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东北地区HCV感染的基因型,对东北地区45例HCVRNA阳性血清的PCR产物用RFLP分析进行基因分型,结果:HCVⅡ型占82.2%,Ⅲ型占15.6%,Ⅱ/Ⅲ混合型占2.2%型。与国内其它地区HCV基因型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证明东北地区HCV感染也以Ⅱ型为主。  相似文献   

2.
应用儿脾LAK细胞,配合rIL-2和rIFN-γ治疗8例长期HBV无症状携带者,结果表明:有75%(6/8)的患者HBeAg转阴,其中有25%(2/8)的患者HBeAg和HBsAg均转阴,治疗后CD^+8T细胞稍有增高,Tac抗原比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显著增高,血sIL-2R,IL-8和NTF-α治疗后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东北地区HCV感染的基因型,对东北地区45例HCV RNA阳性血清的PCV产物用RFLP分析进行基因分型,结果:HCVⅡ型占82.2%,Ⅲ型占15.6%,Ⅱ/Ⅲ混合型占2.2%型。与国内其它地区HCV基因型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证明东北地区HCV感染也以Ⅱ型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丙肝病毒基因型与丙肝患者使用IFN-α2b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采用HCV基因组NS5区PCR产物酶切分型方法,对79例丙肝患者做HCV基因分型。所有病例均按预定方案应用IFN-α2b治疗,根据ALT的变化情况和判断疗效。首先考察应用1MU和3MU IFN-α2b两种剂量在治疗效果上的差异性;然后研究HCV基因型对IFN-α2b治疗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Ⅲ型中国株丙型肝炎病毒E2/NS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插入Ⅲ型中国株丙型肝炎病毒E2/NS1基因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分析该基因片段的核苷酸一级结构。方法利用逆转录套式PCR扩增Ⅲ型中国株丙型肝炎病毒(HCV)E2/NS1基因片段,通过定向克隆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上,采用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其核苷酸序列。结果构建出含有Ⅲ型中国株丙型肝炎病毒E2/NS1基因片段的克隆,该区基因片段的核苷酸一级结构和Ⅲ型日本株HCV(HC-J6)的同源性为88.37%,Ⅱ型中国株HCV(HC-C2)的同源性为70.69%,其推定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9.29%和75.55%。结论基因的核苷酸一级结构在同一基因型中有较高的同源性,而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同源性则相对较低。对不同基因型之间E2/NS1基因一级结构的研究将有助于HCV疫苗的研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干扰素(IFNα-2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疗效的因素,并预测IFN的疗效。方法;采用美国AG-9600型PCR定量仪及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HCVRNA水平和抗HCV-IgM水平。结果;5例患者对IFN产生完全应答,9例部分应答,6例无应答,治疗前血清抗HCV-IgM水平完全应答组明显高于部分应答组(P〈0.01)及无应答组(P〈0.05);血清HCVRNA水平完全应答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丙型肝炎临床病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引物特异PCR法对沈阳地区83例各型丙型肝炎,6例原发性肝癌抗-HCV及HCVRNA均阳性的血清标本进行HCV基因分型,旨在了解本地区HCV基因型分布情况及HCV不同基因型与丙型肝炎病人临床病情轻重的关系。结果表明:HCV-Ⅱ型感染占57.3%(51/89)、HCV-Ⅲ型感染占28.1%(25/89)、Ⅱ/Ⅲ混合型感染占13.5%(12/89)、未分型占1.1%(189);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肝炎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中HCV-Ⅱ型感染分别占62.5%、35.5%、66.7%、85.7%、90.9%及100%,而HCV-Ⅲ型感染分别占25%、46.7%、8.3%、0%、9.1%及0%。提示沈阳地区HCV感染以Ⅱ型为主,其次为Ⅲ型及Ⅱ/Ⅲ混合型,HCV不同基因型与丙型肝炎病人临床病情的严重程度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临床肝炎患者血清中HCV RNA对54例HCVRNA阳性标本用限制性内切酶Sau3AI/HaeⅢ春5’NC区扩增产物进行酶切。结果显示4种酶切类型:HCV Ⅰ型感染3.7%(2/54),HCVⅡ型感染77.8%(42/54),HCVⅢ,Ⅳ型感染11.1%(6/54),HCVⅡ/Ⅲ,Ⅳ型混合感染7.4%(4/54);  相似文献   

