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糖化血清蛋白检测对糖尿病监测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淑文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9):4055-4056
目的:探讨糖化血清蛋白(GSP)与血糖的相关性及其对糖尿病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64例糖尿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GSP及空腹血糖检测,并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餐后2h测定。结果:糖尿病患者组空腹及餐后2hGSP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对照组中空腹及餐后GSP差异无显著性(P>0.05),DM组GSP与FBG及餐后2h血糖呈正相关(P<0.01,P<0.001)。结论:GSP与血糖的相关性好,它对DM的诊断及疗效监测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糖化血清蛋白在糖尿病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糖化血清蛋白(GSP)和血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48例DM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GSP及空腹血糖(FBG)检测,并对DM患者再进行餐后2h血糖及GSP测定。结果:DM组患者血清中空腹及餐后GSP与对照组之间都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DM组中空腹与餐后GSP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GSP与FBG及餐后2h血糖呈正相关(P<0.01,P<0.001)。结论:GSP与血糖关系密切,联合检测对DM的诊断及疗效监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何伶俐  杨敏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0):3576-3577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空腹血糖(FBG)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对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HbA1c、GSP、及FBG检测并作眼底检查。其中糖尿病正常眼底(NDR)组10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98例。结果:DR组HbA1c及GSP值明显高于NDR组(P<0.01),而FBG水平DR组与NDR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bA1c及GSP可作为糖尿病患者发现DR的指标,两者结合考虑更有助于DR的发现。  相似文献   

4.
余丽 《吉林医学》2012,33(15):3152-3153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糖化血清蛋白(GSP)在妊娠糖尿病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8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按临床诊断分为妊娠糖尿病组(GDM组)144例、糖耐量受损组(IGT组)87例及正常妊娠对照组153例,比较三组别糖筛查、HbA1c、GSP的血清水平及GDM组、IGT组中HbA1c、GSP的异常率,分析HbA1c、GSP在GDM诊断的方法学指标评价。结果:三组别糖筛查HbA1c、GSP血清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GDM组的组间、组内HbA1c、GSP的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SP有较高的灵敏度,HbA1c有较高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蛋白在妊娠糖尿病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非糖尿病人群不同糖调节受损者(IGR)血浆纤溶系统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病变的差异性,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386例IGR、32例初诊糖尿病为研究对象,以5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发色底物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活性和D-二聚体(D-Dimer)含量。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IMT。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IGR组PAI-1、t-PA、IMT差异有显著性(P<0.05);DM组PAI-1,t-PA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而IMT差异为P<0.05。IGR组与DM组比较:PAI-1和IMT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②IGR不同亚组与对照组比较:IFG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IGT组PAI-1,IMT差异有显著性(P<0.05);IFG加IGT组PAI-1、t-PA、IMT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和P<0.05)。③在IGR组中分别以PAI-1和IMT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BMI、WHR、FBG、TG、TC、HbA1c等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显示年龄、TG、BMI、WHR和HbA1c为PAI-1的独立相关因素;而PAI-1、TC与IMT相关。结论①在IGR中IGT和IFG+IGT患者纤溶系统功能已出现紊乱且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提示大血管病变已开始。②在IGR中多种代谢因素影响PAI-1和IMT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药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观察组同时加用丹瓜方。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糖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脂TC、TG和LDL-C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FBG、2hPG及TC、TG指标的降低幅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瓜方治疗痰瘀型2型糖尿病疗效突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糖化血清蛋白(GSP)和空腹、餐后2h的血糖及游离脂肪酸(FFA)浓度的测定,分析其变化情况及意义。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34例,正常对照组31例,采用葡萄糖己糖激酶法测定血糖浓度;酮胺氧化酶法测定GSP的浓度;酶比色法测定FFA的浓度。结果:2型糖尿病组空腹GSP、FFA及餐后2h的血糖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型糖尿病组空腹及餐后2h的血糖浓度与FFA呈正相关(r=0.8722、r=0.8553,P<0.01),与GSP呈正相关(r=0.9277、r=0.9091,P<0.01);餐后FFA虽较餐前略有下降,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GSP和FFA浓度的测定对2型糖尿病的监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阿托伐他汀和血脂康对2型糖尿病血脂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与血脂康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调脂的作用。方法:将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24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血脂康组,服药前及服药后12周测定血脂。结果:治疗12周后,阿托伐他汀及血脂康均能明显降低甘油三酯TG(P<0.01),低密度脂蛋白LDL-C(P<0.01),胆固醇CH0,两药均能升高HDL-C,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降LDL-C作用优于血脂康。  相似文献   

9.
