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传军  史时芳 《浙江医学》1995,17(4):240-241
尿道闭合机能受损,尿道内压低于膀胱内压就会引起压力性尿失禁。外科矫正手术旨在通过抬高膀胱颈及尿道以回复正常的尿道膀胱角,增加尿道内压及功能性尿道长度,达到控制尿失禁之目的。Stamey于1973年提出的内窥镜下膀胱颈悬吊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远期治愈率达57%。我们对Stamey法稍加改进,于1990年5月~1994年10月治疗9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手术治疗的方法较多,但本质上主要围绕两个主题进行:一是延长尿道,缩小尿道腔径,增加尿道壁张力;二是提高膀胱颈位置,恢复膀胱尿道后角,恢复增加腹压时压力向尿道侧的传递,从而增加尿道闭锁压及机能尿道长度,以达控制尿失禁的目的。现就有关这方面的手术方法最新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膀胱颈移动度和膀胱尿道后角对诊断中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价值。方法:用超声分别测量65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和40例正常女性的膀胱颈移动距离和膀胱尿道后角,比较2组受试对象的测量结果。结果: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组的膀胱颈移动度为(15.2±3.8)mm,正常对照组膀胱颈移动度为(8.8±2.4)mm;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组的静息期膀胱尿道后角为132°±18°,压力期膀胱尿道后角为158°±22°;正常对照组静息期膀胱尿道后角为112°±16°,压力期膀胱尿道后角为116°±19°,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膀胱颈移动度过长及膀胱尿道后角明显增大,可作为临床诊断压力性尿失禁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膀胱尿道悬吊术(Burch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1年7月—2010年1月我院共收治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56例,均采用膀胱尿道悬吊术,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评估术前、术后3~(个月)、12~24个月患者症状和QOL的变化。结果 56例膀胱尿道悬吊术后治愈34例(60.7%),改善20例(35.7%),总有效率96.4%。术后3~(个月)、12~24个月患者症状和QOL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而患者术后3~(个月)与术后12~24个月症状和QOL无进一步变化(P>0.05)。结论膀胱尿道悬吊术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方法,术后患者排尿症状和QOL明显改善,无须特殊材料和器械,费用低,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超声尿动力学研究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尿关闭功能和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方法 对4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和22例正常人作超声尿动力学检查。标化测定连接部移动度(UVJ-M)、尿道最大关闭压(MCP)、尿道功能性长度(FL)和腹压漏尿点压(ALPP)。除外不稳定膀胱和尿道。结果 尿失禁组参量UVJ-M大于正常组(P〈0.01);参量ALPP、MCP、FL低于正常组(P〈0.01)。尿失禁组分为A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论经耻骨上膀胱尿道悬吊术(SPARC)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临床尿动力学检查确诊5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无膀胱出口梗阻,均为稳定膀胱,行经耻骨上膀胱尿道悬吊术治疗。结果手术时间30~50m in,术中出血量20~40m l,术后留置导尿2~4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d,术后症状消失。其中1例出现尿潴留,经尿道扩张、留置导尿1周后症状缓解,随访2~13个月,未见复发及并发症。结论经耻骨上膀胱尿道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具有简单、疗效好、微创、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司红英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10):1222-1223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是一种不随意的膀胱排尿现象,是在咳嗽、喷嚏、大笑、奔跑等腹内压增高情况下发生的一过性尿失禁。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中老年妇女,经产妇更为多见,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目前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因此手术前后护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1临床资料我院自2001年至今已收治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23例,其中22例为中老年妇女,均为经产妇,1例为初产妇。2护理体会2·1术前护理2·1·1术前进行尿道压力测定及尿流量测定,可以对病人术后排尿功能做出估计,B超及X线膀胱尿道造影等辅助检查可以通过膀胱尿道位…  相似文献   

