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解剖性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IB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IBDS患者1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解剖性肝叶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腔镜非解剖性肝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创伤应激反应[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肝功能恢复、下床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E、COR、CR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观察组患者术后E、COR、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腹腔镜解剖性肝叶切除术可有效减轻IBDS患者手术创伤及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康复,且减少复发,具有较高的疗效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后早期应用生长抑素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32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生理盐水治疗组)和C组(生长抑素治疗组). 对A组建立门静脉置管动物模型;B组和C组均建立50%肝切除及门静脉置管动物模型, 并于术中及术后早期分别滴注生理盐水和生长抑素. 定期(0.5、1、2 h)检测上述3组动物模型门静脉压力差值, 用超声多普勒检测动物模型门静脉血流方向、血管内径、截面积、平均血流速率及血流量, 同时检测动物模型肝功能变化.结果:动物模型在肝切除术后门静脉压力升高, 与A组相比, B组门静脉压力升高幅度明显高于C组(0.5 h:436.001±169.654 Pa vs258.012±167.497 Pa, P<0.05; 1 h:394.324±163.182 Pa vs 224.767±164.653 Pa, P<0.05; 2h:193.092±154.356 Pa vs 351.861±183.579Pa, P<0.05). 术中及术后早期检测A、B、C 3组动物门静脉血管内径和截面积无明显差异,但C组门静脉平均血流速率及血流量显著低于A组和B组(均P<0.001). 肝切除术后2 h, B组与C组间ALT、AST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肝部分切除术后, 早期应用生长抑素可降低门静脉压力的升高幅度, 这种作用可能与生长抑素降低了门静脉血流速率和血流量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对于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叶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行肝叶切除术治疗的HCC患者130例,在术后根据营养支持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65例和试验组65例,分别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和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2 w,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为(41.4±2.9) g/L,前白蛋白水平为(260.8±12.5) mg/L,Child-Pugh评分为(5.7±1.7),与对照组的(34.6±2.5) g/L、(233.3±2.4) mg/L和(6.6±1.5)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试验组排便时间为(3.3±1.5) d,显著早于对照组的【(4.3±1.2)d,P0.05】,但住院花费为(53696.3±16754.4)元,显著多于对照组的(50780.6±13632.7)元(P0.05);试验组术后胆瘘、感染和肝功能不全发生率为26.2%,与对照组的32.2%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CC患者接受肝叶切除术的围术期,采用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早期促进胃肠运动,加速康复,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肝切除术的老年肝癌患者肝功能、免疫细胞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接受肝切除手术的老年肝癌患者9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49例给予静脉营养。结果两组术后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先升高后降低,两组白蛋白(ALB)水平先下降后升高,两组术后3、7 d时AST、ALT、AL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 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2.884,P=0.005);两组术后3、7 d时CD4~+T细胞、CD8~+T细胞水平先下降后上升,组间术后3 d的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T细胞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 CD4~+T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7 d的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先升高后下降,组间术后3 d时IL-1、IL-6、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 IL-1、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促进肝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术后免疫抑制状态,降低体内炎症反应,对肝切除术的老年肝癌患者预后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对比开腹肝切除术(OLR)和腹腔镜肝切除术(LLR)对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36例HCC行肝切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OLR者86例(OLR组),行LLR者50例(LLR组)。记录围术期指标。记录术前,术后肝功能指标,包括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LLR组术后住院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离床活动时间分别为(7.5±3.5)d、(2.0±0.5)d和(1.9±0.7)d,OLR组分别为(12.5±5.5)d、(3.8±0.9)d和(3.5±0.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方式、肿瘤数目、术中输血率、术中血流阻断率、手术时间、切肝方式和R0肿瘤切除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LLR组和OLR组TP、Alb、TBil、ALT和AST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LR组ALT和AST分别为(87.5±20.5) U/L和(45.9±9.7) U/L,OLR组分别为(129.5±32.0) U/L和(56.6±11.0) 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TP、Alb、TBil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LR组有2例胆漏、6例出血、8例腹腔积液、4例胸腔积液、1例切口感染、6例肺部感染、1例肠梗阻;OLR组有5例胆漏、15例出血、18例腹腔积液、12例胸腔积液、6例切口感染、14例肺部感染、3例肠梗阻。