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难治性癫痫术后抗癫痫药物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难治性癫痫术后合理应用抗癫痫药物,是确保手术疗效和提高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合理应用抗癫痫药物包括术后用药原则、何时减药、何时停药、及其注意事项。围手术期需要加大抗癫痫药物剂量,同时监测其血药浓度。预后评估较好的患者,术后无癫痫发作,1~2年可以停药。具有癫痫复发高危因素的患者,考虑长期服药。完全停药后不同年龄组的癫痫再发率不同,部分病人仍可以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癫痫药物对妊娠期癫痫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以指导妊娠期癫痫患者抗癫痫药物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15-01—2017-12我院住院的妊娠期癫痫的患者40例,分析并比较妊娠期癫痫患者服药情况、癫痫发作情况、生产方式、妊娠结局及子代喂养方式。结果服药的妊娠期癫痫患者较未服药的妊娠结局好,且均选新型抗癫痫药物如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等。结论抗癫痫药物使妊娠期癫痫患者弃胎率增加,妊娠并发症发病率增加,但对胎儿结局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中癫痫诱发试验联合皮层热灼治疗胶质瘤所致癫痫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连续选择以癫痫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胶质瘤患者11例,在常规气管插管全麻下首先行肿瘤显微手术切除,然后在皮层脑电图的监测下,对癫痫灶皮层进行低功率双极电凝热灼.待癫痫波完全消失后,采用患者唤醒、过度换气和静脉注射氟马西尼联合进行癫痫诱发试验,同时给予少量肌松药防止抽搐发作.对诱发出的棘、尖波再给予皮层热灼直至完全消失.手术后不再使用镇静药物和抗癫痫药物,并对患者进行术后追踪随访,随访时间为18~20个月.结果 诱发试验能够明显增加脑皮层的电活动和癫痫波的出现频率,而皮层热灼的作用恰好相反.所有患者全部安全度过围手术期,且一般状态恢复较快.除1例在术后接受放疗期间出现一过性右上肢抽搐,又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外,其余患者均未发现癫痫复发的征象.结论 术中癫痫诱发试验联合皮层热灼是治疗胶质瘤所致癫痫的有效方法,并且安全可靠,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turge--Weber综合征伴顽固性癫痫的手术治疗及术后疗效。方法报告2例sturge—Weber综合征伴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结合文献复习,介绍其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术后疗效。结果术后随访2例患者癫痫发作均消失,其中1例已停用抗癫痫药物治疗。结论sturge—Weber综合征多以癫痫起病,典型CT表现是脑回样钙化灶,手术切除是治疗Sturge--Weber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且术后患者癫痫控制满意。  相似文献   

5.
癫痫发作是颅脑疾病较常见的伴随症状,在颅脑外科手术后,3-40%的患者出现癫痫发作.如何在颅脑疾病手术前后应用抗癫痫药物,避免癫痫发作的产生或使发作得到有效控制,将癫痫发作给患者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是神经外科医生的重要责任,由于术后患者也会就诊于神经内科或儿科,所以从事癫痫专业的神经内科和儿科医师,也需注意此问题.2010年由中国抗癫痫协会主持发表了《癫痫手术前后抗癫痫药物应用共识》,为从事癫痫手术的临床医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治疗婴儿偏瘫伴顽固性癫痫的手术方法及术后疗效。方法报道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治疗2例婴儿偏瘫伴顽固性癫痫,结合文献复习,介绍其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术后疗效。结果术后随访发现2例患者癫痫发作均消失,其中1例已停用抗癫痫药物治疗。结论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是治疗婴儿偏瘫伴顽固性癫痫的一种有效方法,术后患者癫痫发作一般均控制满意,且患者的行为得到改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也未加重。  相似文献   

7.
抗癫痫药预防外伤性癫痫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比较采用常规预防性抗癫痫药和不使用任何预防性癫痫药对1 213例急性脑挫裂伤患者伤后癫痫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6家医院神经外科共收治符合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 213例,分为两组:①常规采用预防性抗癫痫药组607例;②不采用预防性抗癫痫药组606例.所有患者都经CT扫描证实存在脑挫裂伤.服用常规抗癫痫药物>18月.伤后临床随访1~8年,平均3.6年.结果常规预防性抗癫痫药组患者癫痫发生16例(2.64%),不使用任何预防性抗癫癫药组14例(2.31%),两组癫痫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常规预防性抗癫痫药不能减少脑挫裂伤患者伤后癫痫发生率.颅脑损伤患者不应该常规采用任何预防性抗癫痫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痴笑性癫痫起病的下丘脑错构瘤的手术方法及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以痴笑性癫痫起病的下丘脑错构瘤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手术入路及术后疗效,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术后随访发现3例患者癫痫发作均缓解,其中2例完全消失,且1例已停用抗癫痫药物治疗。结论显微手术切除是治疗以痴笑性癫痫起病的下丘脑错构瘤较好的一种治疗方法,患者术后癫痫发作控制满意。  相似文献   

9.