迟桂春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0):1206-1207
目的:观察格列本脲联合知柏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和格列本脲治疗,治疗组配合知柏地黄丸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FB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G、TC、LDL-C、HDL-C均得以改善,其中TC降低最为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格列本脲联合知柏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能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颅脑损伤后血糖(Glu)和糖化血清蛋白(GSP)水平变化,探讨其检测价值。方法:Glu和GSP分别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果糖胺法。结果:糖尿病组和脑外伤组的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的GSP水平显著高于脑外伤组和对照组,脑外伤组的GS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糖尿病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和痊愈出院时比较血糖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GS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Glu检测可以作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监测病情,评估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使用价值。GSP检测可以作为鉴别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增高是应激性还是糖尿病性重要依据,也可作为检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是否有糖尿病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糖耐量异常(IGT)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IGT及T2DM患者共124例,分成IGT组(36例)、糖尿病无血管病变组(DM1组,57例)、糖尿病有血管病变组(DM2组,31例),另选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为正常对照组(NC组,25例).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FMD,亚硝酸还原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时检测血糖、血脂及其他代谢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GT和T2DM组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hs-CRP、TNF-α均显著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NO和FMD下降(P<0.05),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FMD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直线相关分析显示IGT和T2DM患者FMD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G、TC、hs-CRP、TNF-α呈负相关(P<0.01),与NO和HDL-C呈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FMD的因素依次为NO,HbA1c,HDL-C,HOMA-IR,TNF-α及hs-CRP.结论:IGT及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且与高血糖、胰岛素抵抗、高血脂和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糖代谢和脂代谢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血脂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6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和3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隔夜空腹12 h血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PB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组HbA1c、FBG、PBG、TC、TG、LDL-C水平显著增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组HbA1c与FBG、PBG呈正相关,与TC、TG存在平行升高趋势。结论:高血糖、高血脂是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控制血糖、改善脂代谢异常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140例糖尿病患者,90例糖尿病伴并发症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伴并发症组患者其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水平(P<0.01),而糖尿病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又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水平(P<0.01)。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情况及治疗效果的一项良好指标,与空腹血糖检测相结合更有利于临床对糖尿病诊断、监控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彭淼  吴华  陈皓  刘韵 《海南医学》2016,(22):3666-3668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细胞趋化因子-1α(SDF-1α)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选择本院收治的121例GDM患者,依据产后6~8周血糖筛查结果分为DM组25例、糖耐量受损(IGT)组31例及正常糖耐量(NGT)组65例。比较各组患者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SDF-1α及FGF21水平的差异。分析血清SDF-1α及FGF21水平与各项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产后随访结果显示,DM组患者的FBG、HOMA-IR、TG、SDF-1α及FGF21均明显高于IGT与N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GT组患者的FBG、HOMA-IR、TG、SDF-1α及FGF21均明显低于DM组及I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DF-1α水平与FBG、HOMA-IR、TG均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r分别为0.272、0.413与0.285;血清FGF21水平与FBG、HOMA-IR、TG均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291、0.411与0.302。