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肝郁脾虚型模型大鼠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探讨隔药饼灸治疗FD的另一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艾炷灸组、逍遥散组每组各10只,空白组正常饲养,其余4组均采用复合病因法(慢性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夹尾+摇晃)进行造模,造模21 d后按被试因素分组治疗14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6、IL-1β及TN F-α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大鼠血清IL-6、IL-1β及TN F-α含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艾炷灸组、逍遥散组大鼠血清IL-6、IL-1β及TN F-α均下降(P0.01),且隔药饼灸组效果优于艾炷灸组、逍遥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艾炷灸组比较,隔药饼灸组、逍遥散组大鼠血清IL-6、IL-1β及TN F-α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隔药饼灸可能是通过下调促炎因子,纠正IL-6、IL-1β及TN F-α的失衡,促进胃肠动力恢复,从而达到治疗该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赤雹根总皂苷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的影响。方法以弗氏完全佐剂诱导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将造模成功5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赤雹根总皂苷160,80,40 mg/(kg·d)组和雷公藤12 mg/(kg·d)组,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正常对照。连续灌胃给药21 d。观测各组大鼠继发关节肿胀度和关节炎指数;给药后第22天,处死大鼠,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结果赤雹根总皂苷能明显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继发侧的关节肿胀度和关节炎指数(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赤雹根总皂苷灌胃治疗后,各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赤雹根总皂苷对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且该作用与抑制IL-1β、IL-6、TNF-α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灸温下艾灸对于急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IL-1β、IL-2及TNF-α含量的影响,为艾灸的局部抗炎免疫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FCA)造模法制备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AA)。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出8只作为正常组,其余24只均造模处理,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每组8只。治疗1组和治疗2组均采用灸法治疗,治疗1组将施灸穴位局部温度控制在(38±1)℃,治疗2组将施灸穴位局部温度控制在(45±1)℃。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1β、IL-2及TNF-α含量。结果模型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血清IL-1β、IL-2及TNF-α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组血清IL-2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组血清IL-1β、IL-2及TNF-α含量与模型组和治疗1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艾灸具有降低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提高IL-2含量作用,且45℃灸温能够提高艾灸的作用。艾灸抗炎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提高IL-2含量来缓解机体炎症反应,且艾灸作用发挥需要适宜的灸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艾灸“足三里”对亚急性衰老模型大鼠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p53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SIRT1/p53通路在艾灸“足三里”延缓大鼠主动脉衰老中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预防组及治疗组,每组20只。以D-半乳糖溶液腹腔注射复制亚急性衰老模型。预防组每天上午造模后以艾炷灸“足三里”,每次灸3壮,每日1次,连续造模及治疗42 d。治疗组造模成功后次日开始“足三里”艾炷灸,每次灸3壮,每日1次,共治疗28 d。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况,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SIRT1、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含量,HE染色法观察主动脉组织的衰老情况,荧光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主动脉组织SIRT1、p53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衰老症状,预防组一般状况与空白组接近,治疗组略好于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p53含量升高(P<0.05),SIRT1、VEGF、eNOS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预防组及治疗组大鼠血清p53含量降低(P<0.0...  相似文献   

5.