难治性癫痫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8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手术前做好病情评估、心理护理、知识宣教,加强安全管理,配合医生做好术前视频脑电图监测定位;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癫痫发作的观察与护理、安全护理、抗癫痫药物的应用护理;做好出院宣教,指导正确使用抗癫痫药物。结果本组78例术后2周以内癫痫大发作2例,小发作17例,创口拆线后复查动态脑电图癫痫波明显消失者76例,少量癫痫样放电者2例。结论对难治性癫痫患者护理人员术前积极进行病情评估、心理护理,术后进行病情观察、安全护理以及出院正确用药指导,对提高疗效,使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皮层电极下联合手术治疗癫痫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皮层电极下联合手术治疗癫痫的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 对24例癫痫病人在皮层电极脑电图(ECoG)下分别行病灶 癫痫灶切除、病灶切除 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multipie subpial transaction,MST)、MST 胼胝体部分切断等治疗,结束前再行ECoG检查至各导联棘波基本消失为止,术后继续服抗癫痫药2年并随访.结果 1例术后2天出现轻偏瘫,对症处理后完全恢复,无严重的并发症及死亡,术后早期癫痫均得到很好的控制,服药下21例无癫痫发作,3例轻微发作;14例已停药者11例无癫痫发作,3例偶有轻微发作.结论 几种手术方法的联合应用,可提高手术效果,更好地控制癫痫,而并发症并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外伤性癫痫治疗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外伤性癫痫的高危因素、临床特征、预防及治疗方法等。方法我科自2000年1月到2006年3月收治86例外伤性癫痫患者,均常规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其中手术治疗21例。手术患者采取致痫灶切除术6例,致痫灶切除 多处软膜下横切术(MST)/热灼术11例,前颞叶、杏仁核-海马切除2例,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1例,胼胝体切开 MST 皮层热灼1例。结果随访6~58月,65例保守治疗者中,28例在服药治疗两年以上后逐步减药直至停药,未见癫痫明显发作;其余患者仍继续口服药物治疗,8例仍时有发作。21例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癫痫控制满意9例(42.7%),显著改善8例(38.1%),良好2例(9.6%),效果较差1例(4.8%),无改善1例(4.8%)。无手术死亡及永久性并发症发生。结论外伤性癫痫的预防首先应去除诱因,对有高发风险者可予以预防性抗癫痫药物治疗。准确的术前评估、术中ECoG监测、多种术式的联合应用可提高外伤后癫痫患者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2.
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 PB)为临床最常用抗癫痫药物之一,其动力学研究国内报道较少,本文研究了癫痫患者血清、血清超滤液、唾液和脑脊液中PB浓度的相关性及药代动力学,现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6名初次服PB的癫痫患者,清晨口服单剂量PB120mg,于服药后1、2、4、8、12、24、36小时取血清和唾液。11名长期服PB癫痫患者于服药后3~6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脑皮层电极监测下继发癫痫病灶切除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15例继发癫痫患者,其中外伤性癫痫1例,海马硬化1例,胶质瘤12例,脑膜瘤1例。术中使用皮层脑电进行监测确定癫痫灶,切除肿瘤及瘢痕,功能区的癫痫病灶采用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术后随访患者的癫痫发作情况。结果14例患者癫痫症状完全消失.1例胶质瘤患者行病灶切除后,尚有部分性发作,但发作频率明显减少,间歇时间延长,用抗癫痫药可很好地控制。结论完善的术前脑电监测护理,术中尽可能以癫痫波消失为彻底根治的标准,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对患者早日康复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创伤后癫痫是外伤性脑损伤引起的一种癫痫形式,是指患者在脑外伤一周之后仍反复出现癫痫发作。创伤后癫痫的发病率较高,但是发病机制不明。癫痫发作是诊断创伤后癫痫最重要的指征,包括了局灶性发作和全身性发作。目前尚没有特殊的方法预防创伤后癫痫,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手术及迷走神经刺激术等,预后比病因未明的癫痫患者要差。创伤后癫痫的发病机制,动物模型以及抗癫痫药物的研究可能帮助研究者找到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脑肿瘤伴发癫痫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30例颅脑肿瘤伴发阗痫病人术前行EEG、CT、MR检查同时根据癫痫类型,单一或联合应用抗癫痫药物,全麻下手术切除肿瘤,修补硬膜,保留骨瓣,术后应用抗癫痫药物.