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索腭裂患儿分泌性中耳炎(SOM)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3~14岁先天性腭裂合并SOM的患儿319例(524耳)设为试验组,根据中耳积液性状分为3组:A组为浆液性积液,112例(198耳);B组为黏液性积液,162例(248耳);C组为中耳负压无积液,45例(78耳)。同时选择年龄相当的腺样体合并扁桃体肥大伴SOM患儿208例(246耳)设为对照组,同样根据积液性状分为对应的A1、B1、C1组。两组患儿分别进行腭裂修复术和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手术后,对A、A1组进行鼓膜穿刺,B、B1组进行鼓室置管,C、C1组行鼓膜穿刺;术后均辅助药物治疗。比较各组SOM的治愈率和复发率。结果 术后12个月,试验组总治愈率为77.29%(405/524),总复发率为14.57%(59/405),对照组总治愈率为93.09%(229/246),总复发率为3.93%(9/229),对照组SOM治愈率明显高于试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治疗过程较对照组复杂,一次性治愈率低,需行反复、多次治疗。结论 腭裂患儿SOM的治疗方法与普通中耳炎有较大差异,应对腭裂SOM予以专门检查,开展特异性治疗。根据鼓室积液性状,反复鼓膜穿刺或6个月以上的鼓室置管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笔者曾报告腭裂患者听力损失占53.08%,在早期直接影响患儿语言功能发育,甚至影响智力发展。笔者采用鼓室置管术治疗腭裂患者听力障碍,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鼓室置管和鼓膜穿刺术治疗婴儿期腭裂患儿分泌性中耳炎(SOM)的效果,探讨腭裂中耳功能障碍的最佳治疗方法和早期干预时机。方法19例患SOM伴听力损失的婴儿期腭裂患儿的38耳在唇裂修复术同期行鼓室置管术,平均置管年龄为6.9月龄;15例患SOM的婴儿期腭裂患儿30耳行鼓膜穿刺术,平均穿刺年龄为6.6月龄。术后1周至12个月内于每个月行听性脑干反应(ABR)和声导抗检查作为判断指标,比较两种手术的疗效。结果38耳鼓室置管术前ABR Ⅴ波平均阈值为55.41 dBnHL,术后1周~12个月的平均值为28.48 dBnHL,术后听力提高26.93 dBnHL。置管术后峰压点平均升高90.72 daPa,坡度:比值法升高0.01,压力范围法降低84.00 daPa,静态声顺值平均升高0.04 mL;B型鼓室图(24耳)转化为A型者19耳,转化率为79.17%。30耳鼓膜穿刺术前ABR Ⅴ波平均阈值为40.63 dBnHL,术后1周为26.50 dBnHL,听力提高14.13 dBnHL。穿刺后1周B型鼓室图(22耳)转化为A型者9耳,转化率为40.91%;穿刺后1月和3月ABR Ⅴ波阈值和鼓室图与穿刺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鼓室置管术治疗婴儿期SOM,听力恢复快且疗效稳定,虽有发生并发症的可能,但仍是较好的治疗手段;鼓膜穿刺术在1周内的疗效较好,但复发率高,最好不作为婴儿期腭裂SOM的常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腭裂手术和鼓室置管对中耳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了解早期腭裂整复术和鼓室置管术对患者的听力及中耳功能的影响。方法:比较已做腭裂整复术但仍伴分泌性中耳炎的22侧患耳鼓室置管前后及38例行腭裂整复术患者术前术后听力及中耳功能变化。结果:22 侧鼓室置管患耳听阈平均提高了17 dB;早期腭裂修复术对患者中耳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但尚无统计学差异(P> 0105)。结论:对伴发分泌性中耳炎的腭裂患者应积极采用置管术以改善患者的听力,利于语言的学习。  相似文献   

5.
腭裂患者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伴分泌性中耳炎的腭裂患者鼓室置管术对听力和中耳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53例(62耳)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腭裂分为鼓室置管组和对照组,采用纯音测听和鼓室图测试,了解近期和远期效果。结果 治疗组在置管后近期和远期纯音测听分别为23.3dB和23.4dB,属正常听力范围,但仍有64%属于B型和C型鼓室图。结论 鼓室置管能改善听力,但不能改善咽鼓管阻塞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腭裂修复同期鼓膜切开中耳置管,对腭裂渗出性中耳炎及听力损失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在腭裂修复前作声阻抗检查鼓室图为B型,声镫骨肌反射阴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V液反应阈大于等于30dB的患儿76例,随机分为置管组与常规组,置管组为行腭裂修复同期中耳置管45例,常规组为单纯行腭裂修复31例。术后两周分别进行鼓室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置管组术前术后V波反应阈平均值,听力损失及鼓室图均有显著性(P<0.001),常规组术前术后V波反应阈平均值,听力损失及鼓室图均无显著性(P>0.05),术前置管组与常规组V波反应阈平均值,听力损失及鼓室图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置管组与常规组两组V波反应阈平均值,听力损失及鼓室图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中耳置管可作为腭裂渗出性中耳炎及听力损失的常规治疗手段,提高患者听力,避免粘连性中耳炎发生。  相似文献   

