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邹竞 《心脏杂志》2003,15(1):92-92
由于左、右心房传导的顺序及窦房结与房室结之间存在结间束 ,因此 ,P波的改变常系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1 二尖瓣型 P波心电图特征及病因 心电图特征为 :1PV1 负向波 >0 .0 4s,深度 >- 0 .4m V,Ptfv1 绝对值 >-0 .4m m· s;2 P 呈现双峰 ,峰距≥ 0 .0 4s,时限≥ 0 .12 s;3P波宽度与 P- R段比值 >1.6。引起原因为 :1风心病 ,2心肌梗死 ,3心房梗死 ,4高血压病 ,5严重的支气管或肺气肿 ,6间歇性、不全性房间束阻滞 ,7P波电交替 ,8房性心律失常 ,9非典型预激综合征。2 肺型 P波心电图特征及病因 心电图特征为 :1P波时限正常 ;2形态高耸…  相似文献   

2.
凡心电图出现P波增宽,时间≥0.11s,P波顶端常有切迹或呈双峰,也可呈平顶状,PV1≥0.2mV,常呈正负双向,PtfV1≤-0.04mm·s,可称之为二尖瓣型P波,它还见于不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不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又分为间歇性和持续性两种类型,后者单凭心电图与左房肥大不易鉴别,需结合临床或X线、超声心动图方能作出明确诊断.本文对72例二尖瓣型P波的心电图进行分析,讨论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54岁。临床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1997年2月18日心电图检查(附图),P—P间距匀齐,频率115次/min,P—R间期0.12s,Ⅱ、Ⅲ、avF导联P波负正双向,avR、V_1导联P波正负双向,V_2至V_5导负向,V_1导P波电压0.4mv。QRS平均电轴右偏,V_1至V_6呈rS型,QRS时限正常,呈右室肥大表现。2月21日复查心电图(略),心房传导阻滞消失,P波呈典型肺型P波,综合上述心电图变化,P波具有以下特点(1)P波在Ⅱ、Ⅲ、avF导联负正双向;(2)avR导联P波正负双向;(3)P波振幅≥0.25mv;(4)P波在胸前导联以负向为主;(5)P波形态随病情间歇出现。 讨论  相似文献   

4.
心房内3、4相传导阻滞为间歇性不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的一种特殊类型。现报告右房内3相阻滞、左房内4相阻滞各1例。例1 患者男性,21岁,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心电图(图1)Ⅱa、Ⅱb、Ⅱc系同时不连续记录。Ⅱa示两种P波形态:(1)时限0.10s、电压0.15mV,呈双峰形。峰距0.04s,为“二尖瓣型P波”,其P-P间期0.60—0.67s;(2)时限0.09—0.10s、电压0.32—0.35mV呈“肺型P波”,其P-P间期0.60—0.69s,符合间歇性不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5.
不完全性房间束阻滞心电图表现为 P 波增宽超过0.11秒,呈双峰,两峰间距大于0.04秒。单凭心电图难与心房肥大区别。但这种图形若间歇出现,则强烈提示不完全性房间束阻滞。病例男,78岁,时感心慌,血压110/70mmHg,心律齐,心音低钝。B 超探查见两侧房室腔均扩大。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电轴+30度,P-P 及 R-R间期匀齐,周期约0.85秒,P-R 间期0.18秒,固定,见附图。图上条为Ⅱ导联描记,见连续出现的双峰 P 波同插一个单峰 P 波。双峰 P 波时限为0.15秒,前峰高于后峰,两峰间距0.06秒,固定不变;单峰 P 波时限为0.07秒。图中条为 V_1导联描记,见一连串正负双向 P 波间插一个正向 P 波。双向 P 波的 Ptf=-0.06mms.QRS 综合波均为室上型,时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7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为Ⅱ导联连续记录:窦性心律,P P间期匀齐,频率88次/min ,下传的P R间期逐渐延长,以下行最后一个6∶5文氏周期为例,其P R间期递增情况为0 .1 5~0 .1 6~0 .2 0~0 .2 2~0 .2 4s,后继一个P波漏传,或称QRS波群脱落,房室传导比例呈3∶2~6∶5。P波下传的QRS波群形态、振幅相同,时限>0 .1 2s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见图1 )。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Ⅲ度左束支阻滞并发Ⅱ度Ⅰ型右束支阻滞(亦可为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讨论 本例心电图窦性下传的P R间期逐渐延长,然后发生QRS波群脱落,房室…  相似文献   