命门穴艾炷灸对肾阳虚模型豚鼠SOD、MD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命门穴艾炷灸对肾阳虚模型豚鼠SOD、MDA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成年豚鼠随机分为肾阳虚模型命门穴艾炷灸预防组、肾阳虚模型命门穴艾炷灸治疗组、肾阳虚模型对照组,以SOD、MDA为客观指标,观察命门穴艾炷灸对肾阳虚模型豚鼠自由基代谢的影响.结果:在造模结束后,肾阳虚模型命门穴艾炷灸预防组未出现肾阳虚现象,SOD、MDA改变不明显;肾阳虚模型命门穴艾炷灸治疗组、肾阳虚模型对照组均出现明显肾阳虚症状,且SOD降低(P<0.01)、MDA升高(P<0.01或P<0.05);经治疗后,肾阳虚模型命门穴艾炷灸治疗组的肾阳虚症状改善明显,SOD升高(P<0.05),但与造模前相比仍有差异(P<0.05),MDA降低(P<0.05),与造模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肾阳虚模型对照组的肾阳虚症状、SOD、MDA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命门穴艾炷灸对肾阳虚模型豚鼠SOD、MDA有调整作用,对肾阳虚模型豚鼠具有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麦粒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抗炎效应的IL-17信号转导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空白艾灸组、艾灸组、IL-17过表达模型艾灸组(IL-17过艾组)、IL-17沉默模型艾灸组(IL-17沉艾组)、IL-17过表达模型组和IL-17沉默模型组,前6组每组各9只,后2组每组各6只。大鼠右后足足垫部皮内注入弗氏完全佐剂0.15 ml制作RA模型。造模后第2天进行慢病毒注射建立IL-17基因过表达、IL-17基因沉默模型。造模后第7天开始麦粒灸大鼠"肾俞""足三里"两穴各5壮,每日1次,治疗18天。观测计算大鼠足跖肿胀度;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大鼠血清IL-17、TNF-a、IL-1b含量。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大鼠右后足容积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麦粒灸后艾灸组大鼠右后足容积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造模后模型组大鼠血清IL-17、TNF-a、IL-1b显著高于空白组;麦粒灸后艾灸组大鼠血清IL-17、TNF-a、IL-1b显著低于模型组。麦粒灸后IL-17过艾组大鼠血清TNF-a含量显著高于艾灸组(P0.01);IL-17沉艾组大鼠血清TNF-a含量显著低于艾灸组、空白组。麦粒灸后IL-17过艾组、IL-17沉艾组IL-1b含量与艾灸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麦粒灸可能通过调控IL-17从而调节RA大鼠血清TNF-a含量,起到抑制RA滑膜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控制穴区表面温度,观察不同直径艾条悬灸足三里穴区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关节活动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动物艾灸实验中艾条规格的选择标准。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选取8只作为正常组,其他采用模拟自然风、寒、湿环境与生物因子弗氏完全佐剂结合的方法造模,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0.5 cm艾条灸组(0.5 cm组)、0.9 cm艾条灸组(0.9 cm组)、1.2 cm艾条灸组(1.2 cm组)、1.8 cm艾条灸组(1.8cm组)5组,每组8只。艾条灸组通过调节施灸距离控制穴区表面温度为(45±1)℃。观察各组大鼠足跖肿胀度,以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足跖关节组织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2(IL-2)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足跖与踝部呈急性炎症红肿,足跖围度较正常组明显增粗(P 0.01),各艾灸组大鼠足跖围度较模型组有所下降(P0.01),1.8cm组在改善大鼠足跖围度方面较0.5cm组效果更佳(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模型组关节腔内炎性浸润和滑膜增生,各艾灸组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1),0.9cm、1.2cm、1.8cm组在减轻大鼠关节滑膜增生方面优于0.5 cm组(P0.01);模型组较正常组大鼠血清中IL-6、TNF-α含量升高(P0.01),IL-2含量下降(P 0.01),艾灸组较模型组大鼠TNF-α和IL-6的含量下调(P 0.01),IL-2的含量增高(P0.01), 0.9 cm、1.2 cm、1.8 cm组大鼠血清学指标情况优于0.5 cm组(P0.01)。结论艾条悬灸在抑制RA大鼠关节肿胀、改善局部组织炎性浸润、减轻滑膜增生方面具有一定作用。0.9 cm、1.2 cm、1.8 cm直径艾条悬灸治疗RA大鼠效果优于0.5 cm直径艾条。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肺"俞募配穴"艾炷灸对哮喘小鼠血清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相关炎性因子含量及对肺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LY剂组、电针组、艾炷灸组,每组12只。采用卵蛋白(OVA)致敏法复制哮喘小鼠模型。