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与磁共振成像在胎儿腹股沟斜疝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2003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超声检查的671 558例胎儿行系统超声检查,并对超声检出腹股沟斜疝和疑诊睾丸肿瘤的胎儿行磁共振成像(MRI)和出生后超声复查。与出生后临床、超声检查结果对照,对腹股沟斜疝胎儿的超声及磁共振图像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3例胎儿单纯性腹股沟斜疝均发生在晚孕期,临床罕见(发生率0.4/万,3/671 558),产前超声典型特征:(1)右侧阴囊增大,阴囊内见混合性肿块及蠕动的肠管回声。(2)单侧(左侧)睾丸可显示,阴茎可显示。磁共振成像示3例胎儿右侧腹股沟区腹壁连续性中断,疝囊内容物为肠管及网膜组织。出生后新生儿外科体检示3例男婴右侧阴囊大,疝入阴囊的包块可回纳,超声复查显示为腹股沟斜疝。与胎儿MRI及新生儿检查结果对照,产前超声正确诊断单纯性腹股沟斜疝2例,误诊为睾丸肿瘤1例;磁共振正确诊断单纯性腹股沟斜疝3例。 结论胎儿单纯性腹股沟斜疝有特征性超声表现,超声及MRI联合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而减少漏误诊。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股疝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疝是较少见的一种腹外疝 ,约占腹外疝的 5 % ,易发生嵌顿和绞窄[1] ,特别是老年患者 ,术前往往不易诊断。我院 1984年 1月~ 1999年 1月共收治老年股疝2 1例 ,其中术前误诊 8例 ,误诊率 38%。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例 ,女 6例 ;年龄 60~ 80岁 ,平均 67 5岁。病史 8小时~ 10年 ,平均 2 6个月。1 2 临床表现 无意中发现腹股沟肿块且无明显症状者 4例 ,以腹痛、腹胀、恶心等症状就诊者 4例。左侧 2例 ,右侧 5例 ,双侧 1例 ;并发急性嵌顿 4例 ,疝内容物绞窄 2例。1 3 误诊疾病 误诊为腹股沟斜疝 3例 ,腹股沟直…  相似文献   

3.
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诊断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腹股沟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对100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检查。结果100例腹股沟疝均经手术确诊,其中16例难复性斜疝发生嵌顿形成绞窄性疝。90例为腹股沟斜疝,10例为腹股沟直疝。经超声检查确诊96例;误诊4例,其中1例疝内容物为大网膜,疝囊内有渗出液,超声误诊为鞘膜积液,2例绞窄性腹股沟斜疝超声误诊为腹股沟脓肿,1例女性腹股沟斜疝患者误诊为股疝。结论高频超声可清晰地获得腹股沟疝的二维图像,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观察疝性包块内的血流分布情况,从而提示腹股沟疝有无嵌顿及绞窄,为临床决定手术方式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赵爽  刘荣波  周莹  周海鹰 《华西医学》2010,(9):1670-1672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MDCT)在腹股沟区疝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12月96例经临床证实为腹股沟区疝患者的CT图像资料。通过多平面重建技术获得冠状位及矢状位图像,评价不同平面图像在腹股沟区疝诊断及分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63例斜疝患者(66疝)疝囊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经腹股沟深环进入腹股沟管,疝囊位于精索或圆韧带前侧(43/66,65.2%)或前内侧(15/66,22.7%);30例直疝患者(37疝)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位于精索内侧(27/37,73.0%);斜疝及直疝疝囊均走行于腹股沟韧带前上方;3例股疝患者(3疝)疝囊位于腹股沟韧带后下方,冠状位"影像学股三角"内。结论 MDCT对腹股沟区疝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手术前评估及手术中操作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5.
腹股沟嵌顿疝无张力修补的治疗体会(附9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无张力修补用于在腹股沟嵌顿疝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2月-2005年12月期间91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作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的治疗要点,并观察其结果。结果:91例患者中无一例手术死亡;并发呼吸道感染7例(7.6%),尿储溜12例(13.1%),阴囊血肿3例(3.2%),伤口硬结45例(49.4%),异物感32例(32.9%),伤口感染5例(5.4%),经积极处理后愈合,无一例取出补片。住院3-21d,平均7.5d。随访3个月-6年,至今无一例复发。结论:无张力修补术适宜用于腹股沟嵌顿疝。  相似文献   

