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输血引起Rh血型抗体的频率并鉴定抗体特异性。方法采用凝聚胺介质试剂与抗球蛋白介质试剂分别筛查和鉴定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采用吸收放散试验鉴定抗体特异性,并检测抗体的Ig类型及效价。结果5600例输血的患者共检测出Rh抗体7例,检出率为0.125%。抗体特异性为:抗-cE2例,抗-E2例,抗-C、抗-c和抗-D各1例。结论检出的Rh抗体,以抗-E和抗-E相关抗体为主,输血引起的同种免疫是当前Rh抗体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C、c、E、e抗原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在输血相容性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PCR-SSP基因分型以及血清学方法,对152例样本进行Rh D、C、c、E和e分型,并采用抗人球蛋白法对本地区的输血人群进行抗体筛查和鉴定。结果 C、c、E、e抗原在中国人群中呈多态性分布,而且在RhD阳性和阴性人群中的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阳性人群中主要以c抗原阴性率62.5%(50/80),E抗原阴性率67.5%(54/80)为多态性的特征;在阴性人群中,C抗原阴性率为59.7%(43/72),c抗原阴性率为2.7%(2/72),E抗原阴性率为93.1%(67/72),e抗原阴性率为0;在检出32例同种抗体中,Rh血型系统26例,占81.25%,其中抗-E 18例、抗-D 5例,抗-cE 2例、抗-c 1例。结论在ABO、RhD同型输血实施后,应着力解决Rh系统其他抗原,特别是E、c抗原随机输注产生免疫性抗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人类基因血型有20多种,但以输血为目的时,依据抗原抗体的有无,血型主要可分为4型。ABO血型主要取决于RBC是否带有A抗原、B抗原或没有抗原。A抗体攻击A型和AB型血中的RBC,而B抗体攻击B型和AB型血中的RBC,输入几毫升血型不相配的血液即可发生溶血,严重造成死亡。RHD抗原是测定人们的RHD是阳性还是阴性。RHD抗原可刺激机体生成抗体。当RHD阴性的孕妇,怀有RHD阳性的胎儿时,其有着重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输血前试验是临床避免输血反应的最后一道实验室关口,关乎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输血前试验的项目——ABO和RhD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明确,试验操作并不困难,难的是遇到特殊情况或疑难标本时如何正确处理。1 ABO和RhD血型鉴定常规采用的试验方法有血清学凝集试验、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等。1.1 ABO血型鉴定要求同时作红细胞定型(正定型)和血浆/血清定型(反定型)试验并要求正、反定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输血引起Rh血型抗体的频率并鉴定抗体特异性。方法采用凝聚胺介质试剂与抗球蛋白介质试剂分别筛查和鉴定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采用吸收放散试验鉴定抗体特异性,并检测抗体的Ig类型及效价。结果5 600例输血的患者共检测出Rh抗体7例,检出率为0.125%。抗体特异性为:抗-cE 2例,抗-E2例,抗-C、抗-c和抗-D各1例。结论检出的Rh抗体,以抗-E和抗-E相关抗体为主,输血引起的同种免疫是当前Rh抗体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1501例预输血者血清抗体筛选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预防和避免RH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反应,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方法使用聚凝胺法检测不规则抗体。结果在1501例申请输血患者的血清中,共检出抗体筛查阳性者3例(0.2%),1例D抗原阴性,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为抗-D+c,另外2例D抗原阳性,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为抗-E。结论通过输血前对不规则抗体的检查,可以大大提高配血的成功率,保证抗体筛查阳性者的及时用血,避免了输血不良反应,提高了临床输注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在临床输血中的作用,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15例微柱凝集法交叉配血不合的患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用谱细胞筛查,鉴定特异性抗体试验。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体筛选阳性在交叉配血不合中占80%,Rh血型抗体检出率为60%。