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林林  江泓  汪洋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4):1849-1850
目的:提高对股骨髁骨折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股骨髁骨折的患者,其中28例均行X线常规摄片检查,7例加拍X线双斜位片;CT平扫12例,三维重建8例;MRI检查3例。结果:X线常规检查7例无法明确诊断,加拍X线双斜位片又诊断4例;CT检查12例诊断均正确;3例行MRI检查,发现骨挫伤2例,骨折1例。结论:对股骨髁骨折的影像诊断中,X线常规检查加拍双斜位片是提高诊断的简便手段,CT及MRI检查不但可提高诊断,对骨折分型和指导临床治疗方面是非常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16 例临床上可疑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 进行扫描,同时在工作站上作 3D及 MPR影像后处理,16例患者CT扫描前均采用X线片检查.并就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 影像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结果 16 例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中,X线平片漏诊10 例,可疑诊断6例,螺旋CT均予以诊断.3D影像可清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立体形态;MPR影像则可明确显示胫骨平台内部的骨质损伤情况如骨折的具体部位、关节面碎裂及塌陷程度、骨折移位距离.结论 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明显优于X线平片,当临床怀疑骨折而X线片未显示或显示不清时应及时行CT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多层螺旋CT的MPR(mulitiplane reconstruction,MPR)在胫骨平台骨的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X线平片或临床检查怀疑或确诊胫骨平台骨折的25例,对其中20例患者21侧胫骨平台行4层螺旋CT扫描并行MPR重组观察,由2组放射科医师分别对不同重建层厚及三维重组图像进行分析,在Schatzker分型的基础上,根据临床外科治疗的需要,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CT三维分析。结果(1)2组医师应用1.25mm层厚共显示骨折线30条;1.25、5.0mm层厚图像骨折线显示率分别为96.6%、54.1%。(2)轴位薄层骨折线检查率96.6%。,MPR骨折线检出率100%,(3)21侧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Ⅰ型:劈裂骨折3例;Ⅱ型:塌陷骨折5例;Ⅲ型:劈裂+塌陷骨折10例;Ⅳ型:涉及胫骨髁嵴的平台骨折1例;Ⅴ型:内侧外侧平台双骨折1例;Ⅵ型:胫骨平台和上1/3联合骨折1例。结论多层螺旋CT的MPR在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分型具有重要价值,MPR对手术治疗计划的制订和预后评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马健康 《吉林医学》2013,34(11):2108-2109
目的:探讨X线检查在枢椎齿状突骨折术前术后的诊断价值和不足。方法:对22例齿状突骨折术后患者X线平片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9例术后X线检查显示,齿状突骨折复位好,寰枢关节对称,1例螺钉未位于齿状突内;2例寰枢关节不对称。结论:X线平片是术前术后诊断枢椎齿状突骨折的常规检查,应摄正侧位和张口位片,在平片提示有可疑骨折时或临床症状怀疑骨折时,平片不能确诊时应结合CT、MRI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隐性胫骨平台骨折CT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4例患者的临床所见及CT影像进行分析 ,所有患者均摄膝关节X线片及CT横断位扫描。结果 :2 4例患者中 ,骨折发生在外侧平台 1例 ,内侧平台 6例 ,前部平台 3例 ,后部平台 14例。其中 6例有小骨块撕脱 ,2例合并有半月板损伤 ,10例胫后软组织肿胀。结论 :CT检查可发现X线片显示正常而确有骨折的隐性骨折 ,诊断准确并可发现其他合并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CT的四分法分型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对3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43岁(25~61岁)。左23侧,右9侧,3例为双侧胫骨平台骨折,术前均摄正、侧位X线片及三维重建CT。按照胫骨平台骨折三维重建CT的四分法分型设定手术方案。结果:据改良Hohl膝关节功能评价方法 35例患者中仅2例没有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优良率在94.7%,但没有临床诊断及制定手术方案上的失误。