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83年10月14~15日本日本广岛召开了第24届日本肺癌学会。本文简介会上交流的部分有代表性的肺癌基础研究,藉以透视日本肺癌基础研究的现状,兹按五个方面分述如下。一、肺癌的免疫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变化(山鸟)濑等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了49例肺小细胞癌,25例支气管类癌,5例肺岛瘤(tumor let)以及9例鳞状细胞癌、腺癌的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变化。计有:ACTH、β—LPH、  相似文献   

2.
一、叶酸、VB1 2 与支气管鳞状上皮化生Heimberger等早年研究发现 ,给被认作是癌前病变的吸烟者且是非典型鳞状上皮化生病人投用 4个月叶酸及VB1 2 ,其化生病变即可消失。作者等采用支气管镜活检鉴定评价提高VB1 2 与叶酸的血中浓度的方法对鳞状上皮化生的治疗效果。对象为经支气管镜 (BF)检查的1 2 6例 1 54个病灶 ,实验组 61例 ,对照组 65例 ,前者给叶酸 1 0mg及VB1 2 750 μg ,平均 9 9个月连日口服 ,随诊平均 1 1个月作BF活检 ,组织学非典型度的判定作 0~ 3分级。结果为 ,初诊时两组间的吸烟指数、状态及血中维生素浓度等全无差…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日本肺癌研究会、日本肺癌学会在人体及实验肺癌两方面从病理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几个问题作一回顾及展望。关于肺癌发生、进展的研究关于肺癌的发生、进展的病理学研究虽已有很长的历史,但仍属新的课题之一。1.高危险病变(high risk lesion)的鳞状上皮化生30年代有的研究者主张肺癌中的多数以结核性空洞及扩张支气管囊性病变为基础而发生,最近也常看到这类肺癌病例。合并石绵肺的肺癌也多属此类。此类肺癌在组织学上为鳞癌。鳞状上皮化生作为高危险性病变最广泛地引起人们注意是从Auerbach发表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支气管内多发癌的发生率虽有上升趋势 ,但用普通光纤内镜及胸部 X线检查仍常常难以发现 ,作者应用荧光支气管镜技术对此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 源自作者所在医院 ,1997年 11月~1999年 3月间施行荧光支气管镜检查的 80例病人。 80例中痰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 33例 ,可疑阳性 17例 ;胸部异常阴影者 19例 ;气管肿瘤 2例 ;PDT后随访 5例 ;其它 4例。结果  80例同时行光纤支气管镜和荧光支气管镜检查 ,共发现 37处癌病灶和 56处中间型病变 ;胸部 X线正常而痰检阳性或可疑阳性的 50例中 2 1例 ( 4 2 % )属多发性病变 ,其中多个癌病灶 4…  相似文献   

5.
对象和方法作者调查了食道癌切除49例和尸检242例患者的家族史、吸烟史和饮酒史等,同时,从病理学角度检查了食道标本。吸烟是以吸烟指数(1日吸烟支数×吸烟年数),饮酒是以饮酒指数(1日饮酒量×饮酒年数)作为指标。计算饮酒量时,根据酒精含量换算成日本酒。食道标本用福尔马林液固定后,滴上5%的卢戈氏碘液,用肉眼观察染色程度,然后切成5~8mm 的小块,经H.E.染色后镜检,观察上皮内有无异型病变及其类型。以中村、渡边、加藤等的分类为标准,把上皮内异型病变分成反应性病变(基底细胞紊乱)、增生性病变(自斑)和肿瘤性病变。在研究中,把肿瘤性病变的异型上皮分成轻度、中度和重度。结果切除病例中,男35例,女14例,男性居多。平均年龄为62±9岁。胸部占61%,颈部占29%。发现多重癌13例为25%,多发癌14例占29%。尸检例的主要疾病:肝胆胰癌59例(24%)居首位。其他依次为胃癌如例(21%)、肺癌38例(16%)、乳腺癌  相似文献   

6.
过去认为肺癌并发自发性气胸少见,其比率在1/300~1000。作者等在约6年间的127例肺癌中,确诊有5例6次发生自发性气胸。5例中3例经剖检,1例经支气管活检、胸膜活检,1例经擦过细胞检查确定了组织类型。并发气胸病人的年龄为49~80岁,全部为男性,其中腺癌1例,鳞状上皮癌1例,小细胞未分化型癌2例,大细胞未分化型癌1例。临床病期为Ⅲ~Ⅳ期,多为进行性。合并症有肺气肿、肺结核、胃癌、高血压等。发生6次自发性气胸中,1次为胸膜活检时肺穿刺损伤所致的人工气胸,其余5次为续发性气胸。在此5次中,1次考虑因支气管镜检诱发咳嗽有密切关系,其它4次皆以咳嗽为诱发因素。气胸压缩  相似文献   

