁酸及胆碱代谢,破坏免疫平衡引发机体低度炎症等途径促进NAFLD的发生、发展,本文就肠道菌群与NAFLD的相关机制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2.
大量研究表明,肝病,特别是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发生肠道菌群紊乱或细菌过度生长的机率增高,并且肠道菌群失调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肠道菌群所产生的脂多糖(LPS)可与其识别受体Toll样受体4(TLR4)结合,通过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介导一系列免疫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肝损伤,促进炎症相关的肝细胞癌发生;抗生素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减少内毒素的产生等作用有可能减缓肝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背景 直肠癌根治术为治疗直肠癌的重要方法,但手术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基因表达变化均不利于预后改善,积极探索术后肠道菌群、相关基因表达变化情况对指导干预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肠道菌群、微小RNA-10a(microRNA-10a,miR-10a)表达变化情况,并分析微生态肠内营养干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腹泻(functional diarrhea,FD)主要表现为排便频次的增多及粪便性状的改变,且至少75%不伴有腹痛。它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病,其发病率仅位居肠易激综合征之后,我国的发病率显著低于西方国家,但在亚洲相对较高。F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而肠道菌群失调被认为是其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因此,调节肠道菌群失调、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是治疗FD的有效途径,且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应用微生态制剂可有效调节肠道菌群失调,并能明显缓解FD的症状。本文着重就FD和肠道菌群失调的关系及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FD的疗效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现已成为全世界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发病率在逐年增加,目前无临床特效药,其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涉及肥胖、肠道菌群、胰岛素抵抗、环境、遗传等。近年来,益生菌在预防和治疗MAFLD中被广泛研究,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LGG)属乳杆菌属的经典益生菌菌株。大量研究证明,LGG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黏膜屏障及降低胆固醇改善MAFLD。本文主要阐述LGG干预MAFLD的相关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肠道菌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肠道菌群中具有代表性的细菌共5种进行培养和计数。选择健康正常成人、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各30例,计数各组肠道菌群中5种细菌的数量,比较各组细菌数量的变化。结果 NASH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主要表现为厌氧菌减少(P<0.05),而需氧菌显著增多(P<0.05),而兼性厌氧菌酵母样真菌没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 NASH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革兰阴性杆菌过度生长的现象,提示肠道微生态失衡可能参与了NASH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对肠道菌群多样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高脂饮食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模型,观察NAFLD对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的影响。方法建立NAFLD大鼠模型,通过大鼠肝脏病理切片HE染色验证NAFLD模型的成立,利用16sRNA测序技术对粪便肠道微生物进行检测分析,探讨NAFLD对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肝脏组织学检查显示NAFLD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明显,提示NAFLD动物模型建立成功。对照组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NAFLD组(P0.05)。提示对照组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显著丰富于NAFLD组。在门水平的变化情况提示,与对照组相比,NAFLD组中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较高(均P0.05),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则较低(P0.05)。在科水平的变化情况提示,正常对照组以毛螺菌科、瘤胃球菌科、拟杆菌科_S24-7为优势菌科,而NAFLD组则以毛螺菌科、瘤胃球菌科为优势菌科。与对照组相比,NAFLD组中的毛螺菌科、拟杆菌科、脱硫弧菌科、氨基酸球菌科、Christensenellaceae菌科等相对含量较高(均P0.05),而拟杆菌科_S24-7、普雷沃氏菌科、乳杆菌科等相对含量较低(均P0.05)。结论 NAFLD可降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并且显著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含量。  相似文献   

18.
Celiac disease(CD) is an intestinal inflammatory disease that manifests in genetically susceptible individuals when exposed to dietary gluten. It is a common chronic disorder, with a prevalence of 1%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Although the disease primarily affects the gut,the clinical spectrum of CD is remarkably varied, andthe disease can affect many extraintestinal organs and systems, including the liver. The hepatic dysfunction presenting in CD ranges from asymptomatic liver enzyme elevations or nonspecific reactive hepatitis(cryptogenic liver disorders), to chronic liver disease.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s and possible mechanisms of CD-related liver injury to identify strategi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se disorders in childhood.  相似文献   

19.
益生菌制剂可以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和黏膜屏障功能,从而治疗相关疾病,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在临床上得到验证。现就近年来益生菌制剂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溃疡性结肠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和慢性肝病等常见消化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作一概述,为更好地开发和医用益生菌制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特征为非酒精性因素所致的肝脂肪变性,其发病机制、疾病演变过程以及治疗和预防都逐渐受到广泛重视。目前关于肠道微生态与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代谢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近来也有许多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丁酸与NAFLD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多种机制影响NAFLD的发生发展,如减轻炎症反应、抑制胰岛素抵抗以及减弱肝线粒体氧化应激等,研究丁酸与NAFLD疾病发病的关系有望为NAFLD的防治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