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顺明 《天津中医药》2006,23(5):405-408
1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患者,男,34岁,于2002年3月4日来本院门诊治疗,患者手足拘挛,动则气喘,自汗,面部水肿,需人搀扶行走,左手第2、3指间关节肿大变形,左足第1趾间关节及足背红肿,触痛明显,活动受限,脉大重按无力,舌质淡,化验室检查:血尿酸720μmol/L,血沉37m m/h,白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2.
程茜 《光明中医》2008,23(12):2008-2008
防己黄苠汤出自《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二》:“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防己黄芪汤方:黄芪一两一分,防己一两,白术七钱半,甘草半两(炒),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以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差。”《外台秘要》用其治疗“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  相似文献   

3.
汗证治验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异林 《广西中医药》1995,18(5):31-31,30
汗证治验三则邹异林广西博白县中医院537600博白县城关镇汗证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之一,多见于营卫不和、肺气不足或阴虚火旺者,亦可见于阴阳失调、邪热郁蒸者。兹举3例异于常法之汗证验案,以就教于同道。例1盗汗梁某,男,56岁,1991年5月10日初诊。盗...  相似文献   

4.
蒲献忠 《新中医》1997,29(9):53-54
黄芪人参汤治验2则蒲献忠黄芪人参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用治脾胃虚弱,夏月热伤元气出现的寒热错杂症,笔者临证加减运用,疗效满意,今摘录2则,供同仁参考。例1:石某,女,52岁,1996年10月2日初诊。患者自同年3月始神疲乏力,经多间医院中西药治...  相似文献   

5.
水肿之证,有阴水、阳水之分;水肿之治,有发汗、利水、攻逐、健脾、温肾等法则之异。临床所见:单一证型者少,阳虚寒邪外本并见;寒湿内盛阳衰血亏并存;湿郁困脾郁久化热等等,虚实寒热错综复杂者多。笔者用温阳利水,发汗散寒;温阳利水益气养血;燥湿健脾解郁清热并施之法,取效尚佳,兹整理治验三则如下:案一:田×,男,60岁,1978—4—15初诊。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儿童便血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儿童便血的病因病机、症状表现各异,下面仅以笔者在临床治疗的典型病例3则介绍如下: 1 案例 1.1 大肠液亏型 黄某,男,3岁,于2007年3月初诊.家长代述,小儿一年前开始大便带血,排便困难,干燥,疼痛,三五日一行,血色鲜红,小儿平时偏食,喜食各类甜食、零食.查舌质红,苔黄燥,脉细涩.  相似文献   

7.
笔者用逍遥散治疗肝血管瘤、闭经、自汗身痛等 ,取得较好疗效 ,兹举验案如下。1 肝血管瘤 王某 ,女 ,36岁 ,2 0 0 2年 1月 2日就诊。于 2 2天前因外感、发烧、咳嗽到市级医院作 B超及 CT检查 ,诊为肝右叶血管瘤 ,1 0 cm× 1 2 cm,服药效果不显。诊见面色不华 ,舌质暗 ,苔薄白 ,深呼吸时右胁疼痛 ,右侧卧需衣物垫之 ,否则痛不能卧 ,翻身痛重 ,食欲减少 ,二便调 ,月经适来 ,色黑夹块质粘、量可 ,脉弦。辨为气滞血淤。治以疏肝理气 ,活血化淤。用逍遥散加减 :柴胡、白术、茯苓、丹皮、玄胡、郁金、川芎各 1 0 g,赤芍、当归、白芍、香附各 1…  相似文献   

8.
经方治验4则     
施红  费鸿翔  魏铁力 《河北中医》2011,33(5):705-706
经方之说最早见于汉代,《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经方11家,指医家在治疗过程中发现确有疗效的"经验之方"。后世所称经方是指仲景《伤寒论》113方、《金匮要略》226方,立方用药法度严谨且药专力宏,被历代医家奉为圭臬。  相似文献   

9.
例1、陈某某,女,43岁,会计。初诊1983年12月7日。诉发病特点是每遇下冷水或凉风吹拂(包括夏天的电扇风)就全身瘙痒,继起风疹,扪之累累,余无任何不适。历时六年之久,病之初用西药有效,近两年用西药如朴尔敏、钙剂等都无济于事。除非烤火取暖或棉物裹之,得温后则痒退疹平。由于一下冷水或风吹则发,时时恐惧、紧张,影响工作和生活,中药亦服过养血熄风、益气固表  相似文献   

