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提出了七情具有广泛性、特异性、同一性、先后性、乘侮性、激发性、合邪性、多化火伤阴液、初实后虚终积劳等独特的致病特点。阐述了诸致病特点的基本概念及病机。总结了七情致病的某些传变规律及病理状态。列举了相关的古今文献论据以及某些临床表现。并试述了情复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3.
七情致病及心理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春祥 《养生月刊》2006,27(2):110-113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人皆有之。七情活动变化,能反映和概括人的主要心理活动。正常的七情活动并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如若人们没有七情表现,或缺乏其中的几种情感,或七情太过,都会导致情志剧变而引发各种心身疾病。七情怎样致病七情学说是中医学的基本内容和理论,也是中医心理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内经》很早就有论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这里明确指出了喜怒忧思之情大多伤及内脏之气机。宋代陈…  相似文献   

4.
情志致病论     
情志致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等7种情志变化达到一定强度,或持续很长时间,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承受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导致疾病。它是中医病因学中内伤致病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医学理论认为,情志因素对疾病的发生起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情志,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也称“七情”,是机体的精神状态。在一般情况下,它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映,属于正常精神活动的范围。但是,由于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超过了人体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是引起疾病主要因素之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喜伤,则心神不安,精神焕散,思想不能集中,或语无伦次,哭笑无常,精神错乱,举止失常,甚致发狂。怒伤,则肝气上逆,血郁于上,可致神昏暴厥或呃逆呕吐,腹胀食滞。思伤,则食  相似文献   

6.
七情致病心理社会因素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七情致病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七情是人类对外界及机体内环境变化产生的情绪情感反映,中医将其分属五脏.过于强烈的社会事件、个体人格差异及认知评价标准,尤其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引起过强的正性和负性的情绪情感反应,使脏腑功能紊乱,伴有机体持续应激反应,产生一系列心理和躯体症状.用生活事件量表(LEF)测量正性、负性生活事件对七情的影响,用五态性格测验测试个性特征及其与七情致病的关系,对心身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利侠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554-2555
七情指人具有的基本情绪,为喜、怒、忧、思、悲、恐、惊,其原本是人的正常情绪,是人类对外界刺激因素在精神情志反映的信息交流和脏腑功能的表现形式之一。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只要是适度的七情,能抒发情感有益健康,属生理性的七情。若突然、强烈或持久的情志变化,超过了机体的自我调节范围,从而导致气血、脏腑、经络的功能失常。女性以血为用,血常不足,气偏有余,且生性偏于隋感,情绪易于波动,加之紧张的工作,快节奏的生活,极易导致气血失调,发生经、带、胎、产等诸病。  相似文献   

8.
七情内涵及致病特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现有七情概念与致病特点论述的剖析,认为七情是人的情感、情绪反应与认知活动,其致病特点可以从发病途径及部位、病机变化、临床表现和七情之间关系四个方面予以概括。  相似文献   

9.
舌缨线是中医望诊中重要内容,近似于古代名医朱丹溪所述“舌上白涎”,系指患者舌面上,从舌根到舌尖,距舌边两侧05~1cm处由唾液泡沫堆积的白线,通过它可反映肌体受七情刺激而致内部脏腑气血阴阳紊乱失调所致病证,对临床七情病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且指导用药,不以大补大泻,而以调达气机之剂配合心理疏导,往往药半功倍。笔者在近20年的临床中通过对2000余例的观察验证,总结出一定规律,现将有完整病历记录的280例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1 一般资料 280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80例,女200例;15~25岁者15例,26~36岁者57例;37~47岁者79例;48~…  相似文献   

10.
赵立琳  叶雷 《陕西中医》2014,(2):256-256
<正>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气死周瑜,《儒林外史》中有尽人皆知的范进中举的故事。周瑜为何而死?范进为何变疯?这还得从祖国医学的病因七情方面谈起。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感的变化,属于精神致病因素,生理状态下的情感变化,是机体适应外界各种刺激的正常反应,它可以调节脏腑气机,不会引起疾病。如喜能使气血调达,营卫通利,心气舒畅。怒为发泄之意,有助于肝气条达。但是,突然强烈或长期的情志刺激,超过了正常生理调节功能的范围,  相似文献   