两组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LR组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9%(79/86)、50.00%(43/86)、20.9%(18/86),LLR组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0%(43/50)、60.0%(30/50)、30.0%(15/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LR治疗HCC安全可靠,能达到OLR一样的效果,且术后可更早进食,更早离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更短,肝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后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302医院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后患者252例,术后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组122例和术后未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组1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d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组的ALT、AST、CHE、PTA、TBIL、ALB明显比未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组恢复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有益于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的早期恢复及术后身体恢复。  相似文献   

7.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1,29(17):999-1005
背景近年有研究报导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C-reactive protein/serum albumin ratio, CRP/Alb)及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 GGT)指标的上调预示着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患者治疗预后差,但其对HCC切除术后预后相关研究较少,值得进一步研究.目的评估检测术前CRP/Alb、GGT指标对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01/2019-01-20于我院初次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且术后病理提示为HCC的8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并随访预后,以2年为界限将患者分为早期复发组与非早期复发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独立危险因素的无瘤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法.结果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 roperator characteristiccurve,ROC)结果 ,CRP/Alb、GGT的最佳截值分别为CRP/Alb=0.041、GGT=75.5 U/L.本组80例患者1、2年内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0%、56.25%,单因素结果显示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CRP/Alb、GGT是HCC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结果显示MVI、GGT是影响HCC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MVI的HCC术后患者无瘤生存时间明显低于无MVI患者(P0.001), GGT75.5U/L组的无瘤生存时间明显低于GGT≤75.5U/L组患者(P=0.001).结论 CRP/Alb、GGT、MVI对预测HCC患者术后早期肿瘤复发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荧光腹腔镜肝切除术与常规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148例HCC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74例,分别行荧光腹腔镜肝切除术和常规腹腔镜肝切除术。随访3年。结果 观察组切缘肿瘤细胞阳性率为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5%(x2=5.804,P=0.016);两组围术期胸腔积液、发热、切口感染、胆漏和腹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 m、1 a和2 a生存率分别为98.6%、94.6%和90.5%,与对照组的95.9%、93.2%和86.5%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3 a生存率为8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3%(P<0.05);观察组3 a肿瘤复发率为2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3%(P<0.05)。结论 与常规腹腔镜肝切除术比,采用荧光腹腔镜肝切除术能实现肿瘤切缘的可视化,保证肿瘤切缘安全,有利于提高HCC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伍贵祥  杨建全 《肝脏》2016,(6):482-484
目的对比分析对晚期肝癌患者,行解剖性肝切除术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后,安全性与疗效的优劣。方法对98例晚期肝癌、行肝切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自愿选择手术方法,行解剖性肝切除术的59例患者归入研究组、将行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的39例患者归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疗效。结果 (1)术中效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为(271.5±97.4)min,切缘有效率为89.8%,数据明显大于对照组的(188.5±70.7)min和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预后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3 d血清ALT均值为(270.5±94.1)U/L,对照组则高达(501.6±115.6)U/L,术后1年复发率、生存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性肝切除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对于必须切除肝脏的晚期肝癌患者而言,更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10.