7.
肺癌增加已呈国际化趋势,日本1988年肺癌修正死亡率与1950年相比,男性为9.4倍,女性7.9倍。1981年1月~1987年12月,东京医大外科治疗女性肺癌213例,为全部肺癌的21.7%,男女之比3.6:1。女性肺癌组织类型以腺癌最多见为147例(69.0%),其次为鳞癌34例(16.0%)、小细胞癌17例(8.0%)、大细胞癌10例(4.7%)和腺鳞癌5例(2.3%),与男性相比,女性腺癌比例最高是其特点。随着时间推移,女性肺癌组织类型也在发生变化。1984年始,女性鳞癌数增加,占全部病例20%左右。日本女性吸烟率为12~15%,1966年以后开始下降,50岁以上女性吸烟者下降,相反,30岁以下女性吸烟者呈明显增加。据报道,城市女性和从事第三产业女性吸烟率上升至  相似文献   

8.
肺癌患者近年明显增加,每年约死亡3万人。肿瘤标记物对癌症的辅助诊断、进展程度、治疗效果、复发及转移、预后的判断等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然而单一的肿瘤标记物已满足不了临床的需要。作者应用癌胚抗原等肿瘤标记物,对原发性肺癌60例、腺癌30例、扁平上皮癌17例,小细胞癌8例及大细胞癌5例进行了临床研究,并结合有关文献做以综述。癌胚抗原(CEA):已广泛于用临床,可信度较高。肺癌阳性率为40~90%(本组52%),其中腺癌  相似文献   

9.
日本1988年度全国肺癌登记共10344侧,其中大细胞肺癌,占全部肺癌发病率的7.1%,为4种主要组织类型中最低的1种。但其具有未分化癌的生物学特性,恶性度较高。以作者最近观察的20例大细胞肺癌的胸部CT 所见进行分析,其中男性19例、女性1例。年龄35~77岁,平均59岁。手术切除14例,非手术治疗6例。切除病例以病理分期,非手术病例临床分期,Ⅰ期5例(25%)、Ⅱ期为0、ⅢA 期5例(25%)、ⅢB 期4例(20%)、Ⅳ  相似文献   

10.
肺癌与COX—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阿司匹林服用者肺癌的发生率低。这是环氧化酶 (COX ,为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靶点 )与肺癌相关的首次报告。已知COX存在COX 1和COX 2两种同功酶 ,其中COX 2被认为是可被细胞因子、增殖因子等所诱导的诱导酶。近来研究相继发现 ,这种COX 2在肿瘤细胞可见表达增强。在肺癌的腺癌、鳞状上皮癌、大细胞癌和小细胞癌 4种类型中 ,以腺癌COX 2的表达增强最为显著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发现 ,约 70 %的肺腺癌具有COX 2过度表达。COX 2在被认为是腺癌发源地的正常肺泡上皮细胞几乎不表达 ,…  相似文献   

11.
作者自1980年采用血卟啉衍生物(HpD)、氩离子染料激光,对肺癌进行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简称PDT)方法Photophyrin Ⅰ2.5~5mg/kg、Photophyrin Ⅱ2mg/kg 静脉注射,48~72小时后用组织透过性较强的630nm 氩离子染料激光,通过气管镜进行照射(使用Cooper Laser Sonics 770D 机器)。对象伴有癌性阻塞或重度支气管狭窄病人53例,包括鳞癌35例、腺癌7例、小细胞癌4例和大细胞癌7例。治疗效果对重度支气管狭窄的病例,按不同的肿瘤部位,其扩张效果分别为:在1个气管病灶中,有1个病灶,10个支气管病灶中有7个病灶,33个叶支气管病  相似文献   

12.
癌症患者的免疫监视功能与临床病变及病期发展密切相关。作者为了解肺癌患者免疫功能与临床病变间关系,同时测定能反映肿瘤免疫监视功能的NK 活性与DNCB 皮肤反应(2.4(?)二硝基氯苯)。并将两者组成免疫系谱,研究肺癌患者一般状况、临床病期和治疗关系,以得出有意义结果。作者自1983年9月至1984年10月收集58例未经治疗肺癌患者,其中男48例,女10例,年龄平均65.8岁(51岁~81岁)。其中Ⅰ期5例,Ⅱ期5例,Ⅲ期24例,Ⅳ期24例,根据Zubrod 标准一般状况(PS)分类,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1975年~1979年经治的22例转移性皮肤癌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男女之比为7:15,以女性较多,平均年龄,男性为63.4岁、女性为55.5岁。原发病灶肺癌7例、乳腺癌、胃癌各5例、胆囊癌3例、子宫癌及咽癌各1例。转移癌的肉眼所见:结节型21例、炎症型1例。其转移部位以腹部最多(14例),其次是胸部(10例)、四肢(6例)、脐部(2例)。皮肤转移后到死亡的时间:6个月以内死亡者占63%,故出现皮肤转移癌后其预后大多不良,但是也有2例存活2年以上,其原发病均系乳腺癌。经从皮肤转移灶进行活检而使原发病得到确诊的有3例,这3个病例全部都是肺癌。故  相似文献   

