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和死亡的危险因素,了解患者生存情况。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9年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行肝移植的391例HCC患者。根据肝移植术后HCC是否复发分为HCC复发组(n=78)和无复发组(n=313)。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肝移植术后患者HCC复发和死亡的危险因素。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情况,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肝移植术后肿瘤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 391例HCC肝移植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2年,其中78例(19.95%)患者出现HCC复发。肝移植术后患者肿瘤复发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术前AFP水平 200 ng/ml[风险比(HR)=2.52,95%可信区间(95%CI):1.58~4.03,P 0.001; HR=2.99,95%CI:1.59~5.62,P 0.001]、肿瘤直径总和(HR=1.20,95%CI:1.12~1.28,P 0.001; HR=1.10,95%CI:1.02~1.17,P=0.002)、血管侵犯(HR=1.15,95%CI:1.04~1.26,P=0.016; HR=1.10,95%CI:1.03~1.18,P=0.004)。HCC肝移植患者术后1、5和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8%、84.2%和83.5%; 1、5和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4.0%、75.1%和75.1%。AFP、大血管侵犯、BMI与肿瘤直径总和联合因素对于HCC复发患者死亡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789,95%CI:0.719~0.858)。结论肝移植术前肿瘤生物学特征是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筛选出我院以持续性心房颤动为第一诊断,并第一次进行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77例,根据随访时是否复发心房颤动分为复发组27例和未复发组50例。统计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进行Cox风险模型分析,筛选促使心房颤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绘制,评价其对心房颤动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心房颤动复发与年龄(风险比=1.126,95%可信区间:1.044~1.215,P=0.002)、体重指数(风险比=1.297,95%可信区间:1.077~1.563,P=0.006)、高血压的分级(2级,风险比=4.142,95%可信区间:1.047~16.390,P=0.043;3级,风险比=8.595,95%可信区间:1.913~38.610,P=0.005)、左心房前后径(风险比=1.438,95%可信区间:1.212~1.707,P=0.000)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风险比=2.026,95%可信区间:1.010~4.061,P=0.047)相关。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ROC曲线下面积为0.693(P=0.005),界值为0.355 mg/dl。结论:持续性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复发与患者术前炎症活动状态相关,积极控制术前基础状态,可能会降低心房颤动复发,改善预后,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首次食管静脉曲张套扎(EVL)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6年12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接受EVL治疗的125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照不同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进行分级,观察EVL手术前与术后1周的肝功能情况,分析EVL术后早期再出血患者的特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Cox回归风险模型分析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曲线分析各观察指标与术后出血的关系,log-rank检验其差异。结果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EVL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25例患者中11例发生早期再出血,早期再出血率为8.8%。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血患者与未出血患者术前血红蛋白、PT、AST、TBil、Alb、有无门静脉血栓、腹水量及肝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Cox风险模型分析显示,Child-Pugh C级[风险比(HR)=6.363,95%可信区间(95%CI):1.629~26.580,P=0.021]、腹水量(HR_(少量)=6.581,95%CI:1.060~66.681,P=0.046;HR_(中/大量)=8.447,95%CI:1.763~11.641,P=0.022)、术前PT越长(HR=1.146,95%CI:1.039~1.264,P=0.006)及伴有门静脉血栓(HR=9.691,95%CI:1.185~19.281,P=0.034)均是导致EVL术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将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进行Kaplan-Meier曲线分析和log-rank检验,验证了Child-Pugh C级(χ~2=3.972,P=0.046)、腹水量阳性(χ~2=20.916,P0.001)、PT延长(χ~2=21.302,P0.001)及伴有门静脉血栓(χ~2=10.608,P=0.001)是EVL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 EVL不会在短期内对患者的肝功能造成损伤,较为安全有效。应在术前及时纠正患者的肝功能、减少腹水量、改善凝血功能,从而降低EVL早期再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肝细胞癌(sHC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4至2006年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手术切除肿瘤的sHCC患者75例。选取20项临床和病理学参数,以2年为早期复发的时限,应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75例sHCC患者经手术切除肿瘤后,1~5 a累积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0.7%、46.7%、76.0%、86.7%和92.0%;经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发现术前AFP>400 μg/L(HR=2.477,95% CI=1.100~5.576,P=0.029)和肿瘤分布超过半肝(HR=5.801,95% CI=1.831~18.379,P=0.003)是sHC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术前AFP>400 μg/L和肿瘤分布超过半肝的sHCC患者,应加强术后随访,及早发现复发肿瘤并给予积极的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肝脏》2020,(8)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102例乙肝相关性肝癌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2年。按照其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60例和未复发组42例。