应用精细肝脏外科理念治疗原发性肝癌53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应用精细肝脏外科理念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08/2009-11行肝切除的12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精细肝切除术(精细肝切除组)53例,传统肝切除术(传统肝切除组)7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率、切缘癌残留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肝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和1年生存率.结果:精细肝切除组与传统肝切除组相比,手术时间延长(233.2 min±90.2 min vs 138.4 min ±42.0 min,P<0.05),术中出血量和输血例数、住院费用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切缘癌残留率低(1.9%vs13.9%,P<0.05),住院时间短(12.2d±2.1dvs14.7d±3.5d,P<0.05),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54.8U/L±127.4U/Lvs714.6U/L±216.4U/L,P<0.05)、总胆红素水平低(25.3μmol/L±8.0μmol/Lvs 33.0μmol/L±10.0μmol/L,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9.4% vs23.6%,P<0.05).34例随访1年以上,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低(8.3%vs40.9%,P<0.05),1年生存率未显示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精细肝脏外科理念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相比传统的肝切除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老年肝癌患者肝叶切除术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肝癌患者行肝叶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5年7月间进行肝叶切除的97例肝癌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28例归入A组,同期年龄<60岁的患者69例归入B组。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日等进行比较。结果A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为7.1%(2/28),B组为10.1%(7/69),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35.7%(10/28),B组为11.6%(8/69),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的平均住院日为(21.7±8.2)d(16~46 d),B组为(10.2±6.0)d(10~31 d),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在术前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术中注意减少失血量,同时注意围手术期管理的前提下,方可积极行肝叶切除术,以达到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侧叶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72例,其中38例采取肝侧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另34例接受非肝侧叶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随访1年。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77.4±20.7)min、(220.6±22.5)ml和(7.1±1.5)d,与对照组【分别为(185.6±25.3)min、(226.2±23.7)ml和(7.5±2.0)d】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7 d,观察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分别为(35.5±4.2)U/L、(52.4±6.9)U/L和(61.5±6.2)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0.6±5.3)U/L、(79.8±7.2)U/L和(87.6±7.3)U/L,P<0.05】;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100.0%,对照组为97.1%(P>0.05);术后,观察组出现切口感染、化脓性胆管炎、膈下脓肿和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为7.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5%(P<0.05);在随访期间,观察组结石残留率、结石复发率和再手术率分别为0.0%、2.6%和2.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4.7%、20.6%和20.6%,P<0.05)。结论 采取肝侧叶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近期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残留率、结石复发率和再手术率较低,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肝肿瘤的临床价值和特点.方法 将50例肝肿瘤行肝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精准肝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非规则肝切除术,观察两组术后第2天血清AST、ALT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与对照组比较,术后第2天观察组血清AST、ALT降低;术后胆漏、胸水、腹腔感染、急慢性肝衰、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均<0.05).结论 肝肿瘤患者行精准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血浆皮质抑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40例冠心病(组)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者的血浆皮质抑素,观察血浆皮质抑素水平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术后的变化.结果:冠心病组(术前)血浆皮质抑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63±0.48)ng/ml vs(1.18±0.27)ng/m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支架置入术后第1天血浆皮质抑素水平接近术前[术后第1天(2.61±0.38)ng/mlvs术前(2.63±0.48)ng/ml,P>0.05].术后第3天和第7天血浆皮质抑素水平分别为(2.42±0.45)ng/ml和(2.13±0.39)ng/ml,较术前分别降低8%和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血浆皮质抑素与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88,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皮质抑素水平明显升高,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血浆皮质抑素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冠心病患者血浆皮质抑素水平的升高与反映炎症的指标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左外叶肝细胞癌(HCC)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左外叶HCC且行完全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LLLR)的患者25例与同时期的另外25例行开腹左肝外叶切除(OLLR)的HCC患者进行病例配对分析。