结论不规则抗体筛选检测的应用,发现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其中Rh血型抗体所致居多,Rh血型抗原E、e、c、C的检测作为RhD抗原之后输血前项目,可以避免一些不合理输血,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多次输血、妊娠产生Rh血型抗体16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Rh血型抗体几乎都是由于输入Rh血型不合的血液或胎母Rh血型不合的妊娠等同种免疫作用而产生。如果某个体已被致敏.再次遇该同种异型抗原刺激时,将诱发免疫回忆反应。现将在多次输血与多次妊娠中产生的16例Rh血型抗体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自制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全血质控品制备技术,检测其保存过程中综合性能指标的变化,确定合理的处理流程、保存期限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多人份采集时间≤10 d的B型RhD阴性健康献血者标本,将其混合后离心留取上清血浆,再将混合浓缩红细胞分成2组,MAP组:使用MAP红细胞保养液洗涤2次;Saline组:使用生理盐水洗涤2次。将2组洗涤后的红细胞分别与MAP红细胞保存液、对应混合血浆按照1∶2∶3的体积比混合。选择商品化IgG抗-D试剂做抗-D效价测定,确定出现最后1个2+凝集强度的稀释倍数,并按照此稀释倍数分别在2组质控品中填加相应体积的IgG抗-D。将2组混合悬液分装在硬质塑料试管中盖帽4℃保存,每天在室温放置1 h,分别在保存的0、35、42、49 d检测质控品标本红细胞与标准抗-B的凝集强度、IgM抗-A与反定A细胞的凝集强度、IgG抗-D与RhD阳性O型红细胞的凝集强度、上清液中Na+、K+、LDH、乳酸、FHb浓度、红细胞形态变化以及质控品中细菌繁殖情况。结果保存过程中2组质控品红细胞B抗原、IgG抗D抗体反应活性均无明显变化(P>0.05),IgM抗A抗体反应活性虽出现波动(P<0.01),但凝集强度变化均在1+范围内;2组质控品K+、乳酸浓度均随保存时间延长明显增高(P<0.01),但保存35、42d时2组各指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组质控品FHb浓度均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增高,但相同保存时间2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1)。保存49 d时MAP组和Saline组FHb浓度分别为(857.1±301.5)mg/L和(595.3±334.9)mg/L,与保存0d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MAP组部分质控品FHb浓度已经超过中度溶血标准(1 000 mg/L);2组质控品保存末期(≤42 d)红细胞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皱缩并形成棘突,但2组之间无明显差异;2组质控品保存过程中都未见细菌生长。结论本室采用2种方法自制的全血质控品质量无明显差异,保存期都能达到42 d,且管间差异小、抗原抗体反应活性稳定,能够满足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的相关要求,适合在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临床资料患者,男,58岁,既往无输血史,因间断鼻腔出血伴全身乏力2周余,头晕3d,血常规:RBC 1.5×1012/L,Hb 49g/L,PLT 4×109/L,于2013年6月25日以"鼻腔出血待查,PLT减少症"入急诊进行输血治疗。进行血型鉴定时发现正反不符,正反定型全部凝集为4+,抗体筛查阳性,经进一步检测证实患者血型为"O,Rh(+)",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血型是由遗传决定的,在生命过程中不会轻易发生改变[1]。一些特殊情况下,血型的抗原性会发生变异[1,2]。白血病患者ABO血型抗原性可变弱,以致不与相应抗体发生凝集反应,容易引起血型鉴定的错误,多误定为“O”型。自1957年vanLoghem首先报告急粒患者A抗原减弱以来,对白血病引起血型变异的报道较多,但多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3,4],我们在临床输血中遇到一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B抗原减弱,致使血型鉴定与输血错误,报告如下:病例资料吕某,男,sl岁,住院号26489。1995年1月,因发热、头晕、乏力,夜间盗汗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 Rh 血型系统抗原、抗体检测在安全输血中的意义。方法对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在该院住院的2700例输血患者进行 Rh 系统抗原表型检验和抗体筛查。结果Rh 血型抗原表型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 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5种抗原基因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 D、e、C、c、E。结论对于接收输血者及供血者,除了要做必需的常规检查外还应进行其他4种 Rh 血型抗原表型的检查及相应抗体的鉴定,从而避免因输血而产生免疫性抗体,给患者再次输血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3.
