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隐性知识转化的中医知识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创新是中医发展的内在需求,它对中医技术的传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中医隐性知识的相关概念,指出中医知识体系中存在着大量的隐性知识,中医知识创新应以隐性知识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促进隐性知识的转化将对中医知识的传承与创新产生变革性的影响,对中医知识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中医知识传承过程中知识创新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医知识体系中包含大量的隐性知识,运用本体构建中医知识体系有利于中医隐性知识的表达与共享。通过对医学系统命名法-临床术语(SNOMED CT)和中医临床术语系统的研究,从本体论的角度分析中西医学知识特点,对发展中医进行提示:利用本体论构建中医知识体系,进而完善中医临床术语系统,促进中医临床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社区护士中医知识不足的现状和社区居民对中医知识需求状况的了解,研究构建出社区护士中医知识培训的模式,内容包括社区护士中医知识培训师资、培训方式、培训内容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基于知识元的中医古籍知识表示是结合知识元及元数据理论,用于整理与挖掘中医古籍知识的一种方法。对基于知识元的中医古籍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意义进行述评,认为基于知识元理论与技术的中医古籍研究是对传统文献整理与研究的补充与发展,是未来中医古籍整理与文献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覃勤  李月发 《广西医学》2020,(7):863-866
目的探讨重大疫情下南宁市社区居民对中医健康知识的需求情况及影响其运用中医健康知识的因素。方法采用问卷星软件对广西南宁市208名居民进行调查,了解面对重大疫情时,居民对促进自身健康的态度、生病后是否会首选中医药治疗、对中医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是否主动了解中医健康知识、对中医药知识的需求内容、需求途径、了解中医健康知识后是否付之行动等情况,并分析影响其付之行动的因素等。结果有74.5%(155/208)的居民表示这次重大疫情后,会加强促进自身健康;有71.6%(149/208)的居民表示愿意主动了解中医健康内容,认可其对健康有促进作用;居民对中医健康知识的内容需求前5名分别是饮食药膳知识、体质调理知识、日常生活指导、疾病预防知识、中医基础理论;影响居民运用中医健康知识前5名的因素分别是中医的有效性、时间、身体健康状况、健康意识及家人朋友的影响。信任中医药疗效、会主动了解有关中医健康知识、认为了解中医健康知识有必要均是了解中医健康知识后付之于行动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重大疫情影响下广西南宁大部分居民对中医健康知识持支持态度,但居民运用中医药健康知识的行动力偏低,今后可通过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梳理中医不寐知识,构建中医不寐知识图谱,实现知识关联、知识融合及深度挖掘,为智能化诊疗提供新的路径与方法。方法 以《景岳全书》《类证治裁》等中医古籍和《中医内科学》《针灸学》等国家规划教材为数据来源,通过本体构建、语义消歧等方法得到结构化数据,利用Cypher语言导入Neo4j数据库,构建中医不寐知识图谱,并进行知识检索和知识发现。结果 构建出包含527个节点、1 067条关系的中医不寐知识图谱,并从理、法、方、药4个方面入手,完成了知识检索与知识发现。结论 中医不寐知识图谱可以使用户直观、高效地获取相关知识,了解改善睡眠的方法,有效助推传统医学的继承与发展,为中医智能辅助诊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术传承研究对于加强中医人才队伍培养、推动中医学术发展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隐性知识的概念进行了介绍,指出中医知识体系中存在着大量的隐性知识并具有相应的传承策略。引入隐性知识理论,将对中医学术传承的观念变革产生影响,并为其提供有益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导。而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成为促进中医学术传承中隐性知识的获取、转移和转化的重要工具。在利用隐性知识的理论和方法促进中医学术传承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通过阐述我国中医知识库的主要发展历程,分析我国中医知识库的需求和发展趋势,指出未来服务于现代中医个体诊疗体系的中医知识库,需要通过不同领域知识的交叉融合,借助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和知识管理理念,构建一个具备知识获取、应用、评价等知识管理功能的大型、通用、智能决策型知识库。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术传承研究对于加强中医人才队伍培养、推动中医学术发展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隐性知识的概念进行了介绍,指出中医知识体系中存在着大量的隐性知识并具有相应的传承策略.引入隐性知识理论,将对中医学术传承的观念变革产生影响,并为其提供有益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导.而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成为促进中医学术传承中隐性知识的获取、转移和转化的重要工具.在利用隐性知识的理论和方法促进中医学术传承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中医证候领域的知识建模方法和知识服务模式,初步建立了一个"中医证候知识库",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基于万维网的知识服务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知识检索、知识浏览、知识问答等功能,能支持中医证候学研究和临床决策等应用。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中医古籍知识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服务是专业图书情报机构的发展方向之一,探讨了如何实现古籍文献信息的知识服务,从中医古籍文献的数字化、支持服务及语义关联三方面对中医古籍文献的知识服务进行探索,引入本体理论,探索构建基于本体的中医古籍知识库,进而实现中医古籍文献由资源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变。  相似文献   

