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对胃肠动力的研究成为国内外热点问题.在中医学中虽然没有胃肠动力这样的名称,但对此的认识和研究历史悠久,文献丰富.胃肠动力障碍临床上常表现为腹胀满、暖气、恶心、呕吐等,临床常见于胃肠运动功能障碍、消化道疾病、胃肠手术后、代谢性疾病、肌源性疾病等.……  相似文献   

2.
中医对胃动力障碍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胃肠动力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是近10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 ,目前已成为国内外消化界广泛关注和瞩目的课题 [1]。胃肠动力研究在我国具有较早的历史。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 ,中国现代生理学先驱林可胜教授就曾研究过进食脂肪对移植小胃的运动和分泌的影响 ,并发现了肠抑胃素 (entergastrone)[2]。胃动力障碍是胃肠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 ,多体现为胃运动功能异常 ,特别是胃运动减弱占大多数 ,临床以上腹胀满、餐后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和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为其主要表现 [1],临床常见于特发性胃…  相似文献   

3.
中医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治疗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功能性胃肠疾病是由于胃肠道动力或感觉异常所致,现代医学多采用促胃肠动力等药物治疗。而中医认为胃肠功能疾病与脾、胃、肝三脏功能密切相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肝主疏泄,可调节脾胃的运化功能。因此,通过健脾益气、通降胃气、疏肝理气等方法,作用于促胃肠动力的不同位点,来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并为治疗本病的中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刘林  王垂杰 《中医药学刊》2005,23(12):2204-2205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的以上腹胀闷、暖气、早饱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60%以上的病人存在胃肠排空障碍。本项研究依据中医对本病的认识,组方用药观察其对小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以期探讨中药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样疾病药理作用机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发生机制与胃动力障碍有直接关系,临床上以腹胀满、餐后腹胀、早饱、暖气、恶心和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群为主要表现[1].近年来,笔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促胃肠动力西药效果欠佳的FD患者41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促胃肠动力中药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肠道运动是消化道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紊乱是引起消化道症状的重要因素之一。胃肠动力学异常性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如果加上胃炎、溃疡病等其他常见病引起的动力学异常.则发生率更高。胃肠动力疾病是目前消化内科的研究热点,胃肠动力中药在临床运用广泛,疗效确切。中医以辨证论治、整体观念的特点。使其在功能性疾病的治疗上具有突出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的消化道慢性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早饱、上腹胀等症状,其发生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及胃肠道激素调控平衡有关。近年来,由于B超、核素等用于胃肠动力学研究,发现本症相当常见。症状严重者如不积极治疗,极易导致酮症或酸中毒而使病情恶化。现代医学对此症主要给予胃肠动力剂,药用西沙比利等。中医临床主要根据患者恶心、呕吐症状,结合现代医学胃肠动力学原理,多给予理气降逆之中药。但我们认为,要真正调整患者的体质状态,使患者消化功能恢复正常,则仍需在有效控制患者血糖的情况下,按中医脾胃学说的基本理论,进行整体的辨证分析和选择综合准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加味四逆散治疗肝硬化患者胃肠动力障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患者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暖气、早饱、恶心、呕吐等胃动力障碍症状,笔者采用疏肝解郁法的主要方剂四逆散加味治疗肝硬化胃肠动力障碍75例,并与西药治疗75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胃肠道平滑肌运动是消化道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紊乱是引起消化道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胃肠动力学异常性疾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加之胃炎、溃疡病等其他常见病引起的动力学异常,则导致发生率更高。胃肠动力疾病是目前消化内科的研究热点,胃肠动力调节中药在临床运用广泛,疗效确切。中医以辨证论治、整体观念的治病原则,使其在功能性疾病的治疗上具有突出的优势。近年来,随着对胃肠动力调节机制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0.
胃肠动力学是近十几年来国际国内研究的热点,治疗药物也有长足的发展。中医虽无胃肠动力学名词,但是对胃肠动力的认识和研究却是历史渊源,文献丰富,疗效确切。本文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说明中医对胃肠动力的认识是有科学依据的。特别是中医的脏腑学说,从整体功能出发,认识到胃肠的更虚更满运动,除了自身规律外,还和其它脏腑的功能密切相关,调整脏腑间的功能,对胃肠动力障碍的疾病,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借鉴中医对胃肠动力的独特见解,无疑将更加深对胃肠动力学的认识,促进其发展。1中医对胃肠动力学的认识“胃满则肠虚,肠…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以胃张力低下、运动减慢、排空延迟为其动力学改变的胃动力障碍性疾病,对应中医的"痞满""呕吐"等疾病。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宗筋之长,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痿证及糖尿病性胃轻瘫在发病和治疗上均与脾胃关系密切,"治痿独取阳明"作为历代医家治疗痿证的指导大法,针灸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不仅可以达到降糖作用,还可以改善胃轻瘫的症状,希望以后在此方面的研究能有更新及突破。  相似文献   