11.
论郁邪致病     
认为郁是由情志,即精神心理因素异常导致的一种无形病理产物,它又是一种独立的致病因素,因此又可称为郁邪。郁又可因为合并其他病邪而具有不同特点,分为气郁、血郁、痰郁、湿郁、热郁及食郁,其中气郁是最根本的。郁邪的产生与肝密切相关,郁对人体的影响主要通过其对肝、气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其他病理变化而实现,郁能引起各种病变,由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变化,郁邪甚至成为一种时邪。“木郁达之”是郁邪所致疾病总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2.
历代医家对“怒”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方面对历代医家医著中有关"怒"的论述归类阐述,以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3.
浅析《内经》七情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经》非常重视七情对人体的影响;深入探讨《内经》七情学说,对情志所致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七情的生理基础、致病特点、治疗、养生等方面开展研究,并针对其面临的困境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4.
王静  滕晶 《吉林中医药》2014,(6):546-548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心理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已逐步突显出来,齐向华教授从心理层面入手,总结了现代人的心理状态,提出了中医五种心理紊乱状态,"郁闷不舒状态"则是其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紊乱状态。"郁闷不舒状态"下可发生因郁致病和因病致郁2种情况,通过从心理层面关注疾病,可对疾病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传统七情内伤概念和定义存在的缺陷,指出了情志病因概念重新完善的必要性.并对其概念内涵和外延进行了修正和界定,阐述了其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七情内伤可致男子精弱不育。举凡性情嫉妒、心胸狭窄,或怀抱忧愁、百忧感心,或思虑无穷、劳心劳神,或龙雷火炽、易怒纵欲,或肝气抑塞郁结,甚或夫妇不睦、两情未洽,皆可致无嗣,概称郁证性不育,病机主要在于心肾不交伤神,肝郁化火伤阴,以及脾虚失运伤气。欲得子嗣,首重养生,宜清心寡欲,静佚其心,毋伤思虑,毋耗心神,慎犯喜怒,节欲养精,务使心情舒畅;其次是养生结合种子药物治疗;种子药物治疗贵在交通心肾,不独补肾,应参以养心安神舒郁之品,甚或仅以养心安神定志、疏肝解郁为治。由于抗抑郁西药具有影响性功能的副作用,故以中医药方法调治郁证性不育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七情内伤所致的不孕称为郁证性不孕。情志失畅、肝气郁结最易影响月经或致不孕,甚至既孕亦可因之而堕。调摄情志亦可调经种子。治疗方法不外抑气养血以减喜怒,调经理脾去其郁妒,养心安神和平快乐,滋阴凉血抑制相火。此外,心理疗法等非药物治疗亦相当重要。现代心身医学的心因性不孕以及部分因精神心理因素导致的排卵功能障碍、黄体功能不全、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等导致的不孕,大抵属于郁证性不孕的范畴。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数、疾、迟、损、败、弦、紧、涩、细、弱、微、洪、大、散、芤、促、结、代等18种脉的脉象和脉图变化特征,及其在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高血压、低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肺心病,心瓣膜病、心肌病等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为临床“诊脉识病”“凭脉辨证”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情志失调导致消渴病的中医病理机制。方法:基于“情志致病”理论,参阅古籍及临床研究,详细论述情志失调通过影响气机、气血运行,首及于肝,进而影响五脏,导致五脏同病、阴阳失衡,郁火、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蓄积,日久化热,灼伤阴津,形成消渴病阴虚燥热病理基础的过程。结论:情志失调导致消渴病的中医病理机制主要包括气机郁滞、气血失和、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四个方面,调畅情志以达到形神并调,对临床消渴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在国家大力举措下,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使中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医药自古以来在同疫病斗争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和理论,经受了历史考验。文章从运用伏邪温病发病机制探讨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的优势,利用古人对伏邪温病总结的发展规律指导新冠肺炎的临床治疗,实现古为今用,为治疗新冠肺炎提供了新的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