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滋阴-温阳-逐瘀序贯疗法治疗膜样性痛经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100例膜样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0例予滋阴-温阳-逐瘀中药序贯治疗,对照组40例于痛经时服用芬必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临床疗效、经期第2天外周血浆前列腺素PGF2α水平,黄体高峰期血雌二醇(E2)、孕酮(P)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70.00%,有显著性差异;2组血清PGF2α在治疗前后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而治疗组治疗后更优于对照组;治疗组P值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结论:滋阴-温阳-逐瘀中药序贯治疗膜样性痛经,临床疗效良好,其作用可能与上调黄体高峰期孕激素水平、降低月经期前列腺素PGF2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痛经,属"月经不调"范畴,中医又称"经行腹痛",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病位在胞宫、冲任,变化在气血,其病机"或滞或虚",治疗上"或通或荣"。卫师辨病辨证,内服外用,以气血为立论基础,痛经临床实证居多,卫师认为"气血不通"贯穿病机始终,多因气血寒热瘀滞,治疗当以"通气血"为主。  相似文献   

3.
作者介绍了主任医师王东梅治疗痛经的经验。在辨证方面 ,认为以瘀为主要病机 ,治疗以祛瘀通经为主 ,临床习用自拟“逐瘀汤”为基本方加减 ,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4.
介绍罗志娟教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经验。对原发性痛经的病因病机总结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瘀是重要的病理环节。对气滞血瘀型痛经治疗采用理气活血,逐瘀止痛,方以膈下逐瘀汤为主方,临证加减。且强调经前期及行经期以理气活血为主,经后期则以滋补肝肾、益气养血为主。  相似文献   

5.
痛经病是妇科常见病,严重影响广大女性的生活质量。三晋王氏妇科流派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始于北宋,历经千年。王金权教授为其第28代传人,王氏中医妇科流派学术带头人,在妇科痛经病的诊治中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学术思想。王金权教授认为痛经病在肝、脾、肾三脏,病位在胞宫,病机不外乎“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两种。王教授将本病分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伴血瘀、湿热瘀阻、气血亏虚伴血瘀、肾虚夹瘀五个证型。导师认为治疗上应统筹三脏,肝、脾、肾三脏兼顾;根据证型辨证用药,并顺应周期变化,灵活调周用药。针对痛经病,王教授在治疗上辨证精准,选方精妙,用药灵活,疗效显著。文章通过案例介绍王金权教授治疗痛经病的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梳理"逐瘀培本"理论的形成脉络,总结痛经病因病机,介绍谭桂云教授痛经的治疗原则、思路,及其辨证组方用药特点、典型病例等五方面探讨谭桂云教授治疗痛经的学术思想并总结经验。谭桂云教授的痛经"逐瘀培本"治疗原则以改善临床症状、预防病情反复为目标,其治疗思路即治病求本,首辨阴阳;经期止痛,平时扶正;注重化瘀,兼顾始终;结合外治,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7.
探究痛经辨证论治的源流。痛经始载于《金匮要略》,汉时治以破血逐瘀之品;隋始强调“风冷”为主要致病因素,“血虚”为病理基础;唐代首倡内外同调;宋代以“气血失和”为病机要点,结合痛经发作时间辨证论治;明代辨证系统化;清代统一病名,重视从“肝郁”“肾虚”等脏腑辨证角度分析病因病机;近代中医学家在继承经典的同时,结合时代特点,除活血化瘀外,主张从“郁”切入,加强疏肝解郁类药物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董柳 《四川中医》2006,24(4):8-9
介绍仝小林教授对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辨证和治疗方法,并提出络脉瘀滞是其主要病理基础和核心病机,气虚则贯穿于疾病的始终。因自主神经病变涉及系统广泛,因此治疗上应分系统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9.
痛经的病因病机古代和现代医家立论颇多,本文通过文献的查阅,特别是古代文献关于痛经病因病机和方药的描述,结合痛经疼痛在月经前后的时间不同,将痛经分为经前期痛经、经期痛经和经后期痛经三类,并分别讨论痛经发病的病因病机,有利于痛经的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痛经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给女性身心健康带来痛苦,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悉数历代医家论述及临床实践,痛经为病,无论虚实,其病机最终皆演变至瘀,故探讨原发性痛经从瘀论治的机理及方法,对其临床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总结朱南孙教授运用加味没竭汤治疗膜样痛经的经验。朱老认为膜样痛经的基本病机是气滞血瘀,冲任淤阻,以活血化瘀,疏利冲任为大法,运用加味没竭汤治疗本病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阐释了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发病因素、病理机制,认为阴虚血热是其主要内因,湿热毒瘀是其重要病理机转。  相似文献   

