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为进一步控制麻疹.根据全省麻疹疫情,对1950~1997年的麻疹流行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自然感染时期(1950~1965年)麻疹发病、死亡均居各种传染病之首;流行频繁,流行间隔3~5年;城市发病高于乡村;发病高峰集中在冬春季节.计划免疫时期(1983~1997年)麻疹的发病、死亡位次明显下降,流行减少,以散发为主要形式;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发病高于内地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发病季节高峰向后推迟,峰值降低.建议建立健全麻疹监测系统,调整免疫策略.进一步提高免疫覆盖率,降低麻疹高发年龄段的发病.  相似文献   

2.
福州市55年麻疹疫情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福州市麻疹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制定防制对策,降低发病率。方法对1950~2004年麻疹发病资料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50~1984年福州市区麻疹发病呈高发状态,每隔2~3 a出现1个高峰,1985年以后发病呈散发和局部爆发形式出现。3~6月份为麻疹发病高发季节;1950~1965年市区发病率高于8个县。结论加速控制麻疹应继续加强麻疹疫苗(MV)的常规免疫,提高MV的初种、复种覆盖率和有效接种率,个别薄弱地区适时开展MV强化免疫;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与报告;对疫点及时应急处理,防止麻疹爆发,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普遍推行,我国进入控制麻疹规划时期,现对深圳市1997年212例麻疹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来源全市医疗卫生单位临床诊断上报的病例。1.2诊断标准按GB15983—1995《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诊断。2结果与分析1997年共报告麻疹病例212例,发病率5.6/十万。2.1时间分布全年每月均有病例发生,以春、夏季较多,四、五月份为发病高峰,十一月份最低(表1)。提示发病高峰月推后。此与国内学者所述疫苗使用后,麻疹的发病时间和高峰约推后1-2月相一致[1]。其次,人口流动也是麻疹发病高峰月推…  相似文献   

4.
分析咸宁地区实施冷链后11年麻疹流行特征及发病原因表明,麻疹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但每隔2-3年出现一次流行高峰的周期性规律仍未打破。流行高峰由局部暴发所致。季节性高峰非流行年在4月,流行年在5月。发病有以1-3岁的幼儿为主,7-14岁儿童病例所占比重大于4-6岁。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漏种,免疫失败和抗体衰退,少数地区接种工作不落实,易感儿大量积累,酿成局部暴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绩溪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评价麻疹控制策略实施效果。方法对绩溪县1986~2004年麻疹发病情况分2个阶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麻疹发病率1986~1996年为12.80/10万,1997~2004年为1.72/10万,下降了86.56%。发病呈阶梯性下降趋势。前期在年龄、季节、地区发病特征上表现为1~14岁儿童发病构成比大,3~8月份是发病高峰季节,流行模式为散发和爆发并存,以爆发为主。后期发病年龄及季节分布特征均不明显,基本消除了爆发流行。结论应该继续加强麻疹监测,开展MV的强化免疫,防止麻疹爆发疫情发生,同时做好成人麻疹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绍兴市麻疹发病的季节性及其变动趋势。方法 采用集中度和图形分布法对该市1955-1964年,1965-1983年,1984-2001年3个阶段的麻疹发病资料进行时间聚集性分析。结果 两种分析方法获一致的统计分析结果,即麻疹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用圆形分布法求得3个阶段发病高峰时点分别为3月12日,3月24日及4月25日,高峰时期分别为12月29日-5月23日(148天),1月7日-6月12日(155天)和2月27日-6月26日(120天)。3个阶段高峰时点经Watson与Williams检验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绍兴市麻疹发病高峰点后移,自1965年使用麻疹疫苗后,高峰时期缩短,发病季节性增强。  相似文献   

7.