LY剂组予尾静脉注射PI3K抑制剂LY294002;电针组、艾炷灸组分别予电针、艾炷灸"肺俞""中府",1次/d,连续2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和BALF中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含量,荧光定量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中PI3K、RORγt、Foxp3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和BALF中IgE及IL-4含量、肺组织中PI3K及RORγt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血清和BALF中IFN-γ含量、肺组织中Foxp3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LY剂组、电针组及艾炷灸组血清和BALF中IgE及IL-4含量、肺组织中PI3K及RORγt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P0.05),血清和BALF中IFN-γ含量、肺组织中Foxp3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肺"俞募配穴"艾炷灸能通过PI3K信号通路调节RORγt和Foxp3表达,从而减轻气道炎性反应,控制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艾炷灸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及免疫损伤法建立兔AS模型,然后随机分为空白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AS模型组)、艾炷灸组(AS模型+艾炷直接灸)、西药组(AS模型+阿托伐他汀),每组15只。运用酶法测定各组大鼠TC、TG含量的变化。结果艾炷灸和西药均能降低AS兔血清中TC、TG的含量。结论艾炷灸对TC、TG的代谢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麦粒灸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麦粒灸对佐剂性关节炎 ( A A)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佐剂性关节炎作为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 ,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麦粒灸治疗组、麦粒灸加去肾上腺组、麦粒灸加假手术组。麦粒灸“肾俞”、“足三里”,检测IL-1、IL-2、IL-6含量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 IL-1、IL-6的活性比正常大鼠明显升高 ( P<0 .0 1)。麦粒灸组大鼠 IL-1、IL-6活性较模型组比明显下降 ( P<0 .0 5 )。麦粒灸加去肾上腺组 IL-1、IL-6活性未见明显变化 ( P>0 .0 5 ) ,假手术组IL-1活性极显著降低 ( P<0 .0 1) ,IL-6比模型组明显为低 ( P<0 .0 5 )。模型组大鼠脾脏 IL-2活性降低 ( P<0 .0 5 ) ,麦粒灸治疗后可使 IL-2活性极显著升高 ( P<0 .0 1) ,麦粒灸加去肾上腺组 IL-2活性与麦粒灸组及假手术组比 ( P<0 .0 5 ) ,但与模型组比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假手术组 IL-2活性亦明显提高 ( P<0 .0 1) ,而与正常组无差异。结论 麦粒灸可抑制 AA大鼠 IL-1、IL -6活性。摘除肾上腺后则麦粒灸不能降低 IL -1、IL -6活性 ;麦粒灸可明显提高 IL -2活性 ,摘除肾上腺后麦粒灸则对 IL -2活性无明显影响 ;麦粒灸对 A A细胞免疫功能的调整与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的完整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并比较电针"大椎"命门"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椎组、命门组、尾部中点组,每组8只,注射弗氏完全佐剂造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电针"大椎"命门"及尾部中点,每次20min,隔日1次,共8次。观察治疗前后大鼠足跖肿胀度,使用MTT比色法检测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率、白介素(IL)-2活性,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大椎组、命门组的T、B淋巴细胞增殖率,脾IL-2活性,血清IL-2含量及尾部中点组T、B淋巴细胞增殖率,脾IL-2活性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大椎组血清TNF-α含量与模型组比较降低(P<0.05),大椎组脾IL-2活性及命门组T、B淋巴细胞增殖率,脾IL-2活性与尾部中点组比较升高(P<0.05)。结论:电针通过对T、B淋巴细胞增殖率,IL-2,TNF-α的相互调节,起到抗炎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大椎”“命门”穴后下丘脑CRH、血浆ACTH、血清Cort、TNF-α含量的关系,分析电针不同穴位对应激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以佐剂性关节炎大鼠(AA)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电针“大椎”组、电针“命门”组。观察电针对关节炎症局部及下丘脑CRH、血浆ACTH、血清Cort、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大椎”组、“命门”组经治疗右后足足爪肿胀率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极明显降低(P<0.01),“大椎”组下丘脑CRH含量、血清Cort、TNF-α含量,“命门”组血清Cort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电针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对CRH、Cort等应激相关因子的调节,减轻疾病应激程度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中医针灸理论为指导,结合"子午流注"思想,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及生物节律分析方法,探讨择时艾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A)昼夜节律的影响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假摘除肾上腺组(假摘组)、摘除肾上腺组(摘除组)、摘除肾上腺艾灸组(摘灸组),各组分4个时间点,分别为0点组、6点组、12点组、18点组,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采用右后足足垫部皮内注入弗氏完全佐剂建立RA模型。