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护士进修杂志》2011,(6):539-539
答: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多种血小板因子参与血液凝固过程。其中以血小板第三因子(PF3)较为重要。PF3是一种脂蛋白,它在与因子Ⅸa、Ⅷ和Ca^共同激活因子X,以及随后的与因子Xa、V和Ca^2+共同激活凝血酶的反应中作为一种表面催化剂促使反应进行,从而加速了血液凝固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27-127
答: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多种血小板因子参与血液凝固过程。其中以血小板第三因子(PF3)较为重要。PF3是一种脂蛋白,它在与因子Ⅸa、Ⅷ和Ca^2+共同激活因子X,以及随后的与因子Xa、V和Ca^2+共同激活凝血酶的反应中作为一种表面催化剂促使反应进行,从而加速了血液凝固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是细胞外基质中重要的黏附分子,与其整合素受体共同参与造血干/祖细胞的增值、分化及细胞黏附介导的耐药。随着对骨髓造血微环境的不断认识,细胞黏附介导的耐药在血液系统肿瘤耐药中起重要的作用。FN在血小板黏附与聚集中也起重要的作用,FN可能是独立于 Fbg、vWF之外介导血小板黏附与聚集的重要蛋白分子。本文就FN的分类、结构、功能及其与血液系统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纤连蛋白在血液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是细胞外基质中重要的黏附分子,与其整合素受体共同参与造血干/祖细胞的增值、分化及细胞黏附介导的耐药。随着对骨髓造血微环境的不断认识,细胞黏附介导的耐药在血液系统肿瘤耐药中起重要的作用。FN在血小板黏附与聚集中也起重要的作用,FN可能是独立于Fbg、vWF之外介导血小板黏附与聚集的重要蛋白分子。本文就FN的分类、结构、功能及其与血液系统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活化与血液凝固在体内的止血与血栓形成应答过程中彼此依赖 ,相互作用 ,血小板在血液凝固的启始、维持及终止阶段均起重要作用。现介绍血小板活化过程及凝血因子与血小板之间的反应 ,描述血小板活化的条件、表面暴露促凝磷脂的信号途径以及控制不对称磷脂膜转移的酶作用机制。与凝血相关的血小板活化条件血小板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在研究其特性时发现 ,血小板之所以能极大地促进并扩大凝血反应 ,是由于膜表面存在磷脂酰丝氨酸。静息的血小板血浆膜外层主要由含胆碱磷脂 [(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 ,PC)和鞘磷脂 (sphingomyelin ,SM ) ]构成 ,内层由氨基磷脂 (PS和磷脂酰乙醇胺PE)构成 ,即磷脂的不对称分布。血小板活化后 ,在膜表面暴露特异的促凝磷脂PS ,产生促凝活性。同时 ,这些血小板还形成膜囊泡释放入血液循环 ,形成血小板来源的促凝血微泡。1 参与囊泡形成和磷脂酰丝氨酸暴露的血小板受体 :血小板PS暴露过程中典型特征是形态发生变化 ,大部分细胞骨架丢失 ,细胞呈球形 ,并形成膜囊泡。与胶原作用的血小板 (即使缺乏凝血酶时 )或在血浆凝固时与纤维蛋白结合的血小板可...  相似文献   

6.
<正> 纤维结合蛋白(FN)、α_2-巨球蛋白(α_2-MG)和抗凝血酶Ⅲ(AT-Ⅲ)的临床重要性,特别是FN所具有的诱导细胞分化,连接细胞和间质,参与血液凝固和加强单核巨噬系统吞噬功能等生理作用,已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临床上用富含FN的冷沉淀或FN纯品治疗角膜溃疡、创伤、烧伤以及败血症等已取得良好疗效。α_2-MG和AT-Ⅲ是体内广谱的天然蛋白水解酶抑制剂,其制品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这些微量蛋白成分的变化与多种疾病有关,已成为临床监测的重要指标。1983年Brown曾提出“FN—蛋白酶—蛋白酶抑制剂平衡失常”的假说,但迄今这方面的临床研究不多。笔者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参与生理止血,促进血块收缩和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在血液凝固中起重要作用。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会引起严重出血,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血小板的榆注非常重要,但多次输注或产生IgA抗原的易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甚至出现血小板减少和输注反应。  相似文献   

8.
输注机采血小板3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参与生理止血,促进血块收缩和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在血液凝固中起重要作用。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会引起严重出血,甚至危及生命,笔通过输入机采血小板使外周血小板数目迅速增加,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目前冠心病血运重建的重要方法,支架植入后可显著减少靶血管的急性闭塞和再狭窄。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是PCI围手术期和术后药物治疗的基础。而血小板是参与血液凝固及血栓形成的重要因子。血小板数量缺乏、减少或功能不全常导致出血发生率的增加,在合并应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时出血发生率更加明显[1,2]。如何预防和减  相似文献   