12.
中药促胃动力作用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厉兰娜 《中医杂志》2000,41(12):753-754
功能性胃动力障碍性疾病的研究是近年来研究热点之一。这类疾病发病率高,约占消化专科门诊人数50%以上。其临床表现,主要是一组程度轻重不一的上消化道功能紊乱症状,如上腹不适、饱胀、嗳气、烧心、反酸、呕吐等,严重者明显消瘦,体力下降。这些表现与中医邪陷中焦、心下痞塞、气机逆乱、升降失常的证候表现相似,通过辨证施治,中药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因此,加强中药促胃动力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可明确机理,筛选方药,提高疗效。目前中药促胃动力作用的研究大致分传统方剂、验方的研究,拆方研究和单味药研究3类。现将其研究现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周则文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2):1937-1937,1947
胃神经症是以胃肠运动和分泌功能紊乱,而无器质性病变为特征的一类综合征,临床上常以持续或反复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反酸、暖气、厌食、食后饱胀、呕吐并伴有全身症状为主要表现。本病发病率高,以女性居多。笔者近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神经症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关于胃促动力中药开发研究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1993年在《中医杂志》发表“从脾胃升降理论探讨开发胃动力中药的设想”一文,旨在引起中医同道对这一问题的重视。胃肠动力学的研究,成为国内外胃肠病学的热门课题,由于胃动力障碍性疾病十分常见,中医对这类疾病的病证早有认识,并有相当丰富的治疗经验,因此,从中医药开发胃促动力中药的问题有再次提出来思考和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以上腹疼痛、饱胀、嗳气、烧心、反酸、纳差、恶心及呕吐为主要表现的较常见的综合征。其发病多与胃肠运动功能障碍有关。本院采用新型胃动力药西沙必利治疗FD患者12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对胃动力障碍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水泉 《光明中医》2006,21(8):37-39
中医学对胃动力障碍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且中药材药源丰富、副作用小,故运用中药治疗胃动力障碍疾病已逐渐得到重视.近年来人们对中药胃动力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作了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了对"胃动力中药"这一概念.有关研究表明,对胃动力功能有影响的中药可分为三类:促进胃肠运动、抑制胃肠运动、双向调节胃肠动力.通过整体实验、离体实验及整体结合离体实验研究显示,一些活血药、理气药、健脾药具有促胃动力作用;而促肠运动的中药主要集中在润肠通便类或健脾消食类中药及复方中.其机制可以分为神经调节和脑肠肽调节等途径.祖国医学非常重视脾胃(包括现代医学的胃肠)的功能,在长期实验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从中医中药中寻找治疗胃动力障碍的有效药物,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将近年来中医药在此领域的有关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胃肠动力障碍(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disorders, GMD)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表现,与手术创伤、麻醉药物使用等因素有关[1]。临床上广泛应用西沙比利、多潘立酮、胃氯普安、莫沙必利等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胃肠动力障碍,但由于其不良反应多等因素未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2]。近年来,药用植物在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方面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胃轻瘫(DGP)是糖尿病导致的慢性并发症,表现为胃肠神经功能受损、胃动力障碍、胃排空延迟.常见的症状包括早饱、餐后腹胀、恶心、呕吐、暖气、胃纳减退等.笔者于2004年8月至2008年6月应用健胃消痞汤加减治疗DGP38例,并设西药对照组观察,现报告如下:(2009-05-21收稿)  相似文献   

19.
胃运动功能障碍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其主要表现为上腹胀满疼痛、嗳气、反酸、早饱、食欲不振等症状。胃镜检查无肿瘤、溃疡、糜烂等胃部器质性病变,综合检查也无胃外消化系统的器质性病变或全身性疾病。其属中医痞证、嘈杂、胃脘痛范畴。根据笔者的临床体会,胃运动功能障碍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两脏,肝郁脾虚,胃失通降为其病机。肝郁脾虚可以概括胃运动功能障碍的本质,抓住肝郁脾虚就等于抓住疾病的主线。基于上述理论研制出胃新胶囊,现将其临床治疗效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8例胃动力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胃新胶囊治疗组55例中男…  相似文献   

20.
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如锋 《四川中医》1998,16(2):27-28
功能性消化不良(FT))是一组以上腹部疼痛或不适,餐后饱胀,暖气,早饱,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烧心,及反流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病。近年研究认为大多数m患者与胃肠运动功能障碍有关,但发病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讨。促动力药物吗叮琳和西沙必利能改善患者症状,但疗效并不十分满意。中医药治疗此病有一定优势,笔者自拟中药方剂治疗rp患者巧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采用我科1995年回月至1997年2月确诊的rp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男20例,女25例;年龄对一62岁,平均39.2岁;平均病程4.6年。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