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的磁共振诊断价值。方法本组病例15例,年龄42-63岁,临床表现以胸痛为主,全部病例使用德国SIEMENS Symphony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使用自旋回波(SE)序列和梯度回波(GRE)序列,12例兼作MRA检查,10例行DSA检查。结果Ⅰ型主动脉夹层7例,Ⅱ型主动脉夹层1例,Ⅲ型主动脉夹层7例。(1)直接对象:①双腔征(100%);②内膜片12例;③血栓闭塞型夹层3例;④内膜破口1例。(2)间接征象:①受累主动脉增宽扩张,各段管腔不成比例;②主动脉壁增厚,连缘毛糙。结论MRI对诊断主动脉夹层有一定的特异性、敏感性,具有多方位成像和血液流空信号的特点,明确夹层的类型。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夹层磁共振诊断与超声等诊断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评价和比较MRI、综合超声、CT、X线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中的价值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综合诊断及其优选应用。方法  62例主动脉夹层均进行MRI的自旋回波 (SE)序列、电影 (Cine MRI)和经胸超声 (TTE)检查 ,其中 3 2例行二维磁共振造影 (2D MRA)检查 ,2 0例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造影 (3D DCEMRA )检查 ,2 3例行速度编码电影血流速度测定 (VEC)检查 ,15例行经食道超声 (TEE)检查。 3 3例行螺旋CT检查 ,2 9例行DSA检查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MRI和TTE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灵敏度分别是 97%、85 % ,特异度分别为 10 0 %、90 %。TEE诊断主动脉夹层的灵敏度为 10 0 % ,CT灵敏度为 90 .1% ,DSA灵敏度为 89.6%。结论 MRI和综合超声及CT、DSA均为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优良方法 ,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加以选择 ,而MRI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评价低场强血管造影(LF-3D-CE MR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在0.35T低场MR仪上,对19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进行常规扫描后,采用梯度回波序列(FE),动态增强扫描,原始图像做最大投影密度(MIP)三维(3D)重建,并对图像质量和病变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图像质量:优12例(63%)、良6例(32%)、差1例(5%)。本组主动脉夹层19例,按Debaky分型:Ⅰ型5例(5/19),Ⅱ型1例(1/19),Ⅲ型13例(13/19),常规平扫发现的并发症/伴发症主要有:胸腔积液、主动脉瘤、主动脉旁渗出和血栓形成。结论LF3D-CE MRA能直观显示主动脉的“双腔“征和分离内膜片,并显示病变段的整体三维空间形态,但观察邻近结构和周围器官尚需结合常规扫描断层图像;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文章着重对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的MRA及CTA诊断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对41例临床确诊糖尿病足患者的下肢血管行MRA、CTA、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MRA、CTA对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效果。结果 MRA对于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成像的总体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7.8%、98%、97.7%,CTA对于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成像的总体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6.7%、94.9%、98.1%。膝上动脉组,MRA的成像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为98.4%、98.4%、98.4%,CTA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7.8%、98%、97.6%。膝下动脉组,MRA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6.7%、97%、96.6%,CTA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7%、83.3%、98.9%。结论 MRA及CTA均为诊断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有效的影像学方法,且MRA及CTA对于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的整体诊断效果无明显差异,但MRA对膝下动脉病变的诊断优于CTA。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比腹主动脉夹层患者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影像学特征,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腹主动脉夹层患者CDFI与MRA影像学特征,分析CDFI和MRA在识别撕脱内膜、内膜破口位置、真假腔、假腔血栓、夹层累及范围和腹主动脉分支起源上的一致性.结果内膜撕脱和真假腔的存在在CDFI和MRA间有较好的一致性(Pa=0.857和Pa=0.793),对破口的检出是一致的(Pa=1.000);两者在夹层累及范围、腹主动脉分支起源及管腔内是否血栓形成上同样显示了较好的一致性(Pa>0.6).