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潍坊市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回顾调查1538名一年内发生过意外伤害的儿童,对其伤害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调查期间伤害发生率男生高于女生(P〈0.01);伤害类型中,男生跌伤占首位,女生切轧伤占首位;严重伤害男女生均为跌伤占首位,分别占总数的34.8%和32.8%。结论儿童意外伤害现状不容忽视,应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大连市城区二所小学意外伤害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连市城市小学生意外伤害的现状,为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收集大连市2所小学1-6年级的小学生1998年1月1日-2000年12月30日期间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的资料。结果:1998,1999,2000年小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率分别为12.05‰4.86‰,和9.79‰;1998年及2000年男生意外伤害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生;跌伤在意外伤害中占36.14%,居首位;意外伤害发生地点主要在学校;意外伤害入院率 37.35%,人均缺果4.23天。结论:大连市城市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以跌伤为主,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应针对意外伤害发生原因及重点人群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对我校1990~1995年间全部在校生发生的意外伤害作一回顾性调查分析。进一步说明抓好学校卫生保健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资料来源:1990~1995年在校1~3年级学生共1876人,其中男生962人,女生914人。年龄在13~16岁。意外伤害共123人,其中软组织挫裂伤92人(占74.8%),骨折29人(占23.6%),死亡2人(占1.6%)。2性别及年龄分布我校中学生意外伤害的总发生率为6.56%(123/1876),男生发生率(9.88%,95/962)高于女生(3.06%,28/914),X2=38.09,P<0001。男女受伤害人数之比为34:发意外伤害的年级发生率1~3年…  相似文献   

4.
大连市2所小学学生意外伤害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大连市城市小学生意外伤害的现状,为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收集大连市2所小学-六年级的小学生1998年1月1日-2000年12月30日期间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的资料。结果 1998年,1999年和2000年小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率分别为12.05‰,4.86‰和9.79‰,男生意外伤害发生率显高于女生;跌伤在意外伤害中占36.14%,居首位;意外伤害发生地点主要在学样;意外伤害入院事率为37.35%,人均缺课4.23d。结论 大连市城市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以跌伤为主,男生显高于女性。应针对意外伤害发生原因及重点人群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描述昌平区小学生意外伤害的特征和分布,了解其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知识的知晓程度以及小学生意外伤害危险行为的发生情况,为当地儿童意外伤害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950名3~6年级的小学生,对过去一年发生的伤害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伤害总人数发生率为62.2%,其中跌落伤是伤害发生的首位原因,刀割伤、锐器伤、烧烫伤发生情况男生几乎是女生的2倍;15.5%的学生从未听说过伤害,约1/2的学生在玩耍时没有想到可能发生意外伤害;有半数的学生忘记带小黄帽,有1/3的学生经常骑车带人上路,而且男生的这些危险行为明显多于女生,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尽早的采取健康教育手段为主的伤害干预项目,特别是对多发伤害的预防,继续深入研究儿童多发伤害的预防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连平县中小学生运动伤害现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运动伤害现况及其造成的社会负担,为学生运动伤害预防提供资料。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连平县4所中学及16所小学共9470名学生,对其过去1a中的运动伤害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小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率为21.45%,男生(29.23%)高于女生(13.44%,P〈0.01)。运动伤害主要发生在下午(39.93%)进行球类运动(43.72%)时。以同学不小心(32.99%)、没有做好准备活动(20.43%)造成的以手指/脚趾(32.05%)和下肢(31.71%)伤为主。9.90%的运动伤害需要住院/门诊处理,平均每例运动伤害学生缺课1.39d,暂时性失能占7.34%,永久失能占0.98%。结论中小学生运动伤害的发生率高,其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大,加强运动伤害的预防与控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南京市2005年中小学生意外伤害情况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洪镭  陆小军  刘辉 《职业与健康》2007,23(9):739-740
目的了解南京市中小学生常见的意外伤害种类和发生情况,分析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为制定中小学生意外伤害预防措施、保障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以问卷形式调查南京市6个区县24所中、小学学生,对其伤害发生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411名学生的意外伤害发生率为15.87%,其中小学生为25.63%,初中生为12.39%,高中生为10.78%;男女生伤害发生比例为1.93:1;常见的伤害类型依次是跌伤(19.17%)、碰伤(12.60%)、硬物击伤(9.76%)、锐器伤(9.27%)。城区学生伤害发生率为13.63%,城郊结合部学生伤害发生率为20.30%,郊县学生伤害发生率为14.41%。结论南京市小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学生,城郊学生伤害发生率高于城区和郊县学生,男生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生。学生的意外伤害需要得到足够重视,必须在学生中间加强意外伤害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南雄市青少年学生伤害危险行为状况和相关危险行为因素,为制定学生伤害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雄市5所学校(重点高中1所、普通高中1所、重点初中1所、普通初中1所和职业中学1所)的学生,按国家制定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抽样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其伤害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行为。结果共调查871名学生,伤害总发生率为50.17%(437/871),初中生伤害发生率为55.4%(180/325),高中生伤害发生率为47.1%(257/546),初中生伤害发生率高于高中生(P〈0.05);男生伤害发生率为58.2%(223/383),女生伤害发生率为43.9%(214/488),男生伤害发生率高于女生(P〈0.01)。伤害发生的危险行为因素前5位依次是在楼梯追打推搡(51.7%)、骑自行车违规(43.9%)、上下学不安全(27.4%)、步行违规(21.0%)、动手打架(19.3%)。结论南雄市青少年学生伤害发生状况不容乐观,加强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开展健康促进,提供安全的环境和完善安全的设施是预防和控制伤害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宁夏中小学生伤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导致中小学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宁夏11所中学,10的小学的6-19岁在校中小学生7000人在1年中伤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伤害发生率为20.4%,男生(23.76%)高于女生(16.93%)(P<0.050,中学生(23.19%)高于小学生(17.63%)(P<0.005),回族学生(22.11%)高于汉族学生(19.6%)(P<0.05)。前5位伤害依次为跌伤(8.51%),碰伤(3.38%),刀割伤(1.88%),车辆伤(1.34%)和烧烫伤(0.87%)。意外伤害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民族,地区,性格,心理状况,母亲化程度,父母职业,父母婚姻状况,家庭多子女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有一定关系。结论 青少年意外伤害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应加强预防研究。  相似文献   

10.
