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入院24h内康复治疗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02-10/2004-05在长沙市第一医院收治的7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按入院次序进入超早期康复组和一般康复组,两组的急性期治疗和康复方法相同,超早期康复组的患者在入院当天就接受康复训练,一般康复组等临床病情稳定(脑梗死3~10d,脑出血10~20d)介入康复。所有患者进行4个月的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应用Fugl-Meyer法(共50项,每项2分,满分100分,&;lt;50分为有严重运动障碍)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修订的Barthel指数(共10项,每项1~15分不等,满分100分,&;lt;60分为不能自理)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后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8~17分轻度抑郁;18~23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评估脑卒中后抑郁情况,同时计算经济花费。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7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Fugl-Meyer评分:治疗后超早期康复组高于一般康复组(58.35&;#177;12.43,48.12&;#177;15.67,P&;lt;0.05)。②修订的Barthel指数:治疗后超早期康复组高于一般康复组(77.38&;#177;22.45,60.13&;#177;18.92,P&;lt;0.05)。③汉密顿抑郁量表得分:治疗后超早期康复低于一般康复组(10.23&;#177;4.89,18.2l&;#177;6.4l,P&;lt;0.05)。④经济花费:超早期康复组低于一般康复组[(1.98&;#177;0.87),(2.35&;#177;0.79)万元,P&;lt;0.01]。⑤超早期康复组患者在训练前后血压和心率无变化。结论:入院24h内进行适当训练强度的超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减少住院花费,且对心率和血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背景:多数急性脑卒中患者在综合性医院诊治,但其中有相当部分的患者在发病早期仅局限于药物治疗。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情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并与未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一所市级医院神经科。对象:选择2002-01/2003-08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科住院入选的首发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男51例,女29例,年龄(63.42±7.47)岁,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方法:两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病情稳定后(脑梗死患者在入院后1周内,脑出血患者在入院后2周内)进行康复治疗,包括患肢康复训练(物理治疗或/和作业治疗)、理疗、针灸及心理疏导等。康复训练每天一两次,45min/次;理疗、针灸等1次/d,20min/次。对照组患者仅为临床医师查房时口头叮嘱其自行活动,或家属自行帮其活动。两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及出院时心理状况评估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共10项,每项0~15分不等,满分100分,<60分为不能自理)。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与其出院时症状自评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8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出院时康复组经治疗后症状自评量表各症状因子分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P<0.05~0.01),对照组经治疗后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等也有明显的改善(P<0.05);康复组经治疗后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犤(1.55±0.43),(1.80±0.35);(1.48±0.39),(1.68±0.55);(1.54±0.43),(1.83±0.37);(1.32±0.39),(1.56±0.36);(1.46±0.43),(1.66±0.52);(1.12±0.38),(1.35±0.35),(t=2.11~2.24,P<0.05)犦。②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均有提高(P<0.05~0.01),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犤(73.24±4.64),(52.44±2.86),(P<0.05)犦。结论:进行康复治疗和未进行康复患者治疗后症状自评量表中各症状因子分、Barthel指数均有所改善,进行康复治疗患者改善尤为突出。说明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情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临床经济学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进行临床经济学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用分层区组随机法将脑卒中患者分入综合康复组及一般康复组。通过观察早期康复对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采用成本—效果分析对早期康复做相应的临床经济学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治疗后综合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7.2&;#177;0.5)分,一般康复组为(12.3&;#177;0.81分,日常生活活动评分综合康复组为(73.4&;#177;2.1)分,一般康复组为(66.4&;#177;2.5)分。综合康复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每减少1分,需花费人民币1203.2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每提高1分,需花费人民币402.6元;而一般康复组需1715.9,427.6元。结论:早期综合康复在降低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上较一般康复有更好疗效,且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上更经济。  相似文献   

4.
