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宋红潮 《广西医学》2003,25(4):531-532
目的 :探讨乳母补铁治疗婴儿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按单、双日分为乳母治疗组和婴儿治疗组 ,乳母治疗组乳母口服硫酸亚铁 0 .3g,每天一次。婴儿治疗组婴儿按元素铁 3m g· kg- 1· d- 1 ,每天一次口服硫酸亚铁。就诊时均查血常规 ,治疗 2 5~ 35天后复查。结果 :两组婴儿治疗后血红蛋白均恢复正常 ,而婴儿治疗组最终坚持治疗者仅剩 2 6例。结论 :乳母补铁可作为治疗婴儿缺铁性贫血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2.
陆艳 《吉林医学》2011,32(27):5673-5674
目的:通过对200例孕妇孕期间断性补铁情况的分析,探讨补铁对预防和治疗妊娠期贫血的作用及重要意义。方法:从来诊孕妇中选取孕妇200例,根据是否自愿补铁进行分组,对预防组125例孕妇从孕20周开始进行半个月一次的间断补铁,每次补充元素102 mg,共10次,对照组75例不补铁剂。试验前后对两组孕妇血样进行相关检测。并对两组婴儿定期跟踪回访,获取婴儿缺铁性贫血情况。结果:试验前两组孕妇的Hb、SF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后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预防性补铁可明显改善孕妇及胎儿铁营养状况,有利于减少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琥珀酸亚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熊英  邹典定  宋桂英 《重庆医学》2004,33(6):913-914
目的评价琥珀酸亚铁对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6例缺铁性贫血小儿随机分为琥珀酸亚铁组与硫酸亚铁组.经12周补铁治疗,以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血液学指标,并观察不同铁剂的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例在治疗后Hb、SF值均有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极为显著(P<0.01).治疗后Hb、SF值琥珀酸亚铁组高于硫酸亚铁组,差异显著(P<0.05);副反应发生率则低于后者.结论琥珀酸亚铁是一种更为有效而安全的铁剂,有望取代硫酸亚铁而成为缺铁性贫血治疗的首选药.  相似文献   

4.
王念蓉  赵妍 《重庆医学》2015,(17):2365-2367
目的 比较4种补铁方法治疗婴儿缺铁性贫血(IDA)的效果.方法 选120名IDA婴儿分为4组(第1、2、3、4组),分别进行每日、隔日、每周补铁和铁强化食物治疗,连续3个月,并在治疗前后进行血红蛋白(Hb)、血清铁(SI)、红细胞参数、体质量、身高、不良反应和依从性的监测.结果 第4组12名婴儿退出治疗.治疗后,第1、2、3组的贫血率降为0,4组贫血率降为40% (P<0.01),4组婴儿的Hb、SI、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水平(MCHC)和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值升高;第1、2组的Hb值高于其他两组;第4组的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和RDW-SD均低于第1、2、3组.结论 4种补铁方法对婴儿IDA均有效.每日和隔日补铁治疗效果相似,其次是隔周补铁,最差是铁强化食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右旋糖酐铁、琥珀酸亚铁硫酸亚铁、硫酸亚铁3种补铁药物治疗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成本-效果。方法A组给予硫酸亚铁:按元素铁2mg/kg/次,每周2次间隔口服;B组给予琥珀酸亚铁,按元素铁2mg/kg/次,每周2次间隔口服;C组给予右旋糖酐铁,按元素铁2mg/kg/次,每周2次间隔口服。8周为1疗程。所有病例均于治疗前及8个周观察期结束时分别检测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容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清铁及血清铁蛋白。治疗过程中同时监测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口腔异味、食欲下降、拒服等不良反应。结果 3种补铁药物的成本-效果比从低到高依次是右旋糖酐铁、琥珀酸亚铁硫酸亚铁组、硫酸亚铁组,以右旋糖酐铁最低,且右旋糖酐铁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右旋糖酐铁、琥珀酸亚铁硫酸亚铁、硫酸亚铁3种补铁药物中,右旋糖酐铁是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经济有效的补铁药物,且不良反应相对较轻,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孕期补铁对妊娠缺铁性贫血产妇的影响。方法选取妊娠缺铁性贫血患者120例作为临床实践研究的对象,将患者按照孕期补铁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不同程度妊娠缺铁性贫血补血效果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中,轻度妊娠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有效2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中度妊娠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有效1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重度妊娠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有效19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中,轻度妊娠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有效的患者为1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中度妊娠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有效1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0%;重度妊娠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有效10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0%。轻度妊娠缺铁性贫血产妇不同补铁方式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和重度妊娠缺铁性贫血患者不同的补铁方式下,药物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补铁对于重度和重度妊娠缺铁性贫血患者的影响较大,口服补铁药的方式能够有效治疗孕妇孕期补铁的问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缺铁性贫血 (IDA)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是长期铁负平衡 ,导致体内贮存铁缺乏 ,影响血色素合成所引起的贫血。其治疗以口服铁剂为主 ,疗效良好 ,但由于铁剂产生胃肠道刺激 ,部分患者往往不能坚持服用 ,以至于影响治疗效果。为此 ,我们将 6 6例成人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采用小剂量补铁 ,一组采用临床治疗常规剂量补铁 ,以探讨小剂量补铁的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次共观察缺铁性贫血患者 6 6例 ,均符合IDA诊断标准。男 8例 ,女 5 8例 ;年龄 1 8岁~ 4 8岁。 6 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试验组…  相似文献   

