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人工耳蜗术前内耳成像在儿童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80例SNHL患儿均需要人工耳蜗,用signa HDe 1.5 T超导磁共振仪,先进行脑MRI平扫,排除颅内有无其他异常,再进行3D/FLESTA轴位扫描及MYTOOLS、Batch.oblique的超薄斜矢壮处理,迷路病变采用MIP重建。结果80例75耳可显示听神经及迷路正常,5例10耳Mondini畸型;4例4耳Michel畸型;16例28耳表现为前庭导水管扩大;6例4耳显示内听道狭窄伴蜗神经变细,31例畸形中有12例20耳同时伴有耳蜗前庭神经信号不同程度的缺失、部分变细。结论 MRI内耳成像技术对诊断感音神经性耳聋有很高的价值,能显示患儿蜗神经、前庭上下神经、面神经及内耳迷路的发育,人工耳蜗置换术前MRI检查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颞骨轴位高分辨CT(HRCT)在人工耳蜗植入(CI)中的指导作用及术后评估价值。方法 研究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86例(108患耳)行CI治疗的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患者,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有HRCT检查,分析HRCT检查图像质量、术前内耳发育畸形检出情况、内耳解剖结构检查效果及术后电极植入情况。结果 患者术前、术后HRCT图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需求,优良率分别达97.67%、96.5 1%;术前检出52例患者(68耳)存在内耳畸形,其中前庭导水管扩大28耳,耳蜗畸形16耳,半规管发育畸形11耳,耳蜗神经发育不良8例,内听耳道畸形5例;HRCT术前所测面神经到前庭窗、蜗窗距离及面神经隐窝到前庭窗、蜗窗水平截面距离与术中实测结果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I术后HRCT检查显示,共12例(11.11%)电极植入异常,其中不伴内耳畸形植入异常发生率2.50%,明显低于伴内耳畸形的16.18%(P<0.05)。结论 HRCT用于CI患者术前、术后检查,图像质量好,可客观显示患者内耳发育情况及解剖结构,有利于指导手术顺利进行,评价电极植入...  相似文献   

3.
CT、MRI在耳蜗植入前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CT、MRI在耻蜗植入前的作用。方法 感音聋患者6例,经颞骨高分辨CT扫描和耳部MRI检查后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将CT、MRI结果与手术所见进行对比。结果 CT、MRI显示6例中8耳存在前庭半规管扩大等多种类型的结构异常,中耳、耳蜗窗及其蜗形态结构正常,与手术所见吻合。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进行CT、MRI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蜗神经发育不良(CND)患儿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60例蜗神经发育不良患儿(共120耳)颞骨HRCT扫描和内耳道及内耳MRI表现影像学资料,分析比较其诊断CND的价值。结果MRI显示蜗神经发育不良104耳,其中伴前庭神经异常48耳,伴面神经细小5耳,伴内耳畸形48耳,HRCT显示内耳道狭窄56耳,蜗神经孔狭窄48耳。以MRI显示蜗神经缺失或细小作为诊断CND依据优于以HRCT显示耳蜗神经孔狭窄或封闭作为诊断CND依据(P<0.05);以HRCT显示耳蜗神经孔狭窄或封闭作为诊断CND依据诊断敏感度为89.42%,阴性预测值59.26%高于以HRCT显示内耳道狭窄为诊断敏感度53.84%,阴性预测值25.00%(P<0.05)。结论MRI检查可准确显示CND发生情况,HRCT可通过显示蜗神经孔的狭窄或封闭提示CND状态,内耳道正常情况下并不能排除CND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内耳畸形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Zhao XT  Han DM  Li YX  Kong Y  Zheng J  Chen XQ  Liu B  Liu S  Mo L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103-105
目的:探讨内耳畸形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方法和临床经验。方法:1997-2001年共实施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术180例,其中伴有双侧内耳畸形患者25例。就其不同原因所致内耳畸形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特点及术后开机调试特点与耳蜗形态正常的人工耳蜗植入进行了比较。结果:(1)所有内耳畸形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都有听觉;(2)内耳畸形人工耳蜗术中容易出现“镫井喷“,其中Mondini畸形术中出现“镫井喷“的现象比其他畸形多见;(3)植入电极大部分完成插入蜗内,少数遗留蜗外电极;(4)术后无面瘫、脑脊液瘘等并发症;(5)术后开机调试发现部分数值比正常形态耳蜗植入偏高,但听阈无明显区别。(6)经过语言康复训练,听力及言语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伴有内耳发育畸形患者的深度感音性聋可以行人工耳蜗植入,植入效果与耳蜗发育正常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效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常英娟  宦怡  张劲松  任静  徐俊卿  张静  邱力军 《医学争鸣》2007,28(12):1128-1130