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恢复早期抑郁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的抑郁障碍发生率及抑郁对预后的影响,同时观察心理康复在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将136例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分为抑郁组和无抑郁组,抑郁组又随机分为两组:抑郁治疗组和抑郁对照组。抑郁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系统的心理康复;无抑郁组和抑郁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连续观察6周,观察其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HAMD的变化情况。结果:抑郁治疗组2,4周后FMA,MBI及HAMD评分与抑郁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抑郁治疗组6周后FMA,MBI和HAMD评分为(70.5±10.8),(43.5±10.8),(6.5±2.6)分,与无抑郁组(71.2±11.6),(43.4±11.4),(5.8±0.7)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生率与急性期类似,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的恢复均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心理康复可以促进脑卒中恢复早期伴抑郁障碍患者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偏瘫患者开展康复时间不同对患者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8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开始康复的时间分为早期康复组(发病后10~30d开始康复)和后期康复组(发病后3~6个月开始康复)。两组一般治疗与康复治疗均相同,采用全国残疾人康复办公室制的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档案的训练评估表,在康复治疗的早期(治疗前)、中期(治疗1个月)、末期(治疗2个月)对3个领域13个项目进行整体评估计分。结果:初次评估早期康复组为(7.82±1.57)分,后期康复组为(7.33±1.77)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1734,P>0.05),末次评估早期康复组为(20.18±2.84)分,后期康复组为(14.60±2.9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6.119,P<0.01)。结论:早期与后期康复比较,早期康复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恢复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的转归及伴随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变。方法:选择2001-06/2002-04汕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均为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8~35分的轻中度抑郁。入院后即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三级或五级评分,<8分为无抑郁,>35分为严重抑郁)和Barthel指数评定,评定结束后观察,不进行抗抑郁治疗,1个月后再次评定,对仍有抑郁者进行抗抑郁治疗(氟西汀20或40mg/d,顿服,治疗1个月,同时进行心理治疗),治疗1个月后进行第3次评定。结果:7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74例患者初次评定后1个月复查,28例自行缓解(汉密顿抑郁量表<8分),其汉密顿抑郁量表各因子分(除体质量和日夜变化外)均较初次评定降低(P<0.05,0.01)。②1个月后再次评定时,抑郁症状自行缓解者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未缓解者(84.04±8.22,64.68±12.34,P<0.05)。③46例抑郁症状未缓解者经抗抑郁治疗1个月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明显降低(21.64±7.58,8.33±1.26,P<0.05),Barthel指数略有增加,无统计学意义(64.68±12.34,70.14±9.32,P>0.05)。结论:部分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在急性期可自行缓解,同时伴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部分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不能自行缓解,抗抑郁治疗有效但日常生活活动  相似文献   

7.
背景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情绪变化,其发病率较高,并且严重影响患者近、远期的功能预后,影响其恢复期的生活质量.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干预治疗,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抑郁心理的影响.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诊断为依据,随机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干部病房.对象2001-10/2002-03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干部病房住院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康复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综合康复治疗(运动疗法+心理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降压,改善脑循环及对症)治疗.在患者入选时、病程3,6个月时分别进行Barthel指数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主要观察指标康复组和对照组在第3,6个月时Barthel指数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康复组患者Barthel指数得分在疗程3个月(68.0±2.9)和6个月(70.0±3.5)时显著高于对照组(62.0±3.3,65.0±3.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0.01),汉密顿抑郁量表得分在疗程3个月(8.9±4.9)和6个月(8.7±5.1)时则明显低于对照组(15.2±5.6,14.9±8.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轻抑郁心理.  相似文献   

8.
背景由于康复的介入,促进了脑的结构和功能的重组及重建,从而促进功能的改善.目的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估早期康复与晚期康复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济南长城医院神经康复科,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2000-12/2003-12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济南长城医院、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216例,其中男125例,女91例,年龄60~75岁.入院后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108例和晚期康复组108例.方法早期康复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后48h~14 d开始康复.晚期康复组在发病后15~30 d开始康复.采用Bobath法和运动再学习法进行训练,1次/d,45 min/次,6次/周.康复治疗前及治疗30 d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正常为100分,0~20分为极严重功能缺陷,25~45分为严重功能缺陷,50~70分为中度功能缺陷,75~95分为轻度功能缺陷)、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运动总分为100分,其中上肢运动的最高分值为66分,下肢运动的最高分值为34分)和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最高分45分,最低分为0分,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进行康复评价.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③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结果216例脑梗死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患者治疗30 d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早期康复组低于晚期康复组[(14.82±10.66),(17.91±10.75)分,P<0.05].②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两组患者治疗30 d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早期康复组高于晚期康复组[上肢(32.43±21.52),(26.69±19.79)分;下肢(22.89±9.29),(18.36±10.63)分,P<0.05].