7.
腭裂修复术同期鼓室置管的疗效及并发症防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腭裂伴渗出性中耳炎患儿的联合治疗。方法 比较38例(49侧耳)单纯性腭裂修复术与24 例(39侧耳)腭裂修复同期行鼓膜切开、PE管置入术对中耳积液的消除及听力的影响,并对置管术的适应证、操作要点、并发症的防治进行讨论。结果 腭裂修复同期鼓膜切开置管组术后6月48·7%的患耳中耳积液消失,明显高于单纯腭裂修复组。听力损害的患儿置管后听力平均提高17 dB。结论 有中耳积液的腭裂患儿在腭裂修复术同期行鼓室切开、PE管置入术,有助于改善患儿的中耳功能。  相似文献   

8.
腭裂是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腭咽部组织结构发育缺陷 ,使腭裂患者常并发分泌性中耳炎 (secreto ryotitismedia ,SOM )发生率远高于正常人群 ,约占4 0 %~ 6 0 %[1,2 ] ,严重妨碍患儿的语言、智力和心理等方面的正常发育。既往对腭裂患儿以单纯修复腭裂 ,关闭裂隙 ,听力恢复被忽视。近几年 ,多家学者报道改善中耳功能 ,提高听力水平 ,已成为腭裂并发SOM患者序列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近 5年来 ,我科对腭裂并发SOM患儿在行腭裂修复的同期行中耳穿刺 ,抽出中耳腔粘稠积液 ,获取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1 材料与…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腭裂修复同期鼓膜切开中耳置管对腭裂渗出性中耳炎及听力损失的作用。方法:选择在腭裂修复前作声阻抗检查鼓室图为B型、声镫骨肌反射阴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V波反应≥30dB的患儿76例,随机分为A、B2组,A组45例在腭裂修复同期中耳置管,B组31例为单纯性腭裂修复,术后2周行鼓室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结果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A组手术前与手术后V波反应阈值、听力损失及鼓室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B组手术前与手术后V波反应阈值、听力损失及鼓室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A、B2组间V波反应阈值、听力损失及鼓室图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A、B2组间V波反应阈值、听力损失及鼓室图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中耳置管可作为防治腭裂术后渗出性中耳炎及听力损失的常规治疗手段,避免黏连性中耳炎发生,提高患者听力。  相似文献   

10.
腭裂伴发中耳炎的诊治是唇腭裂序列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较早地在国内开展了腭裂伴发中耳炎的诊断和治疗研究。本文对腭裂伴发中耳炎的高发性、隐匿性和潜在危害性进行介绍,并提出了早期积极治疗是腭裂伴发中耳炎的基本治疗原则,总结了鼓膜切开置管术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技术要点等。  相似文献   

11.
腭裂患儿渗出性中耳炎与听力减退的发病情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56例腭裂患儿和50例正常儿童的渗出性中耳炎及听力减退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观察。研究对象年龄在5-14岁。所有儿童均进行耳科常规检查,听力测验及声阻抗检查。发现腭裂患儿渗出性中耳炎的发病率高,为46%;下沉对照儿童为6%。腭裂患儿听力减退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儿童,语言频率气-骨导差值在11dB以上者占57%,而对照儿仅占4%。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腭裂伴中耳功能异常的综合评估策略,优化诊治程序,进一步提高腭裂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对腭裂患者中耳功能异常的469侧患耳进行声导抗测试,对中耳积液与鼓室图、鼓室压及听力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对其中62例唇腭裂患儿的124侧患耳鼓室图变化进行为期1年的动态监测。结果 鼓室图为B、C、异型者积液率分别为50.3%(97/193)、34.8%(8/23)和20.9%(53/253)。异型积液患耳的鼓室压与无积液患耳的鼓室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型且有积液的患耳听力损失高于无积液患耳(P=0.001),异型鼓室图患耳积液与听力损失不相关(P>0.05)。唇腭裂患者在唇裂修复术至腭裂整复术期间,其中耳各型鼓室图构成比无差异(P>0.05)。结论 各型异常鼓室图积液率不同。鼓室压低于-150 dapa的异常鼓室图患耳应穿刺排查。B型鼓室图且有积液的患耳很可能影响听力,应在腭裂整复术中同期行鼓膜切开置管术;异型鼓室图患耳,即使有积液,也可暂保守治疗,暂不置管,但需密切随访。选择在腭裂整复术时置管并不会延误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