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抗ICAM-1单克隆抗体抑制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抗细胞间粘附分子 (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1,ICAM 1)单克隆抗体中和治疗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 :应用两种主要组织相容抗原完全不同的大鼠Louis和RCS鼠 ,建立近交系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动物模型 ,分三组给药 ,其分别是抗细胞间粘附分子单克隆抗体组 (抗ICAM 1抗体组 )、生理盐水组和环胞霉素A(CsA)组。观察角膜移植排斥发生的时间及治疗效果。标本作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免疫排斥反应的程度及炎症程度。结果 :三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为 :生理盐水组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平均发生时间为术后 12 .1天 ,CsA组为18.3天 ,抗ICAM 1抗体组为 2 0 .2天。HE染色显示抗ICAM 1抗体组及CsA组的炎症反应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减轻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抗ICAM 1抗体组和CsA组的ICAM 1表达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减少。结论 :抗ICAM 1单克隆抗体中和治疗可减少移植角膜ICAM 1表达及免疫炎性细胞的浸润 ,减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 ,延长移植片的存活时间 ,是一种有效的新型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2.
角膜移植术后角膜免疫排斥反应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角膜移植术后角膜免疫排斥反应的有效防治方法。方法 对穿透角膜移植术后发生角膜免疫排斥反应的68例(68眼)进行回顾性总结。 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角膜化学烧伤、角膜新生血管、大植片移植、术前活动性角膜炎症、再次移植等均为穿透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主要因素。 结论 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与术前高危角膜移植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余洪华  邓金印 《眼科研究》2005,23(6):666-668
随着角膜移植手术技巧的改进,移植成功率明显提高,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越来越成为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是一个复杂的反应过程,受多种因素的调节。致敏T淋巴细胞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角膜排斥过程中的主要效应细胞。而T淋巴细胞的激活需要两个信号刺激,即除了通过APC递呈MHC处理过的抗原给抗原特异性T细胞提供第1信号外,还需协同刺激分子作为辅助信号的协同作用,才能使T细胞产生正常的免疫应答。如果缺少协同刺激分子的第2信号,将会导致调节性T细胞的无反应性或特异性免疫耐受。随着研究的深入,协同刺激信号已逐渐成为角膜移植免疫学研究的热点领域。B7分子作为重要的协同刺激分子,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及其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FK506抑制大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免疫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Lü L  Zhang W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1):21-24,I001
目的 研究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免疫病理学变化及免疫细胞和某些相关免疫分子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阐明了FK506的免疫抑制机理。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FK506,环胞霉素A及对照组角膜植片中CD^+4,CD^+8,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2受体,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细胞间粘附分子-1及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的表达。结果 排斥的角膜组织大表达上述免疫细胞和分子,FK506可  相似文献   

5.
角膜移植供体缺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研究表明,与其他系统的器官移植相比较,角膜组织的免疫赦免特性使角膜移植不易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猪角膜的结构和生物力学与人角膜相似性较高,经过基因改造,降低免疫排斥反应使猪角膜植片具有作为人类角膜移植片替代品的潜力.就目前所了解的异种角膜移植的排斥机制,基因工程猪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猪角膜作为异种移植供体的可行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穿透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确立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有效防治策略。对穿透角膜移植术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86个病例(100只眼)进行回顾性总结。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血管化角膜、大植片移植、植床术前的活动性炎症,偏中心移植、多次移植、联合手术均应视为穿透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而移植片上皮反复脱落、旧病复发、术眼再次手术、缝线松解与拆线等可能是诱导排斥反应发生的促发因素。结论:从分子水平减少供受体间的抗原差异,研制新一代高效安全的免疫抑制剂、创造免疫耐度的理想环境可能是控制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大鼠角膜共刺激分子CD86(B7—2)的原位表达,探讨CD86分子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和前房相关免疫偏离(ACAID)过程的关系。方法制作穿透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和同一供体前房内注射脾细胞诱导ACAID的大鼠模型;角膜移植组进行排斥反应指数(RI)评分;ACAID组进行迟发型超敏反应(DTH)评价;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CD86在角膜中的原位表达(以脾脏的表达为阳性对照)。结果角膜移植组植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新生血管、角膜水肿、混浊、增厚;ACAID组角膜透明,房水清,DTH评价术后2周及4周诱导成功率100%;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86在正常大鼠角膜组织全层无阳性表达,在移植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的大鼠角膜上皮层中有大量阳性细胞表达,在ACAID诱导成功的大鼠角膜中未见阳性细胞表达。结论共刺激分子CD86参与移植后的急性排斥反应,但可能不参与免疫赦免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病理改变,探讨移植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患者42例,于再次行穿通性角膜移植术时取其排斥的移植片,进行免疫组化及HE染色,观察术后排斥反应的移植片中巨噬细胞、CD4^+和CD8^+细胞的浸润和分布、MHC-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白介素受体-2和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以及移植片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42例移植片均有上述免疫细胞的表达,并以新生血管周围更加明显;这些细胞表达MHC-Ⅱ类抗原和IL-2R;移植片的上皮和基质细胞中也有MHC-Ⅱ类抗原的表达;角膜上皮细胞可表达TGF-D;所有移植片内皮细胞均不完整甚至大部缺如。结论新生血管使免疫细胞进入移植片,破坏免疫赦免机制,与移植片免疫损害密切相关;免疫细胞和分子直接导致移植片免疫损伤,内皮细胞的严重损伤终将导致移植失败。  相似文献   