结论CDFI在腹主动脉夹层诊断中,各项指标与MRA结果显示良好的一致性,且又有方便、快捷、安全、价廉等优点,对腹主动脉夹层的急诊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随访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因此认为CDFI可作为诊断腹主动脉夹层的重要影像学依据及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40例,经过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结果:DebakeyI型有17例,占比42.5%;DebakeyII型2例,占比5.0%;DebakeyIII型21例,占比52.5%;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测破口阳性37例,占比92.5%。结论: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操作简单,对患者的创伤小,更好的诊断出主动脉夹层,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头臂动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的MR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为头臂动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的10例MRI和动态增强MRA表现.10例中的4例同时行血管造影,2例行彩超检查.结果 10例MRI检查共显示血管狭窄、闭塞46个节段,与血管造影、彩超对照比较,两者符合率>70%.结论 MRITSE序列和动态增强MRA的联合应用,可以显示和诊断头臂动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病因及CT对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断。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对CT平扫和CT血管成像扫描检查主动脉夹层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疼痛52例(91.2%)以及高血压48例(84.2%),57例患者中Stanford A型39例,Stanford B型18例,DebakeyⅠ、Ⅱ型27例,DebakeyⅢ型30例;CT血管成像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平扫检出率(χ2=4.940,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是以一种高致死性疾病,高血压可能为其主要诱发因素,CT平扫及CT增强扫描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对主动脉夹层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比腹主动脉夹层患者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影像学特征,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腹主动脉夹层患者CDFI与MRA影像学特征,分析CDFI和MRA在识别撕脱内膜、内膜破口位置、真假腔、假腔血栓、夹层累及范围和腹主动脉分支起源上的一致性.结果内膜撕脱和真假腔的存在在CDFI和MRA间有较好的一致性(Pa=0.857和Pa=0.793),对破口的检出是一致的(Pa=1.000);两者在夹层累及范围、腹主动脉分支起源及管腔内是否血栓形成上同样显示了较好的一致性(Pa>0.6).结论CDFI在腹主动脉夹层诊断中,各项指标与MRA结果显示良好的一致性,且又有方便、快捷、安全、价廉等优点,对腹主动脉夹层的急诊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随访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因此认为CDFI可作为诊断腹主动脉夹层的重要影像学依据及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夹层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价值,探讨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及应用。【方法】4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超声、CT、MRI检查,与确诊病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超声、CT、MR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4%、93.0%、100%和93.0%、100%、100%。【结论】超声检查为主动脉夹层诊断的优良方法,应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夹层285例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心电图改变,以期发现早期诊断的依据。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6月28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及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正常心电图在AD的DebakeyIII型多见(55.6%);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出现在I、II型,III型无。结论:AD的心电图表现非特异性,但改变主要出现在I、II型患者。其异常心电图是造成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误诊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三维增强MR血管成像(3D CE-MRA)在主动脉瘤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925例主动脉瘤患者行3D CE-MRA检查,工作站上三维重建,探讨图像在制定治疗方案中的作用。结果 925例主动脉瘤中,真性动脉瘤479例(胸段138例,胸腹段29例,腹段312例),主动脉夹层407例(Stanford A型84例,B型232例,主动脉壁内血肿91例),假性动脉瘤39例(胸段21例,腹段18例)。3D CE-MRA立体显示各种动脉瘤类型、形态、部位、病变细节及其与邻近动脉分支的关系,与行腔内隔绝术的DSA比较,3D CE-MRA所测参数与DSA高度一致(P〉0.05),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925例中,352例行腔内隔绝术(真性动脉瘤195例,主动脉夹层126例,假性动脉瘤31例),115例行手术治疗(真性动脉瘤47例,主动脉夹层63例,假性动脉瘤5例)。