造模后对摘除组、摘灸组大鼠进行摘除双侧肾上腺预处理。艾灸组、摘灸组大鼠接受麦粒灸"肾俞""足三里"治疗,每穴5壮,每日1次,6d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各组大鼠在造模前、造模后、治疗后分别进行足容积测定。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皮质酮(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的含量。Halbeg余弦法进行昼夜节律分析。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右后足肿胀度明显升高(P0.05),HPAA各指标保持昼夜节律性(P0.001,P0.05),峰相位有前移趋势,振幅有增高趋势,CORT中值明显降低(P0.05),其他HPAA指标中值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右后足肿胀度明显降低(P0.05),HPAA各指标存在昼夜节律性(P0.001,P0.05),峰相位有后移趋势,振幅有降低趋势,CORT中值明显升高(P0.05),其他HPAA指标中值明显降低(P0.05);与艾灸组比较,摘灸组大鼠右后足肿胀度明显升高(P0.05),CORT和CRF昼夜节律消失,峰相位有前移趋势,振幅有降低趋势,CORT中值明显降低(P0.05),其他HPAA指标中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RA大鼠HPAA各指标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特征;艾灸可能通过调整RA大鼠HPAA各指标节律,达到控制炎性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灸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相关微小RNA(microRNA,miRNAs)、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 4)表达的影响,探讨通督调神针灸预处理脑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120只分为电针预处理组、艾灸预处理组、阿司匹林预处理组及模型组各30只。采用Longa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和艾灸预处理组取"百会""风府""大椎"穴。电针预处理组进行电针治疗,艾灸预处理组用清艾条悬灸治疗,阿司匹林预处理组用阿司匹林10mg/kg灌胃治疗,治疗7d后各组造模,并于再灌注24h后,运用实时荧光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皮质区相关miRNAs、AQP 4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miRNA 290、miRNA 494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预处理组miRNA 290、miRNA 494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1);与阿司匹林预处理组相比,电针预处理组和艾灸预处理组miRNA 290、miRNA 494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1);与艾灸预处理组相比,电针预处理组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AQP 4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预处理组AQP 4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与阿司匹林预处理组相比,电针预处理组和艾灸预处理组AQP 4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P0.05);与艾灸预处理组相比,电针预处理组相对表达量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灸预处理是预防脑梗死的有效方法,通督调神针灸预处理脑保护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提高miRNA 290、miRNA 494的表达,降低AQP 4相对表达量,诱导脑缺血耐受,减轻脑水肿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铺灸对佐剂型关节炎(AA)大鼠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铺灸组,每组12只。除空白组外,于右后足跖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形成从大鼠模型,造模3d后,药物组给予旭痹颗粒治疗,铺灸组给予铺灸治疗。观察大鼠造模前后及治疗后足趾肿胀度(趾围)的变化。治疗结束后股静脉采血,以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IL-1、TNF-α及IL-10含量。结果铺灸可减轻从大鼠足趾肿胀程度,效果优于旭痹颗粒组(P〈0.05);显著提高从大鼠血清IL-10水平(P〈0.05),降低血清IL-1、TNF—α水平(P〈0.05)。结论铺灸对从大鼠具有一定疗效,抑制IL-1、TNF-α的产生,提高IL-10水平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艾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关节滑膜组织转录信号转导因子1(STAT 1)、细胞因子信号负调控因子(SOCS)mRN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艾灸治疗RA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针刺组、红外组,每组8只。采用"病证结合"的造模方法复制RA模型。艾灸组造模3d后开始艾灸两侧"肾俞"穴,针刺组造模3d后开始针刺两侧"肾俞"穴,红外组造模3d后用改装后远红外线理疗仪照射两侧"肾俞"穴,均隔日1次,共治疗10次,每次20min。测量各组大鼠足跖肿胀度,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的含量,RT-PCR法检测关节滑膜组织STAT 1、SOCS mRNA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足跖与踝部呈急性炎性红肿,跖围较正常组明显增粗,血清中IL-1含量升高,IL-2水平降低,关节滑膜组织STAT 1、SOCS mRNA表达下降(均P0.01)。