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了解我国地市级血站在新冠疫情下单采血小板的采供能力变化,为地市级血站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确保单采血小板供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我国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平台27家地市级血站2018—2021年单采血小板活跃献血者人数、单采血小板采集总量、初次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占所有献血者捐献血小板的百分比、单采血小板贮藏前去除白细胞率、单采血小板供应量、单采血小板供应量占全部血小板供应量的百分比、过期单采血小板总量数据;将统计年度分为疫情暴发前(2018—2019年)、疫情期(2020—2021年)2个统计时段,应用SPSS软件t检验方法分别比对疫情前后及各年度单采血小板相关数据统计差异。结果 27家地市级血站疫情暴发前后单采血小板活跃献血者人数合计分别为73866人、89021人,采集总量合计为438 573.4 U、527 174.2 U,发放总量合计分别为425 799 U、515 451.5 U,比较结果皆有显著性差异;疫情暴发前后初次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血液所占百分比均值分别为4.68%、5.37%,除1家血站外其余26家血站单采血小板储存前去除白细胞率范围在55.06%~100%,单...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甘肃省14个市州血站单采血小板采集相关数据比对和分析,了解全省各地区单采血小板的现状.方法 统计分析2016~2020年各血站血小板的采集量与双份血小板的采集率及临床供需关系.结果 2016~2020年全省13家血站和1家血液中心血小板采集总量由11 255 U增长至15 270 U,5年增幅约35.7%,...  相似文献   

3.
2例单采血小板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单采血小板因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手工制备的血小板,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站使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300多人次,其中2例采集失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CS+通用血小板采集程序(UPP)及少白血小板采集程序(LDP)单采血小板的效果。方法 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该中心机采成分科招募120例男性固定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UPP组和LDP组,每组各60例,LDP组采用LDP采集2个治疗量血小板,UPP组采用UPP采集2个治疗量血小板。比较两组采集参数,包括抗凝剂使用量、循环血量、采血前后血小板计数(PLT)、采血前血细胞比容(Hct);比较两组采集效果,包括血小板采集效率(CE)、血小板采集速率(CR)、每小时血小板采集量及采集时间;采血后对采集的血小板质量进行检测;比较两组采集血小板的冲红率、低压报警率、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UPP组抗凝剂使用量和循环血量高于LD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P组采集时间长于UPP组,CE、CR、每小时血小板采集量低于U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献血者成功采集的每袋血小板均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12》相关标准。LDP组冲红率、低压报警率和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U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Trima单采机采集双份血小板的采集参数,提高单采血小板采集过程的综合质量。方法先后用"初始参数"和"优化参数"采集双份血小板共37例,检测并比较使用2种参数采集的血小板质量和还输过程中的血液流失情况。结果应用"优化参数"采集的血小板含量达到(5.10±0.29)×1011个/袋,处理总血量为(3 360±398)ml,采集时间为(68±10)min,较"初始参数"的采集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参数设置对血小板收集率、白细胞残留量、血小板容量无显著影响,二者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品中白细胞的残留量低于1×106个/袋,LRS舱去除白细胞的效果显著。但若选择"正常"还输模式,则LRS舱内残存血液中损失的血小板达(2.15±0.16)×1010个,白细胞达(1.33±0.19)×109个;"优化参数"中选用"血浆"还输模式后LRS舱残存的血小板和白细胞含量分别为(0.18±0.09)×1010个和(0.07±0.02)×109个,损失可以忽略不计。结论 Trima单采机安全可靠,去除白细胞效果好,血小板收集率较高;采集参数经优化后虽然处理血量和采集时间有所增加,但采集的双份血小板质量达到国标要求,还输过程中的血液损失得到较好的控制,确保了产品质量和献血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采集后6小时与72小时制备的冰冻单采血小板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采集后6h和72h制备的冰冻单采血小板制品的多项质量参数,为冰冻单采血小板的制备标准提供依据。方法以美国产Trima血细胞分离机配套全密闭7d保存袋采集的单采血小板,分别于采集后6h和72h制备为冰冻血小板制品,1周后复苏留样,分别检测血小板计数(PLT,MPV,PCT,PDW)、血小板粘附性、血小板P选择蛋白、PF3A、PF4、pH值、血块收缩试验(血浆法)。结果采集后6h和72h制备的冰冻单采血小板,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P〉0.05)。单采血小板在不同保存条件下,PF3A均保持了良好的PF3活性,单采血小板在常规或冰冻保存条件下,PF4及P选择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加,采集后6h和72h制备的冰冻单采血小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P〉0.05);单采血小板在常规保存3d内,粘附功能和血块收缩试验没有明显变化,而冰冻保存的单采血小板这两项指标呈明显减退现象,血小板的活力下降明显。结论以美国产Trima血细胞分离机配套全密闭7d保存袋采集的单采血小板,分别于采集后6h和72h制备的冰冻血小板制品,两者的体外指标分析结果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且都能有效的改善和控制急性大出血患者的出血倾向,用于抢救急性大出血患者疗效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科学地保障机采血小板供者的安全和血小板质量,笔者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就机采血小板最大数值和供者捐献前血小板计数的个体化标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9.
10.
PCS 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的质量标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高浓度机采血小板在临床上已发挥了良好的疗效,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欢迎。但卫生部尚未颁布机采血小板的质量标淮。为此,笔者对制品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以期建立机采血小板的内控标准。现将实验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仪器及样品血细胞计数仪:C...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单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及其配套的原装一次性耗材采集血小板,将未采集成功的献血者按照不同原因分类统计。结果 2015年3~11月共采集单采献血者7 047例,其中采集失败的有46例(0.65%)。采集失败的主要原因有:血管因素(30.4%)、乳糜血(19.6%)、血小板冲红(15.2%)以及献血反应(13.0%)。结论针对不同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可以减少或避免单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发生,从而达到节约血液资源,降低血液成本。  相似文献   