③改良Barthel指数两组患者治疗30 d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早期康复组高于晚期康复组[(54.23±30.33),(46.57±29.85)分,P<0.05].结论早期与晚期康复干预均可明显促使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但早期康复干预效果明显优于晚期康复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何时开始康复,目前尚有争议,为探讨超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身功能恢复的影响,作此对比研究。方法将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超早期康复组(生命体征稳定后12h)、早期康复组(生命体征稳定后24h),每组34例,以2~4周康复者为晚期康复组。3组患者入院时、康复训练后1,3月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汉密顿焦虑量表、HDRS抑郁量表评定。结果3组患者康复训练后ADL评分均显著提高,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下降。超早期和早期康复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晚期康复组,超早期康复组治疗效果优于早期康复组,而且无一例病情加重。结论超早期介入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提高ADL,改善焦虑及抑郁状态有积极的意义,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段式康复训练法对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训练疗效,尤其对其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对120例急性发病首次住院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均予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进行三段式早期康复训练,平均于病后4d开始,按照早期康复流程进行康复训练,时间三四周,1次/d,其余时间由家属帮助训练,以简式Fugl-Meyer(FMA)评分法及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康复组在肢体运动功能、ADL能力方面治疗后犤(66.23±26.97)分和(58.68±26.59)分犦较治疗前犤(14.28±14.19)分和(8.47±12.36)分犦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组总有效率88%,对照组总有效率60%。结论三段式康复医疗程序对脑卒中偏瘫的治疗有效可行,对防止脑血管病的继发性障碍,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提高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进行临床经济学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用分层区组随机法将脑卒中患者分入综合康复组及一般康复组。通过观察早期康复对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采用成本-效果分析对早期康复做相应的临床经济学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综合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7.2±0.5)分,一般康复组为(12.3±0.8)分,日常生活活动评分综合康复组为(73.4±2.1)分,一般康复组为(66.4±2.5)分。综合康复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每减少1分,需花费人民币1203.2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每提高1分,需花费人民币402.6元;而一般康复组需1715.9,427.6元。结论:早期综合康复在降低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上较一般康复有更好疗效,且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上更经济。  相似文献   

12.
早期介入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早期介入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系统的心理康复,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连续观察6周,比较两组2,4,6周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assessment,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Barthelindex,MBI)及抑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疗2,4,6周FMA(41.4±9.4~70.4±16.2)、MBI(43.7±13.0~66.2±14.7)及HAMD得分(12.3±4.2~7.7±2.6)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0.13~3.96,P<0.01~0.001)。结论:心理康复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全面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三级康复方案的经济有效性。方法将2002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住院的符合入选条件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给予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康复治疗,但不排除自行的传统康复(如针灸、推拿等),2组均采用常规的内科治疗;在入选时及发病后1,3,6个月末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法(MBI)、综合功能评定法(FCA)分别进行评定,并计算三级康复治疗的总成本,包括直接医疗成本、间接医疗成本、间接成本,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入选时康复组与对照组各项测评量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经过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后,各项测评量表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项测评量表评分的增加值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康复组患者的总费用(人民币元)为(32228.11±2723.24)元,对照组为(33593.57±6584.97)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康复组各项测评量表每增加一分所需费用比对照组少,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运动功能评分每增加1分,少花费33.8元;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每提高5分,少花费243.19;综合功能评分每增加1分,少花费64.03元。结论急性脑卒中三级康复方案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显著疗效的康复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不同康复疗效的观察,分析其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社会功能的影响及其三者间的关系。方法:对2004-04/10上海市静安老年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32例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检测。6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2例,观察组30例,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治疗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70例无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对照组。对所有入选患者在入院后1周内和治疗6周后进行功能独立性评定(总分126分为完全独立;108~125分为基本上独立;90~107分为极轻度依赖或有条件的独立;72~89分为轻度依赖;54~71分为中度依赖;36~53分为重度依赖;19~35分为极重度依赖;18分为完全依赖)、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文盲≥17分,小学≥20分,中学以上≥24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8分为抑郁症状,>20分为轻中度抑郁,>35分为重度抑郁)评定。结果:132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6周后功能独立性评定:观察组明显低于实验组和对照组犤64.97±17.0,78.11±20.41,82.82±22.01,(t=2.741~3.958,P<0.01~0.001)犦。②治疗6周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实验组和对照组犤15.87±5.23,12.20±4.15,8.99±3.81,(t=3.071~10.210,P<0.001~0.005)犦。