6.
以腹股沟肿块为临床表现的疾病很多,如腹股沟疝、炎性肿块、肿瘤或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各具特点,常有误诊。本文1例腹股沟脓肿被误诊为腹股沟斜疝,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高频超诊断小儿腹股沟斜疝(以下简称小儿斜疝)19例的声像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年龄(3个月~7岁)均为男性,其中左侧6例,右侧9例,双侧4例。小儿腹沟斜疝的临床表现为腹股沟区,大腿内侧前方肿块或疑似肿块等。  相似文献   

8.
杨美富 《临床医学》2009,29(11):110-111
半月线疝是一种少见的腹外疝,外科医生对本病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术前误诊率较高。笔者近年接诊3例,2例误诊为腹壁痛性脂肪瘤,1例误诊为腹股沟直疝,术中证实是半月线疝。现复习国内外文献.结合本组3例患者误诊的教训分析,以期提高人们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股疝的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误诊为腹股沟斜疝的儿童股疝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患儿因左侧腹股沟区发现可复性包块6年入院,经B超检查诊断为腹股沟斜疝,手术探查确诊为股疝.术中回纳疝囊、修复股管.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 对儿童股疝认识不足,缺乏临床经验,诊断思维局限是导致儿童股疝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闭孔疝3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闭孔管脱出的疝称为闭孔疝,好发于多次妊娠妇女及老年妇女。由于诊断困难,往往造成误诊或延误诊断。我科1987年以来经治3例,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例1:女,83岁。腹痛、腹胀、呕吐3天,停止排气、排便2天,右腹股沟时有疼痛。查体T36.2℃,P70欢/min,BP150/80mmHg(20/12kPa),腹胀,全腹软;卵圆孔处一半球形肿物,直径约3cm,脂肪样软韧感,无明显压痛,肠鸣音活跃。诊断为右侧股疝嵌顿,急诊手术。经腹股沟部(高位)修补,术中发现疝囊与股管粘连,经分离粘连,提出疝囊于颈部切开,内容物为大网膜。切除嵌顿大网膜,余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腹股沟斜疝的一次性手术方法。方法: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UVP)治疗前列腺增生,同时采用聚丙烯网片(PPM)无张力修补腹股沟斜疝,一次性手术治疗BPH合并腹股沟斜疝患者24例。结果:该组患者均顺利康复,随访6个月~3a,无疝复发及其他手术并发症。术后最大尿流率(Qmax)均〉15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为0~7分。结论:同期行TUVP及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安全,住院时间短,并可一次性完成手术,使患者免受二次手术痛苦。  相似文献   

12.
傅克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2):229-230
[目的]评价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68例(组),经皮切开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69例(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和随访1年复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阴囊血肿)、住院天数和随访1年复发率明显低于经皮切开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疗效优于经皮切开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有关腹股沟斜疝手术虽然经过许多创新,但均未能解决术后复发问题[1]。1982年1月~1997年1月我们收集25例腹股沟斜迹手术复发病例,其成功的关键在于重建内环的括约肌天然机制,即疝囊高位结扎与内环口修补。1临床资料本组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25例,其中男22例(8%),女3例(1%);年龄27~65岁,平均42岁。均为单侧。疝复发距手术时间5月~4年,平均2.8年。术中发现腹股沟管周围局部解剖结构紊乱、残端悬吊占复发病例的50%。内环口均未加修补,术式为佛格森法(68%)与巴西尼法(32%)。全部予以重新疝囊高位结扎,再生疝囊加内环口…  相似文献   