12.
陈岑  齐瑛  程文晋  褚晓凌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8):2663-2666,2669
目的 对便携式血液成分分离机(MCS+)由少白细胞血小板采集程序(LDP)升级至通用血小板采集程序(UPP)前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探讨程序升级的总体效果.方法 血小板采集数据比较采用自身对照的方式,选择MCS+程序升级前后1年内分别采用LDP和UPP捐献血小板的献血者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性别、不同采集量(1个和2个治疗量)分组,按照同一献血者分别采用2种程序捐献同样治疗量的采集过程进行数据配对分析,共计216人次(男110人次,女106人次).比较程序升级前后MCS+采集血小板的参数、质控结果及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无论采集1个治疗量还是2个治疗量,2种程序相同性别比较,血细胞比容(HCT)、采前血小板计数、采后血小板计数、全血处理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UPP血小板采集时间短于LDP,血小板收集效率高于LDP,柠檬酸盐抗凝剂(ACD-A)用量多于LD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程序和采集量,不同性别比较,H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采集时间、采前血小板计数、采后血小板计数、全血处理量、ACD-A用量、血小板收集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程序血小板质控抽检情况、献血不良反应(迷走神经反应和枸橼酸盐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PP与LDP比较,采集时间缩短,血小板收集效率提高,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产品质控抽检情况无差异,值得推广使用.但要根据各地献血人群条件,设置合适的采集基础参数,以采集高品质产品,提升献血者采集过程舒适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MCS+全血细胞分离机LDP和UPP程序采集单采血小板,比较两者在采集血小板时的效率、时间、舒适度等。方法于2017年7月3日—7月23日来本中心的单采献血者111名,先用LDP程序采集。15—20 d后,该111名献血者再次用UPP程序采集,2次单、双份保持一致,对比2组的血小板采后计数、采集时间、采集率等,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两种程序采集血小板采前、采后血小板计数、全血处理血量、血小板采集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PP无论单份还是双份血小板采血时间均少于LDP,每小时采集量均多于LD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品红细胞混入量、白细胞混入量、血小板含量均100%符合国家标准。2种程序采集过程中献血者没有出现献血反应,UPP舒适度优于LDP。结论使用UPP程序采集血小板,产品质量100%符合相关国家标准,且单双份采集时间都减少,每小时采集量增加,舒适度增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机器单采血小板献血反应及其护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机器单采血小板献血反应及其护理215500江苏省常熟市血站邹建芬1995年6月~1996年7月,本站使用CS-3000PLUS和MCS血液成分分离机采集血小板达3000人次(CS-3000PLUS机采550人次,MCS机采2450人次),期间发生献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液病患者单采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72例(341例次)输注单采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比较输注前、后24 h外周血小板结果,根据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血小板回收率(PPR)等指标来评价血小板输注疗效.结果 急性白血病(A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再生障碍性贫血(AA)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67.5%、60.3%、52.2%、46.9%,只有AL组与IT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输注次数的增加,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逐渐下降(P<0.05),频繁输注者输注疗效较差,甚至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结论 不同类型血液病患者其血小板输注疗效不同,输注血小板的次数影响输注疗效.  相似文献   