8.
乔玉香 《中原医刊》2004,31(20):16-17
目的:探讨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60岁以上临床诊断为缺铁性贫血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病因中慢性胃炎占18.4%,消化性溃疡占21.1%,消化道肿瘤(包括胃部分切除术后)占26.3%,饮食因素占10.5%,原因不明占10.5%。全部病例在病因治疗基础上,给予铁剂治疗有效率89.5%。结论:老年人缺铁性贫血消化道疾病引起者多见,尤其是消化道肿瘤,应注意检查避免漏诊。要重视病因治疗。小剂量硫酸亚铁口服治疗缺铁性贫血效果较好,副反应少,适合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蔗糖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补铁口服组和静脉组,治疗4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的变化。结果:静脉组和口服组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静脉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口服组(P〈0.01)。结论:静脉用蔗糖铁改善缺铁性贫血的效果优于口服硫酸亚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琥珀酸亚铁和硫酸亚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2例缺铁性贫血患儿随机分为硫酸亚铁组(36例,硫酸亚铁)与琥珀酸亚铁组(36例,琥珀酸亚铁),对比治疗前后不同组别患儿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临床效果。结果琥珀酸亚铁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硫酸亚铁组。结论相较于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应用到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中可提升Hb与SF水平,改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缺铁性贫血 (IDA)仍是威胁小儿生命质量的常见疾病 ,现今补铁制剂较多 ,今采用速力菲治疗IDA 74例 ,疗效可靠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2 3例患儿均来自我院门诊 ,均符合全国会议制定的关于小儿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和防治建议。其中男 78例 ,女 4 5例 ,年龄 6月~ 13岁。轻度贫血 96例 ,中度贫血 2 7例。随机分为两组 ,速力菲组 74例 ,硫酸亚铁组4 9例 ,两组间年龄、性别、贫血程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 0 5 )。1 2 治疗方法 :补铁量为 5mg·kg-1·d-1,折合硫酸亚铁为2 5mg·kg-1·d-1,速力菲 17m…  相似文献   

12.
s-TfR对间隔补铁治疗缺铁性贫血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 s- Tf R)在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 2 8例缺铁性贫血的小儿随机分为每周组与每日组 ,进行 1 2周补铁治疗 ,治疗前后ELISA法测定 s- Tf R,同时检测 Hb、SF。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 s- Tf 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Hb、SF上升 ;两组间比较 s- Tf R、Hb无显著差异 ;SF每周组低于每日组。结论 :每周补铁与每日补铁对治疗缺铁性贫血同样有效。 s- Tf R可作为评价缺铁性贫血治疗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性疾病,通常采用硫酸亚铁治疗,其生物利用度较高,但易引起消化道反应及口腔铁锈味,一些病人不能坚持治疗。近年来,我们采用新型铁剂速力菲 (琥珀酸亚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满意,副作用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73例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病因、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讨论。本组缺铁的原因以胃部分切除术后(30.1%)占首位,其次为月经过多(27.4%)。我们认为,当前骨髓铁染色与铁剂治疗反应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较为可靠而实用的方法;强调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以口服硫酸亚铁0.3g每日三次为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婴幼儿皮肤念珠菌病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以及补铁治疗在婴幼儿皮肤念珠菌病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01例婴幼儿皮肤念珠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筛查出60例缺铁性贫血患儿,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营养治疗和外用氟康唑粉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右旋糖苷铁分散片,30d后比较疗效.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缺铁性贫血治疗有效率为90.00%(27/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念珠菌病治疗有效率为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铁性贫血可能是婴幼儿皮肤念珠菌病的一个重要诱因,而补铁治疗可增加患儿机体抵抗力,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右旋糖酐铁片剂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右旋糖酐铁片剂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对130例缺铁性贫血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以右旋糖酐铁片剂,硫酸亚铁片剂口服治疗。结果:右旋糖酐铁组治愈率85.0%,总有效率97.5%,硫酸亚铁组治愈率44.0%,总有效率86.0%,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右旋糖酐铁对小儿缺铁性贫血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剂量间歇补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4例缺铁性贫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剂量每日补铁的治疗方案,观察组应用小剂量间歇补铁的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治疗有效率、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5%(2/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1%(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间歇补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与常规剂量每日补铁的治疗方案相当,但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复方硫酸亚铁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11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2组,每组各28例。观察组使用复方硫酸亚铁,对照组使用硫酸亚铁片和维生素C,观察其临床病情症状和生命体征。结果:观察组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2.86%,高于对照组71.43%(P0.05)。结论:针对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患者,使用复方硫酸亚铁进行治疗,能够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缺铁性贫血是常见的贫血性疾病,该病的防治国内外采用铁剂治疗,常用剂量为0.3~0.6克,每天3次,易引起消化道反应,使治疗中断,我们近年采用小剂量硫酸亚铁治疗缺铁性贫血,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岑英文  郭应军 《广西医学》2000,22(3):577-578
缺铁性贫血是常见的贫血性疾病,该病的防治国内外采用铁剂治疗,常用剂量为0.3~0.6克,每天3次,易引起消化道反应,使治疗中断,我们近年采用小剂量硫酸亚铁治疗缺铁性贫血,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