10.
重用黄芪治痹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波 《新中医》1997,29(4):49-50
重用黄芪治痹证袁波痹证如《素问·痹论篇》曰:“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故治疗上多从祛风、散寒、除湿着手。然而,正虚,尤其是阳气不足,卫外不固才是发生痹证的内在因素。《济生方·痹》则有明确的论述:“此病皆由于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  相似文献   

11.
陈某,男,41岁,2003年11月12日初诊。患者自述夜不入睡。失眠多梦已8个月。曾几次就诊于西医、中医门诊,西医诊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谷维素、维生素B1、安定等药治疗,疗效均不佳;中医则以养血安神之品亦少效。自述失眠。多梦,夜寐不宁且伴心烦易怒、健忘、胸闷胁胀,舌红,苔黄厚,脉弦细。诊断:不寐。证属肝郁化火,扰乱心神。治以疏肝清热,养心安神,方以逍遥散加味。处方:  相似文献   

12.
<正>《伤寒论》154条云:"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笔者有幸随浙江省名老中医赵国仁老师临诊四年半,赵老除用此方治热痞外,还灵活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现总结病案3例如下。1自汗案胡某,女,20岁。2010年6月20日初诊:高三学生,家中独女,父母甚钟爱之,自幼偏嗜,喜肥美,弃果蔬。近年来汗多,濈濈然而无时,静则稍可,稍动辄涌而湿衣。大便偏难,数日一行,或中脘作胀。多处求医皆云体虚,  相似文献   

13.
刘凤玲  陈国英 《新中医》2001,33(9):65-66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具有补益气血,通阳行痹,调和营卫功效。笔者临床根据辨证论治,以本方为主,灵活加减,收效颇好,举验案3则如下。1湿疹张某,女,45岁,1998年9月初诊。全身瘙痒,头皮及腋下起丘疹,奇痒难忍1年,反复发作,屡治不效。诊见:表情痛苦,全身皮肤干燥,头皮及腋下红色丘疹密集,流黄水,结痂,伴口苦,舌紫暗、苔厚微黄,脉沉弱。证属营卫失调,湿邪侵袭。治宜调和营卫,除湿止痒。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处方:黄芪30g,地肤子20g,桂枝、赤芍、白芍、当归、威灵仙、丹参、木瓜、白鲜皮…  相似文献   

14.
重用黄芪治痹证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福生 《光明中医》2008,23(11):1789-1789
痹证如《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故治疗上多从祛风、散寒、除湿着手。然而,正虚,尤其是阳气不足,卫外不固才是发生痹证的内在因素。《济生方·痹》则有明确的论述:“此病皆由于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正是由于阳气不足,  相似文献   

15.
便血治验1则     
彭玉生 《现代中医》1994,7(1):59-59
  相似文献   

16.
重用黄芪验案举隅济南军区第106医院(250022)傅鲁慧王正林范荣辨证施治是中医学诊治疾病的特点之一。近几年笔者对部分疑难病证在辨证的基础上重用黄芪给以治疗,效果满意,举例如下。1痹证患者男,58岁。肢体关节疼痛2年余,伴关节屈伸不利,每因气候潮湿...  相似文献   

17.
附子是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辛、甘、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功效: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笔者在治疗内科杂症时.常遇到初始治疗疗效不能彰显,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用附子后,疗效甚佳,兹举验案3则如下。  相似文献   

18.
自汗、盗汗在临床中为常见病症,然而半身自汗、盗汗为临床中少见,笔者辨证治疗两则,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1 热痹王某某,女,56岁。罹患“类风湿性关节炎”10余年。近半年来病情日重,遍身小关节明显肿大变形,活动受限。虽常用糖皮质激素、抗风湿类药物及温泉浴疗法,然缓解有时。今高热持续不退,躯体、小关节僵直剧痛,不能自转  相似文献   

20.
<正>自汗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腠理不固,汗液外泄失常所致。笔者在心内科长期工作中收治的心血管病人,因其体质较差、病情较重而出汗较多,采用中药饮片内服外敷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