结论 3D CEMRA能无创、快速、有效诊断主动脉瘤,为手术或腔内隔绝术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可作为主动脉瘤患者,尤其是伴有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低场磁共振成像(MRI)对主动脉夹层(AD)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4例AD的低场MRI表现,所有病例采用自旋回波(SE)序列轴位T1WI、T2WI和冠、矢状位T1WI扫描,部分病例加做梯度回波(GR)序列轴位扫描。结果14例主动脉夹层中,DeBakey A型2例,DeBakey B型12例。10例B型夹层,在轴位SE序列T1WI结合T2WI,可清晰显示真腔和假腔;2例B型夹层胸主动脉迂曲在冠状位和矢状位T1WI显示清晰。对于SE序列不能区别真假腔的2例A型夹层,轴位T1WI可显示剥离的内膜片。2例主动脉迂曲形成涡流的B型夹层,T1WI和T2WI不能区别真假腔,也不能显示内膜片,加行GR序列轴位扫描,可清晰显示等信号的内膜片。所有序列对内膜破口和再破口的显示效果不佳,对主动脉主要分支受累情况显示也不满意。结论低场MRI的SE序列可显示主动脉扩张和迂曲,也可准确识别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和内膜片,但对内膜破口和再破口的显示不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原始图像在工作站行多平面图像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和容积再现(VR)。结果按DeBakey分型,57例主动脉夹层表现为Ⅰ型20例,Ⅱ型7例,Ⅲ型30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9年5月收治的130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9例为DeBekay Ⅲ型夹层,88例合并高血压病,外伤所致9例;CT血管造影(CTA)诊断AD准确率为100%.结论:AD患者临床表现与分型明显相关,急性期CTA优于其它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评估MRI分型诊断方案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46例(54处病变)患者于手术活检前完成双乳DCE-MRI检查.由两名有乳腺阅片经验的放射科医生独立阅片.根据病变MRI征象从形态结构(肿块的长径、形态和数量,非肿块的分布形态,边界及邻近结构)和增强特性(强化形式和强化曲线)两大方面进行评分、并分为5种类型.MR 1型为双侧乳腺无异常强化区;MR 2型为存在双侧对称强化区;MR 3型为良性或可疑良性病变;MR 4型为交界性病变;MR 5型为恶性或可疑恶性病变.使用Kappa检验评价两名医生分型结果的一致性.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分型方案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两名医生的分型诊断结果有较好一致性,相关系数κ=0.78(95%可信区间为0.68~0.88).病理证实良性肿块样病变22处(21处为MR 3型,1处为MR 4型),恶性肿块14处(10处为MR 4型,4处为MR 5型),良性非肿块样病变10处(9处为MR 4型,1处为MR 5型),恶性非肿块8处(5处为MR 4型,3处为MR 5型).以MR 4及5型作为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3.8% (30/32);以MR 5型作为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31.8%(7/22),特异度为100%.结论:MRI分型诊断方案诊断乳腺病变可靠,且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以MR 4、5型作为乳腺病变恶性诊断较为确实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合时间-空间双重标记反翻转恢复脉冲(Time-SLIP)序列的无对比增强(non-contrast-enhanced)MR血管造影(MRA)技术在评价肾动脉狭窄(RAS)中的应用,并与CT血管造影(CTA)比较。材料与方法对22例怀疑RAS的患者同期进行MRA和CTA检查。在1.5 T MR扫描仪上,运用结合Time-SLIP技术的冠状面和轴面采集真实稳态自由进动序列(true SSFP)进行肾动脉MRA成像。评价肾动脉MRA图像质量和狭窄程度,并与CTA进行比较。结果共46支肾动脉列入统计,MRA图像质量优秀29例(63%),良好13例(28%),一般4例(9%)。无对比增强MRA与CTA对诊断肾动脉狭窄程度分级结果具有相关性(r=0.991,(P〈0.01)。以CTA为参照标准,MRA诊断明显RAS(狭窄程度≥50%)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7.1%。结论结合Time-SLIP的无对比增强MRA技术可有效用于评价肾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679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患者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为提高相关科室医护人员对AD临床特征的全面认识、减少漏诊、误诊率、及时实施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武汉市某三甲医院2010-01-2013-03收治的679例AD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病例679例,男535例,女144例,年龄19-91(53.23±11.80)岁,608例(89.54%)患者以剧烈疼痛为首发症状,初诊漏诊、误诊85例(12.52%);采用保守治疗患者占49.19%(334/679);死亡病例69例(10.16%),其中Ⅰ型占56.52%(39/69),其病死率为19.21%(39/203)。结论:AD发病人数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发病人群年轻化,具有较高的漏诊、误诊率及病死率,有必要增强相关科室医护人员对AD疾病的全面认识并保持高度警惕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3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7例中,有高血压病史27例(73.0%),大多血压控制不良。突发起病占73.0%,主要表现为疼痛(91.4%),胸背痛居多,腹痛、腰痛其次,少数表现有晕厥、气急。疼痛呈撕裂样痛、剧烈闷痛、锐痛;人院时血压升高者占62.8%,1例双上肢血压相差较大,3例主动脉瓣区闻及舒张期杂音;全部病例行主动脉cT造影加三维重建证实,按DeBaKey分型:I型5例,Ⅲ型32例。本院首诊12例,首诊误诊5例(41.7%)。结论:AD的临床症状变化较多,易误诊、漏诊,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能做到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