结论血清SDF-1α、FGF21可能是筛查GDM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观察52例老年IGT患者血液粘度及生化指标,并与正常组46例,DM(糖尿病)组96例进行比较,IGT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均高于正常组,以高切变率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糖、血脂增高明显(P<0.01)。与DM组比较,IGT组血液流变学及生化指标均低于DM组,以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降低明显(P<0.01)。提示IGT患者及DM患者除生化改变外,尚有不同程度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糖耐量减低者内脏和皮下脂肪组织的内脂素基因表达及与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均为汉族人群,对照组23例,无糖尿病家族史;糖耐量减低组(IGT组)18例;2型糖尿病组(T2DM组)22例。同时测量血压,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及腰臀比(WHR),测定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 C)、低密度脂蛋白(LDL 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等指标,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半定量RT PCR法检测脂肪组织内脂素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T2DM组网膜脂肪组织的内脂素基因表达量高于IGT组和对照组(P均<0.01)。IGT组与对照组网膜脂肪组织的内脂素基因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GT组及T2DM组皮下脂肪组织的内脂素基因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肥胖/超重组网膜脂肪组织的内脂素基因表达量高于体质量正常组(P<0.01)。各组网膜脂肪组织的内脂素基因表达量均高于对应的皮下脂肪组织的表达(P均<0.01)。相关分析中,网膜脂肪组织内脂素基因表达与WHR相关(P<0.05 );与年龄、BMI、SBP、DBP、FINS、FBG、HbA1C、HOMA IR均无相关性(P>0.05),而皮下脂肪组织内脂素基因表达则与TC相关(P<0.05)。结论内脂素在汉族人群T2DM、肥胖者中表达增加,且主要在内脏脂肪组织中表达,在维持葡萄糖稳态平衡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关系。方法选取45例糖尿病合并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30例糖尿病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分别测定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①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认知障碍组Hcy、FBG、FIN、ISI、HbA1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合并认知障碍组Hcy、FIN、ISI、HbA1c水平较单纯糖尿病组更高;②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bA1c、Hcy、ISI与糖尿病并发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有关。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是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在糖尿病合并认知障碍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血糖持续控制不良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由专人在单盲条件下测量2 5例血糖良好控制及30例血糖长期控制不满意的2型DM患者双侧颈动脉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 ,并进行动脉粥样斑块评分。结果:无论是颈动脉IMT还是粥样斑块评分,血糖控制良好组DM患者均明显优于血糖控制不良DM患者(IMT比较:P<0 .0 1;粥样斑块评分比较:P<0 .0 5 ) ;血糖控制良好DM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及平均动脉压(MABP)均较血糖控制不良组低(P<0 .0 1) ,但血清总胆固醇(CH)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 5 ) ;直线相关分析发现入选DM患者IMT与患者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血Alc(GHb Alc)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 .0 5 ) ,等级相关分析发现粥样斑块评分与FBG水平正相关(P<0 .0 5 ) ,与GHb Alc水平相关关系接近统计学意义(P=0 .0 83)。结论:长期血糖控制不满意加速2型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高血糖本身或通过血脂代谢异常及血压升高促进2型DM患者动脉硬化发生,持续而有效的血糖控制是本病患者治疗的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肥胖与非肥胖初诊2型糖尿病(2DM)病人胰岛素抵抗(IR)、急性期胰岛素分泌(AIR)及氧化应激(OS)的特点,以探讨初诊2DM病人中肥胖对IR、AIR和OS的影响。方法对正常对照组(A组)36例、单纯初诊2DM组(B组)38例、并肥胖的初诊2DM组(C组)60例病人施以精氨酸刺激试验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真胰岛素增值(△TI),同时对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丙二醛(MDA)等水平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B、C组TG、LDL-C、FBG显著高于A组(F=9.51~36.13,q=4.01~11.86,P<0.05)。A、C两组△TI显著高于B组(F=4.26,q=3.14、3.96,P<0.05)。A、B、C组HOMA-IR、MDA依次升高,差异有显著性(F=36.42、36.45,q=3.85~12.06,P<0.05)。C组HOMA-IR与MDA、TC、LDL-C水平呈正相关(r=0.240~0.553,P<0.05);△TI与FBG、TG水平呈负相关(r=-0.805-、0.700,P<0.05);MDA和FBG、TG、TC、LDL-C水平呈正相关(r=0.227~0.839,P<0.05)。结论初诊2DM病人存在IR和AIR异常及OS。与非肥胖2DM病人相比,肥胖2DM病人IR及OS程度更为严重,但胰岛β细胞AIR相对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