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目的观察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冠脉侧枝循环形成的关系,探讨GDF-15对冠脉侧枝形成的影响。方法分析162例山西太原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术的患者的病例资料,入选患者行冠脉造影前抽动脉血标本。患者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冠心病组按Rentrop's分级法分为有侧枝组和无侧枝组,以ELISA法测定血清GDF-15浓度。结果 GDF-15浓度在冠心病组较对照组高(P〈0.01),冠心病组中有侧枝组的GDF-15浓度较无侧枝组高,且GDF-15浓度与Rentrop's分级存在正相关(r=0.747,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的GDF-15浓度增高,GDF-15浓度与冠脉侧枝形成呈正相关,GDF-15对冠脉侧枝形成有可能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 探讨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载脂蛋白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间的关系。方法 对本院疑诊或诊断冠心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 15 0例患者进行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载脂蛋白情况的调查 ;分析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积分与年龄、吸烟年限、高血压病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脂蛋白 (a)显著正相关 (γ=0 16 37~ 0 2 979,P <0 0 5 ) ;多元回归分析证实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积分与年龄、吸烟年限、收缩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脂蛋白 (a)关系最密切 (F =4 32 2 5~ 12 95 6 3,P <0 0 5 )。结论 高龄、吸烟、高血压、高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脂蛋白 (a)水平是促进冠状病变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996年3月至2001年3月疑诊或诊断冠心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370例住院病人进行危险因素调查。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病人年龄、吸烟量、高血压病程、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及糖尿病病程呈明显的相关(P=0.001-0.040),经多元回归分析证实:年龄、吸烟量、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糖尿病,是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99-4.892,P=0.002-0.25);结论:高龄、吸烟、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对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相关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24例,分为PCAD组54例和晚发冠心病(LCAD)组70例,对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TCH、TG、HDL-C、LDL-C、脂蛋白a[LP(a)]、总胆红素(TBIL)、胱抑制素C(CysC)、纤维蛋白原(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心动脉压(CAP)进行比较,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PCAD与上述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PCAD组与LCAD组比较,HbA1c、HDL-C、HsCRP低于LCAD组(P0.05),BMI、LP(a)、TG高于LCAD组(P0.05),而FBG、2hPG、LDL-C、TBIL、CysC、Fib、DBP、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D组冠状动脉病变累及血管支数与LC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CAD组冠状动脉病变多为单支病变(61.11%),而LCAD组冠状动脉病变多为2支病变(37.14%)及3支病变(34.29%)。PCAD组在局限性、偏心性病变中所占比例高于LCAD组(P0.05);在右冠状动脉、回旋支、向心性、弥漫性病变所占比例低于LCAD组(P0.05);PCAD组冠状动脉病变积分与LC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CAD组冠状动脉病变积分以0~19分为主(55.55%)。结论 HsCRP、BMI、LP(a)、DBP是PCAD主要危险因素。PCAD患者冠脉病变较轻,多为单支、局限性、偏心性病变。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50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各项化验检查,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以Gensini积分值表示,对冠心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多因素线性回归证实: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0),而性别、年龄、空腹血糖、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家族史及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明确相关.结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探究我院收治的行冠脉造影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单个危险因素的百分比随着冠脉病变积分的不断增高,百分比在不断增加;多危险因素中,最显著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为高脂血症。结论:高脂血症是其最独立、危险的相关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医学综述》2015,(22)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斑块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688例资料完整的患者按照斑块严重程度分为正常组(228例)、轻度斑块组(113例)、中度斑块组(101例)、重度斑块组(78例)、再血管化组(115例)。