10.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脑组织因血管阻塞而引起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即为脑梗死.引起脑梗死的原凶有血管阻塞及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两大类。血小板具黏附、聚集特性.在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亦是血液凝固的重要凶素之一。为探讨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四项参数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本研究测定了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小板四项指标,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对恶性肿瘤病情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223例恶性肿瘤和80例健康者血浆血栓烷B_2(TXB_2)、11-去氢-血栓烷B_2(DH-TXB_2)、凝血酶敏感蛋白(TSP)、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环磷酸乌苷(CGMP)和血清纤维结合蛋白(FN)含量。结果 1)与健康组比较:除肝癌组TSP、GMP-140、FN外,肺癌、肠癌、肝癌组TXB_2、DH-TXB_2、TSP、β-TG、GMP-140和CGMP升高,肠癌、肺癌FN下降。2)肿瘤组CGMP与TXB_2、DH-TXB_2、TSP、β-TG、GMP-140之间均呈正相关。3)肿瘤组合并感染TSP升高,FN下降;已转移TXB_2、DH-TXB_2、TSP、β-TG、GMP-140和CGMP升高,FN下降;手术后DH-TXB_2、TSP、β-TG、GMP-140和CGMP下降,FN升高。结论 1)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肺癌、肠癌活化较重,肝癌较轻。2)血小板活化影响恶性肿瘤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血小板活化在血栓形成和脑血管疾病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分析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膜糖蛋白在脑血管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水平,进一步揭示二者的关系,推动脑血管病的预防和诊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0-01/2004-12有关检测血小板活化因子与脑血管疾病关系的文章,检索词“Plateletactivation,Plateletglycoprotein,Cerebralarterialthrombosis,Atherosclerosi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观察对象为人类。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清华同方期刊网数据库1994-01/2004-12有关血小板活化与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关系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汉语,检索词“血小板膜糖蛋白,脑动脉硬化,脑梗死”。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要求的有关文献,并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关血小板膜糖蛋白的结构、检测原理及在血小板活化过程中如何作用的研究原著。②有关定量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对脑血管病的诊断预防有意义的研究原著。排除标准:文献中重复的研究和与本研究无关的其他种类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4篇有关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检测与脑血管病关系的文献,排除重复或无关血小板膜糖蛋白的研究,纳入19篇。血小板膜糖蛋白的结构及检测原理3篇,血小板活化与脑动脉硬化的关系1篇,血小板活化因子与脑血栓形成的关系12篇,血小板活化与心血管病的关系1篇,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拮抗剂的应用2篇。资料综合:在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血小板活化起重要促进作用,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促使血小板活化的因素无法逆转,使得血小板长期处于活化状态,临床抗凝治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小板的活化,但不能完全消除致活化因素的作用,活化的血小板与静息的血小板相比,其血小板膜糖蛋白发生显著变化,并在血小板膜上大量表达,成为活化血小板的分子标志物。随着血小板膜糖蛋白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及血栓形成分子机制的阐明,新型血小板膜受体拮抗剂的合成将会取代或补充阿司匹林和溶栓剂的作用,推动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诊治。结论:在血栓性疾病中,血小板活化起了关键作用,因此研究血小板活化作为脑血管内血栓形成和梗死的早期因素,准确测定其活化标志物GPⅡb/Ⅲa、GPⅠb和GMP-140对脑血管疾病发生的诊断、预防、治疗效果监测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血小板第4因子(简称PF4),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抗肝素因子,也是血小板激活的主要标志之一.本文主要介绍采用我所研制的“双工位血液凝固自动测定仪”测定PF4活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已知诸如羟乙基淀粉(HES)或右旋糖酐这样的多糖胶体物质影响血液凝固。从有限的资料归纳之后,发现HES影响血液凝固是与剂量相关的。当血液或血浆在体外与HES混合,对血液凝固的大多数影响是轻微的,或单纯反映为稀释作用。血小板置于HES中仍保持正常形态,并且功能正常。HES与人血液在生理温度下温育未发现不正常凝固。以白蛋白溶液置于血液中作为对照,则凝血活酶时间、部份凝血活酶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时间、再钙化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消耗等与HES相似。从血栓弹力图中可看到HES能降低血液凝块形成速度和抗张强度。  相似文献   

