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宫颈癌超声造影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宫颈癌的超声造影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5例宫颈癌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其超声造影表现及周围组织病变浸润情况。结果25例宫颈癌均经病理证实。超声造影确诊浸润癌21例,其中准确判定有无邻近组织侵犯18例。4例镜下早期浸润癌未能检出。宫颈浸润癌超声造影表现为动脉期病灶区灌注早于子宫肌层呈均匀或不均匀高增强,后期周边部呈稍高增强而内部呈低增强,可显示病灶范围及周围组织浸润情况。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宫颈癌的诊断及病变浸润范围的评价,可为临床分期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不同临床分期宫颈癌的超声造影表现.方法 应用反向脉冲谐波超声造影技术,联合时间-强度曲线(TIC),分析48例经病理证实的不同临床分期宫颈癌患者的超声造影资料,总结宫颈癌超声造影增强方式.结果 宫颈癌超声造影表现为增强早期病变内造影剂灌注明显早于子宫肌层,呈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增强晚期造影剂消退早于子宫肌层,与正常宫体形成明显的界限,可清晰显示病变轮廓及对周围组织的浸润程度.结论 超声造影能较准确地判断宫颈癌分期及肿瘤浸润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常规超声在宫颈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不同临床分期宫颈癌的超声造影表现.方法 应用反向脉冲谐波超声造影技术,联合时间-强度曲线(TIC),分析48例经病理证实的不同临床分期宫颈癌患者的超声造影资料,总结宫颈癌超声造影增强方式.结果 宫颈癌超声造影表现为增强早期病变内造影剂灌注明显早于子宫肌层,呈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增强晚期造影剂消退早于子宫肌层,与正常宫体形成明显的界限,可清晰显示病变轮廓及对周围组织的浸润程度.结论 超声造影能较准确地判断宫颈癌分期及肿瘤浸润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常规超声在宫颈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不同临床分期宫颈癌的超声造影表现.方法 应用反向脉冲谐波超声造影技术,联合时间-强度曲线(TIC),分析48例经病理证实的不同临床分期宫颈癌患者的超声造影资料,总结宫颈癌超声造影增强方式.结果 宫颈癌超声造影表现为增强早期病变内造影剂灌注明显早于子宫肌层,呈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增强晚期造影剂消退早于子宫肌层,与正常宫体形成明显的界限,可清晰显示病变轮廓及对周围组织的浸润程度.结论 超声造影能较准确地判断宫颈癌分期及肿瘤浸润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常规超声在宫颈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宫颈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并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的宫颈癌患者30例,观察宫颈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分析其造影资料,比较时间-强度曲线的形态及造影参数的差异。结果超声造影诊断28例,诊断符合率为93.33%;常规超声诊断20例,诊断符合率为66.6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影特点为造影剂注入14.0s时,宫颈癌病灶早于(16.0s)、高于肌层显影,待注入26.7s时,病灶内的造影剂先消退、呈低增强,周边呈略高增强,可清晰的显示宫颈病变的浸润范围。较周围正常宫体组织,宫颈癌病灶的峰值强度升高、达峰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的超声造影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可辅助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6.
超声造影在子宫内膜癌与黏膜下肌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造影在子宫内膜癌与黏膜下肌瘤患者病灶组织的灌注特征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超声造影检测1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和32例黏膜下肌瘤患者病灶组织的灌注特点.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灶组织中造影剂的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及消退时间均明显早于周围子宫肌层;黏膜下肌瘤患者瘤体组织中造影剂的增强时间、达峰时间与子宫肌层呈同步或略早于后者增强,消退时间略早于子宫肌层.造影增强时间-强度曲线下降支子宫内膜癌表现为单相,黏膜下肌瘤表现为双相.结论: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造影对子宫内膜癌与黏膜下肌瘤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7.