8.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17例行膀胱颈和尿道两侧软组织间断缝合于cooper韧带。结果:17例中除手术后19个月在咳嗽时有少量尿液滴出外,余症状均消失,只要诊断正确,膀胱颈尿道悬吊术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21例,经临床检查、尿动力学检查或膀胱尿道造影确诊,均为稳定性膀胱,无膀胱出口梗阻.均采用无张力经阴道尿道中段吊带术(TVT),将聚丙烯吊带无张力置于尿道中段.结果 本组21例,手术时间35~55分钟,平均(45±10)分钟;术中出血量20~30ml,平均(25±5)ml;术后留置导尿管1~3天,平均2天;术后住院时间3~5天,平均4天.术中膀胱穿孔者1例,重新穿刺安装成功,术后保留导尿管2周,痊愈;术后出现尿潴留者1例,留置导尿管1周,尿潴留症状消失.术后随访1~27个月,治愈18例,有效3例,治愈率85%,总有效率100%.结论 TVT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微创术式,因其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目前是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外科手术治疗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赵振苓 《海南医学》2009,20(2):100-103
压力性尿失禁是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常见疾患。患者表现为腹压突然增加时发生不由自主的漏尿,体征就是立即可以看到尿道内有尿液漏出,条件是指在膀胱内压超过最大尿道压时出现不自主漏尿,而且逼尿肌并无收缩。临床上可以分为4度,通过压力性试验;指压试验又称膀胱颈抬举试验;护垫实验;棉签试验残余尿以及尿常规检查和尿动力学检查帮助诊断。治疗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前者包括:盆底锻炼,盆底电刺激,膀胱训练以及仅一肾上腺受体激动剂和雌激素类药物治疗。手术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主要而且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改变盆底解剖结构,增加膀胱颈及尿道的控尿能力,抵抗尿失禁的发生。最常用的手术方法有三种: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耻骨后膀胱尿道悬吊术;悬吊带术。目前尿失禁症状学和诊断治疗学强调和重视患者的生活质量,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时候也要本着人文思想以提高治疗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女性尿失禁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非手术治疗用于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治疗和手术治疗前后的辅助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盆底肌肉锻炼、盆底电刺激、盆底磁刺激、膀胱训练、尿道周围填充物注射、α-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和雌激素替代药物治疗.非手术治疗患者有30%~60%能改善症状.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方法很多.种类有一百余种.归纳起来,目前推荐一线术式为:①尿道中段悬吊带术;②耻骨后膀胱尿道悬吊术.尿道中段悬吊带术因更简单微创而临床应用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12.
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尿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尿动力学特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30例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包括尿流率、充盈性膀胱压力、尿道压力、压力流率和腹压漏尿点压测定。结果患者充盈性膀胱压力测定的各项指标均为正常,但最大尿道压、最大尿道关闭压和功能性尿道长则均显著低于正常值(P〈0.01)。测定腹压漏尿点压,按照McGuire的方法分型:Ⅰ型10例,Ⅱ型12例,Ⅲ型8例。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对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正确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文卫  莫家骢 《广东医学》2003,24(9):923-924
目的 建立恒河猴括约肌无力性尿失禁模型。方法 分离膀胱颈和后尿道支持组织 ,并剥除膀胱颈前壁1cm× 1cm大小肌层组织 ,雄猴还在尿道球部后方 ,贴近尿道两侧切断尿生殖膈肌层组织。结果 雄猴、雌猴术后均呈尿失禁状态。结论 通过破坏尿道内、外括约肌及膀胱颈、后尿道支持组织的方法建立恒河猴括约肌无力性尿失禁模型 ,效果稳定 ,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4.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指腹压大于最大尿道压时,在无逼尿肌收缩的状态下,尿液不自主排出,常在大笑、咳嗽、喷嚏或是运动时发生。以老年女性多见。发病主要病因一是由于分娩、产伤造成的膀胱颈、尿道支撑结构破坏,尿道周围结缔组织损伤和松驰、尿道活动度过大;二是结缔组织弹性下降,尿道内括约肌功能缺陷或创伤等致尿道关闭功能减退。据报道国内部份地区流行病学调查,女性尿失禁发病率为46.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SUI)临床诊断的帮助。