对可能导致患者复发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在年龄、术前甲胎蛋白、肿瘤最大直径、包膜完整性、结节个数、门静脉肉眼癌栓、分化程度、微血管侵犯、解剖型肝切除、合并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术后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甲胎蛋白、肿瘤最大直径、微血管侵犯、合并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术后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是导致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的风险较高,应该重视其危险因素,加强术后复诊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影响肝癌患者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测患者术后复发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163例接受肝癌手术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并计算2年肿瘤复发和生存情况。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资料进行处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在随访的2年中,肿瘤复发51例,未复发112例;复发患者术前存在肝硬化 (80.39%)、肿瘤包膜不完整率(96.08%)、肝癌细胞分化为III和IV级比例(15.69%)、多发性肿瘤(49.02%)、多结节融合型的比例(64.71%)均明显高于未复发患者(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存在肝硬化、肿瘤包膜不完整、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低、肿瘤数目多和肿瘤直径大均是导致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肝癌患者术后复发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可能与肿瘤大小、有无肝硬化、包膜是否完整、肝癌细胞分化程度和肝癌数目等因素有关,可用于评估患者复发的危险性,对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患者肝切除术后早期和晚期复发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河南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经病理证实为PLC且行肝切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随访2年以上,选择年龄、性别、TNM分期、肝硬化、血小板/淋巴细胞(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病毒感染情况、Child-Pugh分级、食管静脉曲张、脾静脉宽度、门静脉宽度、脾脏最大内径、肿瘤最大直径、癌结节数、TNM分期、脉管癌栓、微血管浸润、肿瘤包膜是否完整、手术切缘宽度、肿瘤超越米兰标准及卫星结节19个指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LC患者肝切除术后早期和晚期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97例患者中63例复发,复发率为64.95%(63/97),其中早期复发(≤24个月)34例,晚期复发(24个月)2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LR 107、TNM分期Ⅲ/Ⅳ期、存在脉管癌栓、手术切缘宽度≤1 cm及存在卫星结节是PLC患者肝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肝硬化则是晚期复发的唯一危险因素(OR=1.487,95%CI:1.104~2.003,P=0.0024)。结论肝硬化、手术切缘是否完整、是否存在脉管癌栓、TNM分期等指标可用于评估PLC患者肝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性,肝切除术后积极开展辅助治疗,对延长患者无瘤生存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重叠置入可降解聚合物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EXCEL支架)在治疗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中(所需置入支架长度总和>60 mm)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0-08至2012-05期间在我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重叠置入EXCEL支架的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患者71例,平均年龄为(62.85±10.26)岁,其中74.56%为男性患者。研究终点为住院期间和术后2年随访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
  结果:71例患者,平均每个靶病变置入支架(2.61±0.52)个,平均支架直径为(3.21±0.35)mm,平均每个病变总支架长度为(73.34±13.11)mm。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为4.23%。院外2年随访期间的靶血管血运重建率和MACE发生率分别为9.86%和18.31%。Cox回归分析显示吸烟(风险比:12.102,95%可信区间1.460~100.309,P=0.021)、既往心肌梗死史(风险比:11.948,95%可信区间1.144~124.726,P=0.038)和既往PCI史(风险比:0.097,95%可信区间0.010~0.990,P=0.049)是影响院外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EXCEL支架在治疗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中的应用是安全和有效的,但远期随访显示MACE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肝癌患者术前Fib-4指数对肝癌肝切除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行肝部分切除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Fib-4指数的大小分为低指数组(Fib-4指数〈3.25)和高指数组(Fib-4指数≥3.25),术后应用门诊、电话方式随访,以Cox回归模型对术后复发情况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术前AFP≥400μg/L、肿瘤最大直径〉5cm、肿瘤数目〉3个、Fib-4指数I〉3.25、血管侵犯及切缘阳性、门静脉癌栓是影响肝癌肝切除术后无瘤生存的危险因素(P均〈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前Fib-4指数≥3.25、肿瘤数目〉3个及门静脉癌栓是肝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术前Fib-4指数≥3.25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血管侵犯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于解放军第三○二医院住院的211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3例用于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78例用于该模型的检验。原发性肝癌血管侵犯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预测血管侵犯模型的最佳临界值。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纤维蛋白原(Fb)和淋巴结转移为肝癌血管侵犯的危险因素(95%可信区间:1.376~1.846、1.847~4.195、1.008~1.024、1.608~3.274,P值均=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肿瘤直径、PLR、NLR、Fb(95%可信区间:1.250~1.815、0.173~1.998、1.411~4.397、1.008~2.193,P值分别为0、0.002、0.022、0.046)等4个因素用于回归模型的拟合。ROC曲线下面积为0.927,95%CI:0.881~0.973,ROC曲线显示最大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9%、86.5%,预测准确率为82.79%。结论采用肿瘤直径、PLR、NLR、Fb代入模型拟合回归方程的预测准确率较高,对原发性肝癌血管侵犯的早期预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蛋白抗原199(CA199)和铁蛋白(Fer)对原发性肝癌(PLC)的诊断价值。方法在31例确诊的 PLC 患者和31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联合检测血清 CEA、AFP、CA199和 Fer 水平,对比分析其检测的意义。