结果20例随访6~12个月,死亡3例,症状完全消失10例,肿瘤复发4例,药物治疗可工作3例.结论颅脑肿瘤伴发癫痫的病人发生率约37%~44%,治疗以手术切除肿瘤,术前、术后应用抗癫痫药物是防止术后癫痫复发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规范化原则指导下的成人癫痫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癫痫是神经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慢性脑部疾病之一,根据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公布的统计数据,人群中1%在一生中可能有过至少1次抽搐,但只有持续存在着产生癫痫反复发作的诱因,并且产生了神经生物、认知、心理和社会后果的患者才能被诊断为癫痫或癫痫综合征[1].癫痫的发病年龄从新生儿直到老年,可影响到不同年龄组的人群,病因涉及遗传和各种后天获得性的脑及全身疾病.自20世纪初以来尽管已有数十种具有抗癫痫作用的化合物先后用于临床,并使70%以上的癫痫患者发作终止或减少,仍有30%左右的患者对药物治疗反应不佳,可能终生面临反复发作和长期服药.癫痫患者反复发作的临床特征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家庭和社会也带来巨大的负担.因此,针对成人癫痫患者的规范化药物治疗(包括新诊断的或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的癫痫患者)是神经内科医师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的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17.
正癫痫是CNS的常见疾病,在我国总患病率为7.0‰,约有900万癫痫患者[1]。抗癫痫药物的应用使大部分癫痫发作得以控制,但仍有20%~40%的患者为难治性癫痫。癫痫反复发作可致患者外伤及精神障碍,服用抗癫痫药物也可致认知障碍和行为异常[2]。除药物外,神经外科手术、迷走神经刺激术和生酮饮食等方法也是难治性癫痫的治疗选择,但手术治疗可出现肢体瘫痪、失语等并发症,迷走神经刺激术则仅适用  相似文献   

18.
破裂脑动脉瘤术后继发癫痫的报导比较少,本文就术后癫痫的发病率,发病时间,发病的危险因素及抗癫痫药的使用,结合文献进行探讨。作者对55例颅内 Willis 动脉环前半部动脉瘤破裂患者进行直视手术,术后予以抗癫痫药物并用萤光偏光免疫法测定血中抗癫痫药物浓度。男性24例,女性31例,年龄31—76岁。凡手术后8天发生癫痫者确定为术后瘢痫共13例,占23.6%。初次发作从术后8天到5年。1年以内9例(69%),2年以内12例(92%),仅1例术后5年首次发作。4例仅有一次发作,发作2次以上者9例。发作类型:大发作7例,部分运动发作5例,精神运动发作1例。作者从12个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继发性癫痫在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中的发生机制及危害,探讨如何预防和减少肿瘤相关性癫痫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3月~2016年6月我科住院手术的23例窦、镰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比不同肿瘤特征的手术方法及继发性癫痫的发生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手术治疗,其中肿瘤I级切除19例,II级切除4例。术前有癫痫发作7例,术后24小时癫痫发作1例,术后24小时~7天发生癫痫5例,2年内新增癫痫病例5例,3例部分运动性失语,4例出现对侧不同程度肢体偏瘫,卡方检验比较得出瘤周有无水肿(p=0.007)及术前有无使用抗癫痫药物(p=0.027)对术后继发性癫痫的发生具有影响。结论肿瘤相关性癫痫对窦、镰旁脑膜瘤患者术后危害极大,术前有癫痫病史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积极给予抗癫痫治疗,对于有明显瘤周水肿、术中脑挫伤、回流静脉损伤等高危患者术后应积极给予药物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抗癫痫药物对癫痫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以我院诊治的120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抗癫痫药物治疗至少半年,通过超声法测定所有患者骨密度,根据骨密度结果分为骨密度正常组与骨密度异常组,比较2组癫痫病程、发作类型、抗癫痫用药(种类、用药数量)、治疗时间等情况,分析癫痫患者骨密度异常的相关因素。结果 120例患者中骨密度异常70例,正常50例。骨密度异常组GTCS、抗癫痫用药10a、多药使用比率分别为78.6%、55.7%、64.3%,均显著高于骨密度正常组的62.0%、28.0%、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癫痫发作类型、抗癫痫用药时间、用药数量为癫痫患者骨密度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抗癫痫药物对癫痫患者骨密度均有一定的影响,临床需积极控制癫痫发作,特别是GTCS,建议尽可能选择单药治疗,最大限度缩短用药疗程,以有效预防骨密度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