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退休老人越唱越健康在人们的印象中,哮喘病人一般不太适合唱歌,但寇大妈通过参加合唱团,不仅没有让自身的哮喘加重,身体反而越唱越健康。三十多年前,寇大妈"莫名其妙"地患上了哮喘病,接受药物  相似文献   

2.
<正>有人认为,当今"火神派真的火了,不仅火了,而且这火有点过度。"这把火神之火如今越烧越旺,成为现今中医界的一种时尚。"也有人称火神派已成"显学",这些看法并不全面。  相似文献   

3.
<正>人越胖,大脑越"懒"。不信您看看周围的例子,胖子们不仅体态臃肿、行动迟缓,脑子也经常"慢半拍":反应迟钝、爱忘事儿。昨天没带钥匙,今天找不到手机,真是越胖越糊涂!胖子们糊涂,不是脑子坏了,不是年纪大了,而是肾气虚了。有个小伙子姓冯,是一名中学教师,他胖乎乎的,性格和蔼,讲话慢条斯理,很受学生欢迎。但学校领导却不太看好他,为什么呢?因为他的教绩总上不去。尽管经常加班,在教学上也很认真,但他班的学生平均成绩在全年级里一直是倒数。隔段时间领导会轮流听每个班的课。轮到小冯的时候,领导发现他不仅讲得慢,还健忘。有一次,他讲着讲着竟然忘了后面要讲什么,又去翻教  相似文献   

4.
素问译注     
前言现代人读古典著作,不是困于诘倔聱牙的本文,便是碍于浩如烟海的疏注,因此许多有价值的古书,便渐渐和现代人陌生起来。不仅是现代人讯古书如此,就是古人读远古的著作,亦常常遇到这困难。例如“说苑”善说篇有首越人歌,是公元前五世纪中叶鄂君子晳汎舟时所得  相似文献   

5.
<正>俗话说:"大脑越用越灵"。但是以往的神经学研究结论为,神经在受到刺激兴奋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恢复。按照这样的说法脑子用多就不会灵了。而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神经在受到刺激后可以迅速恢复,因此"大脑越用越灵"是有科学依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骨颈干角的大小与股骨颈骨折的关系,从而更好地预防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方法:收集35例6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髋关节X线前后位平片,测量其颈干角的大小,并按颈干角度数从小到大分2组,统计每组的患者例。结果:2组的病例从小到大依次分为110°~125°为29例,126°~140°为6例。结论:股骨颈干角度数越大,越不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反之,则越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  相似文献   

7.
对于《史记·扁鹊传》中"越人之为方也……不可曲止也"一段,前人多有句读、注译,但各家观点多有挂一漏万之嫌疑,其中"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一语在注释方面颇有值得商榷之处。经反复推敲语义,并查阅相关文献,指出了此语在文中的原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30年前即知《周易参同契》系万古丹经王,苦于读不懂;遍索群书,仍不得要领,真是“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越糊涂”了。不意在人类伴随高科技迈入21世纪的时候,看到《〈周易参同契〉解读》,顿开茅塞,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9.
炎炎夏日,也需要提防一些在夏季容易发作的疾病,才能轻松美丽地度夏.虽然轻薄的夏装为生活增添不少色彩,但由于日光强烈的照射等原因引发的皮肤问题,也使很多人染上皮肤过敏等病症.皮肤炎症不仅使个人形象大打折扣,许多过敏者还会伴有奇痒,引起"越痒越抓,越抓越痒"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皮肤感染,引发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0.
<正>人们历来把"山珍海味"视为美食中的极品。近年来,在全民养生的热潮推动下,"保健食品"越来越多,价格也被热炒上去。"越贵越有营养"不仅是商家的潜台词,也被很多人深信不疑。甚至,消费那些所谓名贵的保养品,还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那么,这些山珍海味和价格不菲的流行补品,到底有多少营养价值?且听营养专家为您解析。鲍鱼接近河蚌、田螺的营养价值,且高钠、高胆固醇鲍鱼,被普遍看作一种名贵的食材,而且很多人以为它是一种鱼类。其实,它并不是鱼,而是属于腹足纲、鲍科的单壳海生贝  相似文献   