结论:三维重建CT扫描的四分法分型对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会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但应作为术前常规检查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CT与X线平片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和限度。方法:回顾性对150例X线平片鼻骨侧位检查、120例薄层CT检查和其中85例同时进行X线平片鼻骨侧位及薄层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X线平片检查150例。鼻骨骨折64例(43%),可疑骨折23例,未见骨折63例。薄层CT检查120例,阳性102例(85%),阴性18例。其中同时进行X线平片及薄层CT检查85例.X线平片确认鼻骨骨折37例(44%)。可疑骨折10例.未见骨折38例;薄层CT检查阳性78例(92%),65%为复合骨折。结论:X线平片时鼻骨骨折极易漏诊和误诊.且对骨折的部位、程度及并发改变显示不够全面和清楚。CT检查则清楚显示鼻部及邻近器官解剖结构,能细致、全面、准确地显示骨折部位程度及并发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旨在提高对成人胫骨颈基底或转子及粗隆间裂隙骨折漏诊的认识。一般材料:对20例常规X线极易漏诊的病例加摄外展外旋及侧位片、CT或MRI结果回顾性分析。结果 成人股骨颈及转子裂隙骨折加摄外展位片、CT及MRI检查,明显降低了漏诊率。结论 综合病史、X线、CT或MRI对成人股骨骨折或转子及粗隆间裂隙骨折分析,降低了漏诊率,为病人获得及时适当治疗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X线透视结合切线位点片在腕骨骨折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5例腕骨骨折患者,全部进行透视结合切线位点片检查与螺旋CT检查,以螺旋CT检查结果为标准,对比分析不同X线检查方法对腕骨骨折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95例腕骨骨折患者中,首位为腕骨舟骨骨折65例,所占比例为68.4%,其中,X线透视结合切线位点片的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正位片和正侧位片,正侧位片检出率高于正位片,均为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结论腕骨骨折采用X线透视结合切线位点片可准确诊断出骨折部位,诊断符合率高,可作为常规X线正侧位片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0例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均接受X线检查、螺旋CT扫描和扫描后处理,比较三者的检查结果 ,并与术中所见对照.结果 依据螺旋CT及重建图像资料,平片漏诊3例骨折,此3例平片漏诊的骨折均为16层螺旋CT所诊断,更正骨折分型6例.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能清楚地显示传统X线摄片所不能直接显示的关节面骨折,对于显示关节腔内碎骨片、确定骨折分型及了解膝关节软组织受损情况明显优于X线平片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和三维重建(3D)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6月至2005年9月诊治的8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84例患者轴位CT扫描后行MPR和3D成像,并与X线平片对照分析.结果 84例胫骨平台骨折中,胫骨外侧平台骨折36例,内侧平台骨折2例,平台中线前、后边缘骨折12例,单纯髁间隆突骨折7例,全平台粉碎性骨折27例.X线平片漏诊4例,CT更正X线分型9例.MPR可显示骨折内部的情况和平台塌陷的程度.3D成像可清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线的立体走行方向、关节面碎裂及平台塌陷的范围.结论 MPR和3D有助于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可准确测量劈裂和塌陷程度,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重建(VR)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03~2008-05诊治的34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人的影像学资料。34例病人行轴位CT扫描后行MPR和VR成像,并与X线平片对照分析。结果:34例胫骨平台骨折中,胫骨外侧平台骨折16例,内侧平台骨折1例,平台中线前、后边缘骨折6例,单纯髁间隆突骨折3例,全平台粉碎性骨折8例。X线平片漏诊2例,CT更正X线分型4例。MPR可显示骨折内部的情况和平台塌陷的程度。VR成像可清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线的立体走行方向、关节面碎裂及平台塌陷的范围。结论:MPR和VR有助于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可准确测量劈裂和塌陷程度,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3.