7.
以U波倒置为早期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例 1,患者男 ,5 1岁 ,因胸闷胸痛并向左下颌、肩部放射 5小时来院就诊。查心电图 (图 1A)示 ;窦性节律 ,心率93次 /分 , 、 、a VF、V6 ST 段下移0 .1~ 0 .2 m V,V2 ~ V5 导联 U波倒置振幅达 0 .0 5~ 0 .15 m V,收入院治疗。次日复查心电图 (图 1B)示 :窦性节律 ,V1 ~ V3 导联 ST段上抬 0 .2~0 .35 m V; 、 、 a VFST段下移0 .0 5 m V,T波低平、倒置 ;V1 ~ V3T波正负双向 ;V4、V5 T波倒置 ;V6 T波平坦 ;V1 、V2 r波极小。心电图诊断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于发病后 48小时复查心电图 (图 1C)示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衍…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 ,6 5岁 ,因阵发性心悸 5 0年 ,加重 1年入院。平静心电图 (图 1) : 、 、 、a VF、V2 - 6 导联 T波直立 ,心率 6 2次 /分 ,PR间期 0 .16 s;第一次室上速发作时心电图(图 2 ) : 、 、 、a VF、V4、V5 、V6 导联 ST段与 T波连接尖锐 ,RP′=0 .14s,P′R大致有两种 ,一种是长 P′R间期为0 .2 8s,其后 SV1 较浅 ,另一种是短 P′R间期为 0 .18s,其后 SV1较深 ,两种 P′R间期相差 0 .10 s,心率 16 4次 /分。所有 QRS时间均 0 .0 8s。心电图诊断 :左侧隐匿性旁道伴房室结快 -慢径路交替传导引起前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及电交…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男,55岁,临床诊断:左心房粘液瘤。患者因心悸、胸闷来院就诊。心电图示:图1为同步12导联心电图,见基础心律为窦性心律,P波时限0.11s,V3~V5导联P波呈双峰,峰距0.04s,V1、V2导联P波呈正负双向,PtfV 1-0.04mm·s,QRS波群和ST-T均无异常。见提前出现的P'-QRS-T波群(呈二联律),P'波均重叠在前一T波的降支上,P'-R间期0.12s,  相似文献   

10.
患者 ,女 ,72岁。因右股骨颈骨折入院。既往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史 8年。入院常规心电图诊断 :窦性心律 ,心率 96次 /min,二尖瓣型 P波。入院 2 d后 ,患者忽感心悸、胸闷。体检 :血压 90 /60 mm Hg(1 mm Hg=0 .1 33k Pa) ,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大汗淋漓 ,心界向左下扩大 ,心率 1 86次 /min,律不齐。急查心电图 (图 1 )示 P波消失 ,似见 f波 ,QRS波宽大畸形 ,时限 >0 .1 4s, 、a VL呈 r S型 , 、 、a VF呈 R型 ,V1~ 2 呈 rs R′型 ,V3~ 6呈钝挫 R型 ,R- R间期 0 .2 4~ 0 .56s,平均心室率 1 75次 /min,T…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37岁。临床诊断: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听诊闻及早搏,心电图表现(附图):心律为窦性,心率100次/min,可见频发期前QRS波,联律间期基本恒定(0.42~0.48s),其后可见无关窦性P波,早搏QRS波时限0.08s,代偿间歇完全。胸导早搏V_1~V_6均呈Rs,其中V_1、V_2R/s>1,RV_2>RV_6,V_5、V_6无q波(窦性QRS有q波),QRS波时限正常,考虑为交界区早搏伴中隔支阻滞型室内差异传导。 室上性早搏伴室内差异传导,通常以右束支阻滞型  相似文献   