9.
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褚建  谢立信 《眼科新进展》2000,20(2):158-160
在所有器官移植中 ,角膜移植是成功率最高的手术。尽管这样 ,免疫排斥仍是导致植片失败的最常见原因 [1 ]。因此 ,提高对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机制的了解 ,以预防或治疗排斥反应是很重要的。角膜的免疫排斥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的过程 ,其具体的启动 ,发展机制还不清楚。随着近代分子免疫学的发展 ,对这一机制的认识正不断深入。近年来 ,对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现综述如下。1 角膜排斥的移植抗原同种移植中引起宿主免疫应答的抗原分为 2类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和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对于这二类抗原在角膜移植排斥…  相似文献   

10.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角膜的免疫赦免地位 ,角膜移植是众多器官和组织移植中成功率最高的 ,也是角膜盲患者复明的唯一手段。然而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仍然是造成角膜移植术后失败的主要原因。尤其二次移植、新生血管化植床等高危因素的患者 ,术后的免疫排斥发生率高达 6 0~ 90 %。而目前我国多数为高危因素的患者。因此 ,有效的控制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就成为角膜植片能否长期存活的关键所在。目前用于减少或防治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方法综合如下 :1 组织配型组织配型主要包括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HLA)配型和ABO血型抗原配型。在心脏…  相似文献   

11.
袁进  陈家祺 《眼科》2009,18(6):370-373
通过角膜移植更换混浊或病变的角膜,是帮助角膜盲患者恢复视力的有效措施,但植片排斥反应的发生是导致角膜移植手术远期失败的主要原因,如何减少因植片排斥引起的再次致盲是角膜病研究的重点。本文分析了我国角膜移植免疫研究存在的问题:(1)没有建立标准的抗排斥治疗方案;(2)缺乏安全、有效的抗排斥反应治疗药物;(3)忽视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处理;(4)角膜移植免疫基础研究薄弱。针对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和建议,以增强角膜病专科医生对角膜移植免疫临床和基础研究的重视,促进我国角膜盲的防治工作取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Allograft rejection remains the single largest impediment to success in corneal transplantation. This article briefly reviews our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some fundamental aspects of corneal immunology and the pathogenetic mechanisms underlying corneal graft rejection. As knowledge increases, it is hoped tha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munobiology may result in improved preventive and therapeutic measures.  相似文献   