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是对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危害较重的一种常见伤害事故,它直接影响少年儿童的学习和健康。为探讨高发因素,有效预防意外伤害,现将1995年度我校学生中发生的27例意外伤害事故进行如下分析。我校1995年度共有在校学生1400名;发生意外伤害事故27例,发生率为1二9%O其中骨折11例占叙.7%,外伤缝合14例占引.8%,其它损伤2例占7.4%。在刀削中,男生ZI人,女生6人,男女比3.5:1。男女生的总发生享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o.of),这可能与男女不同的性格和个性心理特点有关。在刀例中,校内发生14例,校外发生13例,…  相似文献   

11.
无锡市中学生意外伤害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中学生意外伤害产生的原因 ,可有针对性地提出干预措施 ,尽可能控制和降低我市中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率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1 资料与方法收集无锡市 2 1所中学学生 1996~ 1998学年的意外伤害登记资料。 3年间累计学生数 885 74人 (男生 45 2 2 5人 ,女生43349人 )。意外伤害以造成较严重后果的病例计 ,如骨折、内脏破裂、烫伤、死亡等。2 结果2 .1 意外伤害发生率  3年共报告意外伤害 70例。伤害发生率 1996学年为 0 .92‰ ,1997学年为 0 .84‰ ,1998学年为 0 .5 9‰。伤害学生男生占 81.40 %。结果还显示 ,初三、高三学生意外伤害…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小学生道路交通伤害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广州市小学生道路交通伤害(RTI)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建立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和自拟调查表,对广州市10所小学所有学生道路伤害情况及其危险行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情况、伤害发生情况、伤害危险行为情况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共发放问卷8412份,有效问卷7847份。过去1年内共74人发生RTI,发生率为0.94%;共发生RTI75人次,RTl人次数发生率为0.96%。男生和女生RTI发生率分别为1.22%(51/4194)和0.63%(23/3653)(P〈0.01),不同年级学生RTI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五、六年级较高,分别为1.92%、1.40%。受伤部位以四肢为主,依次为足部27人次、手部13人次、腿部11人次,分别占总发生人次数的36.00%、17.33%和14.67%。受伤的主要责任人是自己(42人次,占56.00%)。受伤地点主要发生在道路上(49人次,占65.33%)。受伤性质主要是以皮肤损伤为主(43人次,占57.33%)。伤后处理以门诊/急诊或老师/家长自行处理为主,58.67%伤后未请假,77.33%可以完全恢复,致残的仅1人次。65.8%的学生都能在绿灯时过马路,仅有1.2%的同学过马路时总是闯红灯;62.6%、2.5%的同学分别为都能或从未走人行道、过街天桥及地下通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相对于男生,女生RTI发生率较低(OR=0.4814),相对于高年级,低年级学生RTI发生率较低(OR=0.1631~1.3619)。结论广州市小学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道路交通伤害,应提高小学生尤其男生、高年级学生的道路安全意识,家长和学校应督促学生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积极预防和控制小学生RT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南京地区中学生意外伤害及其与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中学生人群中意外伤害的发生情况及其与抑郁障碍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来自南京地区13个区县的56个学校的168个班级7161名在校的初一~高三的中学生,其中初中生占71%,高中生占29%;男生为49.4%,女生为50.6%。调查的有效应答率为92.5%。结果该样本人群中意外伤害总的年发生率为40.0%,其中车祸、骨折、摔跌伤、划刺伤和其他伤害的年发生率分别为1.0%、1.4%、16.1%、16.9%和4.6%。高中学生中车祸、骨折、摔跌伤和划刺伤的发生率都显著低于初中学生;而从每一个年级来看,高年级学生中骨折的发生率较低,高三学生中划刺伤的发生率也较低。与女性学生相比,男性学生更容易发生上述各类意外伤害;而各类意外伤害的年龄差异不显著。对可能的混杂因素进行统计控制后,抑郁障碍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与非抑郁障碍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40,95%CI为0.78~2.53),但抑郁障碍患者罹患其余4种类别意外伤害的可能性仍然显著大于非抑郁障碍患者(车祸OR=2.22,95%CI为1.13—4.38;摔跌伤OR=1.28,95%CI为1.04~1.58;划刺伤OR=1.40,95%CI为1.14~1.71;其他伤害OR=1.93,95%CI为1.41~2.65)。结论抑郁障碍可能是意外伤害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抑郁障碍患者是意外伤害的高危人群,做好青少年的抑郁障碍防制工作将有助于意外伤害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系统总结国内不同地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情况、发生率及人次发生率,为伤害发生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系统综述的方法,根据研究问题制订检索策略,检索有关伤害发生率调查的研究文献,进行排除归纳后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章共42篇,涉及伤害监测样本量259994人,其中发生伤害79995人和127978人次,伤害合计发生率按人数和人次数分别为30.77%和49.22%。