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目的构建中国台湾35~74岁健检人群高尿酸血症5年发病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随访刚满5年且基线无高尿酸血症的健康体检人员21 190人,分为建模队列和验证队列,采用多因素逐步回归logistic分析构建模型,以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拟合优度。结果研究人群5年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为12.64%。纳入预测模型变量有性别、舒张压、血尿酸、总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教育,其OR值(95%CI)分别为0.397(0.334~0.472)、1.021(1.015~1.027)、1.018(1.016~1.020)、0.763(0.651~0.894)、1.416(1.261~1.591)、1.304(1.194~1.424)和0.877(0.830~0.927)。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6(95%CI,0.753~0.779),验证队列为0.764(0.752~0.776)。结论由研究数据库建立的高尿酸血症风险预测模型有较高验证效度,对于该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预测具有实用、可行的特点,对评估发病风险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中国台湾省35~74岁健检人群慢性肾病(CKD)5年发病风险(个体化)预测模型。方法选择1996~2006年初次参加台湾省美兆健检的35~74岁人群19 987人,将其中基线未患CKD者18 275人分为建模队列(用于建立5年发病预测模型)和验证队列(用于评估模型外部效度)。采用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以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拟合优度,并将人群的预测风险概率进行风险等级划分。结果去除基线患者后CKD5年发病率为5.24%(958/18275)。纳入5年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变量包括年龄、教育程度、糖尿病、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肌酐水平7个指标。建模队列建立的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约为0.734(95%CI:0.714~0.754),验证队列外部效度验证结果AUC=0.768(95%CI:0.734~0.801)。将建模队列划分为4个风险等级后,显示中危(占14.1%)和高危(占5.4%)的个体5年内发生CKD的危险分别比一般人群高2.0倍和4.8倍。结论利用中国台湾省美兆健检纵向数据建立的CKD 5年个体风险预测模型效应与信度均较高,且简单实用,对于今后CKD风险个体评价及群体监测均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南京地区35岁以上人群2型糖尿病现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南京地区城乡居民2型糖尿病(T2DM)的流行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05年7—10月对南京地区的3个城区和2个乡村,年满35周岁并在当地居住满5a的常住人员进行T2DM的现况调查。结果全市总的T2DM现患率为4.7%,其中城区为7.0%,乡村为1.6%。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奶制品摄入量和腰臀比超标是T2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乡村居住、高强度的体力活动是独立保护因素。结论T2DM是由遗传、环境及行为多种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倡导健康合理的膳食习惯及科学的生活方式,控制血压和体重是预防T2DM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河南省35~74岁人群糖尿病流行现状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为糖尿病三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按照地理经济水平随机抽取河南省35~74岁常住居民进行调查,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测,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糖尿病患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9 983人,全人群、男性和女性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1.22%(标化率11.21%)、11.83%(标化率11.77%)和10.75%(标化率10.82%)。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从性别来看,男性和女性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35~岁组糖尿病患病率均高于女性,而65~74岁组糖尿病患病率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70,P<0.001;χ2=4.188,P=0.0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中心性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和家族史是影响糖尿病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河南省35~74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较高,不良生活方式和肥胖是主要危险因素,应加强这部分人群行为干预,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限酒减重,防控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武进农村地区成人静息心率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来源于2004—2005武进农村地区前瞻队列研究中35岁以上符合条件的10 066参与者。根据受试者基线静息心率的四分位数将其分为4组,第一组心率48~67次/min,第二组心率68~71次/min,第三组心率72~77次/min,第四组心率78~120次/min。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静息心率与2型糖尿病发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经过平均7.35年的随访,共406例新发2型糖尿病,发病密度为5.49/1 000人年。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与第一组相比,第二、三、四组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比HR(95%CI)分别为1.75(1.26~2.45)、1.77(1.28~2.44)、1.85(1.34~2.54),静息心率与患2型糖尿病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χ2趋势 = 15.98,P = 0.001)。静息心率与年龄、体重指数(BMI)、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有无糖尿病家族史在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中均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交互>0.05)。结论 静息心率的升高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显著相关,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定糖尿病风险评分,以识别老年人群中的糖尿病高危个体。方法 选择2019年参加武汉市江岸区体检的≥65岁老年人群26 734人作为建模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模,根据模型的β系数为每个变量分配一个分数,所有分数的总和即为糖尿病风险评分。采用2020年参加江岸区体检的≥65岁老年人群13 373人作为验证数据,以验证该评分的效果。结果 纳入糖尿病分线评分的变量包含了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腰围、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家族史、饮酒状况、运动状况以及自评健康状况。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80(95%CI:0.671~0.688),灵敏度63.40%,特异度60.90%,阳性预测值71.71%。在验证数据中,AUC为0.684(95%CI:0.669~0.693),灵敏度63.91%,特异度61.30%,阳性预测值74.39%。结论 基于武汉市江岸区老年体检人群建立的糖尿病风险评分,可用于识别糖尿病风险较高的老年人群,从而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8.