15.
陆锋  张梅  郭力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8):126-128
目的:血小板活化在血栓形成和脑血管疾病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分析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膜糖蛋白在脑血管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水平,进一步揭示二者的关系。推动脑血管病的预防和诊治。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0—01/2004—12有关检测血小板活化因子与脑血管疾病关系的文章,检索词“P1atelet activation,Platelet glycoprotein,Cerebral artefial thrombosis,Atherosclerosi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观察对象为人类。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清华同方期刊网数据库1994—01/2004—12有关血小板活化与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关系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汉语,检索词“血小板膜糖蛋白,脑动脉硬化。脑梗死”。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要求的有关文献,并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关血小板膜糖蛋白的结构、检测原理及在血小板活化过程中如何作用的研究原著。②有关定量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对脑血管病的诊断预防有意义的研究原著。排除标准:文献中重复的研究和与本研究无关的其他种类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文章。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4篇有关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检测与脑血管病关系的文献。排除重复或无关血小板膜糖蛋白的研究.纳入19篇。血小板膜糖蛋白的结构及检测原理3篇,血小板活化与脑动脉硬化的关系1篇.血小板活化因子与脑血栓形成的关系12篇.血小板活化与心血管病的关系1篇.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拮抗剂的应用2篇。资料综合:在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血小板活化起重要促进作用,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促使血小板活化的因素无法逆转,使得血小板长期处于活化状态.临床抗凝治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小板的活化.但不能完全消除致活化因素的作用。活化的血小板与静息的血小板相比。其血小板膜糖蛋白发生显著变化。并在血小板膜上大量表达,成为活化血小板的分子标志物。随着血小板膜糖蛋白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及血栓形成分子机制的阐明.新型血小板膜受体拮抗剂的合成将会取代或补充阿司匹林和溶栓剂的作用,推动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诊治。 结论:在血栓性疾病中,血小板活化起了关键作用.因此研究血小板活化作为脑血管内血栓形成和梗死的早期因素。准确测定其活化标志物GPⅡb/Ⅲa、GPⅠb和GMP-140对脑血管疾病发生的诊断、预防、治疗效果监测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血小板减少的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小板微颗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PMP)、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的水平,探讨其与出血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101例,依据WHO的出血分级标准,分为0、1、2、3、4,5个不同出血程度亚组;同期选择本院52名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分别检测AL组和对照组PMP,FN和vWF的水平,比较2组间PMP,FN和vWF水平差异以及AL组不同出血程度亚组间的差异,分析PMP,FN和vWF的水平与出血的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年龄以18-60岁为主,占61.39%;出血程度以1分为主,占38.61%,AL组患者的PMP,vWF和FN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06%±4.38%vs 0.89%±0.50%、205.82±24.89 vs 58.04±13.35μg/L、398.29±46.93 vs 311.37±26.02μg/L)(P0.001)。AL组中PMP,FN和vWF水平在不同出血程度亚组间均不同(P0.001);PMP和FN水平在0分组最高,4分组最低;vWF水平在4分组最高,0分组最低。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出血程度与PMP水平呈负相关关系,与FN和vWF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753,r=0.648,r=0.805)。结论:检测PMP、FN、vWF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出血程度。  相似文献   

17.
同型半胱氨酸(Hcy)为蛋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遗传、营养、疾病及药物等因素导致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血管疾病有密切的联系,其致病原因与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血液凝固状态及血小板功能改变有关,血浆Hcy检测对预测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肾脏疾病与抗血小板制剂 众所周知,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理主要与免疫体系有关。近年逐渐弄清了肾小球肾炎的进展、恶化及恢复与血液凝固系统、纤溶系统、血小板系统、kinin-kallikrein系、补体系密切相关。因此,采用抗凝固疗法、纤溶疗法治疗肾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最近各种抗血小板制剂也进入了治疗肾炎的领域。 (一) 肾病与血小板有关 在受损的肾小球中可发现血小板及血小板有关物质;血小板可成为肾小球肾炎的原因,且血中的免疫复合物(IC)可激活血小板;无论在体内或体外,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血小板皆可被激活;某种肾炎可出现血小板数目减少和血小板存活率降低的现象;有些肾炎采用抗血小板疗法有效。  相似文献   

19.
EDTA-K2能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成螯合物,而使Ca2+失去凝血作用,从而阻止血液凝固。因EDTA-K2对血细胞形态和血小板计数影响很小,故作为血细胞分析的抗凝剂已被IC-SH认定,并得到广泛使用,但EDTA-K会引起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20.
血液凝固后 ,由于血小板凝集的重力释放出的收缩酶 ,使纤维蛋白网收缩 ,析出血清 ,血块缩小。由于不同材料的试管 ,使血液凝固后血块的收缩情况不同 ,笔者以普通玻璃试管与塑料试管做血块收缩试验 ,比较如下 :1 材料方法 健康献血员或体检合格者 4 0名 ,空腹采血2份各 1 ml,去针头后分别注入清洁干燥的内径相同的普通玻璃试管和塑料试管中封口 ,置于 37℃水温箱 ,于 1 ,6,1 8和 2 4 h后观察血块收缩情况。2 结果 见表 1。3 分析和结论 血小板因子的释放、激活及血小板凝集重力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采血容器对其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