11.
春风刮过嘉峪关,中医便读启手间。逐字逐句逐页念,越咏越吟神越添。内妇儿科好手册,理论实践紧相连。辫证论治条目清,  相似文献   

12.
<正>干祖望教授被誉为是当代中医耳鼻喉科奠基者、创始人之一,至今已临床70余载,著作等身,学验俱丰,声高望重。笔者读学问仅知其名。自1993年起从事中医皮外科工作,常遇到疑难时不知所措,如彼时笔者正学习炼制膏药,几次都失败了,读了干老发表在1955年《中医杂志》第2、11期上的“中药化学制剂‘升药’的介绍”与“祖国宝贵医学遗产之一的膏药简介”才解除了笔者的困惑。继之则欲搜寻干老的其它专著。据说他写于文革前的《魏塘外科学》一书,颇有突出中医传统外科学的特  相似文献   

13.
正"用药须使邪有出路"语出清代周学海《读医随笔》。《素问·热论》云:"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说:"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尽管汗、吐、下之治法有异,但皆为"使邪有出路"的具体体现。笔者个人临床及跟随盛丽先老师学习期间,深感"用药须使邪有出路"之因势利导在治疗小儿病中的重要意义。兹举例如下。1咳嗽咳嗽初起,主要以感受外邪为主,其中又以感受风  相似文献   

14.
正可能有不少人知道,医生是一种相对比较辛苦、比较劳累的职业,虽然能够帮助诸多患者解除病痛,可往往"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往往解除不了自身的病痛。医家本身长寿者似乎不多,而国医大师、全国著名中医药学家干祖望教授却活了104岁。干祖望教授有一句名言:"医人首先医己,一个无病的人,才能做个称职的医生。"干老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不仅治病救人,而且十分注意自己身体力行。80多岁时,他还能大气不喘地爬16层楼去病房查房。后来他年过百岁,被尊为"百岁名医"时,也一直坚持在医疗  相似文献   

15.
笔者研究了"干针"的操作,回顾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的针灸文献,发现"干针"与中国传统针灸刺法中的齐刺、浮刺、合谷刺、围刺法等十分相像;即使是在中国现代,在"干针"发明的先后,也诞生了一些独特的疗法,如阿是穴斜刺疗法、银质针疗法、浮针疗法、长圆针疗法等。由此可以看出,"干针"疗法其实是中国传统针灸在国际化传播中的一种分化。中国传统针灸在西方的传播是"干针"疗法发明的基础,"干针"疗法则发展和丰富了中国传统针灸。  相似文献   

16.
铁杆中医是当代中医大家邓铁涛为中医被西化,"根本"被动摇而担忧,提出的一个理想化的名词。但什么是铁杆中医,孙光荣教授诠释较为准确,那就是读中医书,说中医话,看中医病,走中医路,干中医事。铁杆  相似文献   

17.
<正>仲佩莉(美国职业针灸安全联盟AAPAS前副主席,加州针灸局前主席):美国有物理治疗师把他们在中国教干针、及中国运动员接受干针治疗的资料拿到议会作证,表示中国已经接受了干针,反倒是美国针灸界反对,对我们在美国反干针很不利。既然世针联、世中联已经确定干针就是针灸,能否要求到中国讲干针的都需注明"干针"是针灸的一种?美国的Kinetacore education去中国讲授干针后发在Twitter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1914年赴日本留学,曾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回国后虽然弃医从文,从事文艺活动、古文字研究及社会活动,但仍关心医学,尤其是祖国医药学的发展,在杏林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踪迹。1912年春节期间,郭老曾给一位乡村医生题写春联,上联云:"佛救世界众生,皆与医门差小异。"意思是,医生治病救人与佛教众生相差无几。郭老将佛与医相题并论,虽是比喻,但足见其对医生职业与社会地位评价之高。下联云:"我读越人列传,心随桑子饮上地"。意思是,我读《扁鹊列传》.心里就象跟随…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当其位则正,非其位则邪"为切入点,解读"正邪"的概念;从"足""通""和"3方面阐发了"存内"的内涵,从而揭示了正气为发病的主导因素;通过对"干"的阐述阐发了邪气为发病的外在条件。在此基础上探析"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20.
王昆文 《国医论坛》2010,25(6):45-46
<正>每读王孟英医案,总为其光彩照人的文笔所折服。他不仅是一位温病学的代表医家,而且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就其医案之文采言,在我所阅读过的各家医案中可谓无出其右者。难怪有人题诗赠《归砚录》云:"高文纵笔千言当,妙语挥犀四座倾。"其挚友杨照藜亦称赞说:"披函庄诵,未尝不抚案称快","满纸灵光,与岩陵山色,竞秀争奇。"王孟英对其诊治疾病的记叙,既清楚明白,又生动形象,行文流畅,多为夹叙夹议,几乎可以当作优美的医学散文来品味。今举数例,以见一斑。1善于用四言或六言排句书写病案,读之颇为顺口。如:"一铁匠妇患感,杂治经旬,身热不退,不眠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