Rh血型系统是重要的红细胞血型系统,目前临床输血治疗对于Rh阴性血液的需求仍处于紧张状态.实际临床工作中,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总结针对Rh阴性血型患者输血的临床经验,建立规范化的血库管理模式,分析Rh阴性血型患者的输血类型,并且积极普及Rh阴性血型的相关知识,尽力减少临床输血过程中导致的输血反应等问题,从而达到安全、合理输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血液病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及其输血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与疾病的关系,以制定相应的输血措施。方法查阅1993-2005年所有ABO血型抗原减弱患者的病历,记录诊断及输血情况,随机选择同期血型抗原正常表达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2年间共查出57例血型抗原减弱患者,其中AML41例、CML3例、MDS10例、MF3例。均予同型血输注,疗效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BO血型抗原减弱在血液病患者中较常见,最多见于急、慢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随疾病缓解,减弱的血型抗原可恢复正常。输血时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不必输“O”型洗涤红细胞。  相似文献   

15.
多次输血者Rh分型检测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绝大多数的Rh抗体是由人体免疫系统暴露于外来红细胞(经输血或怀孕)所致.Rh抗原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其抗原性强弱顺序为D〉E〉e〉C〉e,其中D抗原最强。D抗原阴性者受到D抗原阳性红细胞免疫刺激后.有50%~70%能产生抗-D抗体,在其他4种抗原中.抗-E是最常见的抗体,其次为抗-c抗体.因此,笔者通过观察,发现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因多次输血产生了Rh抗体,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自制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品保存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目的是利用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现有血液标本资源,建立自制室内质控品技术。随机选取24名A型RhD阳性的健康献血者,分别采集静脉血4ml,采用析因设计方法,根据使用抗凝剂种类、是否添加红细胞保存液以及标本每日室温存放时间,将24个标本随机平均分成8组,将所有盛装标本的试管盖帽后4℃保存,每天在室温放置1小时或2小时。分别在保存的0、7、14、21、28、35天测定所有标本的ABO、RhD血型(记录正反定型的凝集强度)、IgM抗B抗体效价和上清液中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并计算其增量值。结果表明:使用ACD-B抗凝剂并添加MAP红细胞保存液,每天室温放置1小时(A282C1)组标本的红细胞损伤最小,各时间点FHb浓度及其增量值均最低(P〈0.01),35天时FHb浓度仅为(245.1±84,5)mg/L。保存过程中A抗原、D抗原及kM抗B抗体反应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现有条件下,可以利用本研究建立的A282C1方案制备出性能相对稳定、可有效保存的能够满足室内质控要求的改良全血室内质控品。  相似文献   

17.
输血前红细胞相容性检测的自动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血是一项有益又安全的治疗措施.但血液的红细胞血型有23个血型系统、一血型集合和高低频率组,约500多种血型抗原.特别是临床有意义的ABO、Rh等6个血型系抗原、抗体的存在使输血前相容性检测在安全输血方面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配血不合常见的是ABO血型不合引起的,其次是Rh血型不合引起,本例由于反复输血引起的抗C抗体导致配血不合,发生输血困难而影响手术治疗,后经配合型输血成功进行手术治疗。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9.
20.
在输血工作中,血型抗原抗体的检测是交叉配血,抗体筛选等血清学实验的基础,在保证输血安全性的前提下,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既快速又准确的方法来检出免疫性抗体。1980年Lalezari首先将MP法应用在一般血库工作中MP法即Manual polybrene法,该法以其快速灵敏、简便、准确的特点,得以在西方先进国家和台湾被广泛使用.并取得美国输血界认可。PoLybrene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以低离子(LIM)来改变红细胞膜的负电荷,促进抗原抗体反应,然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