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52,P=0.110)。男、女生伤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98,P=0.000),男生高于女生。不同地区报告的伤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90,P=0.120)。不同报告类型的伤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77,P=0.003)。伤害发生率前3位依次为跌伤、运动致伤、交通车辆伤。结论对发表文献的系统综述表明,国内中小学生伤害发生以跌伤、运动致伤、交通车辆伤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江西省鹰潭地区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现状,探讨其发生、发羼规律,为有效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方法对鹰潭地区8964名儿童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对伤害发生年龄、性别、种类、原因、场所、伤害后果及时间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男生意外伤害年龄高峰在12岁~组,女生高峰在9岁~组。男生伤害均明显高于女生。伤害种类以跌伤、碰伤与动物咬伤比例高,依次为47.00%、13.83%和13.15%。伤害时间主要是春季和夏季。结论针对伤害的特点,拟定不同时期的综合干预措施,既是一项政府行为,也是全社会和每个公民都需积极参与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儿童意外伤害及死亡事故在我国逐年上升。据有关部门一项“0—14岁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显示: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5.3%。死亡率为22.60/10万,已超过发达国家15.40/10万水平,且致残情况相当严重,占意外伤害病儿的1.24%。12周岁以下的儿童骑自行车,即是意外伤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现况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东  鲍晨辉  冯春荣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1):1470-1472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意外伤害发生情况、中小学生及家长对意外伤害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研究导致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为开展中小学生意外伤害预防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两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对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意外伤害发生一次发生率为12.6%,11岁儿童发生率最高为18.0%,5~6岁发生率最低为0.0%;男性儿童发生率为14.1%,女性为11.0%,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7%和95.4%的家长听说过意外伤害和认为意外伤害是导致14岁以下儿童死亡伤亡的主要原因。家长、学生对安全知识的认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结论:多数中小学生及家长均需要进行有关安全知识的培训.减少中小学生意外伤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8.
银川市中小学生伤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为制定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2年3月对银川市5所中小学2574名学生进行伤害调查和危险因素分析,并从中抽取218名伤害儿童,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对其进行儿童性格调查,并与对照儿童对比。结果 伤害的发生率为63.5%,前5位伤害依次为跌伤(40.7%)、碰伤(21.O%)、刀刺伤(20.9%)、骨头卡喉(19.4%)、烫伤(17.4%)。发生2次以上伤害的占42.96%,男生伤害发生率为66.98%,高于女生伤害发生率(60.03%)。结论 应针对伤害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中小学生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潍坊市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现状。[方法]1998年10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潍坊市潍城区、奎文区、诸城市和安丘市选择32所中小学学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22384名在校学生1997年9月至1998年8月的伤害发生情况。[结果]调查期间伤害发生率为6.9%,男生高于女生(P<0.01);伤害类型中,男生跌伤占首位,女生切轧伤占首位;严重伤害男女生均为跌伤占首位,分别占单数的34.8%和32.8%。[结论]中小学生是伤害的高发人群,应采取综合措施,减少中小学生伤害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20.
预防中小学生意外死亡是学校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固镇县1995年度中小学生意外死亡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1意外死亡资料1.l意外死亡率:1995年.固镇县中小学生因意外死亡22例,中学生(含高中生)3例,小学生19例;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率分别为1.05/万和2.71/万。22例中小学生意外死亡中.男生13例,女生9例,男生意外死亡率为244/万,女生为1.98/万。1.2主要死因顺位:中小学生意外死因中,溺水是首位,死亡率为102/万,占意外死亡总数的45.45%;机动车交通事故占第二位,死亡率为0.41/万.占18.18%;狠毒自杀、自然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