14.
食管柱状上皮/肠上皮化生黏膜是食管腺癌的重要发生基地,现已阐明GERD和反流性食管炎于其发生与进展上起巨大作用。由胃开始连续覆盖柱状上皮的食管称做柱状上皮食管,此在日本与Barrett食管同义。在欧美从腺癌发生风险角度而言,却多是只将肠上皮化生者认作为Barett食管,因而有定义差异。目前食管癌基本上是鳞状上皮癌,在反流性食管炎多属轻症的日本,不论有无GERD,必须将整个食管胃结合部附近的腺癌纳入诊疗与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日本长崎大学医学院外一科对邻近胸壁和脏层胸膜受侵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术前采用超声波断层检查(B 型超声波,US)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CT)精确诊断,证实是有诊断价值的。资料:1982年10月至1984年9月,外科手术治疗34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男性28例,女性6例。年龄35~89岁,平均65.2岁。术前1个月内均作 CT,1周内均作 US。术后病理证实鳞癌9例、腺癌24例、小细胞癌1例。US 对胸膜侵犯的诊断标准分4级:u-Po:脏层胸膜反射波呈光滑曲线,空气反射波在其下方;u-P(?):脏层胸膜反射波呈平坦和直线,肿瘤反射波在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24例肺癌和14例肺内感染病人的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体(TAT)及纤维蛋白溶解酶、α_2纤维蛋白溶解酶抑制物复合体(PIC)进行对照研究,探讨肺癌病期及治疗过程中TAT、PIC的变化特点。研究对象根据厚生省诊断标准选择除外DIC的病人;肺癌中男18例,女6例;年龄65.45±11.8岁;腺癌18例,Ⅰ期1例,Ⅱ期1例,Ⅲ期(ⅢA和ⅢB)5例,Ⅳ期11例;鳞癌3例,Ⅰ期2例,Ⅲ期1例;小细胞癌3例,Ⅲ期2例,Ⅳ期1例。肺感染中男11例,女3例,年龄65.3±12.4岁;细菌性肺炎5例,肺结核9例。研究  相似文献   

17.
肺癌常规分类有鳞癌、腺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除此之外 ,还包括一些少见的肺癌类型 ,包括类癌、腺鳞癌、腺样囊肿癌、粘液表皮癌、癌肉瘤。 1 997年日本肺癌手术病例数计 1 4 590例 ,其中类癌、腺样囊肿癌、粘液表皮癌、腺鳞癌合计 4 1 9例 ,占全部肺癌的 2 9%。一、类癌类癌分为典型类癌 (TC)与非典型类癌 (AC)两种。类癌是来源于嗜银细胞的肿瘤 ,在嗜银细胞来源的肿瘤中 ,恶性程度最高的是小细胞肺癌 ,而恶性度较低的是TC ,介于两者之间的是AC ,TC生长速度慢 ,转移也少见 ,而AC与TC相比却容易引起浸润及转移 ,组织学上…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癌症患者可出现凝血和纤溶异常。凝血活性亢进的结果是凝血酶迅速与血流中或血管内皮细胞上的抗凝血酶Ⅲ结合而形成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纤溶活性亢进的结果是纤溶酶和α_2抗凝血酶结合而形成纤溶酶-α_2抗凝血酶复合物(PAP);而D-二聚体为凝血活性亢进后所产生的稳定性纤维蛋白被纤溶酶水解后的降解产物,它能特异地反映继发性纤溶状况、评价凝血和纤溶性亢进的指标。本文以55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D-二聚体、PAP、TAT,观察了肺癌进展(按T、N、M、分类)与上述指标的夫系。55例中男50例,女5例;平均年龄63.6岁;腺癌33例,鳞癌12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0例;Ⅰ期5例,Ⅱ期4例,Ⅲa和Ⅲb期21例,Ⅳ期25例。结果发现:  相似文献   

19.
结肠脂肪瘤     
作者等从1968年~1980年10月,在三重大学附属医院和县属主要医院外科共切除结肠脂肪瘤13例(14处病变),就年龄分布、性别、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及症状等,从临床病理学角度予以探讨。并以615例尸检所见脂肪瘤18例(21处病变)作对照(回盲部脂肪过多形成不包括在讨论中)。经外科切除的脂肪瘤13例(14处病变)中,因直接被诊断为脂肪瘤而切除者8例(8处病变)。其它均为切除癌或恶性淋巴瘤时偶然发现的。年龄、性别:手术者为43~84岁,平均63岁;男性6例,女性7例。尸检例为53~85岁,平均70岁;男性4例,女  相似文献   

20.
复发性乳癌的胸壁切除术对乳癌术后胸壁复发或转移的病例,手术治疗比较困难。作者报告用胸壁切除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对象与方法乳癌根治术后,发生包括胸肋骨在内的复发癌8例,43~65岁,平均53岁。乳头状腺癌2例,实质性腺癌2例,硬癌3例,上皮癌1例。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