13.
角膜移植免疫是多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参与的复杂的免疫反应过程。近来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角膜移植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现阶段在角膜移植免疫反应中倍受关注的主要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Organ transplantation including cornea is often only the one method of treatment in case of their irreversible destruction. The genetic difference between donor and graft recipient makes the immunological system recognizes foreign antigens and triggers off a rejection episode. This article reviews corneal graft rejection immunology and indicates possible future options for the clinical evaluation of more specific therapeutic agents that modulate the immunological mechanisms of allograft rejection. It discusses also the role of HLA matching in the survival of corneal grafts especially in "high risk" eye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人羊膜为载体培养的角膜缘干细胞,自体及异体移植治疗全角膜缘干细胞缺损。方法制作兔眼角膜缘干细胞完全缺损3个月的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自体移植组和异体移植组,前者取对侧眼角膜缘组织,后者取异体兔眼角膜缘组织,均以去除上皮细胞的羊膜基底膜为载体,培养12d后行角膜缘干细胞羊膜移植术。术后观察3个月,以角膜上皮染色、角膜浑浊和新生血管3项指标进行临床疗效评定,通过病理检查评估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情况,印迹细胞学检查移植前后角膜上皮的细胞表型。结果体外培养的兔角膜缘干细胞可在羊膜上粘附生长并增生,体外培养12d可形成复层。自体移植组和部分异体移植组术后角膜上皮逐渐愈合,透明度提高,基质细胞浸润减轻,新生血管减退或消失。印迹细胞学检查显示:移植前角膜上皮细胞PAS阳性,而移植后转为阴性;组织病理学显示:移植前角膜上皮大部分缺损,移植后呈现角膜上皮结构。部分异体移植组术后出现了免疫排斥反应。结论兔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羊膜移植术可重建眼表;免疫排斥反应仍是异体角膜缘干细胞羊膜移植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郝念  张明昌  边芳 《眼科研究》2009,27(2):100-104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活性代谢物A771726对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SD-Wistar大鼠同种异体穿透角膜移植模型,随机分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C、D组分别为0.5%、1.0%及2.0%A771726滴眼液组;E组为Wistar大鼠自体移植对照组。术后比较各组角膜植片排斥指数(RI)及植片存活时间,并对植片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A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为(9.38±2.26)d,B组(10.13±2.41)d,C组(17.57±1.72)d,D组(17.50±2.14)d,E组(〉28.00)d。A组、B组分别与C组、D组植片存活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植术后10d,A组、B组角膜植片发生排斥反应,植片高表达IFN-γ及ICAM-1;术后20d,C组、D组植片发生排斥反应,植片IFN-γ及ICAM-1表达增高。结论局部应用A771726滴眼液能有效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7.
肿瘤坏死因子系统与角膜移植免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系统与其他细胞因子一起构成复杂的免疫网络,参与许多疾病的发生。角膜移植免疫是多种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参与的复杂免疫反应过程,探讨TNF系统及其免疫网络机制在角膜移植免疫中的作用,有助于阐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并为移植后患者免疫状态的监测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TNF系统的功能,免疫网络机制及近年来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adhesion molecul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mmunological rejection after organ transplanta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examined the role of ICAM-1/LFA-1 adhesion molecules in corneal allograft rejection and evaluated the immunological specificity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mAbs) in preventing allograft rejection in mice. Methods: The allografted mice were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ed with 100 g/day of the following mAbs: a control mAb, anti-ICAM-1 mAb, anti-LFA-1 mAb, or a mixture of anti-ICAM-1 and anti-LFA-1 mAbs from 1 day before to 7 days after surgery. The expression of ICAM-1 and LFA-1 molecules in the grafted cornea was studied immunohistochemically. The corneas from a syngeneic donor or a third-party strain were transplanted 4 weeks after the initial keratoplasty onto the mice treated with both anti-ICAM-1 and anti-LFA-1 mAbs. Results: The allografts treated with anti-LFA-I mAb alone or both anti-ICAM-1 and anti-LFA-1 mAbs remained transparent for more than 2 weeks, and the survival rate at 8 weeks was 40% in both groups. ICAM-1 was expressed on the mononuclear cells, keratocytes and endothelial cells in the allografts without treatment. The second corneal grafts syngeneic to the initial donor remained transparent at 2 weeks, whereas those from the third party were rejected. Conclusions: ICAM-1 and LFA-1 adhesion molecule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corneal transplant rejection. The immunosuppressive effects of anti-ICAM-1 and anti-LFA-1 mAbs are highly allospecific. The administration of mAbs to the adhesion molecules represents a new means of suppressing allograft rejection after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相似文献   

19.
ICAM-1含量变化与兔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1,ICAM-1)含量变化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关系。 方法:利用缝线诱发新西兰白兔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后,制作穿透性角膜移植(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模型4组,术后记录移植排斥指数(rejection index,RI);记录植片存活时间;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房水及外周血中sICAM-1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ICAM-1的表达。 结果:排斥组植片平均存活12.4±1.3d;正常房水和血清中均可检测到少量的sICAM-1,它们的浓度分别为(16.6±3.6)ng/L(,95.2±6.3)ng/L。术后排斥组房水及外周血中sICAM-1含量即升高,至排斥反应前达最高水平分别为(53.9±19.2)ng/L,(378.8±30.6)ng/L,在观察期内维持高水平,排斥反应发生时,免疫组化染色ICAM-1呈强阳性表达。 结论:ICAM-1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术后外周血中sICAM-1浓度变化对排斥反应的发生有一定预测和早期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