16.
单采血小板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有一定的疗效.我们对78例血液病患者在治疗中输注单采血小板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重庆市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年龄分布特征,为加强重点献血者招募和保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5年在重庆市参加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个人资料,对献血者的年龄区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5年,重庆血液中心参加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共33 323人次,其中18~25岁献血者共6 791人次,占20.4%;26~35岁献血者共13 112人次,占39.3%;36~45岁献血者共8 079人次,占24.2%;46~55岁献血者共4 819人次,占14.5%;56~60岁献血者共522人次,占1.6%。结论加强18~25岁高校学生的宣传和招募;同时,更应做好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保留工作,特别是36~45岁年龄段的献血者。  相似文献   

18.
不同型号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采前血小板(PLT)计数与循环全血处理量的关系,比较不同型号血细胞分离机机采血小板的收集效率。方法随机选择207名献血员,用H aem onetics公司的三种不同型号血细胞分离机单采献血者的血小板,用血细胞计数仪计数机采血小板(PC)中的血细胞,计算三种机型的收集效率。结果发现采前血小板计数与全血处理量有密切关系,M CS 的机采血小板的白细胞污染比M CS2P、M CS3P的白细胞污染要少,统计有显著性差异。红细胞污染、血小板收集以及收集率上,三种机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前血小板计数与全血处理量呈负相关,在白细胞污染上M CS 机采血小板明显要好于M CS2P、M CS3P。  相似文献   

19.
谭畅  崔欣  周远 《中国输血杂志》2022,(11):1151-1154
目的 分析高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自首次献血以来血常规及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变化,以保障高龄献血者健康和血小板质量。方法 本中心2019~2021年间,年龄达到55~60周岁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共计69人,其自首次献血以来共计3 400人次,回顾分析其在55周岁前后血常规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变化趋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并进行血小板参数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同年龄段血常规以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值男性均高于女性(P<0.05),女性组55岁后血常规中RBC、WBC、Hb、Hct相比55周岁前有下降(P<0.05);55岁后血小板参数中PDW、MPV、PLCR相比55周岁前有升高(P<0.05);而女性55周岁前后Plt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组55岁后血常规中WBC相较55周岁前有所下降(P<0.05),55岁后RBC、Hb、Hct相较55周岁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55岁后血小板相关参数Plt、PDW、MPV、PLCR相比55周岁前有升高(P<0.05)。PDW、MPV和P-LCR变化一致,呈线性正相关。结论 高龄单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苏州市2013年单采血小板献血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招募工作。方法对2013年在苏州市中心血站成功捐献机采血小板的5,513名献血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年龄以18~35岁的人群为主,占73.6%,性别以男性居多,占88.1%,捐献1~2次的人群占77.9%,血型分布特征为O>A>B>AB。结论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人群的年龄、性别有一定的分布特征,可有针对性地进行招募。该市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保留工作存在不足,需对现有的献血者进行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