声学造影在子宫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新型造影剂声诺维及实时灰阶造影匹配成像技术对子宫肿瘤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子宫肿瘤患者,采用新型造影剂声诺维及实时造影匹配成像技术进行超声造影,观察不同病变造影剂灌注过程及造影后声像图特点。结果子宫肌瘤表现为造影剂自外周向内快速充盈,假包膜强化明显,瘤体内部造影剂分布均匀,较包膜消退快,而变性区则无造影剂分布,浆膜下及黏膜下肌瘤可显示来源于子宫的蒂部供血动脉血流。宫颈癌及内膜癌病灶区滋养血管首先充盈,病灶内部强化欠均匀,消退早于正常子宫肌层。结论超声造影能清晰显示肌瘤边界及内部变性情况,能较清晰显示内膜癌及宫颈癌浸润肌层的程度,有助于提高超声对子宫肿瘤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超声造影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6例子宫肌瘤及23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子宫肌瘤表现为假包膜内血管首先灌注呈环状高增强,并分支进入瘤体内部,随后整个瘤体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高增强,变性坏死区无增强。造影后期,瘤体内部造影剂消退较正常肌层快呈低增强,而假包膜消退相对较慢始终呈稍高增强,有明显包膜感。子宫腺肌病表现为多条血管呈不规则分支状进入病灶内,整个病灶区肌层呈不均匀高增强。造影后期呈不均匀稍低增强,边界不清,无包膜感。结论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超声造影表现明显不同,将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8例胰腺癌患者行SonoVue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病灶增强及消退的时间和模式,并与周围组织造影参数进行比较。结果33例(86.8%)表现为低增强,5例(13.2%)表现为等增强。病灶形态不规则,分布不均匀。病灶与周围胰腺实质比较,开始增强时间和到达峰值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病灶开始消退时间明显早于周围胰腺实质(P〈0.05)。结论实时超声造影技术是诊断胰腺肿瘤的一种方便快捷、安全无创、相对廉价的有效方法,可用于门诊常规超声可疑胰腺占位患者的进一步排查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超声造影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两种技术探讨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病灶的图像特征,并对子宫内膜癌进行分期评估.方法 运用超声造影和磁共振成像两种技术分别对74例(超声造影组和磁共振成像组各37例)病理证实为Ⅰ期子宫内膜癌伴有肌层浸润患者术前影像表现及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术前超声造影诊断Ⅰa期(3例)、Ⅰb期(17例)和Ⅰc期(11例)子宫内膜癌31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3.8%(31/37);31例子宫内膜癌病变超声造影表现:Ⅰa期(3例):病变区子宫内膜呈不均匀性低或等增强,与肌壁分界清,肌壁呈均匀性强化;Ⅰb期(17例):病变区子宫内膜呈不均匀性中等或高增强,与肌壁分界不清,受累肌壁厚度≤1/2肌层厚度;Ⅰc期(11例):病变区子宫内膜呈不均匀性高或中等增强,与肌壁分界不清,受累肌壁厚度>1/2肌层厚度,内膜及受累肌壁增强及消退多早于正常肌壁.(2)术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Ⅰa期(3例)、Ⅰ b期(18例)和Ⅰ c期(10例)子宫内膜癌31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亦为83.8%(31/37);31例子宫内膜癌病变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现:Ⅰa期(3例):病变的子宫内膜呈不均匀高信号,结合带完整;Ⅰb期(18例):病变的子宫内膜呈不均匀高信号,结合带中断且子宫肌层内缘边界不清,受累肌壁呈不均匀性高信号,受累肌壁厚度≤1/2肌层厚度;Ⅰc期(10例):病变的子宫内膜呈不均匀高信号,结合带中断且子宫肌层内缘边界不清,受累肌壁呈不均匀性高信号,受累肌壁厚度>1/2肌层厚度.(3)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术前超声造影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评估Ⅰ期子宫内膜癌浸润肌层深度诊断的准确率均为83.8%(31/37).结论 术前正确认识超声造影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图像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Ⅰ期子宫内膜癌,超声造影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诊断及术前分期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诊断及术前分期有相同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造影剂声诺维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对拟行宫腔镜手术的36例疑诊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超声造影,造影剂注射方法为团注法,观察子宫内膜息肉的造影剂灌注过程及造影声像图特点。结果子宫内膜息肉超声造影均见造影剂高增强灌注,开始增强时间及增强水平等于子宫肌层,但较子宫内膜灌注得早,增强水平高于子宫内膜;31例可见来自子宫肌层的滋养血管进入息肉内,子宫内膜息肉的滋养动脉显示率为86%。结论子宫内膜息肉超声造影具有典型的声像图表现,超声造影可为临床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宫颈癌的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声像图表现,探讨超声造影在宫颈癌术前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其造影剂灌注特征并进行术前的分期评估。将检查结果与常规超声及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宫颈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声像表现分为四型:"同步型"、"点状或小片状增强型"、"块状型"和"快速扩散充盈型"。