13.
翁维良认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为扩张型心肌病急性加重的一个病理阶段,中医辨证为本虚标实,本于气、阳之虚,标为血瘀、水停。临床辨治当考虑其本虚标实的性质,注重病、证、症综合施治以固其本、缓其标。文中案例体现了翁老在辨治本病时紧扣病机关键,斡旋气机,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以治本;活血祛瘀,温阳利水以治标,创益气活血利水方,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此外,临证时强调双心同调、气血同治、瘀郁双解,注重三因制宜,随证化裁,灵活处方用药。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中医分期辨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认为DN是消渴失治、误治或治之不当,阴虚燥热渐致气阴两虚,痰瘀互结,日久脾肾虚损、毒浊内停而成。糖毒内蕴和瘀血阻络始终贯穿于DN病程的始终,是DN临床各期共同的病机。但DN各期肾脏病理改变有所不同,中医病机亦有各自特点。因此,临床诊治DN时,既要把握DN各期的病机特点,又要抓住其共性.灵活运用滋阴润燥、健脾益气、益肾固精、活血化瘀、泻浊利水诸法,以提高中医药治疗DN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聂莉芳教授认为膜性肾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为脾肾两虚,瘀血停滞.她强调辨证求因,同时注重顾护正气,不轻易使用攻伐.形成了一整套以健脾补肾,活血化湿法为主的中医治法:①健脾益气和胃法,方用参苓白术散和香砂六君子汤加减.②补肾涩精法,方用参芪地黄汤加减.③活血化瘀法,方用自拟加味当归芍药散.对于浮肿患者常配合使用黄芪鲤鱼汤.  相似文献   

16.
《山东中医杂志》2016,(5):407-408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特发膜性肾病的疗效。方法: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辨证加减,西药支持治疗。结果:治疗特发膜性肾病37例,结果示其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及D-二聚体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尤其是D-二聚体显著下降。结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根本病机为脾肾气虚,水湿、瘀血、湿热为膜性肾病最主要病理因素。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有明显疗效,对降低血栓并发症危险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病案分析,阐述化瘀通络法在烟雾病治疗中的作用、意义和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认为本病病机既有先天禀赋不足,又有后天失养,阴虚阳亢,阴不制阳,风、痰、瘀夹杂壅塞清窍,脑络闭阻。治疗时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既要注重活血化瘀通络,又需防止用药太过;注意固护脾胃,治疗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18.
周萍  周滢 《辽宁中医杂志》2012,(9):1739-1740
论述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提出该病在临床上分为脾胃虚寒夹瘀型;肝胃不和、气滞血瘀型;脾胃湿热夹瘀型;胃阴亏虚夹瘀型四个类型。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分析各型的病因病机,提出各自不同的治疗法则,不同的遣方用药,为临床对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探讨脓毒症的中医病机及治法。认为其基本病因病机为毒、瘀、虚交互为患,温毒内蕴为基础,正气亏虚为根本,瘀血内结贯穿疾病始终;临证以解毒、化瘀、扶正为基本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证候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中医证候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450例DPN患者的病历资料经整理后统一辨证分为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痰湿证、气滞证6个单证。结果:单证频率前3位依次为:血瘀证(70.89%)、阴虚证(64.89%)、气虚证(57.33%);以复合证型为主(89.11%),其中以虚实夹杂为主(89.78%),阴阳两虚血瘀最多见(23.44%);本虚角度上来讲,不同病程组证型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程大于10年组中阴阳两虚、或兼痰瘀证最多(34.16%);不同病程组痰瘀互结证出现率较高(17.77%-28.00%),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周围神经症状、针刺痛觉、糖尿病病程、舒张压水平是阴阳两虚证的危险因素。结论:血瘀是DPN的关键病机;DPN后期出现阴阳两虚为本的病机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