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LLLR组与OLLR组在手术时间、术中输血例数、R0切缘例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在术中出血量[(216.40±15.39)d vs(273.20±16.65)d]、平均住院时间[(6.92±0.28)d vs(10.32±0.52)d]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0%vs 48%)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LLR组与OLLR组在1、3年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LLLR与OLLR治疗左外叶HCC相比,不仅远期效果相似,而且在手术出血量、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血流阻断方案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手术中的效果,为肝切除术中最佳血流阻断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6~2017-06肝细胞癌行开腹肝部分切除患者78例,按手术中肝血流阻断方式分为两组:A组(半肝血流阻断)40例,B组(Pringle法肝门阻断)38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血流阻断时间、术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A组中位手术时间为160.5 min,中位失血量为498.2 ml,中位血流阻断时间为33.7 min,B组依次为155.3 min、512.0 ml和31.6 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丙氨酸转氨酶水平低于B组(P0.05)。A组发生术后并发症5例(12.5%),其中胆瘘1例,肝断面出血1例,胸腔积液2例,切口感染1例。B组发生术后并发症8例(21.1%),其中胆瘘2例,胸腔积液3例,大量腹水3例。两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肝血流阻断法较传统Pringle法肝门阻断法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手术中可以减轻术后肝功能损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肝癌肝切除术中一种安全、有效的血流控制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与肝切除术治疗小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分析影响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1年1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7例肝细胞癌(HCC)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58例,接受肝叶切除术治疗49例。术后随访3年,采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HCC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治疗后,射频消融患者血清ALT水平显著低于肝切除术组(P0.05),而血清ALB水平显著高于肝切除术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3%对1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治疗患者1 a、2 a和3 a总生存率分别为84.5%(49/58)、65.5%(38/58)和44.8%(26/58),而肝切除术组则分别为85.7%(42/49)、67.3%(33/49)和46.9%(23/49),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0.032,P=0.859;x~2=0.040,P=0.842;x~2=0.048,P=0.827);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HR=0.372,95%CI:0.105~0.876,P=0.033)与HCC患者无瘤生存时间有关,而血清AFP水平(HR=3.043,95%CI:1.007~5.248,P=0.035)、肿瘤数目(HR=0.871,95%CI:0.344~0.902,P=0.401)和肿瘤直径(HR=1.631,95%CI:1.273~3.045,P=0.005)与HCC患者总生存时间有关;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多(HR=0.087,95%CI:0.045~0.498,P=0.009)是影响HCC患者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肿瘤分化低(HR=2.974,95%CI:1.865~4.097,P=0.046)、肿瘤数目多(HR=0.062,95%CI:0.033~0.378,P=0.002)和肿瘤直径大(HR=2.216,95%CI:1.778~5.026,P=0.007)是影响HCC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与肝切除术治疗小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射频消融治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肝功能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发生高血糖的相关因素及乌司他丁的干预效果。方法肝切除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采用全身麻醉方式,观察组麻醉开始前和手术开始前给予乌司他丁,对照组给予20 ml生理盐水,检查两组手术切皮前(T0)、切肝后即刻(T1)、切除肝脏后20 min(T2)、缝合即刻(T3)、术后第1天(T4)和术后第2天(T5)血糖水平,并分析高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T1、T2、T3、T4和T5血糖水平差异显著(P<0.05);与T0比较,两组血糖逐渐升高,至T3最高,T4、T5降低,观察组上升和下降幅度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切除范围(肝段切除,联合肝段切除)和具有糖尿病史是肝切除术发生高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明显预防肝切除术后血糖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选择性第一肝门阻断行肝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同期比较在选择性第一肝门阻断和第一肝门完全阻断条件下,分别行肝部分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及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84例原发性肝癌行选择性第一肝门阻断肝部分切除术。其中,右半肝血流阻断24例,右肝前叶血流阻断10例,右肝后叶血流阻断6例,左半肝血流阻断28例,左肝外叶血流阻断16例。全组肝实质离断时间为(20.9±5.6)分钟,出血量为(410.8±105.2)ml,术后ALT峰值为(312.5±110.4)U/L,总胆红素峰值为(26.8±9.6)μmol/L,肝功能恢复时间为(7.3±3.1)天。同期行第一肝门完全阻断肝部分切除术88例,肝离断时间为(14.8±7.6)分钟,出血量为(456.3±125.6)ml,术后ALT峰值为(860.6±108.2)U/L,总胆红素峰值为(53.1±29.8)μmol/L,肝功能恢复时间为(13.5±5.7)天。两组病例均元围手术期死亡,无肝衰、胆汁漏、腹腔内感染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第一肝门阻断肝部分切除术保留了健侧肝脏的正常血供,术后肝功能损害轻,恢复快,特别适用于肝癌并肝硬化的病例。该方法安全、简单,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低中心静脉压联合间歇性入肝血流阻断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1-01~2013-03因肝细胞肝癌行肝切除术的病例60例,随机分为低中心静脉压联合间歇性入肝血流阻断组(研究组)和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组(对照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术前一般情况、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术后输血量等手术情况,以及手术后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肝门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肝截断面面积、切肝重量及术中术后输血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07.15±49.27)min,短于对照组的(254.03±58.7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尿素氮(BUN)和肌酐(Cr)的各时点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总胆红素(TBIL)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在各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3天研究组的AL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第7天的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中心静脉压联合间歇性入肝血流阻断是一种简便易行和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有效地减少肝切除术中的出血量和减轻术后残肝缺血性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