郑可 高文静 吕筠 余灿清 王胜锋 黄涛 孙点剑一 廖春晓 庞元捷 逄增昌 俞敏 汪华 吴先萍 董忠 吴凡 江国虹 王晓节 刘彧 邓健 陆林 曹卫华 李立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2,43(5):634-640
目的描述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CNTR)双生子的2型糖尿病分布特征, 为揭示遗传和环境因素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CNTR 2010-2018年项目登记的所有双生子中, 纳入≥30岁且有完整登记信息的18 855对双生子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描述2型糖尿病的人群、地区分布特征以及对内一致性的分布。结果研究对象年龄(42.8±10.2)岁, 同卵双生子(MZ)10 339对, 异卵双生子(DZ)8 516对。全人群中2型糖尿病报告患病率为2.2%, MZ和DZ报告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生子对内分析发现2型糖尿病MZ同病率为38.2%, DZ为16.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在不同性别、年龄和地区中MZ同病率均大于DZ(P<0.05)。进一步分层分析, 在北方, 仅在<60岁人群中发现MZ同病率大于DZ(P<0.05);而南方, ≥60岁男性MZ同病率也大于DZ(P<0.05)。结论本研究的双生子人群2型糖尿病报告患病率低于一般人群, 在不同性别、年龄和地区中均提示遗传因素在2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但其作用大小可能不...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与恶性肿瘤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7-2013年监测队列中糖尿病、恶性肿瘤患者及相关信息,采用累积发病率、RR值及其95%CI等指标分析2型糖尿病与恶性肿瘤间的关系。结果 2007-2013年共收集327 2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随访778 439人年,累计新发恶性肿瘤7 435例,恶性肿瘤发病率为955.12/10万,标化发病率为458.05/10万。相较非糖尿病人群,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发病风险增加(RR=1.68,95%CI:1.68~1.70),其中20~39岁组2型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发病风险最高(RR=4.34,95%CI:3.54~5.32);随年龄增加,风险降低,但≥60岁组发病风险仍存在关联(RR=1.21, 95%CI:1.18~1.2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中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以2型糖尿病为例,探讨具有层次聚集性变量的多水平模型的构建。方法 用2015年蚌埠市龙子湖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调查中的2型糖尿病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案例,采用R 3.3.1软件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单水平和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水平Logistic回归和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的影响因素不完全一致,主要有年龄、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水果摄入频率、糖化血红蛋白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非超重(BMI ≤ 23.9 kg/m2)与超重(BMI ≥ 24.0 kg/m2)在单水平Logistic回归中有差异(均有P<0.05),在多水平Logistic回归中显示无差异(均有P>0.05)。赤池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在单水平和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的值分别为1 550.2和1 535.3。结论 单水平与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所得出的结论并不完全一致,多水平模型在具有层次聚集性的数据分析中更具有优势。基于2型糖尿病的层次聚集性,应该以社区服务站为基础开展2型糖尿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于2008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徐州市居民健康状况资料中抽取16 893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睡眠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并调整混杂因素,计算OR值及95% CI.结果 研究对象中睡眠质量良好、一般、差3组2型糖尿病新发现率分别为5.39%、6.30%和11.66%.睡眠质量一般、差两组2型糖尿病新发现率同睡眠质量良好组2型糖尿病新发现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98和44.90,均有P<0.05).睡眠时间<6h、6~8h、>8h组的2型糖尿病新发现率分别为7.95%、5.69%和6.47%,睡眠时间<6h组与睡眠时间6~8h组2型糖尿病新发现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8,P<0.05).调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糖尿病家族史、吸烟、饮酒、非职业性体育活动等混杂因素后,年龄、体质指数、2型糖尿病家族史、睡眠质量差和每天睡眠时间<6h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睡眠质量差和每天睡眠时间<6h同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关,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青岛成人抑郁和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为社区开展早期慢性病危险因素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青岛市2006年建立的横断面研究数据,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抽取6 100名35~74岁常住居民(居住时间≥5年).用Zung自评量表进行抑郁的筛检,标准2h糖耐量试验诊断糖尿病.结果 2 974名调查者纳入本研究,抑郁和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10.1%和16.4%.多因素校正Logistic回归分析中,糖尿病增加抑郁患病风险,农村居民、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抑郁的风险(均有P <0.05);年龄、抑郁、体质指数、甘油三酯、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未婚与2型糖尿病患病率增长均呈正相关(均有P <0.05);空腹血糖与抑郁(x2=12.32,OR=1.366,95% CI:1.151~1.622)、2h血糖与抑郁(x2=11.35,OR=1.212,95% CI:1.081~1.358)皆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抑郁和2型糖尿病互为两者患病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开展社区心理干预能够预防抑郁和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研究住院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生存质量变化,探讨住院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146例,以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自我抑郁评分,根据SDS测定结果分为研究组(SDS≥50分)57例;对照组(SDS <50)89例.