12.
阐述中医诊断学辨证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和过程,包括知识梳理、知识图谱结构模型构建、命名实体获取、关系提取、图谱表示、可视化等方面,实现中医诊断学辨证知识地图Web服务,在利用知识图谱技术开展中医智能辅助辨证研究方面进行探索和初步实践。  相似文献   

13.
回顾国内以往知识元研究,结合当前中医古籍知识元研究工作,探讨中医古籍研究的部分现存问题.中医古籍知识元研究工作重点在于知识元标引平台的研发以及中医基础理论的数据化处理.知识元的概念是文本中的词或短语;知识元的文本可以借助文言语法与知识图谱三元组概念进行数据提取;建立语义关系,即语义三元组的描述,可分为表达不同描述对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非中医专业医学生对中医养生保健与药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学习需求.方法 采用问卷方式,对温州医学院非中医专业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多数非中医专业医学生对中医养生保健与药膳知识非常感兴趣,学习态度积极,但实际动手能力不强.结论 学校及中医专业教师应帮助医学生充实中医养生保健与药膳知识,完善中医养生与药膳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本体技术实现中医厥证领域知识的共建、共享及推理。方法 提取中医文献中的厥证相关知识,使用斯坦福大学提出的本体构建“七步法”,基于Protégé工具构建中医厥证领域本体,实现厥证相关知识的领域建模,并进行内部一致性检验,实现本体的推理功能。结果 构建的中医厥证领域本体共有27类,585个实例,25个对象属性,其中反向属性6个,数值属性1个,均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实现厥证领域知识的语义化表达,完成厥证知识的共建、共享和推理。结论 本研究采用本体技术,促使中医厥证领域知识的融合重组与推理,为将来中医急危重症诊疗知识库的构建、中医急危重症应急决策和辅助诊疗等系统的建立,奠定基础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分析公众对中医养生知识智能问答APP的需求,详细阐述基于知识图谱的中医养生知识智能问答APP设计方案和具体功能实现,指出其有助于为公众提供权威、可靠、便捷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服务,提升公众养生保健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系统首先输入客观化采集的脉诊、舌诊信息及中医(西医)病名或主证,舌诊、脉诊信息不正确时,启动个人修改程序,输入正确结论给以校正。由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分布式信息存储方式,正好与中医经验性直觉知识所要求的表达相一致,而且人工神经元网络具有自组织、自学习、自动获取中医经验知识并行处理的特点,可以作为新的中医知识表达和自动知识获取的方法。此外作为中医深层次知识的中医基础理论,如四诊八纲,阴阳五行等,其基本概念并不是严格的逻辑定义,而是用一些现象来解释,正好适合于用人工神经元网络来描述。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基于中医诊疗特点和中医临床指南特点,以《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为例构建中医/中西医临床指南知识图谱,进一步检验知识图谱技术应用于中医/中西医指南领域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构建流程主要包括:根据概念层及数据层设计,从指南中抽取实体与关系、整理成实体库与三元组关系库进行知识导入、利用Neo4j进行知识存储,并...  相似文献   

19.
中医解剖知识是构筑中医学理论框架的基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的"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也是在中医解剖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究中医应把中医解剖知识的文献整理和应用基础研究作为方向,正确认识中医解剖知识,以古代中医的理论思维为指导,运用现代科技的平台,古为今用,继承创新,为中医学的现代发展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中医人物研究的特点,探讨了数字技术时代中医历史人物的标引方式,按照"确定人物范围—获取资料-确定知识点-建立关联-构建知识地图"的步骤,利用知识图谱、地理信息系统等数字人文的方法构建了中国历代中医医家知识库,实现了中医历史人物信息整合、关联知识分析、地理位置标注等功能,丰富了中医人物的资源建设,为中医人物研究、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