方法 :予 2 0例SUI患者排尿期尿道测压 (MUPP)和应力性漏尿点压力测定等。结果 :Qmax(18~30 )mL s,平均 2 5 5mL s。MUPP测得的压力下降梯度皆 <5cmH2 O。本组出现不稳定膀胱者 6例 ,III型压力性尿失禁 7例 ,混合型 (III型 II型 ) 10例 ,I型、II型压力性尿失禁 3例。结论 :尿动力学检查对SUI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B超诊断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指标和临界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探讨B超诊断SUI的指标的临界值。方法:将SUI组和对照组(NSUI)各100例于膀胱自然充盈后,用B超阴道探头经前庭检查其静止期(r)和压力期(s)的尿道膀胱的位置和形态,图象冻结后视频打印,测量压力期尿道膀胱连接最大位移(UVJ-M),静止期尿道内口前后径(Ud-r)静止期近端尿道长度(PUL-r),通过ROC曲线寻找临界值。结果:找到UVJ-M>1.0cm,Ud-r≥1.0cm,PUL-r≤2.0cm为临界值。三顶指标分别单独诊断SUI,以UVJ-M>1.0cm正确性最高,为80%;而Ud-r≥1.0cm特异性最高。为95%。结论:膀胱颈过度活动,静止期近端尿道开放,静止期近端尿道缩短是三种不同类型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解剖学原因,也是B超诊断SUI的最有价值的客观指标。分别以UVJ-M>1.0cm,Ud-r≥.10cm,PUL-r≤2.0cm为临界值。  相似文献   

17.
张永秀  胡兵 《上海医学》1996,19(12):731-734
B超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初步观察上海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妇产科张永秀,胡兵,朱佩英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基本解剖学变化为膀胱颈活动度增加[1]。70年代初,国内外采用X线膀胱尿道金属链造影,或用简单的棉签试验(Q─tip)来测量和评估膀胱颈的活动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闭孔经阴道尿道中段悬吊术(TVT0)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并进行评价。方法:对33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经临床、尿动力学检查或膀胱尿道造影确诊,均为稳定性膀胱,无膀胱出口梗阻。确诊后行TVT-O手术疗。结果:30例患者术后拔尿管后尿失禁症状消失,随访6~24个月无复发,2例出现排尿困难,行尿道扩张后症状消失,1例出现急迫性尿失禁口服舍尼亭后好转。结论:TVT—O术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治愈率高,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盆底超声影像特征,为提高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提供理 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 年3 月—2017 年3 月于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压力性尿失禁妇女 98 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的妇女98 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患者静息状态下以及Valsalva 状态 下的二维、三维的图像,将图像收集后采用多普勒超声原装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静息状态下尿道倾 斜度、膀胱尿道后角小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肛提肌裂孔面积大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Valsalva 状态下膀胱位置、膀胱颈位置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尿道倾斜度、膀胱尿道后角和肛提肌裂孔面积 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大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尿道口漏斗形成 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盆底超声影像技术可以有效鉴别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形态的改变。压力性尿 失禁的发生与尿道、膀胱颈及肛提肌等支持结构的缺陷存在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脂肪干细胞(ADSCs)诱导技术在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中的运用.方法 采用气囊扩张阴道的方法建立压力性尿失禁动物模型,并通过尿动力学和组织学方法进行检测.采集大鼠自体的ADSCs,运用5-Aza诱导技术体外诱导成肌细胞,并通过Desmin、Myosin免疫荧光标记加以证实,回植注射于尿失禁大鼠模型膀胱颈部的后尿道肌层内.术后1、3个月分别采用尿动力学和组织学方法检测回植效果,另取未诱导的ADSCs回植作为对照组.结果 回植后1、3个月,实验组最大膀胱容量、漏尿点平均压和最大膀胱平均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与造模后大鼠后尿道相比,实验组回植后1、3个月大鼠后尿道黏膜下肌层增厚,出现较多的粗大纵形肌束,黏膜下较多肌细胞存在;对照组回植后1、3个月大鼠后尿道黏膜下肌层稍有增厚,但不如实验组黏膜下肌层丰满.结论 ADSCs具备向成肌细胞等转化的能力,运用其多向分化能力,诱导培养成肌细胞,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