超声造影对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判断与术后病理符合率(21/30,70.00%)较经腹常规超声(12/30,40.00%)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有助于宫颈癌的诊断,可提供更好的影像学资料,为临床分期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子宫肌瘤的超声造影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超声造影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造影剂声诺维及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对29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超声造影,造影剂注射方法为团注法,观察子宫肌瘤的造影剂灌注过程及造影后声像图特点。结果子宫肌瘤表现为假包膜内血管首先充盈,后造影剂自外周向内快速充盈,瘤体内部造影剂分布均匀,消退较包膜快,而变性区无造影剂分布;浆膜下及黏膜下肌瘤可显示其蒂部血流来源于子宫动脉。结论子宫肌瘤超声造影时具有典型的声像图表现,能为子宫肌瘤尤其不典型肌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可靠证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造影( TVS-CEUS)技术在宫颈癌术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宫颈癌患者的TVS-CEUS术前检查图像,未受累的宫颈、肌层及内膜作为对照,分析宫颈癌瘤体的造影声像图,评估局部病灶的性质、大小范围及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与正常肌层对比分析宫颈癌病灶TVS-CEUS的时间-增强曲线( TIC)形态及参数。结果 TVS-CEUS较常规TVS更能清晰显示病灶的边界,获得的病灶大小的测值更接近病理结果。正常子宫肌层与宫颈造影增强模式相同, TIC曲线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内膜的增强时间稍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宫颈癌造影增强及消退早于正常肌层,增强强度高于正常肌层,其增强模式为“早进早退”,不同分期的宫颈癌造影增强模式不同。宫颈癌病灶的TIC曲线参数造影剂显影时间(AT)、达峰时间(TTP)、增强时间(ET)、增强强度(EI)、上升斜率(RSR)、半洗出时间(HWOT)、下降早期斜率(HWS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参数进行ROC曲线分析得出对宫颈癌诊断能力较强的参数为RSR,界值为1.96 dB/s,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7.6%,Youden指数为97.6%。结论 TVS-CEUS在宫颈癌术前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延迟相全肝扫查联合再次造影对肝脏恶性肿瘤检出的价值。方法对行肝脏超声造影检查的22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采用低机械指数实时连续成像技术(造影剂SonoVue),延迟相进行全肝快速扫查寻找异常低增强区。并再次注射造影剂对延迟相发现的异常低增强区进行观察,超声造影诊断结果以增强CT/MRI、穿刺或手术病理诊断、临床及超声随访结果为参照,计算B型超声、超声造影发现病灶个数,计算并对比两种方法对疾病诊断的漏诊率。结果采用延迟相全肝扫查联合再次注射SonoVue后,22例患者中,超声造影诊断肝转移瘤4例,B型超声仅诊断2例、漏诊2例;超声造影诊断肝癌或肝癌复发18例,B型超声拟诊14例,漏诊4例。超声造影对22例患者疾病漏诊率为0(0/22),B型超声漏诊率27%(6/2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型超声发现病灶18个,超声造影检出病变47个,超声造影延迟相新发现病灶29个。结论延迟相全肝扫查联合再次注射造影剂可提高肝脏恶性病变的检出率,减少疾病漏诊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刺声诺维(SonoVue)及实时造影匹配成像技术(CnTI技术)在药物流产不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2例药物流产后阴道持续出血时间大于14天,常规超声检查宫腔内有异常回声的患者。采用sonoVue及CnTI技术进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病灶区造影剂灌注过程及造影声像图特点。所有患者造影后即行清宫术,刮出物送病理检查。按病理结果将研究对象分成残留组和非残留组,探讨药物流产不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的表现和规律。结果超声造影时残留组病例可见宫腔内局灶性造影剂灌注丰富,回声高于肌层。非残留组部分病例可见宫腔内局灶性造影剂灌注,回声强度与肌层相近:部分病例仅见肌层及内膜缓慢均匀增强。结论超声造影能更清晰的显示残留病灶。对药物流产不全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癌的超声造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的超声造影增强特点、时间-强度曲线参数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3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其增强特点;比较造影前后癌灶测值的变化;应用QLAB软件制作时间-强度曲线,比较癌灶与未受累肌层在曲线参数上的差异.结果 造影增强特点:造影剂最先到达癌灶的滋养血管,由此分支进入癌灶,达峰时布满癌灶内部(除坏死区).73.3%(22/30)的癌灶退出早于肌层.76.7%(23/30)的癌灶供血来源得以显示,43.3%(13/30)的癌灶显示比常规超声更加清晰.85%(17/20)的癌灶造影后测值大于常规超声,增大平均值(0.62±0.50)cm.时间-强度曲线分析:90%以上的曲线显示癌灶早于或与肌层同时开始增强并达峰值,癌灶组的进入时间、达峰时间明显早于肌层组;癌灶组达峰强度、上升强度和增强速率显著高于肌层组.结论 子宫内膜癌的超声造影表现有一定的规律,能提供较常规超声更加丰富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