采用糖尿病病人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Diabetes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DSQL)测定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调查患者一般情况及并发症、血糖控制情况等.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生存质量总分、各维度因子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锻炼的次数、血糖监测与DSQL呈正相关,SDS、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并发症的数目与DSQL呈负相关,与婚姻状况、家族遗传史有相关性,而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抽烟、饮酒无相关性.结论 婚姻状况、锻炼、遗传史、SDS、BMI、血糖监测、并发症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抑郁症可导致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下降.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加强锻炼,控制体重,经常监测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个性指标的控制,从而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不同肥胖类型、不同BMI和腰围水平与成年人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联。方法 利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依据《成人体重判定》(WS/T 428-2013)重新划分肥胖定义,包括非肥胖、单纯一般性肥胖、单纯中心性肥胖和复合型肥胖。应用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及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不同肥胖类型、不同BMI和腰围水平与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7 030名18~65岁居民,其中一般性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男性16.29%(502/3 082)和42.28%(1 303/3 082);女性14.41%(569/3 948)和37.87%(1 495/3 948);其中复合型肥胖率男、女性分别为14.70%和12.97%。糖尿病患病率为11.28%,其中男、女性复合型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8.98%和22.07%,高于单纯中心性肥胖人群(16.24%,15.26%)和非肥胖人群(9.65%,5.18%)。男性单纯中心性肥胖、复合型肥胖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分别是非肥胖人群的1.61(95%CI:1.24~2.08)和2.11(95%CI:1.56~2.86)倍;女性单纯一般性肥胖、单纯中心性肥胖和复合型肥胖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分别是非肥胖人群的2.70(95%CI:1.16~6.28)、2.62(95%CI:2.01~3.40)和4.47(95%CI:3.35~5.98)倍。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显示:BMI水平与糖尿病患病风险间呈近乎线性正关联;腰围水平与糖尿病患病风险呈显著正关联,其中女性呈非线性升高(非线性P=0.024)。男性BMI≥22.5 kg/m2、女性BMI≥23.0 kg/m2;男性腰围≥85.0 cm、女性腰围≥80.0 cm时,糖尿病患病风险显著上升。结论 复合型肥胖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更高。BMI处于正常高值、腰围水平处于中心性肥胖前期时,糖尿病患病风险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静态生活方式和静坐时间对MS及T2DM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2010-2011年对福建省6 016名≥18岁常住居民进行人口学信息及身体活动状况等问卷调查,同时测量身高、体重、WC和血压并检测血糖、血脂,依据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MS诊断标准和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进行MS及T2DM病例诊断,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静态生活方式与MS及T2DM的相关性。结果 福建省≥18岁人群MS及 T2DM患病率分别为19.0%及8.0%,完全静坐行为的比例为18.1%,每日平均静坐时间为4.3 h,对照组(C)、单纯MS组(M)、单纯糖尿病组(T)、糖尿病合并MS组(MT)静坐行为比例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年龄、性别、吸烟、饮酒、BMI、文化程度、职业和完全静坐/静坐时间校正后,与静坐时间<2.0 h/d组相比,2.0~3.5 h/d组与MT组患病显著相关(OR=1.44,95%CI:1.03~2.03,P<0.05),3.5~6.0 h/d组及≥6.0 h/d组与M、T及MT组患病均显著相关(OR值分别为 1.49~1.76及1.28~1.58,95%CI分别为1.19~2.45及1.02~2.23,P<0.05),完全静坐行为与MT组(OR=1.82,95%CI:1.33~2.48,P<0.01)及M组(OR=1.43,95%CI:1.14~1.78,P<0.01)患病风险存在独立的关联。结论 静坐生活方式与MS及T2DM患病风险可能存在相关,但仍需进一步在纵向研究中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8.
19.
社区无症状2型糖尿病优先筛查人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社区糖尿病优先筛查人群的选择依据.方法 利用2010年中国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浙江省的数据,采用决策树方法对社区全人群以及男性、女性、年龄大于45岁、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肥胖、腰围增大7类不同特征人群进行分类分析.结果 腰围增大并伴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是社区全人群糖尿病优先筛查人群,该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28.21% (11/39).7类不同特征人群糖尿病优先筛查人群及其患病率均不一致.对社区全人群糖尿病优先筛查人群进行筛查,平均发现每例糖尿病筛查成本为71元,其中超重肥胖人群平均发现每例糖尿病筛查成本最低(38元),男性人群平均发现每例糖尿病筛查成本最高(84元).结论 利用决策树法可以得出腰围增大并伴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较高,该方法确定糖尿病优先筛查人群需要调查的危险因素更少,操作也更加简便,更适合社区用于糖尿病筛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