目的:探讨磁共振内耳成像在儿童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38例可疑内耳畸形所致SNHL患儿,使用Philips Gyroscan Intera 1.5 T超导磁共振仪,首先进行颅脑常规扫描,排除颅内其他病变后,分别进行3D/T2WI/TSE轴位和B-TFE的超薄斜矢壮位扫描,迷路病变采用MIP重建.结果:16例32耳显示听神经、迷路正常.2例3耳Michel畸型;6例12耳Mondini畸型;12例24耳前庭导水管扩大;20例畸形中有6例12耳同时伴有耳蜗前庭神经信号不同程度的缺失.2例4耳显示内听道狭窄伴蜗神经变细.结论:磁共振内耳成像对诊断儿童先天性SNHL有着重要的价值,对判断患儿内耳迷路及各神经发育情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这类患儿进行人工耳蜗置换的术前必要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内耳水成像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于手术治疗前进行头颅内听道MRI及螺旋CT检查,对所有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及统计学处理,探讨MRI内耳水成像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146例患者中(行双侧检查共292耳),其中MRI检出前庭导水管异常13例(20耳),CT检出5例;MRI检出内耳畸形15例(19耳),CT检出11例,漏诊4例;MRI检出内听道狭窄5例(8耳),CT检出2例,漏诊3例;MRI检出耳蜗纤维化4例(5耳),CT检出4例(4耳);单纯依据CT检查诊断正确率为77.40%(113/146),单纯依据MRI检查诊断正确率为93.84%(137/146)。结论 MRI水成像技术可应用于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的影像评价,可提供准确、可靠的内耳膜迷路及内听道神经的解剖学信息,可对耳蜗纤维化、神经发育等诊断提供准确依据,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耳蜗微窥镜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耳蜗结构,实施蜗内手术干预。方法 采用0.45mm直径微窥镜,观察动物和耳蜗植入者的内耳结构,采用半导体微激光对内耳病变进行干预。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耳蜗微窥镜插入后内耳无结构损伤,ABR阈值暂变化,2周后基本恢复。对耳蜗植入者临床应用微窥镜可诊断蜗内病变。微激光干预后可重建鼓阶,顺利植入人工耳蜗电极极阵,结论 耳蜗微窥镜临床使用安全,结合微激光可对内耳疾病进行了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蜗神经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感音神经性聋中的应用价值,为今后感音神经性聋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从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就诊的80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50例患者大于等于18岁,30例患者小于18岁)采用GE HDxt 3.0T磁共振扫描仪对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进行蜗神经磁共振成像及内耳水成像。结果 50例大于或等于18岁患者中,46例92耳显示蜗神经、迷路正常,1例2耳蜗神经信号缺失,2例3耳前庭导水管扩大,1例2耳耳蜗神经细小;小于18岁患者中,15例30耳显示正常,Michel畸形为3例5耳,Mondini畸形有2例3耳,1例2耳耳蜗神经细小,还有2例4耳为前庭导水管扩大。结论蜗神经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感音神经性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为患者的明确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对蜗内电极显示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8例已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患者做MSCT横断扫描,MPR重组及容积再现技术(VRT)重建,扫描参数为120kv,80mas,0.6mm准直器宽度,重建图像厚度0.6mm,间隔0.1mm,骨算法重建,对特殊患者行VRT三维重建。结果 25例显示植入电极在耳蜗内呈点状高密度影,VRT图像显示电极在耳蜗内呈自然螺旋状,无扭曲、滑脱与耳蜗走形一致,其中23例患者,耳蜗内显示植入电极12对,2例显示11对。2例植入失败,其中1例并发中耳炎,电极脱落仅于耳蜗底转,1例电极位于耳蜗外。内耳畸形成功植入1例,VRT图像显示植入耳蜗前段4-5电极。结论 MSCT扫描结合MPR及VRT重建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植入电极在耳蜗内形态、位置、数目有准确、清晰、直观显示,对术后患者的康复评估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1.