9.
湖南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型特异性引物PCR分型法对5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感染的丙型肝炎病毒(HCV)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单独HCVⅡ型感染为60%(30/50);单独Ⅲ型感染6%(3/50);感染为Ⅱ+Ⅲ型10%(5/50),Ⅱ+Ⅳ型为16%(8/50),Ⅱ+Ⅰ+Ⅲ型为4%(2/50);Ⅰ ̄Ⅳ型均阴性的病例4%(2/50)。表明湖南地区肝细胞癌患者的HCV感染以Ⅱ型为主,并存在Ⅱ型与其它型的混合感染;少数病例可能系  相似文献   

10.
采用型特异性引物PCR分型法对5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感染的丙型肝炎病毒(HCV)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单独HCVⅡ型感染为60%(30/50);单独Ⅲ型感染6%(3/50);感染为Ⅱ+Ⅲ型10%(5/50),Ⅱ+Ⅳ型为16%(8/50),Ⅱ+Ⅰ+Ⅲ型为4%(2/50);Ⅰ~Ⅳ型均阴性的病例4%(2/50)。表明湖南地区肝细胞癌患者的HCV感染以Ⅱ型为主,并存在Ⅱ型与其它型的混合感染;少数病例可能系单独Ⅲ型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1.
90例丙型肝炎患者HCV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徐州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 对90例血清HCV RNA阳性的丙型肝炎(HC)患者,行HCV基因酶切分型。结果 90例中HCV-Ⅱ型71(78.9%),HCV-Ⅲ型17例(18.9%),HCV-Ⅱ/Ⅲ混合型2例(2.2%)。结论 徐州地区HCV流行株基因型主要为Ⅱ型,同时存在Ⅲ、Ⅱ/Ⅲ混合型。  相似文献   

12.
干扰素治疗前后肝组织内HCV—RNA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前后,肝组织内丙型肝炎病毒RNA(HCV- RNA) 的变化与血中HCV- RNA 及ALT 的关系。方法:对丙型慢性肝炎(CAH) 患者20 例,经过干扰素(IFN) 治疗,使用逆转录PCR(RT- PCR) 和原位杂交方法(ISH) ,对肝组织内和血中HCV- RNA 及ALT 值分析。结果:IFN 治疗丙型CAH 的有效率为70 % ,停药后6 个月有效率为30 % 。血中HCV- RNA 转阴率为55 % ,停药后6 个月转阴率为15 % 。肝组织中HCV- RNA,经治疗消失的有3 例,占15 % 。结论:肝组织中HCV- RNA 的有无,对IFN 疗效的判定非常重要,即使血中HCV- RNA 阴性、ALT 正常的病例,如果肝组织中有HCV-RNA 残留,以后血中ALT 值上升的可能性很大,应该进行抗病毒的再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新疆两城市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存在哪些基因型,以便为今后防治HCV感染提供依据。方法:用RT-PCR技术,选择HCVNS-5区设计的分型引物(1a、1b、2a和2b)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我们检测了128例(乌鲁木齐市97例,克拉玛依市31例)已证实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血清,其中基因分型检测出的98例中可分为1a型14例(14.3%)、1b型58例(59.3%)、2a型11例(11.8%)、2b型10例(10.3%),混合感染5例(5.2%)(1a+1b型4例,1b+2a型1例)。在乌鲁木齐市和克拉玛依市的HCV感染者中1a型分别为11/73例和3/25例,1b型分别为46/73例和12/25例。结论:表明新疆至少存在HCV1a、1b、2a和2b基因型,但以1b基因型感染为主。比较乌鲁木齐市和克拉玛依市两城市的HCV基因型分布显示1a型和1b型分布有明显差别(χ2=36,P<0.001)。另30例用本方法未能检出分型,提示可能还有其它基因型存在  相似文献   