14.
目的:目的介绍经腹疝修补加疝远端加压闭合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新术式,观察其术后复发情况。方法:采用新术式治疗小儿腹股斜疝78例(实验组),并与传统术式65例(对题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术后疝复发率低于对照组(x2=3.92,P<0.05)。结论:新术式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优于传统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腹股沟嵌顿疝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新生儿腹股沟嵌顿疝临床资料。结果:27例均行手术治疗,切口Ⅰ期愈合,未发生阴囊血肿等并发症;随访5个月~1 a,无术后疝复发。7例睾丸坏死或部分坏死者中,3例行睾丸切除,4例保留睾丸。4例保留睾丸者随访6 a,1例睾丸萎缩,2例血液供应完全恢复,睾丸大小正常,1例血液供应部分恢复,患侧睾丸小于对侧。结论:新生儿腹股沟嵌顿疝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误治,易导致脏器坏死。  相似文献   

16.
腹膜鞘状突畸形常见于小儿,主要表现为腹股沟斜疝或鞘膜积液。自1993~1996年我们采用Mitchell—Banks手术治疗这类畸形265例,术后随访,效果优良,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65例中,腹股沟斜疝174例,男169例,女5例,右侧96例,左侧68例,双侧10例,年龄最小40天,最大12岁,1岁以内18例(占10.3%),嵌顿和8例,女孩卵巢输卵管滑疝2例;鞘膜积液91例,男90例,女1例(Nuch管囊肿)。右侧50例,左侧32例,双侧9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8岁,1岁以内11例(占12.1%)。斜疝组术中全部找到疝囊,鞘膜积液组87例找…  相似文献   

17.
探讨腹腔镜一期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伴隐睾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8年10月该院行腹腔镜一期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伴发隐睾患者的资料。结果 全组共5例患者,一侧腹股沟斜疝合并腹股沟管型隐睾2例,一侧腹股沟斜疝合并腹腔内型隐睾3例,均顺利行腹腔镜隐睾切除+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EP)。手术时间65~120 min,平均(76.5±10.4)min,术后住院时间4~8 d,平均(5.5±2.2)d。术后随访时间最长3年,平均12个月,其中1例出现阴囊血肿,经抽吸后治愈;无疝复发病例,无切口及补片感染,无慢性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腹膜前间隙腹腔镜手术一期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伴发隐睾是可行的、安全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失败的原因。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282例293侧(其中11例同时患有双侧疝)腹股沟疝病人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1例植入物过敏,过敏率0.4%(1/282);3例切口感染,感染率1.1%(3/282);2例补片移位复发,复发率0.7%(2/282)。结论 植入物过敏、切口感染、补片移位是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失败的原因。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术区皮肤清洁规范、术中操作规范、选用合适的补片固定线及严格限制嵌顿性疝急诊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的嵌顿时间可以减少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失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农村成人腹股沟疝复发原因及手术的个体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7年收治的54例农村成人腹股沟复发疝。结果初次手术采取疝囊高位接扎术36例(66.7%),采用Ferguson修补术12例(22.2%),采用修补术6例(11.1%)。术后中重度体力活动43例(79.6%)。再手术采用传统或改良传统疝修补术39例,复发2例;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17例(含前2例再复发疝),无复发。结论中重度体力活动是农村病员腹内压增高的主要因素。手术方式选择的缺陷是农村地区腹股沟疝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无张力疝修补术是目前治疗腹股沟复发疝手术的首选术式,而依据发疝的分类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方案,运用传统或改良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具有再复发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与开放手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完成微型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结扎术82例,同期行开放手术的小儿腹股沟斜疝8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两组间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阴囊血肿、感染等)、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显示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随访2年显示腹腔镜组出现线结反应1例,无疝复发.对照组复发3例.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该研究显示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特点,优于传统手术,可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