经治疗后,艾灸组、针刺组和红外组跖围减小,血清中IL-1含量降低,IL-2水平升高,关节滑膜组织STAT 1、SOCS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P0.01)。针刺组、红外组IL-2含量,STAT 1、SOCS mRNA表达明显低于艾灸组(均P0.01)。结论:艾灸"肾俞"穴能抑制RA大鼠继发性足肿胀,与其抑制血清中致炎因子IL-1的释放,提高免疫调节因子IL-2含量,增强RA大鼠关节滑膜组织的STAT 1和SOCS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灸对环磷酰胺(CTX)化疗荷瘤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7(IL-7)和IL-18含量的影响,探讨针灸改善化疗所致免疫抑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机制。方法:昆明小鼠6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每组16只,采用种植S 180肉瘤,复制移植瘤模型,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腹腔注射CTX,制备CTX荷瘤小鼠模型。针刺组、艾灸组分别针刺及艾灸"大椎"及双侧"膈俞""肾俞""足三里",均每日治疗1次,其中8只治疗3d,另外8只治疗5d。尾静脉取血计数外周血白细胞数,计算小鼠脾脏指数,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7和IL-18的含量。结果:注射CTX后,荷瘤小鼠免疫功能受损,脾脏指数下降,血清IL-18的含量以及白细胞数降低(P0.05)。治疗5d后,针刺组及艾灸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治疗3d后,艾灸组脾脏指数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治疗3d后,针刺组血清IL-7高于模型组,治疗5d后,仍高于模型组及艾灸组(P0.05);治疗3d和5d,针刺组血清IL-18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及艾灸组(P0.05)。结论:提高血清中IL-7和IL-18的含量,促进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各种免疫细胞的成熟,从而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是针刺减轻烷化剂CTX对免疫功能造成的损伤,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模型大鼠在"三部针刺法"的干预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TIMP-1)含量的变化,探讨针灸通过调控细胞因子等发挥改善RA病症的作用。方法:将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及针刺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于右后足跖皮内注射0.15 mL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FCA)诱发RA大鼠模型,空白组注射0.15 mL的0.9%NaCl溶液。针刺、艾灸组干预方法选用"三部针刺法",针刺组治疗每次20 min,7 d为一个疗程,间隔1天后再行第2个疗程,艾灸组艾灸时间、疗程同针刺组。治疗结束后观察大鼠体质量、右后足跖度肿胀度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IL-17、MMP9、TIMP-1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三组大鼠血清中IL-17、MMP9、TIMP-1含量皆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两干预组干预1周、2周后,血清中IL-17、MMP9、TIMP-1含量均下降(P<0.05)。与艾灸组比较,针刺组干预1周、2周后,血清中IL-17含量与艾灸组相当,血清中MMP9、TIMP-1含量均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三部针刺法"通过影响血清中IL-17、MMP9及TIMP-1的含量,来改善RA大鼠的关节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白如鑫  李沛 《针刺研究》2007,32(4):229-233,236
目的:观察温和灸对于中老年部分雄激素缺乏综合症(PADAM)模型大鼠生殖内分泌的影响。方法:根据测定大鼠血清的总睾酮(TT)和血清游离睾酮(FT)的水平,选择符合标准PADAM的中老年SD大鼠模型3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3组:艾灸组(灸"肾俞"命门"关元")、对照组Ⅰ(丙酸睾丸素组)、对照组Ⅱ(模型组),并测定各组治疗后血清中TT和FT的水平,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的变化及通过悬尾实验和力竭游泳实验及取得其相关脏器指数等评价大鼠的自身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治疗组经治疗后血清中TT、FT的含量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1),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模型组FT显著下降(P<0.05)。两治疗组经治疗后悬尾实验不动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力竭游泳实验时间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延长(P<0.01)。结论:温和灸法可阻止PADAM大鼠血TT、FT的下降,减轻腹部脂肪堆积,调节免疫功能,改善抑郁状态和肌张力,其作用与丙酸睾丸素相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艾灸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滑膜组织p53、胱氨酸/谷氨酸逆向转运蛋白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AA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和药物组,每组20只.采用风寒湿环境因素结合完全弗氏佐剂建立AA大鼠模型.艾灸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