方娴静  郑穗生  王龙胜  邹立巍 《安徽医学》2017,38(12):1517-1519
目的 探讨CT及MRI在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患者行人工耳蜗植入(CI)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1月至2016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7例拟行CI的SNHL患者的CT及MRI图像,结合Sennaroglu分类法进行影像分类诊断.结果 87例SNHL患者的174耳中,耳蜗畸形10耳,前庭导水管扩大28耳,半规管畸形2耳,内听道畸形1耳,中耳炎患者7例.结论 不同影像学检查在SNHL患者CI术前能提供多种信息,均对临床诊治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明确耳蜗畸形与耳蜗正常患者经人工耳蜗微创植入后其听力恢复及残余听力保护的情况。 方法 经术前颞骨CT、内耳水成像及听力学检查对患者进行分组纳入,分析38例行微创人工耳蜗植入的患者资料,耳蜗畸形16例,耳蜗正常22例,比较两组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及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评分以及残余听力保留情况,听力保留标准:125、250、500 Hz平均阈值较术前升高<10 dBHL。 结果 人工耳蜗电极均能顺利植入,术中检测电极阻抗均正常,开机后两组对象人工耳蜗均工作正常,听觉反应良好。16例耳蜗畸形患者术后1个月低频残余听力保留率82%,完全保留率33%,部分保留率49%。22例耳蜗正常患者,低频残余听力保留率100%,完全保留率82%,部分保留率18%。随访6个月、1年听力保留率与1个月时无变化。耳蜗畸形患者术后CAP和SIR值分别为5.7±1.2、3.5±1.0;耳蜗正常患者术后CAP和SIR值分别为6.4±1.1、3.7±0.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耳蜗畸形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言语康复情况、对声音的反应能力与耳蜗正常患者术后无明显的差异。但耳蜗畸形由于结构的影响,耳蜗畸形组低频残余听力的保留率要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本研究耳蜗正常与耳蜗异常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其术后疗效及残余听力的保留情况无显著差异,这一结果为临床诊治该类患者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Chen DY  Chen XW  Jin X  Zuo J  Wei CG  Cao KL  Fang FD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0):2820-2824
目的探讨伴内耳畸形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SLC26A4(PDS)基因突变发生的概率、突变类型,以及SLC26A4(PDS)基因突变与各种内耳畸形及术中听神经电诱发复合动作电位(ECAP)检出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48例伴有内耳畸形的人工耳蜗植入者及50例健康对照。取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SLC26A4(PDS)基因全部编码区,包括2~21号外显子,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分析突变。48例患者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通过神经反应遥测(NRT)技术,直接近场记录听神经电诱发复合动作电位(ECAP)。结果前庭水管扩大组中70.3%(26/37)、其他内耳畸形组中18.2%(2/11)的患者发现有SLC26A4(PDS)基因突变。本研究中共发现15种突变类型,其中有8种为新发现的类型。IVS7-2A〉G是最常见的SLC26A4(PDS)基因突变类型,45.9%(17/37)的前庭水管扩大患者发现此种突变。在伴内耳畸形的人工耳蜗植入者患者中,未发现SLC26A4(PDS)基因突变与术中听神经电诱发复合动作电位(ECAP)检出率之间有相关性。结论SLC26A4(PDS)基因突变是前庭水管扩大畸形的主要病因,IVST-2A〉G是其最常见的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DR内听道像及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效果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46例已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影像检查及相关的声学检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DR内听道像及耳镜检查.结果 43例DR内听道像显示工作电极全部植入且沿耳蜗螺旋自然弯曲,无滑脱、扭曲,术中、术后的声学检测正常;2例DR內听道像显示工作电极未植入完全,术中检测声阻抗正常,术后恰当刺激神经反应遥测可引出;1例患者内耳先天发育畸形Mickel型,其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显示耳蜗内电极位置过深,部分自鼓阶滑脱,部分在底圈与中间圈移行处扭曲,且电极不工作,声学检测不能引出,需行再植入术,其他5例CT显示耳蜗内电极连续,形态、走行无异常.结论 DR内听道像廉价、直观监测蜗内电极位置、形态,应作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常规检查;CT可以提供确切的异位信息及内耳、中耳畸形的情况,两者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效果评估和康复训练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后耳蜗位平片摄影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1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儿(年龄30d~4岁)分别摄许氏提倡的耳蜗位平片摄影位和我们改良后的许氏耳蜗位平片摄影位,用Cohen(c)方法测出蜗管内电极数,将术中得数与2种片所得共3组数据行统计处理t检验。结果2种平片均能清晰地显示蜗管内电极的位置和形态,2组X片结果与手术结果基本吻合,3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后耳蜗位平片摄影位方法简便,易使4岁以下患儿接受,且能满足了解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精确状态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恢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4例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术前进行智力、听力学、影像学检查,配带助听器评估,并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经乳突-面隐窝进路行人工耳蜗植入术,记载术中情况,术终测电极电阻,术后1个月开机调试,语前聋者进行听觉语言培训,术后追踪随访疗效满意度和言语可懂度,对所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3例耳蜗植入手术一次成功,1例电极移位二次手术成功,术后暂时性面瘫2例、眩晕1例,两周X线颞骨拍片证实耳蜗电极位于耳蜗内,1个月开机调试,全部病例获取听力。3例语后聋患者听觉言语恢复,其他语前聋患者均行半年以上的听觉语言培训,随访4—6年,半开放式言语识别率〉80%,全部患者及家属达到术前的期望值。结论人工耳蜗是治疗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及全聋的有效方法,术后效果主要与人工耳蜗植入时的年龄、术前听力与言语基础、听神经及其传导功能、智力、植入电极在规定的部位、术后调机与康复的有效性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