宁德市强化免疫后麻疹疫情及流行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效果。[方法]对宁德市强化免疫前后(1994-1997、1998-2001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强化免疫后的麻疹发病率较强化免疫前下降了76.4%,发病高峰推迟1个月,发病年龄从小年龄组向混合型模式转化。[结论]加强监测,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水平,并辅以强化免疫是防止局部暴发,控制和消除麻疹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长沙市近6年儿童麻疹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沙市近6年儿童麻疹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儿童麻疹的诊断、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湖南省儿童医院2004-2009年的5023例儿童麻疹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近6年长沙市儿童麻疹全年均有散发,以4-6月份为流行高峰;(2)儿童麻疹发病高发年龄为0~8月(为3470例,占69.1%);(3)有过麻疹减毒活疫苗(MV)接种史的1009例,仅占20.0%。结论近6年长沙市儿童麻疹流行季节高峰推迟、缩短。发病年龄高度向左偏移,与疫苗接种存在较大的免疫空白有关。应加强对麻疹疫苗接种的管理,巩固和提高疫苗接种率,使儿童建议良好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消除麻疹策略,现对高州市使用麻疹疫苗前后的麻疹发病变化进行分析。1资料来源资料取自高州市卫生防疫站历年工作总结及广东省疫情资料汇编(1950~1997年),人口资料来自高州市统计局。2结果2.1发病情况高州市从1951年至1997年每年均有麻疹病例报告,共报告232645例,死亡1180例,年平均发病率463.41/十万,居高州法定报告传染病第二位,占总病例数的34.64%。年平均死亡率2.34/十万,居各种传染病死亡率第一位,占传染病病死数的30.68%。2.2流行特征2.2.1发病强度:麻疹疫苗使用前(1950-1975年)高州市报告麻疹病例1…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1990~1997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贵州省1990~1997年麻疹的流行病学及接种率与发病率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90年代本省麻疹发病率仍停留在较高水平上,下降幅度较慢,每隔4~5年出现一次流行;发病地区分布广泛(91.24%),但主要流行区为山区和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发病季节高峰期延长,2-7月病例数占66.67%;发病年龄以14岁以下儿童为主(86.56%),但7岁以下儿童占多数(59.02%).麻疹流行的原因主要是因常规免疫工作不扎实,麻疹疫苗(MV)接种率偏低,免疫空白点较多,引起易感人群的快速积累.提示我省麻疹的预防工作仍处于控制阶段,必须狠抓MV免疫接种工作,确保MV的高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适时开展MV强化免疫,才能使麻疹发病率快速下降,保证我省麻疹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麻疹流行现状分析   总被引:85,自引:8,他引:85  
我国自1965年应用麻疹疫苗以来,尤其是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以后,麻疹报告发病率显著下降,1995年报告发病率为4.84/10万,降到历史最低水平;发病高峰仍是冬春季节;病例集中在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地理分布广泛,农村为主要流行地区,流行模式为散发与暴发共存。各省发病强度和病例的年龄分布存在较大差别,反映了计划免疫工作进展不平衡。建议各地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加速控制麻疹规划,采取相应免疫策略,建立健全麻疹监测系统,减少暴发或流行,以达到进一步控制麻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南阳市区学生麻疹流行特征。方法根据南阳市区疫情、人口和学生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990年-2005年南阳市区学生麻疹发病179例,占同期总发病(1352例)的13.24%,年平均发病率波动于0/10万~36.78/10万之间,1991年发病最多为48例。男女性别之比为1.01∶1,以小学生发病最多140例(78.21%),有MV免疫史的169例(94.41%)。2月-4月份是发病高峰季节,1990年-1992年有一个发病高峰,4年-6年出现一次小流行,1996年及以后,学生麻疹发病率超过总体人群。结论学生因人口流动增加、MV未全程接种、免疫失败、接种剂量小、初免后随着年龄增长而免疫力逐渐降低等原因而发病,建议在春节后和流行年之前对学生进行MV的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3.
连云港市自实施计划免疫以来,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但1997年麻疹发病明显回升,全年全市共报告麻疹160例,报告发病率为3.67/10万。为进一步探讨我市麻疹的流行规律,为制定控制麻疹策略提供依据,在全市开展麻疹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地区分布全市7个县(区,下同)均有麻疹病例报告,共涉及46个乡(镇、街道,下同)。病例主要集中在灌云县,共101例,发病率10.26/10万;其余各县为散发。2季节分布发病主要集中在1~6月份,发病150例,占全年病例总数的93.8%。发病高峰在5月,占病例总数28.8%;其次是1月,占21.9…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林州市麻疹流行情况,为加强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3年~2003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麻疹发病每隔3年~4年流行一次,季节高峰在3~6月,发病以流动人口聚集地为主,发病年龄主要是15岁以下儿童(89.5%),且有年龄提前(<8个月婴儿发病由1993年~1997年的4.6%到1998年~2003年的16.1%)及推后(15~30岁成人发病由1993年~1997年的3.1%到1998年~2003年的16.8%)现象。结论麻疹流行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流动、未免疫和未复种麻疹疫苗人群的积聚。因此,加强麻疹基免和复种工作,提高接种质量、麻疹监测和流动人口的免疫覆盖率,是控制麻疹发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晋安区麻疹流行状况,探讨控制与消除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50—2013年麻疹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晋安区自然感染期(1950—1965年)麻疹年均发病率1 340.71/10万,每隔2-3年出现1个发病高峰;使用疫苗后年均发病率(38.07/10万)下降了97.2%。与自然感染期比较,疫苗推广初期(1966—1977)、计划免疫初期(1978—1987)、免疫规划期(1988—1997)、加强控制期(1998—2008)和消除阶段(2009—2013)发病率分别下降了92.9%、97.6%、99.4%、99.1%和99.9%,消除阶段年发病率0.74/10万。2001—2013年流动人口麻疹年均发病率(13.83/10万)是本地人口(2.54/10万)的5.44倍,病例中有免疫史比例本地人口(42.6%)比流动人口(15.2%)高。结论泉州市麻疹控制成效显著。目前的重点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消除免疫空白;适时开展强化免疫和入学入托查漏补种,减少麻疹易感人群,保持高水平的免疫接种率。  相似文献   

16.