12.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5 0岁 ,发作性胸闷、心悸 2年 ,有高血压病史 5年。体检 :血压 15 0 / 98mm Hg(1m m Hg=0 .133 k Pa) ,心界向左下扩大 ,心率 6 0次 / m in,心律失常。心脏X线片示左心室扩大。心电图 (图 1为肢体导联 3导联同步记录 ,图 2为 V1 连续记录 )示 :窦性 P波形态正常 ,47次 /min,心律齐 ,PR间期 0 .14s,QRS时限 0 .0 9s,心电轴不偏。各导联均可见提前发生的 P′波 ,在 I、a VR、a VL、V1 直立 , 、 、a VF倒置。此异位 P波表现为如下 5种情况 :1单个出现或连续 3个出现的第 1个 P′波 ,PR间期 >0 .12 s,QRS时限 0…  相似文献   

13.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6 7岁。临床诊断 :肺心病、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心电图 导联及 3帧 V1 导联同次非连续记录 (图 1,为便于描述 ,对 P波序列连续编码 )显示 P波下传的 QRS时限 0 .10 s均呈 rs或 r S型。但 P波形态及其节律却分属 3类 :( 1)窦性 P波节律 ( P1、3~ 5、1 6~ 1 9、2 0~ 2 4、3 6~ 3 8) ,其 PP间期 0 .6 2~ 0 .6 4s,下传 PR间期 0 .14s;( 2 )房性早搏 (房早 ,P′2、6、1 2、1 5、2 5、3 2、3 5、43、5 3、5 4 ) ,其配对间期不固定 ( 0 .37~0 .45 s) ,相差≥ 0 .0 8s,房早 ( P′2 可能另一起源除外 )之间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窦性P波突变或多变的原因,揭示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从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于南阳市中心医院心电生理科做常规心电图的患者,将出现窦性P波突变或多变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归类,选择120例患者纳入研究,把出现同一种窦性P波突变或多变的心电图列为一组,分析其心电图特点及形成原因。结果窦房结内游走节律患者共86例,窦房结内两个起搏点间歇性发放激动共4例,间歇性不完全性左心房、右心房内阻滞引发两种P波形态共6例,左心房肥大合并间歇性不完全性右心房内阻滞引发两种P波形态共5例,右心房肥大合并间歇性不完全性右心房内阻滞引发两种P波形态共5例,慢频率依赖性不完全性左心房内阻滞引发两种P波形态共2例,药物引发的一过性右心房内反向文氏现象引发P波形态多变,间歇性不完全性右心房或/和左心房内阻滞、房性早搏诱发右心房内韦金斯基现象引发两种P波形态共2例,另外还有成对房性早搏引发钟氏现象、房性早搏后引发钟氏现象和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后引发钟氏现象。结论窦性P波形态突变或多变的患者典型心电图特征主要归纳为10类特点。  相似文献   