结果 PLC 患者血清 CEA[(28.12±5.76)μg/L、AFP(307.23±23.67)μg/L)、CA199(158.53±11.42) U/ml 和Fer(457.82±22.31)μg/L)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94±2.16)μg/L、(10.12±5.24)μg/L、(13.32±2.86)U/ml 和(116.24±16.19)μg/L]明显升高,差异显著,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四者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可达93.6%,与 CEA、AFP、CA199和 Fer 单独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67.8%、74.2%、77.4%和80.6%)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EA、AFP、CA199和 Fer 能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1序言 本实践指南经由美国肝病学会和美国移植学会联合批准通过。本指南为已经成功接受了成人肝移植的受体提供了一个基于数据支持的术后长期管理策略。本指南的撰写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正式的已经发表的来自世界各国的回顾和分析性文献(通过Medline题目检索获得);(2)美国医师协会卫生实践评估手册;(3)实践指南,包括美国肝病学会关于发展 和应用的政策性实践指南,以及美国胃肠病学会对实践指南的政策说明;(4)指南作者在专业领域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癌(HCC)既是慢性嗜肝病毒感染的延续,又有肝功能代偿/失代偿状态,更是实体肿瘤形成的特殊状态,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HBV/HCV相关性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专家建议》(下文简称《建议》)强调的是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是在手术或射频治疗(RFA)等根治性手术或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适应性放射性治疗、全身化疗等姑息性治疗方案的基础应用上,是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AIM: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pentoxifylline and prednisolone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alcoholic hepatitis, and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different liver function scores in predicting prognosis.
METHODS: Sixty-eight patients with severe alcoholic hepatitis (Maddrey score ≥ 32) received pentoxifylline (n = 34, group Ⅰ) or prednisolone (n = 34, group Ⅱ) for 28 d in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study, and subsequently in an open study (with a tapering dose of prednisolone) for a total of 3 mo, and were followed up over a period of 12 mo.
RESULTS: Twelve patients in group Ⅱ died at the end of 3 mo in contrast to five patients in group Ⅰ. The probability of dying at the end of 3 mo was higher in group Ⅱ as compared to group Ⅰ (35.29% vs 14.71%, P = 0.04; log rank test). Six patients in group I developed hepatorenal syndrome as compared to none in group Ⅰ. Pentoxifylline was associated with a significantly lower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 score at the end of 28 d of therapy (15.53± 3.63 vs 17.78± 4.56, P=0.04). Higher baseline Maddrey score wa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tality.
CONCLUSION: Reduced mortality, improved risk-benefit profile and renoprotective effects of pentoxifylline compared with prednisolone suggest that pentoxifylline is superior to prednisolone for treatment of severe alcoholic hepatitis.  相似文献   

15.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0岁,主因"乙肝表面抗原阳性20年,乏力纳差1个月,尿黄、眼黄10余天"于2010年2月23日收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重症肝病科。患者1990年体检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肝功能正常,未治疗。2010年1月23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纳差,未在意。2月15日饮白酒7~8两后自觉乏力、纳差加重,并出现眼黄、尿黄如浓茶色,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可影响全身各个器官,产生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累及肝脏时可导致肝肿大、肝功能异常、黄疸、甚至肝硬化,  相似文献   

17.
<正>1病例资料女性患者,25岁,因"反复乏力、纳差4 a,再发伴上腹痛2d"入院。4 a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无力,伴食欲下降。无发热,无腹痛、腹泻。到我院门诊就诊,查肝功能异常,TBil29.5μmol/L,DBil 10μmol/L,ALT 32 U/L,AST 47 U/L,Alb32.6 g/L,甲型、丙型、戊型肝炎抗体、HBV血清学标志物(HBV  相似文献   

18.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54岁,因"腹胀、乏力15 d"入院。患者15 d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乏力,就诊于当地医院,考虑为肝硬化,为求系统诊治入本院。病程中伴尿量减少,24 h尿量约500 ml。既往:20 a前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经治疗病情好转后未定期复查。10个月前发现丙型肝炎抗体阳性,5个月前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4个月(普通干扰素300万U,隔日1次,皮下注射)。入院查体:各项生命体征平稳,面部浮肿,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心脏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双肺呼吸运动减弱,语颤消失,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腹膨隆,无腹膜刺激征,肝肋下约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肝病学会(AASLD)与美国移植学会近期发布了关于儿科肝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LT)患者的长期医学管理指南,同时北美儿科胃肠病学会也批准了这项指南。在此对指南的推荐意见进行翻译,以供临床参考。建议分级参考表1。  相似文献   

20.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也是患者唯一能够自我控制的致病因素。许多心血管医生已经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和戒烟干预的重要性,但尚缺乏相应的戒烟知识和戒烟技巧。本共识通过全面总结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的益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