薄层CT在鼻部外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斌  陈晶  王巍  弓素青  张毅力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0):1656-1657
目的:对比X线平片与薄层CT扫描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鼻部外伤患者的薄层CT检查与鼻骨侧位X线平片对鼻骨骨折的诊断率。结果:131例鼻部外伤患者鼻骨侧位X线平片诊断鼻骨骨折48例(36.6%),可疑骨折22例(16.8%),未见骨折61例(46.6%);薄层CT检查显示:鼻骨骨折83例(63.4%),可疑骨折3例(2.3%),未见骨折45例(34.3%)。薄层CT诊断鼻骨骨折与X线平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与X线平片相比,薄层CT可更清晰地显示鼻骨骨折错位的程度及对鼻部邻近结构如鼻中隔、筛骨、上颌骨损伤的显示则更为优越,临床疑有鼻面部骨折者应首选薄层CT检查。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在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评价螺旋cT在隐匿性骨折中的一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52例外伤患者普通x线平片中未显示而临床怀疑有骨折的患者进行cT扫描后,通过cT图像后处理,得到外伤部位骨骼二维和三维的图像。结果252例X线平片中未显示骨折的患者经CT重建后,45例显示有骨折:胫骨平台骨折12例,腰椎横突骨折6例,肩胛骨骨折5例,胸骨骨折2例,肋骨骨折3例,骶骨骨折7例,髋臼骨折5例,筛骨骨折3例,鼻骨骨折2例.结论螺旋CT对隐匿性骨折的病例能准确地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5.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复杂性骨折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SSD、MPR、VRT)在复杂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2例复杂性骨折经16层螺旋CT检查并将三维重建的影像资料与X线检查及CT轴位(2DCT/SCT)扫描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2例患者中,SSD、MPR及VRT检查共发现了121处骨折,检出率为100%,X线发现89处骨折,检出率为74.4%.2DCT发现112处,检出率为92.5%.在复杂性骨折特别是跨关节的多骨的粉碎性骨折中,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对骨折、脱位的形态及其与周围的关系进行立体、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充分显示出骨折的细微结构及移位情况,以及关节脱位的方向.结论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复杂性骨折的显示、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隐匿性骨折的MRI表现,提高对隐匿性骨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X线片阴性患者的MRI及其他影像学资料。结果:31例患者中,常规X线片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其中有11例作CT检查亦未提示异常,进一步作MPR重建后,有7例提示可疑异常。31例行MRI检查均出现异常信号改变,而诊断为隐匿性骨折。结论:对于外伤患者,临床怀疑有隐匿骨折患者,MRI应作为首选手段,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鼻骨正常变异和鼻骨骨折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CT和X线平片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提高对鼻骨正常变异的认识。方法80例鼻骨骨折病人,均做鼻骨CT横断面、冠状面和正侧位X线平片检查。结果CT全部诊断正确,阳性率为100%,X线平片诊断65例,阳性率为81%。80例CT诊断的骨折中,单纯性鼻骨骨折35例(占44%),粉碎性骨折12例(占15%),复合性骨折33例(占41%)。在18例健康志愿者的鼻骨CT检查中,发现2例鼻额缝缝间骨和1例鼻骨尖的“鹰嘴样”变异,其发生率为17%(3/18)。而CT均清晰显示骨折存在;18例健康志愿者中有3例存在不同类型的鼻骨变异。结论CT扫描在鼻骨正常变异和鼻骨骨折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杨力 《实用医技杂志》2002,9(2):100-101
通过分析髋臼骨折 CT及三维重建表现 ,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2 5例髋臼骨折均摄 X线平片及 CT横断扫描 ,其中15例采用 MPR(多平面重建 )技术作三维重建。分析 2 5例髋臼骨折的横断及三维重建 CT表现 ,根据 L etournel分型将其分类 ,重点探讨三维重建的应用价值。结果发现 :2 5例髋臼骨折中 ,1简单骨折 10例 ,其中前壁骨折 3例 ,前柱骨折 2例 ,后壁骨折 3例 ,后柱骨折 1例 ,横行骨折 1例 ,X线平片仅显示 8例骨折 ;2复杂骨折 15例 ,其中双柱骨折 4例 ,T型骨折 3例 ,后柱伴后壁骨折 4例 ,前柱伴后半横行骨折 2例 ,横行伴后壁骨折 2例。CT横断扫描共显示关节腔内骨折碎片 18块 ,X线平片仅显示关节腔内骨折碎片 12块 ,并清楚显示软组织损伤情况。三维重建图像多角度显示骨折及移位情况。结论 :髋臼骨折 CT扫描能准确对骨折分型 ,三维重建可弥补横断影像的不足 ,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陈红桃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9):625-62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胸部创伤患者进行X线平片和螺旋CT容积扫描,原始轴位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MPR、MIP和SSD重建,分析比较各种技术图像在显示骨折数目、骨折线、碎骨片移位和空间关系等方面的优势。结果30例共51根肋骨骨折,X线平片显示39根,3根不能确认,9根未显示;轴位CT结合三维重建显示全部肋骨骨折。结论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各种类型和不同部位的肋骨骨折,是X线平片检查的有力补充,尤其是临床高度怀疑肋骨骨折而平片未能发现时,进行螺旋CT扫描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