③治疗6周。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实验组和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犤23.45±6.10,21.83±4.32,27.35±6.06,(t=2.910~10.210,P<0.005~0.001)犦,实验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基本一致(t=1.042~1.558,P>0.05)。④直线相关分析:观察组治疗前后功能独立性评分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呈明显负相关(治疗前r=-0.369,P<0.05;治疗后r=-0.376,P<0.05),实验组治疗前功能独立性评分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386,P<0.05)。实验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呈明显负相关(实验组治疗前r=-0.462,P<0.01,治疗后r=-0.361,P<0.05;观察组治疗前r=-0.459,治疗后r=-0.468,P<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是影响认知功能康复的重要因素,其认知障碍可能为脑实质病损所引起,而不是抑郁所致,故实验组给予心理和药物治疗改善情绪都无助于提高认知功能。同时也提示对脑卒中抑郁患者的治疗,除了进行常规康复和抗抑郁治疗外,还应该注重对认知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于2002-06/2004-01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入卒中单元化病房的首次脑卒中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2组,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给予康复锻炼。心理护理组早期给予心理护理+康复锻炼,并进行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一两天内和6周后给予汉密顿抑郁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两次评定均由专人进行。结果12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心理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入院时两组患者经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心理护理组轻度抑郁24例,对照组22例,差异不显著(P>0.05)。6周后,对照组中、重度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护理组(19/60,4/60,χ2=12.1,P<0.01)。心理护理组无抑郁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44,26,χ2=11.1,P<0.01)。②护理组和对照组入院时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相近(33.42±18.01,32.67±21.56,t=0.21,P>0.05),6周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都有所提高,但心理护理组较对照组更明显(76.67±19.55,50.42±22.56,t=6.81,P<0.010)。结论早期心理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有积极影响,能降低抑郁发生率,促进自理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康复介入对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药物治疗相同,康复组采用促通技术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用Fugl-Meyer法和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的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康复组Fugl-Meyer值(61.28±22.47)明显高于对照组(45.79±20.7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Barthel指数治疗后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介入可以显著地提高患者瘫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氟西汀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08/2004-08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脑卒中患者66例,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对症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西汀20mg,1次/d,连用4周。两组治疗前性别、年龄、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Barthel指数基本一致(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分别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抑郁程度、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治疗后4周评估,2组66例患者均进和结果分析。治疗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犤(4.81±2.05,(11.2±3.8)分;20.42±1.82,(25.3±4.2)分;15.10±4.08,(16.3±2.5)分,P<0.01犦,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犤(60.1±12.1),(26.1±6.8),(51.6±11.2)分,P<0.01犦。结论: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3个月和6个月后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运动疗法,对每例患者在入组时、病程3个月和6个月分别用Fugl-Meyer测试平衡功能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测试ADL能力。结果:康复组3次平衡功能积分分别为2.71±2.42、8.74±2.02、10.28±2.35,MBI分别为20.66±13.45、67.72±18.90、80.55±16.33,对照组平衡功能为3.44±2.89、7.27±2.20、8.44±2.79,MBI为27.24±16.18、57.36±19.67、70.69±23.30;两组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的变化均数比较康复组6个月后平衡功能和ADL恢复优于对照组(P<0.001)。平衡功能和ADL呈正相关(r=0.79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78例60岁以上老年脑卒中患者,被分为康复组(44例)和对照组(34例)。分别用Fulg-Meyer和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康复组在初次评价后接受早期康复程序,1次/d,30~60min/次,其余时间由家属或陪护训练,平均治疗(19.4±1.3)d。出院后由患者家属及陪护继续训练,1年后随访两组患者。结果治疗后两组的Barthel指数分别为54.4±12.4和48.4±10.4,Fugl-Meyer评分结果分别为59.3±15.4和50.9±13.5,t检验结果为t=2.27,2.5,P<0.05。1年后随访两组患者ADL评定除尿便控制、用厕有差异外,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介入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有效;专业康复时间过短及出院后康复师对治疗情况缺乏良好的监测手段可能会影响预后及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脑卒中后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探讨脑卒中功能障碍患者的超早期康复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3-10/2004-06对南阳市中心医院干部病房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01例进行筛选。其中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60例。将60例脑卒中患者按康复介入不同分为康复组(发病3d)和对照组(3~28d),两组均进行软瘫期和恢复期康复技术治疗,康复组还进行超早期康复技术治疗。结果康复组神经功能评分,入院4周后为13.56±8.52,出院4个月后为9.03±5.64。对照组入院4周后为14.13±8.87,出院4个月后为10.25±3.76。康复组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级,入院4周后上肢Ⅰ~Ⅲ级10例,Ⅳ~Ⅵ级20例;下肢Ⅰ~Ⅲ级15例,Ⅳ~Ⅵ级15例;手Ⅰ~Ⅲ级16例,Ⅳ~Ⅵ级14例。出院4个月后上肢Ⅰ~Ⅲ级5例,Ⅳ~Ⅵ级25例;下肢Ⅰ~Ⅲ级6例,Ⅳ~Ⅵ级24例;手Ⅰ~Ⅲ级7例,Ⅳ-Ⅵ级23例。结论对脑卒中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超早期康复技术,可有效地减少废用综合征,对其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