14.
将市售HCV-IgG诊断试剂盒加以改良,建立了HCV-IgM抗体检测方法,与抗HBc-IgM,抗HBs-IgM,抗CMV-IgM,抗RV-IgM,RF及抗核抗体(ANA)阳性血清均不起反应。正常人群中抗HCV-IgM阳性率为1.5%(1/68),抗HCV-IgG阳性的43例血透患者检出抗HCV-IgM14例(32.6%),12例输血后肝炎抗HCV-IgM全部阳性。以上结果表明,抗HCV-IgM可作为输血后HCV感染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丙型肝炎病毒(HCV)特异性抗原增殖反应与干扰素(IFN)疗效关系。方法:用3H-TdR掺入法研究11例经IFN治疗与13例未经IFN治疗病人PBMC的增殖反应以及HCV-RNA阴转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指标。结果:11例经IFN治疗与13例未经IFN治疗病人PBMC对HCV合成肽CP9、NS4增殖反应相比,前者明显增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血清HCV-RNA阴转和ALT复常分别达到36.36%(4/11)和55.55%(5/9),明显高于未经IFN治疗组。结论:IFN治疗丙型肝炎可提高PBMC对HCV抗原的增殖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使用大剂量干扰素(IFN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AH)的效果。方法:使用大剂量IFNα,每天600万U,连续投药3周,以后每周3次间断投药21周,共计24周,治疗CAH50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清HCVRNA与ALT的变化,以此作为IFN疗效的判定指标。结果:IFN治疗CAH有效率为68%,停药6个月后有34%复发。结论:IFN的疗效与CAH的基因亚型有关(Ⅲ型疗效显著,Ⅱ型较差),与IFN的剂量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其在检查丙肝病毒感染中的价值。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42例正常人及87例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中sIL-2R和TNF-α水平。另外,将感染者分为3组,即A组(抗-HCV-Ab(-),HCV-RNA(+)),B组(抗-HCV-Ab(+),HCV-RNA(-)),C组(抗-HCV-Ab(+),HCV-RNA(+))。结果:87例感染者血清中sIL-2R和TNF-α水平较正常人都明显增高P<0.001),所有组的血清中sIL-2R和TNF-α水平也与正常人差异显著(P<0.01)。不同组彼此间比较sIL-2R和TNF-α水平,除A组与C组外,A组和B组之间、B组和C组之间都有显著差异(P<0.001~0.05)。结论:对sIL-2R和TNF-α水平的检测可作为丙型肝炎辅助化验检查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基因片段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T-PCR和基因重组技术,从湖南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血清中克隆了HCV包膜蛋白基因片段(E1,E2/NS1)经与已知基因型的HCV-1,HCV-J,HCV-J6和HCV-J8进行核苷酸序列的比较分析,这些基因片段属1b型HCV基因。将克隆基因重组于表达质粒PMAL-CRI中,在大肠杆菌内进行高效表达,获得了融合蛋白MBP-E1,MBP-E2/NS1,经WestemBlot分析证实  相似文献   

19.
以第2代抗体法分析急、慢性肝病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并对HCV阳性者以型别特异的逆录聚合酶链反应进行C基因分型。在644例肝病患者中,第2代抗体阳性率为肝癌7.3%,急性肝炎3.4%,慢性肝炎6.6%,肝硬化6.6%;非肝病患者106例中,阳性率为3.8%。慢性肝炎HBV感染达89.5%。41例HCV阳性者的C基因分显示:Ⅱ型占85.4%、Ⅲ型7.3%、Ⅱ/Ⅲ混合型7.3%,未见其他型  相似文献   

20.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6个Costa型辅酶2模型化合物「RCo(Do)(DoH)pnH2O」ClO4(R=n-C3H7,i-C4H9,N-C4H9,N-C5H11,c0C65H1,C6H5CH2,(DO)(DOH)pn=N,N-双(2,3-丁二酮-2-亚胺-3-肟)丙二胺)的电化学性质,发现此类模型化合物的电化学行为包含了中心然价态的变化;Co(Ⅲ)-Co(Ⅱ)Co(Ⅰ)以及Co-C键的断裂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