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46例(49条肢体)股、腘动脉闭塞症人工血管和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的远期通畅率.方法 选择2000~2010年46例(49条肢体)股、腘动脉闭塞症患者,其中28条肢体行大隐静脉股-腘动脉旁路转流术,21条肢体行人工血管(膨体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ePTFE)股-腘动脉旁路转流术.其中膝上32条肢体,膝下17条肢体.结果 大隐静脉组1、3年通畅率分别为85.7%(24/28)、67.9%(19/28);人工血管组1、3年通畅率分别为76.2%(16/21)、57.1%(12/21).结论 在股-腘动脉旁路转流术中,自体大隐静脉在性能和远期通畅率上远胜于人造血管.该术式应首选自体大隐静脉作为血管移植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腘血管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2-2005年诊治的28例腘血管压迫综合症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术前通过临床表现、彩色超声多普勒、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血管造影(NR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等检查明确定性及定位诊断.结果:28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证实为腘血管压迫综合征.结论:腘血管压迫综合征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治疗以解除异常压迫、重建血运为主.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病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腘血管损伤治疗的临床经验,提高腘血管损伤修复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及截肢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7例腘血管损伤患者的诊断及情况治疗.结果 本组无死亡,肢体存活好转14例;3例截肢,其中1例伤后急诊行腘血管断裂修复、胫骨上段开放骨折内固定术,术后肢体存活,但2个月后再次受创伤而致内固定断裂再次开放性骨折行截肢术,1例血管吻合术后24 h发生血管危象转往上级医院重新修复后截肢,另外1例术后发生小腿肌肉坏死而致急性肾功能不全行截肢术.结论 腘血管损伤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探查修复,术后精心护理和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伴腘(股)动脉损伤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1995年1月-2007年10月我科收治膝关节周围骨折伴腘(股)动脉损伤28例,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同时行腘(股)动脉损伤静脉移植修复术17例,直接行端端吻合术5例,行单纯修补术6例;对小腿严重创伤合并筋膜间室综合征者行小腿筋膜切开减压术3例,修复损伤神经3例,2例同时伴深静脉损伤无缺损者直接行吻合术。结果28例随访0.5—1年,23例6h以内行骨折开放复住内固定及血管修复建立血循环者,其中21例下肢功能良好;2例小腿肌肉坏死并发感染、高热,清创处理后体温逐渐下降,切口反复不愈伴骨外露,后高位截肢或因合并症自动出院;3例伤后48h出现血循环障碍,转我院急诊探查,吻合血管,术后血循环未见好转,并二期手术,但足部运动功能大部分丧失。结论膝关节周围骨折伴腘(股)动脉损伤应尽早行骨折复位固定,修复损伤腘(股)动脉以恢复血循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注射液(Lipo-PGE1)对老年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入选吉林大学第四医院老年病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住院且确诊有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老年患者60例,采用Lipo-PGE1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内径和动脉峰值速度的变化。结果老年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经Lipo-PGE1治疗后,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内径均增加,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峰值速度均增快,但差异无显著性差异。经Lipo-PGE1治疗后,60例患者均自我感觉行走有力,足面皮肤温度增高明显,有间歇性跛行的28例患者行走距离和最大耐受距离均明显增加。结论 Lipo-PGE1对老年患者双下肢血管病变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其可以扩张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内径,增快其动脉血流峰值速度,有效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6.
胫骨上段骨折并血管损伤早期诊断与漏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胫骨上段骨折并血管损伤的治疗效果,提高胫骨上段骨折并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治水平。方法本组8例胫骨上段骨折并血管损伤病例中,胫骨上段骨折合并腘动脉断裂4例,合并腘静脉断裂1例,合并腘动静脉挫伤1例、就诊时间为伤后2~4小时,伤后24小时就诊者2例为合并腘动脉部分断裂。4例行动脉吻合术,1例行腘静脉吻合术,1例行腘血管探查松解术,2例行截肢术。结果本组6例经手术给予胫骨切开复位内固定、血管损伤治疗后下肢功能完全恢复,血管吻合术后肢体存活率为100%,2例行截肢术。结论胫骨上段骨折并血管损伤后,应仔细检查,避免漏诊,尽快血管探查,才能避免截肢等灾难性后果。  相似文献   

7.