福田区1985~2000年麻疹发病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防制策略。方法 对1985~2000年福田区麻疹发病进行动态分析。结果麻疹发病每隔3~4 a出现一个流行高峰,呈现周期性流行的特征,发病季节高峰明显,3~7月份发病占67.6%。发病季节向春夏推移。学龄前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15岁以上人群发病有增多趋势。麻疹病例中大多数免疫史不详,2000年占76.19%。结论 易感人群积累主要由流动人口造成,对麻疹发病有较大影响。要进一步降低发病率,宜采取综合防制措施:保持高接种率,进行人群加强免疫和后续强化免疫,提高接种质量,加强疫情监测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黄山市2007~2013年麻疹流行特征,探讨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策略。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黄山市2007~2013年麻疹发病资料和消除麻疹策略进行分析。结果黄山市2007~2013年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1.37/10万,2008年最高,为2.72/10万。2009年初始强化免疫后,2010年比2009年麻疹发病下降了77.14%。2010年、2011年再次开展强化免疫,2012年麻疹发病下降到历史最低,为0.47/10万。发病季节高峰仍为3~5月份。发病人群以≥15岁为主,占总发病数64.14%,且有上升趋势。结论实施含麻疹成分疫苗(MCV)强化免疫(SIA)工作能迅速将麻疹发病率降低到一个较低水平,但要最终消除麻疹并巩固消除成果,必须在做好常规免疫接种工作前提下,尽快开展成人麻疹控制和相关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用圆形分布法探讨疫苗干预对麻疹发病季节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麻疹流行的季节性规律及麻疹疫苗的干预对其流行高峰期的影响.[方法]采用圆形分布法.分析湖南省1951~1999年麻疹发病高峰日的变迁情况并对疫苗干预的不同时期的流行高峰日进行比较.[结果]从1951至1999年,划分的各个时期均存在麻疹发病高峰期,高峰日逐阶段后移达两个月江结论]疫苗干预可使麻疹发病高峰日后移,但不改变每年出现发病高峰季节的流行规律;圆形分布分析单峰型有周期性的疾病季节高峰特征,具有计算简单、描述直观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海门市1956~2001年麻疹发病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郁新 《职业与健康》2003,19(1):62-63
目的 探讨麻疹流行规律及相应对策。方法 对1956-2001年麻疹疫情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海门市1956-2001年麻疹疫情共出现9次发病高峰,间隔时间3-6a;随着麻苗的推广使用和计划免疫工作的实施,麻疹的年平均发病率从疫苗前时代的146.34/10万降至近10a的0.53/10万;近20a麻疹的流行特征发生变化。表现为发病高峰年龄段和季节性高峰的双“后移”,成人发病现象开始相对凸现。免疫史调查表明无免疫史或免疫史过长是发病的主要原因。结论 防治策略应注重接种质量,提高接种率,同时应加强麻疹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0.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流行病学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控制麻疹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1个县为试点,11个县为对照。对试点县所有8个月-7岁儿童,进行一轮次麻疹疫苗(MV)的强化免疫,试点与对照MV常规免疫照常进行,之后观察2年,比较试点县和对照县MV强化免疫前后麻疹发病差异。结果:试点县MV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1997年和1998年度(当年11月-次年10月)较1996年同期下降96.7%和93.5%,与对照县麻疹发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MV强化免疫是控制麻疹流行乃至消除麻疹的有效补充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