15.
双房同步起搏治疗病窦综合征伴房间传导阻滞导致的阵发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已应用于临床。通过对 6例安置双房同步起搏器病人术前及术后 1~ 2年的随访来探讨实际应用中若干需要重视的问题。结果 :①术前P波时限和离散度分别在 110~ 15 0ms和 10~ 5 0ms之间 ,双房同步起搏后则分别为 80~ 12 0ms和 10~ 30ms。② 1例房颤发作消失、3例控制、2例无效。③冠状窦电极脱位 3例。结论 :①严格掌握双房同步起搏的指征是确保疗效的关键 ,P波时限和离散度同时延长且延长越多 ,越适于双房同步起搏。②程控为双极AAT模式才能真正实现双房同步 ,合并房室阻滞的病人应选用具有DDTA功能的起搏器。③双房同步起搏体表心电图表现为P波时限短、负向或正负双向 ,PR间期相应缩短。④Medtronic 5 86 6 38M型适配器串联连接双房电极 ,心房电极总阻抗是右房和冠状窦电极阻抗之和 ,不应误认为电极脱位 ,需相应提高起搏电压以维持有效起搏。⑤冠状窦专用电极头端两个弯度必须均进入窦内 ,以深处为佳 ,导管缝扎固定须谨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壁导联异常Q波在诊断陈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心电图下壁导联出现异常Q波的患者,结合其病史及辅助检查,了解下壁导联异常Q波临床谱,明确与陈旧下壁心肌梗死的鉴别。结果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心电图提示下壁异常Q波患者103例,平均年龄(57±2.3)岁。异常Q波的诊断标准:下壁连续2个导联Q波时限≥0.03s、Q波振幅≥0.1 mV。27例出现在Ⅱ、Ⅲ、a VF导联,61例出现在Ⅲ、a VF导联,15例仅出现在Ⅲ导联;9例QⅡ≥0.04s+Q/R≥1/4,24例伴ST-T改变,79例不伴ST-T改变。其中陈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21例,非心肌梗死患者82例。陈旧心肌梗死患者下壁导联均在Ⅱ导联出现异常Q波,9例患者心电图QⅡ≥0.04s+Q/R≥1/4均为陈旧性心肌梗死。结论下壁导联异常Q波是诊断陈旧下壁心肌梗死的重要线索,Ⅱ导联异常Q波支持陈旧心肌梗死的诊断,但异常Q波并非其唯一诊断线索,需要结合患者病史及心脏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7.
<正> 患者女,41岁。临床诊断:高血压病3年,冠心病室性早搏2年,用过抑制心肌的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同导联中长P-P 与短P-P 间距之差>0. 16a,P、QRS 波均有两种形态:心率≤57次/分时,P、QRS 波正常,心率≥71次/分时呈“二尖瓣型P 波”。双峰型,时限>0. 14 S,峰距0.05S;同时QRS 出现完全性左束枝阻滞图形,时限0.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 ,48岁。因反复心悸 5年 ,加重 3小时来我院就诊。临床诊断 :预激综合征。实验室检查 :血糖、血脂、电解质正常。心脏 X线片及超声心动图未见异常。入院时描记心电图 (图 1)示 :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运过速及完全性束支阻滞。予维拉帕米 5 m g 5 %NS10 m l缓慢静注 ,2 0分钟后心动过速终止 ,心率降至 6 7bpm。次日复查心电图 (图 2 , 导联为连续描记 )示 :P波按规律出现 ,PP间距 0 .93~ 0 .95秒 ,PR间期 0 .10秒 ,QRS时限 0 .16秒 ,QRS起始部有明显预激波 , 、 、a VF导联为正向 ,a VL 导联为负向。V1~ V6 导联 QRS波以 R…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 ,6 7岁 ,因心悸、胸闷一月余收入院 ,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史二年。心电图 (图一 ) a、b、c、d为 V5 导联连续记录 ,P波直立 ,形态相同 ,P- P间期 0 .6 8~ 0 .92 s,6 5~ 88次 /分 ,互差>0 .12 s,呈窦性心律不齐 (非呼吸性 )当频率减慢时部分 P未能下传心室。QRS- T波呈三种形态 ,一种为窦 P下传 ,呈 q Rs型 (如 c、d条大部分 ) ,PR间期 0 .12 S,QRS时限 0 .10 s,ST段无偏移 ,T波直立 ,频率 6 5~ 88次 /分 ;另一种呈 R型 ,R波升支顿错 ,(如 a条 ) ,QRS时限 0 .12 s,ST段压低 (融有 P波者 ST段变形 ) ,T波低小 ,间歇 0…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59岁。因反复心累、气促20余年,加重3月,于2005年3月5日以风心病人住心内科,经治疗病情无好转,转胸外科。体检: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外1.0cm,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双期杂音,主动脉瓣第1听诊区及副区可闯及Ⅲ~Ⅳ级收缩期杂音,偶闻早搏。心脏彩超示:二尖瓣重度狭窄伴重度关闭不全,左房增大,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中度关闭不全,右房饱满。血钾4.52mmol/L。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律,规整,频率72次/分,肢体导联及V4~V6P波呈双峰,峰距≥O.04s,时限0.12s,Rv5 2.54mY。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双房增大;③左室高电压。于2005年3月23日在全麻、人工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3月24日2:35心电图示:窦性P波散在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