对患者血生化参数、颈动脉及心脏超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轻度斑块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校正肾小球过滤率显著低于正常组,Framingham评分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中度斑块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校正肾小球过滤显著低于轻度斑块组和正常组,校正肾小球过滤率、颈动脉内膜厚度、Framingham评分显著高于轻度斑块组和正常组,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重度斑块组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中度斑块组、轻度斑块组和正常组,校正肾小球过滤率显著低于轻度斑块组和正常组,总胆固醇显著高于正常组,同型半胱氨酸、Framingham评分、颈动脉内膜厚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轻度斑块组和正常组(P<0.05)。再血化管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重度斑块组、中度斑块组、轻度斑块组、正常组,校正肾小球过滤显著低于轻度斑块组、正常组,同型半胱氨酸、Framingham评分显著高于中度斑块组、轻度斑块组、正常组,颈动脉内膜厚度、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重度斑块组、中度斑块组、轻度斑块组、正常组,总胆固醇显著高于轻度斑块组、正常组(P<0.05)。高血压、心脏病、高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Framingham评分、颈动脉内膜厚度、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为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的危险因素。结论肌酐、Framingham积分、颈动脉内膜厚度、同型半胱氨酸等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6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作为观察终点,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本组200例冠心病患者中,颈动脉管腔狭窄≥50%者74例,病变程度与体重、肝功能、电解质情况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2型糖尿病病史、吸烟史、高脂血症明显相关(P0.05)。结论临床上应注意针对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明显相关的冠心病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该研究以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冠心病为例,将随机抽取出该院心血管内科于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20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40例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症。将两组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列为两组实验组(稳定性心绞痛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另外选取经造影检查确诊未患冠心病的正常人20例作为对照组。对全部入选对象的冠心病易患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发现,所有被检对象所显示甘油三酯(TG)水平、高血压发病率、吸烟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与对照组比较,其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总胆固醇(TC)、糖尿病(DM)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稳定性心绞痛组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比较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实验分析得出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有CRP、LDL、TC、DM,这些因素还可加重冠心病病情,加大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 (冠脉 )侧支循环形成的冠心病病人的冠脉病变特点 ,探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 12 2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冠造 )证实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冠心病病人 (侧支循环形成组 ,A组 )及 131例冠脉病变程度相似而无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病人 (无侧支循环形成组 ,B组 )的冠脉造影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 :98 4 %的A组患者有 1支冠脉完全闭塞或次全闭塞 ;与B组相比 ,A组患者中多支冠脉闭塞率明显增高(30 0 0 %比 11 4 5 % ,P <0 0 1) ;完全闭塞率明显增高 (75 77%比 6 0 2 7% ,P <0 0 5 )。此外 ,完全闭塞冠脉的侧支循环形成率较次全闭塞冠脉明显增高 (5 8 0 9%比 4 0 2 0 % ,P <0 0 5 )。结论 :冠脉侧支循环形成患者 98 4 %存在完全或次全冠脉闭塞性病变 ,其严重程度是侧支循环能否形成最主要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心病(CHD)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123例CHD患者(CHD组)及排除CHD者101例作为对照组,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HCY浓度,同时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所有入选者高血压病(EH)、糖尿病(DM)史、吸烟史、相关家族史(FH)等。结果CHD组血浆HCY平均浓度(15.04±7.58)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0.08±3.11μmol/L,P<0.0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HD组血浆HCY水平与年龄、性别、血脂各指标、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及FH无相关关系;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为1.238(95%的可信区间为1.109~1.381,P<0.01)。