左腘窝陈旧性积血伴左下肢小隐静脉曲张是由于腘窝手术后未能彻底治愈,致瘀血块压迫腘窝处血管导致小隐静脉轻度曲张而腘窝处静脉瘀积。由于病患位于腘窝处,极易误诊为腱鞘囊肿。笔者在临床中遇到1例此类病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51岁女性,左腘窝肿块、局部酸肿感明显8个  相似文献   

8.
赵万象 《浙江医学》1996,18(2):113-113
膝关节脱位临床上较少见,一旦发生则较严重,并由于常伴有腘部血管损伤,处理不及时可导致小腿坏死而截肢。我院1975年~1992年收治膝关节脱位13例,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并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本组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17~56岁。右侧8例,左侧5例。膝关节脱位类型:前脱位5例,后脱位3例,外侧脱位3例,内侧脱位2例。致伤原因:车祸伤6例,压伤4例,摔伤3例。闭合脱位8例,开放脱位5例。合并小腿骨折3例,腘部血管损伤6例,腓总神经牵拉伤2例。  相似文献   

9.
我院1991~1998年收治5例因腘动脉损伤致肢体血循环障碍而截肢的病例.为了引起对腘动脉损伤严重性的认识,避免延误治疗时机,而丧失血管吻合的机会,最终造成截肢.现将我院收治的5例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腘窝囊肿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我院2009年1月~2012年3月53例55个超声检查腘窝囊肿患者的声像图资料并与临床结果对照。结果:53例腘窝囊肿,经手术治疗21个,穿刺治疗28个,误诊1例,6例未手术或穿刺经抗炎治疗后囊肿缩小或消失,超声诊断符合率98.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腘窝囊肿其图像清晰、准确性高、操作简单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作为术前指导与治疗后随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腘窝囊肿也称 Baker 氏囊肿、腘窝滑囊炎,迄今为止,国内尚未见小儿腘窝囊肿专题报告,现结合我院诊治9例,作一简要讨论。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9例中男7例,女2例,年最小者6岁,最大者12岁,平均年龄为9岁;从发现肿块到治疗,3个月至1  相似文献   

12.
静脉瓣膜替代术是利用大腿屈肌腱在腘静脉平面作成肌襻。由于肌腱的收缩和放松,使腘静脉获得瓣膜样功能。我院自1987年8月至1989年9月共收治50例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其中术后护理至关重要,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组病人男性26例、女性24例、发病肢体右侧30条、左侧20条。年龄28~67岁;平均48.9岁。病程展短者3年,最长者26年,平均8.9年。主要临床表现:全部均有浅静脉曲张和小腿沉重酸痛,出现肿胀者54%,足靴区色素沉着80%,胫前皮肤溃疡50%。本组病人均行顺行及逆行血管造影,顺行造影显示共同特征为:①股浅静脉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伴腘动脉损伤的治疗。方法:2006年3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伴腘动脉损伤87例,行腘动脉损伤静脉移植修复术56例,直接行端端吻合术21例,单纯修补术10例。胫骨平台骨折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79例6小时以内行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及血管修复建立血循环者中,79例血运稳定,5例小腿肌肉部分坏死,经清创、换药、2期植皮后创面愈合;3例伤后36~48小时出现血循环障碍,经急诊探查,吻合血管,术后循环未见好转,后出现高热、肾衰,最后行高位截肢。62例随访0.5~1年。49例血管修复术后患肢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良好,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3例足部感觉正常,肌力3级,生活基本自理;7例因骨折畸形愈合而膝内翻致轻度跛行,生活能自理;3例高位截肢后安装义肢,生活部分自理。结论: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伴腘动脉损伤应尽早行骨折复位固定,修复损伤腘动脉以恢复血循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减少腘动脉损伤患者行血管重建术后的并发症,促进患肢功能重建。方法:通过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的应用以及心理、体位、疼痛等方面进行护理。结果:12例患者患肢全部成活。经1~3年的随访发现,小腿肌肉部分萎缩3例;行二期跟腱、屈趾肌腱延长者1例,术后行走功能恢复,行三踝融合1例,术后恢复踝关节功能位行走。