结论血浆HCY水平和CHD传统危险因素之间无相关关系,HHCY可能是CHD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血浆HCY水平检测,有助CHD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回顾络脉理论由《内经》时代到现代不断发展完善,深入认识络脉结构与功能特点的基础上,将络病理论与冠心病的诊治巧妙结合,从络脉空虚、络脉绌急、络脉痹阻等方面辨证分型,从补养心络、温养心络、通络止痛等方面论治,为临床治疗冠心病开辟了新的有效途径,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初始治疗前的生物学指标检测,分析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KD并发CAL(CAL组)患儿和70例KD未并发CAL(NCAL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χ2检验);对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与CAL发生率有显著相关的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男性、年龄≤1岁、白细胞计数(WBC)>12×109/L、血清白蛋白(ALB)<35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超敏C反应蛋白(CRP)≥100mg/L是KD患儿并发CAL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69、4.02、3.06、2.42、2.92、4.05。结论存在男性、年龄≤1岁、WBC>12×109/L、ALB<35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CRP≥100mg/L这些高危因素的KD患儿并发CAL可能性大,需要更强化的治疗,更密切的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在缺血预适应(IP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对160例心肌梗塞(MI)前有心肌缺血发作(IPC组)和122例MI前无心肌缺血发作(NIPC组)的动态ECG、CK-MB、冠状动脉造影进行研究。结果:与NIPC组相比,IPC组MI范围较少(P<0.01)、心功能较好(P<0.05)、侧支循环较丰富(P<0.01)。结论:提示侧支循环形成在缺血预适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对冠脉侧支循环的影响及与血清ADMA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严重冠脉狭窄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以及与血清ADMA浓度的关系. 方法 收集主要冠脉至少有一支狭窄程度在95%以上的11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组,测定其血清ADMA浓度.采用Rentrop法对冠脉侧支循环进行分级.同时测定两组血清ADMA浓度. 结果 糖尿病组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比例高于非糖尿病组(P=0.043,P<0.05),其血清ADMA浓度也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00,P<0.01);合并糖尿病的侧支循环不良患者血清ADMA浓度显著高于无糖尿病患者(P=0.001,P<0.01).结论 糖尿病抑制严重冠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的形成,且与患者血清ADMA浓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病变血管支数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2004年至2006年经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病例499例,对各病例的危险因素和冠脉造影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从冠脉狭窄度、病变血管的累及支数等情况来分析冠状动脉病变与其危险因素的相互关系.结果空腹血糖与冠脉狭窄度相关.高血压、吸烟、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累及冠脉的血管支数相关,且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血管累及的支数呈正相关.结论(1)高龄的病人冠脉病变程度较重,常有多支病变;(2)有高血压史的病人易出现多支病变;(3)有糖尿病史的病人多表现为冠脉的弥漫病变;(4)吸烟的病人冠脉病变程度较重,常发生多支病变;(5)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增高的病人容易出现多支病变,且低密度脂蛋白的增高与右冠状动脉病变相关;(6)空腹血糖的增高可以加重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8.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对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非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63例,3支主要冠状动脉中至少有1支狭窄达90%以上,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按照Rentrop方法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进行分级。结果CCC0级组和CCCl级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3.28±2.85μmol/L,12.19±2.61μmol/L)明显高于CCC2级组和CCC3级组(11.10±2.25μmol/L,8.92±1.23μmol/L,P=0.000)。按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将患者分为正常浓度组和高浓度组2个亚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在侧支形成不良组的分布高于侧支形成良好组(P=0.029)。结论在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非糖尿病患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冠状动脉侧支形成的一个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9.
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高尿酸血症及其他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对55例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冠心病常见危险因素调查,除测血压、体重、腰围外均测定血尿酸(UA)、空腹血糖(FBG)、血清胆固醇(TC)、血甘油三酯(TRIG)、内生胰岛素,并加以比较、对照。结果:高尿酸血症39例(70.91%),高尿酸血症组中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的比例均比正常尿酸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老年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关系密切;高尿酸血症可视为冠心病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与冠心病易患因素关系。方法 冠心病介入治疗440例中,选择连续84例(n5个狭窄病变)术后随访冠脉造影复查者,冠脉定量分析(QCA)术前、术后和随访复查冠脉造影图象,并分析再狭窄与冠心病易患因素的关系。 结果 患者6个月再狭窄率为40.00%,多元回归分析再狭窄发生时间与吸烟史、多个易患因素、多支病变、病变类型和前降支病变呈正性相关,与支架置入呈负性相关。 结论 冠心病易患因素与介入后再狭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吸烟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