结论:正确、及时、有效的术后护理,在腘动脉损伤行血管重建患者的治疗及功能恢复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院在2000—2003年间收治腘血管损伤8例,5例成功保肢,3例截肢。我们的体会是腘血管损伤后通血时间越早,保肢成功的机会越大。反之亦相反。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35~60岁,平均47岁。受伤机制均为重物砸伤,8例中除1例无骨与关节损伤外,其余7例均为股骨远端骨折或“浮动膝”。受伤至手术时间最短为3小时,最长为4天,平均26小时。本组8例中,2例为外院转入,下肢缺血时间分别为4天和32小时。缺血时间长达4天的病例下肢已出现尸斑,转入后保肢的希望十分渺茫,但在家属的强烈要求下,我们做了血管修复手术。但最后仍截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腘动脉陷迫综合征(PAES)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2006年4月-2008年7月,就诊于我院的4例PAES患者,其中3例腘动脉狭窄,1例闭塞。3例采取传统手术,1例EVR治疗。术后6~12个月及每年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症状及腘动脉、侧支循环情况。结果:腘动脉狭窄2例行腘动脉松解术后6个月下肢活动正常,腘动脉血流通畅;腘动脉闭塞1例行腘动脉松解并切开取栓术后5d腘动脉再闭塞。EVR治疗1例术后6个月腘动脉再闭塞,下肢血供靠侧支循环代偿。结论:传统手术效果优于EVR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动脉栓塞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入选本院2004-2006年5月36例患者的40条下肢动、静脉血管病变的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36例患者累及40条血管,深静脉血栓36条血管(36/40),占总血管条数90%(髂腘段7条、股段16条、股腘段3条、腘段10条);动脉栓塞4条血管(髂腘段2条、腘段2条),占总血管条数10%(4/40).21条血管行血管造影证实,9条血管手术证实,10条血管与临床追踪的结果相符.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动脉栓塞具有简便、无创、可重复、准确而快速等特点,可作为临床上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拉伸吻合法治疗腘动脉损伤的疗效。方法 38例腘动脉损伤患者中24例采用血管长段游离,拉伸延长,然后进行端端吻合的方法修复,4例漏诊未进行血管探查。结果 38例患者中,肢体存活无血管损伤后遗症(不含骨折本身后遗症)25例,肢体存活但后遗肢体部分坏死或缺血性肌挛缩3例,肢体坏死后截肢10例。结论血管拉伸吻合法修复腘动脉缺损效果好,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19.
<正> 四肢骨折、脱位是骨科最常见的损伤,但合并血管损伤並不十分多见。一旦发生在缺少侧枝循环之处且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或伤情过重,则可引起肢体坏死,甚至危及生命,应予以重视。现就芜湖市二院及一院骨科自1972年7月至1980年10月资料比较完整的11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伤员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64岁,平均年龄31.7岁。职业中工人5例,农民3例,儿童3例。致伤原因:行车事故5例,皮带绞伤1例,重物压伤2例,跌伤3例。损伤的血管肱动脉4例,(其中合并桡、尺动脉损伤1例),腘动脉4例,胫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CTA)扫描不同膝关节层面腘动脉的解剖走行,探讨下肢CTA的最佳腘动脉监测层面。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间47例(共94侧)糖尿病患者腘动脉图像,将其分为髌骨上缘组、髌骨正中组及髌骨下缘组。分析腘动脉与腘静脉的关系及腘动脉斑块的发生情况。结果 髌骨上缘组中有76侧腘动脉位于腘静脉前内侧,11侧位于腘静脉正前方,1侧位于外前方,1侧位于正外方,5侧有血管干扰显示不清。髌骨正中组中有68侧腘动脉位于腘静脉前内侧,10侧位于腘静脉正前方,3侧位于外前方,1侧位于外后方,12侧有血管干扰显示不清。髌骨下缘组中有41侧腘动脉位于腘静脉前内侧,17侧位于腘静脉正前方,4侧位于外前方,1侧位于正外方,2侧位于外后方,29侧有血管干扰显示不清。经χ2检验,髌骨上缘和正中层面的腘动脉稳定性较髌骨下缘层面高(P<0.05),血管干扰少(P<0.05)。髌骨上缘层面腘动脉斑块发现率[44.68% (42/94)] 高于髌骨正中层面[25.53% (24/94),P<0.05]。结论 髌骨正中层面可作为下肢动脉CTA腘动脉监测的最佳监测层面。当髌骨正中层面腘动脉辨认困难时,可选择髌骨上缘层面作为替代监测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